灰蒙蒙的战场外,夏国兵马逐渐挺进。
闯军入了关口就不做停留,往宣府地界进发,再也不想跟北夏军打交道。
其实,早在闯军攻打宁武关的时候,夏国军队就开始行动,不过始终没有进入主战场。
宁武关的残存明军,死了命要与闯军拼杀,拦也拦不住。
大多数将领认为战死才是最好的归宿。
刘氏之死,不过是明末时期的缩影。
后边抵抗的军队少,但就地自杀殉国的忠义人士不胜枚举,他们要与当前的社会体制共同灭亡。
“殿下,闯军已经离去了!”
前方的探军绕了一圈回来禀报,宁武关内再无人烟,尸体倒是停留了一地。
陆舟拿起望远镜瞭望,敢肯定李自成此时的心情一定极为郁闷,闯军怕是难得有一次攻下城来,人数反而是减少的。
“周围的百姓可是有笼络?”
陆舟接着询问。
闯军攻打宁武关时,夏国部队在周围趁机收拢百姓。
难以想象明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在灾荒了多年后,每一座村落里还能有可观的人口。
而至于夏军为什么能够将这些百姓收拢?
那是因为豪绅们都聚集在宁武关内,跟着大明的最后忠诚的将领一起。
宣大的官绅是一体的!
哪怕是李自成开始有意向世族示好,可阶级的隔阂难以跨越。
宣大府的大族们豁出去了老底,要么举族搬迁入关,要么就把所有银钱拿出来捐资。
这本来就是宁武关守军的底气。
而对于山西一带的老百姓来说,头顶上的主人不在了,更多的人重获自由,要么是加入闯军,要么就是先逃难,然后再加入闯军。
夏国兵马代替了李自成的角色,在两方交战中果然是没有出一兵一卒,军队全在四周收拢人口。
李自成打了胜仗,还想就地吸纳兵源,却发现所有的村落都已经空了。
“殿下,那么接下来的情况该如做办。
百姓们要原地安顿,还是重新分配田地?”
许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禀报,这收拢百姓的任务,可不比打仗轻松。
“全部迁徙,重新分配田地!”
陆舟直接吩咐道。
夏国现在又不缺土地,天气回暖了,许多荒废的土地都要恢复。
就地安顿是不可能,这样只会便宜再回来宣传造反的流寇。
“尊令!”
许三点了点头,带着人马往大同府地界走去。
经过流寇动乱,以及大明的强制征兵,山西地区显得尤为冷清。
路边尽是白骨,不知是战死的明军还是饿殍,白雪化后,许多残肢就裸露出来。
看来大顺国的兵马对待正经百姓,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友好,有些真正想种地的人还是受到了逼迫。
不过好在的情况是,夏军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快速开辟出来了一片崭新的地域,只要是流散的百姓都能第一时间有去处。
先收拢人口,再分配天下。
陆舟制定好何时进兵太原府的计划,就回到了大同城,前方的战事自有将兵操持。
而此时。
远在辽东的夏国守军也有了行动。
乌拉率领着漠南大军,已经与吴三桂对峙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期里,吴三桂与夏国方面的书信不断,尤其是在祖大寿等人的联络下,山海关内的大明守军多有动摇。
这一日,吴三桂出关,前往远处的驿堡,是要与夏国使者进行商判。
“吴大人,京师告急,皇上召蓟辽、昌平、山东等地总兵入卫京畿。
可为何不见我等行兵?”
副将跟在一旁询问。
自从两年前的松锦之战以来,吴三桂的麾下部将一直都摸不清吴总兵的套路。
要说降清吧,最初的祖大寿等人在松锦皆降,唯有吴三桂拼死冲杀。
到了后边的夏国占据辽东,吴总兵依然是与夏国保持距离,多次多进京大明皇帝表示衷心。
三个月前,还收到大明皇帝御赐金腰带,尚方宝剑......
“为何要行兵?夏国的威胁同样不小,我等要时刻守卫山海关!”
吴三桂信誓旦旦说道。
“我等有愧,看来吴大人是为了大明社稷,忠心不二!”
身旁的众将领感叹。
在这几年里,这样忠心的总兵已经不多了。
听闻蓟辽那边的总督王永吉就已经不听朝廷调令,有配合李闯的嫌疑......
