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母亲欲拜王十九娘为女侍中?而王氏,哦不,是王家居然同意了?”
    就在永承帝为了皇后人选犹豫不决的时候,听到了这么一个消息。
    王十九娘,他熟悉啊,就是何太后为他挑选的正妻人选。
    永承帝曾经见过王家的这个女儿,相貌、品性什么的,永承帝并不十分在意。
    他印象最深的,则是王诗玖那笔挺的背脊和高高扬起的头颅。
    骄傲!
    这是个骨子里透着骄傲的女人。
    顶级世家琅琊王氏近千年的底蕴与荣耀,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高贵,她娴静,她完美的仿佛不似真人。
    对于门第不如自己的人,王诗玖不会面露嫌弃,更不会恶语相向。
    但,站在这样尊贵的女子身边,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到自惭形秽。
    永承帝是个矛盾的性子,他自卑又自大。
    氏族与庶族之间的差距,哪怕当了皇帝,也无法填平。
    永承帝的内心,是倾慕世家的。
    但理智又告诉他,我才是皇帝,是一国之君。
    自古君尊臣卑,身份有别。就算王中书令是人人吹捧的世家子,也只是个臣子。
    见到他这个皇帝,也须得恭敬行礼。
    然而,永承帝的心里并不十分强大的,他的这些自我安慰,并没有真正的抚慰自己。
    他反倒觉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
    因为世家女就是尊贵,因为人家确实有骄傲的本钱。
    而他呢?
    除了一个皇帝的身份,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之前,永承帝在何太后面前,会那般反对求娶王诗玖,撇开情爱的原因外,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作为男人,一个本该最尊贵的男人,他却在未来的妻子面前自惭形秽,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永承帝有个强势的亲娘,他格外的希望自己的夫妻关系,应该是正常的男强女弱。
    王诗玖倒是不强势,但她太骄傲了,永承帝面对她的时候,总觉得底气不足。
    仿佛他是地上的一摊烂泥,根本就配不上那片高悬在天空的星辰。
    还是念儿最好,她眼里心里只有自己。
    自己对她而言就是天生,就是唯一的信仰!
    唉,可惜自从上次落水后,念儿就得了风寒,身体时好时坏,连精神都看着不好。
    如今又被送到城外的庄子上,那里不如京城繁华、便利,也不知道她过得如何!
    不得不说,永承帝对郑念儿果然一片真心。
    想着想着就能想到这位被送走的晓青霉身上。
    而有了郑念儿岔开他的思路,他也就没有继续研究亲娘册封女侍中的事儿。
    什么女侍中?
    不过是个糊弄女人的虚职。
    还真当叫个“侍中”,就真能批阅奏章、讨论国事?!
    笑话!
    永承帝暗暗冷笑,直接将这件事丢到了脑后。
    转而继续考虑皇后的人选。
    “说起来定国公家的嫡幼女也还不错!”
    永承帝手底下的人手不多,却有小猫两三只,总给他打探一些消息。
    再不济,在宫外他还有郑家呢。
    郑有粮是个憨货,但他与胡氏的两个儿子十分伶俐。
    靠着他们,永承帝知道了不少京中的八卦。
    比如,谁与谁家有些私怨。
    再比如,哪个勋贵嫌弃家里的黄脸婆,偷偷养了外室,结果被母大虫堵在了外宅里。
    再再比如——
    虽然没用的市井笑话比较多,但永承帝还是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就拿定国公陶勇来说,他是先帝最得用的旧臣之一。
    大渊建立后,凭借战功,陶勇得封开国县公,世袭罔替,位列六大国公之首。
    最要紧的,他还是朝中的大将军,手里握有二十万精兵。
    当然,永承帝特意把他挑出来,不单单是为了兵权。
    毕竟永承帝心里有执念——要娶世家女做皇后!
    陶勇不是世家子,但他发迹后续弦的妻子出身世家啊。
    虽然只是个落魄世家的旁支,然而人家只凭一个姓氏就足以抵消一切。
    两人成亲后,生了一女一子。
    女儿在家中排行第六,今年十四五岁,尚未婚配。
    “……成国公也还不错,夫人虽然不是世家,却也是一地望族。”
    永承帝兀自琢磨着,将京中那几个勉强上得了台面的勋贵人家的女儿都过滤了一遍。
    看看这个,盘算盘算那家,他始终下不定决心。
    唉,有权有势,对先帝也足够忠心,唯恨不是世家啊。
    永承帝颓然的坐到榻上,不禁有些心烦意乱。
    “陛下,冯中书令来了!”
