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梅殷乃是太祖爷朱元璋嫡长女宁国公主之夫,汝南侯梅思祖之侄,因其精通经史且明于政务,故而在诸多驸马之中最受太祖爷喜爱。
这个方过而立之年的皇亲国戚,在天子骤然病崩后,便立马摆正了顾命大臣的心态,带着杜安道等人,手捧先皇遗诏,跪倒在了太子朱标身前。
“殿下,还请殿下为大明社稷着想,国不可一日无君,望殿下早登大宝,主持朝政。”
天子骤然病逝,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且太子与那些军中大将一向不和,若是按照制度等到一个月后再登基称帝,那还保不准会出什么乱子,眼下大明朝堂的局势可谓是紧张到了极点。
“请殿下速速即位,主持大局!”
六部尚书见梅殷开口,顾不得为先皇悲伤,整齐划一地跪倒在朱标身前,请求他即位称帝,主持大局。
“请殿下遵先帝遗诏,以社稷为重,于灵前即位,袭号皇帝,上承宗庙,下安百姓!”
一众文臣齐刷刷地整队列位,按照官位等级,对着朱标三叩九拜,表示自己的忠心。
而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荥阳侯郑遇春等大将却是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太孙殿下,后者对此恍若未觉,依旧沉浸在巨大的伤痛之中。
太子朱标察觉到了这个细节,心中生出了些许怒火,却是并未当场发作,犹豫再三后还是出言拒绝道:“荒谬!而今父皇刚刚病逝,孤岂能……”
“殿下!社稷为重啊!臣祈请殿下即刻前往奉天殿,传诏在京文武百官正五品以上者,尽皆赶来奉天殿,叩拜新君,以正君臣名分!”
梅殷眼角余光不自觉地瞟了一眼皇太孙朱雄英,见其丝毫没有其他可怕的想法,于是壮着胆子再次催促道。
新君即位,召见百官,传行天下,以正君臣名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先贤圣言有云:“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
名分与权力,才是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名分是官阶大小,身价高低,器具是权利巨器,官阶大小,权利分明,则可使上下清晰,井然有序,由此衍生出秩序。
天子统御三公,三公统御诸侯,诸侯统御大夫,大夫统御百姓,有如大脑驱使四肢,四肢驱使五指般,这样层层分明,层层控制。
所以维持秩序就是天子的重要责任,也是帝王安身立命的根本。
到了这个严峻的时候,必须早正君臣之名,以免被有心之人趁机发难,致使大明江山动荡,社稷沦陷!
朱雄英冷眼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生出了剧烈的恶心感。
他清楚朱标为什么拒绝,清楚朱标在等什么!
呵,自己这个温文尔雅的好父亲,在等着自己向他低头,向他俯首称臣!
时移世易,事与愿违啊!
老爷子,你都熬了这么久,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溘然长逝,还真是到死都在帮着你的标儿啊!
朱雄英长叹了一声,大步走到朱标身前,而后直挺挺地跪倒在地,面无表情地开口道:“太子殿下,还请即刻召见群臣,以正君臣之名!”
太子朱标看着眼前终于服软的爱子,一颗心总算是落回到了肚子里,随即不再犹豫,带着群臣浩浩汤汤地向着奉天殿走去。
“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在杜安道一声高唱后,朱雄英带着文武百官,向着龙椅之上的年轻天子,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承认了他新帝的身份。
文人欢呼,武夫皱眉。
在场朝臣都清楚一件事情,新帝即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是属于新帝朱标的时代!
为了稳固朝堂,朱雄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陪朱标演了几次父慈子孝的好戏,而后名正言顺地成为当朝太子。
经过小殓、大殓、闻丧等繁琐流程,便是上尊谥了。
新帝即位之后,除了颁布即位诏书,也应着手为已故帝、后上尊谥。
由于故帝、后生前为一国之主,地位之高无上,故上谥时必须打出“天赐”的旗号,即由上天赐给,这叫“秋天而谥”。
上尊谥的礼仪也极为繁复,先要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嗣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然后,由嗣皇帝亲行祭礼将册宝安放于几筵殿。
这一步走得十分顺利,几乎满朝文武都对太祖爷的谥号没有意见,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孝陵。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这个由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使用的一至两个字,足以概括先皇朱元璋的一生。
好在那些口蜜腹剑的文人不敢在此时冒出头来,意见一致地给太祖爷上了这么一个褒赞到了极致的无敌谥号,使得众人皆大欢喜。
而庙号就很简单了,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不过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也各有讲究。
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建立帝国,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
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
太祖爷朱元璋,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显然正是对太祖这个庙号的完美诠释。
七日之后,先皇出殡,至此葬礼彻底结束。
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先皇驾崩之际,加之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正是政治敏感时期,所以新帝朱标不得不及时登基,灵前即位,这是稳定朝堂的必要条件。
这之后新帝朱标虽然接管了权力,也明确了君臣名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还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为他还没有经历登基大典,这一必要的程序。
而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按照礼法祖制,需要经历二十七个月,即民间所谓的三年丧期,不过为了照顾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
换而言之,皇帝的守孝期为二十七天,新帝朱标在守孝期间,礼部官员就要着手准备登基大典,包括挑选吉日。
一般情况下,大行皇帝丧期一结束,新帝登基仪式要尽快举行,毕竟完成登基大典,新帝才算正式登基,名正言顺地成为这方山河之主。
儒学思想认为,为了表达孝道,在守丧的三年之内,儿子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否则就是孝道亏损,这其中也包括了更改年号,故而包括册立皇后、推行新政、改元建新等重要举措,都要等到明年方可进行。
对此朱雄英早已漠不关心,甚至萌生了退意。
自己继续留在这金陵帝都,不但会加深与新帝朱标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成为这方朝堂最大的隐患,导致政局不稳啊!