“吴大人堪为人杰!我等愿为大明效死!”
有几人神情激动。
可同样有人低头沉思,似在思考着未来出路。
“错了!”
吴三桂将众将表情一一记下,又忽然摇头。
再看着已经出了山海关,周围的将领也都是追随多年的心腹。
于是敞开了话语,说道:“我等守卫山海关,是为了自己!
不然诸位以为,以今日之情形,我们还领得了饷银?”
吴三桂话音刚落,众将露出一副恍然神情。
明北诸地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官兵吃不饱饭,唯独山海关将兵两万人发的是三万军饷。
上月吴总兵进京后,又获得了朝廷追饷。
这些军资都是皇帝勒紧裤腰带节省出来的,其他总兵可没有,崇祯皇帝现在对众将领防备得紧,可唯独信任吴三桂。
“我吴三桂可不是为了大明!
你们都给我记着!
大明朝守不住了,得要为自己寻找出路。
只要山海关在就是足够大的筹码。
可以换来很多东西,换来数不清的饷银......”
吴三桂压低了声音说道。
众将听明白了意思,俨然是因为辽东官兵手里掌控着山海关,筹码足够大,所以才需要观望着“行情”。
这时方才激动的人又皱起眉头,有的人脸上露出喜悦......
“其他的总兵都不值钱,唯独我们炙手可热,当不能贱卖了。”
吴三桂提醒一句。
“所以,这次我们是来谈判归降,而不是要与夏国借兵的?”
很快有人反应了过来。
“正是如此!”
吴三桂毫不犹豫的点头。
而再看前方,一行兵马已经走到了驿堡,山海关不仅仅只有城墙。
通常情况下,在关外数里之外都有连绵的堡垒。
当敌军来了可以提前放出警报。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这处驿堡还都是安全的,就相当于是缓冲地带。
吴三桂亲自率部将过来是为了表诚心,希望在夏国那边拿个好价钱。
“到了!”
“动手!”
吴三桂刚下了战马,又突然回过身。
边上出来一众侍卫,将方才表示愿为大明效死的将领绑了起来,拖到一旁斩去脑袋。
随后拍了拍衣袍,往驿堡内走去......
闯军入了关口就不做停留,往宣府地界进发,再也不想跟北夏军打交道。
其实,早在闯军攻打宁武关的时候,夏国军队就开始行动,不过始终没有进入主战场。
宁武关的残存明军,死了命要与闯军拼杀,拦也拦不住。
大多数将领认为战死才是最好的归宿。
刘氏之死,不过是明末时期的缩影。
后边抵抗的军队少,但就地自杀殉国的忠义人士不胜枚举,他们要与当前的社会体制共同灭亡。
“殿下,闯军已经离去了!”
前方的探军绕了一圈回来禀报,宁武关内再无人烟,尸体倒是停留了一地。
陆舟拿起望远镜瞭望,敢肯定李自成此时的心情一定极为郁闷,闯军怕是难得有一次攻下城来,人数反而是减少的。
“周围的百姓可是有笼络?”
陆舟接着询问。
闯军攻打宁武关时,夏国部队在周围趁机收拢百姓。
难以想象明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在灾荒了多年后,每一座村落里还能有可观的人口。
而至于夏军为什么能够将这些百姓收拢?
那是因为豪绅们都聚集在宁武关内,跟着大明的最后忠诚的将领一起。
宣大的官绅是一体的!
哪怕是李自成开始有意向世族示好,可阶级的隔阂难以跨越。
宣大府的大族们豁出去了老底,要么举族搬迁入关,要么就把所有银钱拿出来捐资。
这本来就是宁武关守军的底气。
而对于山西一带的老百姓来说,头顶上的主人不在了,更多的人重获自由,要么是加入闯军,要么就是先逃难,然后再加入闯军。
夏国兵马代替了李自成的角色,在两方交战中果然是没有出一兵一卒,军队全在四周收拢人口。
李自成打了胜仗,还想就地吸纳兵源,却发现所有的村落都已经空了。
“殿下,那么接下来的情况该如做办。
百姓们要原地安顿,还是重新分配田地?”
许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禀报,这收拢百姓的任务,可不比打仗轻松。
“全部迁徙,重新分配田地!”