    就在永承帝又开始迁怒“何太后”的时候,小内侍跑来回禀。
    “冯师傅来了?”
    永承帝眼睛一亮,对啊,他还有冯师傅。
    冯中书令,也就是永承帝口中的冯师傅,名冯寿。
    他是先帝留给永承帝的三大辅臣之一,亦是先帝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当年起兵的时候,冯寿就是军师,学识渊博,善于谋断。
    冯寿出身世家,却因为某些原因而与家族决裂,成为了豪门弃子。
    沦落江湖,成为草莽。
    他吃了许多苦,更是几经生死,他对家族,乃至整个世家阶层都充满怨恨。
    先帝当年还没有起兵,作为领兵的副将,浇灭山寨的时候,遇到了愤世嫉俗、一身反骨的冯寿。
    随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冯寿便积极的劝说先帝“谋大事”。
    当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会起兵,确实有他自己的野心,但冯寿的撺掇、谋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战的时候,冯寿更是献计献策,运筹帷幄。
    说他是先帝麾下的头号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谁也不服谁的开国武勋们,却没有半点不服气。
    这位冯寿先生着实是个奇人。
    大渊朝建立后,冯寿并没有谋权夺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禄,而是一门心思的做起了学问。
    先帝觉得浪费人才,可又不想违逆的好友兼造反小伙伴的心意。
    正巧没多久,谢贵妃生下了大皇子。
    先帝便请冯寿来做皇子老师。
    后来又有了二皇子赵圭,先帝因为何氏不待见这个亲儿子,本不愿让他跟着冯寿读书。
    但冯寿虽然总把讨厌世家的陈规烂矩挂在嘴上,但他骨子里却最讲规矩。
    赵圭虽然不是长子,但他是皇后嫡子啊,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且当年赵、何两家结盟,也是冯寿在中间牵线搭桥,并且极力劝说先帝。
    冯寿对先帝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并没有因为效忠先帝就仇视何皇后。
    相反,看到何皇后被先帝打压,冯寿还有些同情,并暗中提供些许帮助。
    ……几个原因之下,冯寿竭心尽力的教导赵圭。
    永承帝赵圭呢,因为先帝的偏心与冷漠,对于父爱格外渴求。
    冯寿虽然不能代替父亲,但也给了孩童时期的赵圭男性长辈的关爱。
    两人名为师徒,感情却更加深厚。
    所以后来,冯寿知道是何皇后顺水推舟害死了先帝,他也没有针对、报复。
    他甚至劝着重病垂危的先帝立赵圭为太子。
    当然,那时的何皇后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先帝不答应也不会影响大局。
    但,能够让先帝开口,更加名正言顺。
    永承帝登基后,更不会遭受非议与污蔑。
    冯寿作为先帝的铁杆谋臣,能够为永承帝做到这个份儿上,实属不易!
    另外,他还在先帝病床前发誓,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不让赵氏江山在他手里断绝。
    就这样,当了十来年闲散白丁的冯寿,被先帝封为中书令,与王源、赵烁一起辅佐新君。
    冯寿估计是三大辅臣中,唯一一个愿意让永承帝尽快亲政的人。
    也是唯一一个不掺杂个人利益、家族荣耀,而一门心思为永承帝考虑的人。
    “先生,您来了!”
    永承帝快步迎了出去,在殿门外遇到了冯寿,他深深一揖。
    看到永承帝尊敬、孺慕的样子,胸中又急又怒的冯寿,顿时又压下了种种情绪。
    唉!
    皇帝虽然“天真”了些,但本性纯良,且他年幼,行事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
    作为长辈,不应该总是生气、斥责,而是应该耐心的教导、规劝!