那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这个方过而立之年的皇亲国戚,在天子骤然病崩后,便立马摆正了顾命大臣的心态,带着杜安道等人,手捧先皇遗诏,跪倒在了太子朱标身前。
“殿下,还请殿下为大明社稷着想,国不可一日无君,望殿下早登大宝,主持朝政。”
天子骤然病逝,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且太子与那些军中大将一向不和,若是按照制度等到一个月后再登基称帝,那还保不准会出什么乱子,眼下大明朝堂的局势可谓是紧张到了极点。
“请殿下速速即位,主持大局!”
六部尚书见梅殷开口,顾不得为先皇悲伤,整齐划一地跪倒在朱标身前,请求他即位称帝,主持大局。
“请殿下遵先帝遗诏,以社稷为重,于灵前即位,袭号皇帝,上承宗庙,下安百姓!”
一众文臣齐刷刷地整队列位,按照官位等级,对着朱标三叩九拜,表示自己的忠心。
而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荥阳侯郑遇春等大将却是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太孙殿下,后者对此恍若未觉,依旧沉浸在巨大的伤痛之中。
太子朱标察觉到了这个细节,心中生出了些许怒火,却是并未当场发作,犹豫再三后还是出言拒绝道:“荒谬!而今父皇刚刚病逝,孤岂能……”
“殿下!社稷为重啊!臣祈请殿下即刻前往奉天殿,传诏在京文武百官正五品以上者,尽皆赶来奉天殿,叩拜新君,以正君臣名分!”
梅殷眼角余光不自觉地瞟了一眼皇太孙朱雄英,见其丝毫没有其他可怕的想法,于是壮着胆子再次催促道。
新君即位,召见百官,传行天下,以正君臣名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先贤圣言有云:“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
名分与权力,才是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名分是官阶大小,身价高低,器具是权利巨器,官阶大小,权利分明,则可使上下清晰,井然有序,由此衍生出秩序。
天子统御三公,三公统御诸侯,诸侯统御大夫,大夫统御百姓,有如大脑驱使四肢,四肢驱使五指般,这样层层分明,层层控制。
所以维持秩序就是天子的重要责任,也是帝王安身立命的根本。
到了这个严峻的时候,必须早正君臣之名,以免被有心之人趁机发难,致使大明江山动荡,社稷沦陷!
朱雄英冷眼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生出了剧烈的恶心感。
他清楚朱标为什么拒绝,清楚朱标在等什么!
呵,自己这个温文尔雅的好父亲,在等着自己向他低头,向他俯首称臣!
时移世易,事与愿违啊!
老爷子,你都熬了这么久,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溘然长逝,还真是到死都在帮着你的标儿啊!
朱雄英长叹了一声,大步走到朱标身前,而后直挺挺地跪倒在地,面无表情地开口道:“太子殿下,还请即刻召见群臣,以正君臣之名!”
太子朱标看着眼前终于服软的爱子,一颗心总算是落回到了肚子里,随即不再犹豫,带着群臣浩浩汤汤地向着奉天殿走去。
“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在杜安道一声高唱后,朱雄英带着文武百官,向着龙椅之上的年轻天子,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承认了他新帝的身份。
文人欢呼,武夫皱眉。
在场朝臣都清楚一件事情,新帝即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是属于新帝朱标的时代!
为了稳固朝堂,朱雄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陪朱标演了几次父慈子孝的好戏,而后名正言顺地成为当朝太子。
经过小殓、大殓、闻丧等繁琐流程,便是上尊谥了。
新帝即位之后,除了颁布即位诏书,也应着手为已故帝、后上尊谥。
由于故帝、后生前为一国之主,地位之高无上,故上谥时必须打出“天赐”的旗号,即由上天赐给,这叫“秋天而谥”。
上尊谥的礼仪也极为繁复,先要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嗣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然后,由嗣皇帝亲行祭礼将册宝安放于几筵殿。
这一步走得十分顺利,几乎满朝文武都对太祖爷的谥号没有意见,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孝陵。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这个由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使用的一至两个字,足以概括先皇朱元璋的一生。
好在那些口蜜腹剑的文人不敢在此时冒出头来,意见一致地给太祖爷上了这么一个褒赞到了极致的无敌谥号,使得众人皆大欢喜。
而庙号就很简单了,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不过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也各有讲究。
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建立帝国,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
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
太祖爷朱元璋,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显然正是对太祖这个庙号的完美诠释。
七日之后,先皇出殡,至此葬礼彻底结束。
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先皇驾崩之际,加之数十万大军孤悬在外,正是政治敏感时期,所以新帝朱标不得不及时登基,灵前即位,这是稳定朝堂的必要条件。
这之后新帝朱标虽然接管了权力,也明确了君臣名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还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为他还没有经历登基大典,这一必要的程序。
而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按照礼法祖制,需要经历二十七个月,即民间所谓的三年丧期,不过为了照顾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
换而言之,皇帝的守孝期为二十七天,新帝朱标在守孝期间,礼部官员就要着手准备登基大典,包括挑选吉日。
一般情况下,大行皇帝丧期一结束,新帝登基仪式要尽快举行,毕竟完成登基大典,新帝才算正式登基,名正言顺地成为这方山河之主。
儒学思想认为,为了表达孝道,在守丧的三年之内,儿子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否则就是孝道亏损,这其中也包括了更改年号,故而包括册立皇后、推行新政、改元建新等重要举措,都要等到明年方可进行。
对此朱雄英早已漠不关心,甚至萌生了退意。
自己继续留在这金陵帝都,不但会加深与新帝朱标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成为这方朝堂最大的隐患,导致政局不稳啊!
那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