陆舟直接吩咐道。
夏国现在又不缺土地,天气回暖了,许多荒废的土地都要恢复。
就地安顿是不可能,这样只会便宜再回来宣传造反的流寇。
“尊令!”
许三点了点头,带着人马往大同府地界走去。
经过流寇动乱,以及大明的强制征兵,山西地区显得尤为冷清。
路边尽是白骨,不知是战死的明军还是饿殍,白雪化后,许多残肢就裸露出来。
看来大顺国的兵马对待正经百姓,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友好,有些真正想种地的人还是受到了逼迫。
不过好在的情况是,夏军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快速开辟出来了一片崭新的地域,只要是流散的百姓都能第一时间有去处。
先收拢人口,再分配天下。
陆舟制定好何时进兵太原府的计划,就回到了大同城,前方的战事自有将兵操持。
而此时。
远在辽东的夏国守军也有了行动。
乌拉率领着漠南大军,已经与吴三桂对峙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期里,吴三桂与夏国方面的书信不断,尤其是在祖大寿等人的联络下,山海关内的大明守军多有动摇。
这一日,吴三桂出关,前往远处的驿堡,是要与夏国使者进行商判。
“吴大人,京师告急,皇上召蓟辽、昌平、山东等地总兵入卫京畿。
可为何不见我等行兵?”
副将跟在一旁询问。
自从两年前的松锦之战以来,吴三桂的麾下部将一直都摸不清吴总兵的套路。
要说降清吧,最初的祖大寿等人在松锦皆降,唯有吴三桂拼死冲杀。
到了后边的夏国占据辽东,吴总兵依然是与夏国保持距离,多次多进京大明皇帝表示衷心。
三个月前,还收到大明皇帝御赐金腰带,尚方宝剑......
“为何要行兵?夏国的威胁同样不小,我等要时刻守卫山海关!”
吴三桂信誓旦旦说道。
“我等有愧,看来吴大人是为了大明社稷,忠心不二!”
身旁的众将领感叹。
在这几年里,这样忠心的总兵已经不多了。
听闻蓟辽那边的总督王永吉就已经不听朝廷调令,有配合李闯的嫌疑......
“吴大人堪为人杰!我等愿为大明效死!”
有几人神情激动。
可同样有人低头沉思,似在思考着未来出路。
“错了!”
吴三桂将众将表情一一记下,又忽然摇头。
再看着已经出了山海关,周围的将领也都是追随多年的心腹。
于是敞开了话语,说道:“我等守卫山海关,是为了自己!
不然诸位以为,以今日之情形,我们还领得了饷银?”
吴三桂话音刚落,众将露出一副恍然神情。
明北诸地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官兵吃不饱饭,唯独山海关将兵两万人发的是三万军饷。
上月吴总兵进京后,又获得了朝廷追饷。
这些军资都是皇帝勒紧裤腰带节省出来的,其他总兵可没有,崇祯皇帝现在对众将领防备得紧,可唯独信任吴三桂。
“我吴三桂可不是为了大明!
你们都给我记着!
大明朝守不住了,得要为自己寻找出路。
只要山海关在就是足够大的筹码。
可以换来很多东西,换来数不清的饷银......”
吴三桂压低了声音说道。
众将听明白了意思,俨然是因为辽东官兵手里掌控着山海关,筹码足够大,所以才需要观望着“行情”。
这时方才激动的人又皱起眉头,有的人脸上露出喜悦......
“其他的总兵都不值钱,唯独我们炙手可热,当不能贱卖了。”
吴三桂提醒一句。
“所以,这次我们是来谈判归降,而不是要与夏国借兵的?”
很快有人反应了过来。
“正是如此!”
吴三桂毫不犹豫的点头。
而再看前方,一行兵马已经走到了驿堡,山海关不仅仅只有城墙。
通常情况下,在关外数里之外都有连绵的堡垒。
当敌军来了可以提前放出警报。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这处驿堡还都是安全的,就相当于是缓冲地带。
吴三桂亲自率部将过来是为了表诚心,希望在夏国那边拿个好价钱。
“到了!”
“动手!”
吴三桂刚下了战马,又突然回过身。
边上出来一众侍卫,将方才表示愿为大明效死的将领绑了起来,拖到一旁斩去脑袋。
随后拍了拍衣袍,往驿堡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