    冯寿深吸一口气,努力在心底这般劝慰。
    几个月前,冯寿的老妻病逝,他离京去料理后事。
    他与家族决裂,但家族给他选中的妻子,却是与他同甘共苦了三十多年。
    他对妻子非常敬重,早些年他先是被驱逐出宗族、落草为寇,接着又是跟先帝一起造反。
    妻子担惊受怕,还要面对官府的追捕、各方军阀的截杀,着实吃了许多苦。
    唯一的一次怀孕,也是在躲避乱兵的时候流掉了。
    后来,新朝建立,冯寿身边的许多“同僚”,都甩掉糟糠妻、迎娶美娇娘。
    相较于那些见异思迁、背信弃义的男人,冯寿似乎更有理由停妻再娶——子嗣啊!
    就是冯寿的妻子,也劝冯寿实在不行就纳房妾室,总不好断了自家的血脉。
    冯寿却没有答应,他反过来问妻子,“血脉?我连祖宗都不要了,还要什么血脉?”
    要儿子,是为了传宗接代。
    冯寿早已是孤家寡人,连姓氏都改了,祖宗也不认了。
    他认为,自己着实没有延续香火、绵延子嗣的必要。
    他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觉得,妻子被他连累而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那便是他注定命中无子。
    左右那个脏脏、腐朽的家族已经在战火中灰飞烟灭,冯寿报了仇,心底没有了执念。
    往后余生,他与其去汲汲营营求子、谋划传承,还不如陪着老妻,收几个小徒弟,悠然自在的过一辈子。
    可惜啊,他的隐士生活被先帝破坏了。
    先帝让他做了皇子先生,临终前,更是重新把他拉回了朝堂这个大泥潭。
    冯寿与先帝感情很好,他们相互成就,相互扶持,一个靠着先帝的兵马报了仇,一个则依仗冯寿的谋断夺取了江山。
    对于先帝,冯寿是感激的。
    所以,他即便不愿入朝堂,却还是倾力教导两个皇子。
    而两个皇子中,他更看重赵圭。
    一则,赵圭是嫡子,他成为继承人是正统、是规矩。
    二则,冯寿对何氏同情又亏欠,他不想过分欺辱这么一个女子。
    三则,是为了江山稳固。
    一个王朝想要稳定长久,那就必须遵循礼法,遵守大部人都认可的规矩。
    如果为君者肆意妄为,枉顾正统,朝堂肯定会出乱子。
    大渊朝这份基业,不只是先帝打下来的,其中也有他冯寿的心血啊。
    冯寿不想大渊如同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他竭尽所能的教导赵圭,并一直劝说先帝。
    后来,先帝驾崩,赵圭登基,冯寿虽然恼恨何氏狠毒,却依然尽心尽力的辅佐赵圭。
    只是几个月前老妻病逝,他要把灵柩送去皇陵附近的墓地安葬,这才离开了大半年的时间。
    原以为,不过是区区几个月,赵圭身边还有何太后帮忙,应该不会出乱子。
    但……冯寿闭了闭眼睛,一想到路上听闻的那些事儿,他真是无奈又焦急。
    尤其是昨天晚上他刚回到京城,就听到外面传得沸沸扬扬——
    “何太后欲拜王十九娘为女侍中!”
    冯寿不是永承帝,他没有那么的“天真”。
    他虽然还没有与何太后见面,无法面对面的探知她的态度。
    但,只这坊间的一则流言,就足以让冯寿心惊——何氏莫非变了?她不肯把政权交还给小皇帝?
    她、她要继续把持朝政,让小皇帝一辈子都活在她的阴影之下,当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冯寿简直不敢相信,毕竟何氏一直以来都是个为了儿子的好母亲。
    就是太过信任何氏,冯寿才会放心的离开好几个月。
    结果——
    冯寿赶忙命人搜集消息,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这些琐碎的消息提炼汇总。
    然后,冯寿就一脸的无语凝噎。
    皇帝太糊涂了!
    怎么能这般胡闹?
    就算有何太后的偏爱,也不能这么拼命试探啊。
    抬举胡氏,打压何家?
    为了一个贱婢所出的女子,拒绝太后为他挑选的世家贵女?
    还生生气晕了亲生母亲?!
    冯寿看到埋在宫里的眼线发出来的消息,直接都被气笑了。
    赵圭是真以为自己是太后唯一的儿子就能有恃无恐?
    太后是谁?
    她在先帝这个丈夫面前,都不曾退让半步!

章节目录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萨琳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萨琳娜并收藏女主拿了反派剧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