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栎木打造的战舰,已经在秋天时正式下水。
    第一批战舰共两艘,皆为盖伦船型。一艘650吨,一艘500吨,四桅,加挂横方帆。
    盖伦帆船上挂横方帆,这种操作始于三十年前,又被称为“佛盖特帆船”。后来的风帆护卫舰,名字也叫“佛盖特帆船”,但两者并非一回事儿。
    另外,甲板上层建筑,在设计时刻意减少,艏楼也变得比一般盖伦船更矮。
    这种改变,都是为了让船身更轻,并且降低船体旳重心。不但航行时更加灵活,而且不易被暴风雨弄翻。只不过从外观来看,没有改进前高大威武,颜值妥妥的属于减分项。
    欧洲也在做这种改进,甚至把前桅后移到艏楼的正上方,如此就让桅杆分布更合理且更有效率。
    “好船!”
    邝鸿还未登船,就不由赞叹。
    邝鸿是邝露的长子,他爹之前担任贵州左布政使,如今已调回南京担任户部左侍郎。
    邝鸿本身投效大同朝廷也早,善诗书、音律、骑术、剑法,历史上募兵抗清,战死于广州城东郊。
    张岱、刘湘客高升之后,不可能再亲自出使外邦,邝鸿这次被任命为谈判使者,带着荷兰战俘的脑袋前往巴达维亚。
    “这两艘船,是荷兰造船师和汉人造船师,一起设计打造出来的,”洪旭笑着介绍,“两帮人差点打起来,汉人造船师死活要用硬帆,后经陛下定夺才使用软帆。汉人造船师,要在船底加梗水木,荷兰造船师不知此物,闹到陛下那里之后,这次是汉人造船师赢了。”
    梗水木,就是减摇龙骨,依靠船舶横摇时的流体动力作用,产生稳定力矩来减轻船只摇摆。遇到暴风雨时可以发挥奇效,平时航行也能让船只更稳定。
    中国的这种舰船减摇装置,至少比欧洲早七百多年(以出土实物为准),从宋代一直沿用到清朝。而欧洲,一直到18世纪末才发明出来。
    大同海军这两艘新舰,结合了东西方海船的优点,并非啥都由荷兰造船师说了算。
    邝鸿带人登上战舰,荷兰战俘的脑袋,全部用木匣子装着。
    洪旭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之前缴获的西班牙船,被命名为‘大同号’,现在改为‘台湾号’。这艘最大的新舰,叫做‘广州号’。旁边那艘稍小的新舰,叫做‘福州号’。‘广州号’上,有大小火炮40余门,最大的一门是六千斤炮。”
    邝鸿听得豪气十足:“恃此巨舰,当可扬帆四海!”
    邝鸿是广东南海人,从小就见惯了海船。如今自己坐上650吨的广州号,突然不想当文官了,想转为海军大将纵横海洋。
    海军舰队,从太仓港出发。
    前方有几条小船,牵引指导海军大舰,一路避开浅滩礁石,从长江顺利进入海面。
    领航员手里捧着航海罗盘,这玩意儿可以配合海道针经使用。
    海道针经集合了无数中国航海家的心血,从宋代就开始积累。刚开始只记载中国附近海域,直到郑和下西洋,把印度洋那边也记录下来。
    郑和的航海资料虽然大部分遗失,但其海道针经却有流传,万历年间刊行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就是一套郑和下西洋的针路簿。
    大同海军使用的海道针经,搜集整理了大量针路薄,同时还让各省海商贡献自己的航海图。汇总之后,大同海道针经刻印,民间海商也能高价购买。
    天干、地支、八卦,将航海罗盘分为24等分。
    沿用郑和下西洋的针路定位: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到南汇嘴。
    翻译为人话:太仓港起航,沿10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有说十二里)到吴淞江。再沿97.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到南汇嘴。
    郑和航海的所有路线,全部都有准确定位,比如在南洋海域——
    “苏门答腊开船,用干戌针,十二更,船平龙涎屿。四十更,船又用辛酉针。五十更,船见锡兰山。”(从苏门答腊港出发,沿307.5度方向航行,途经120里,可达龙涎屿。继续前进400里,转为277.5度方向航行,前进500里之后可见锡兰山。)
    如此针路定位,堪称古代版傻瓜导航。
    当然,海上瞬息万变,一阵风就能吹偏航线,于是还要配合使用“牵星过海术”。
    有文献记载的,是明末苏州马怀德收藏了一套牵星板,这套牵星板常被后世赞颂为中国古代航海导航器。但事实上,马怀德的这套牵星板,根本测不出郑和航海图里的星辰高度。
    郑和航海图里,动辄星高十四指、十五指,而马怀德的牵星板最多能测算十二指,还得继续增加牵星板数量才行。
    郑和使用的,可能是量天尺,又或者叫牵星尺,也可能是加量的牵星板。
    而大同海军,直接采用欧洲人的直角仪,其实原理都差不多。而且,直角仪的使用方法,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沈括当时用的是弓弩。
    顺着寒流和季风,邝鸿很快抵达广州,在那里补给一番之后,又加入了五艘广州舰队的军舰。
    一共二十艘战舰,除了后勤物资之外,也携带了一些货物。贸易所得利润,海军分三成,国库得四成,剩下三成归皇室所有。
    海军的贸易行为,虽然被允许,但每次都得报备,还得给海关照章纳税。
    并且,每年的贸易次数、贸易额度,都是被严格管控的,就连主持交易的官员,都是商部这边派过去的,并有大同银行派人监督财务。如此麻烦,是避免海军彻底失控,也避免海军跟民间海商抢生意。
    十二月,舰队抵达巴达维亚附近,却没有直接靠岸,而是继续航行到万丹港。
    “中国舰队杀过来了?”范德林依旧是总督,只因海路遥远,撤职命令还未抵达。
    范德兰说道:“整整二十艘战舰,其中两艘,是超过500吨的大船。”
    范德林担忧道:“难道中国人想占领巴达维亚?”
    范德兰说道:“应该不是,他们继续向西,应该是要去万丹港。”
    “他们是要跟英国结盟?”范德林眉头紧皱。
    荷兰在巴达维亚,英国则在万丹,两个港口城市挨得很近。
    当初,荷兰是无力夺取巴达维亚的,因为万丹国本身就很强势,又跟英国结盟一起对付荷兰。
    结果荷兰使出离间计,说镇守雅加达(巴达维亚)的王子要造反,苏丹竟然真把王子给召回去。荷兰又使出离间计,导致万丹国的苏丹,逼迫英国签署特殊关系合约,万丹和英国的同盟就此破裂。
    于是,荷兰一举攻占雅加达,并改名字为巴达维亚。
    万丹国苏丹懊悔不已,连忙跟英国修善关系,又串联当地土著一起攻击荷兰。荷兰人顶不住,好几次请求和谈,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援军。
    而今,万丹和英国的关系,又变得非常亲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邝鸿乘船抵达万丹港,发现这里空前繁荣。
    跟隔壁的巴达维亚不同,那里只有荷兰人和中国人,而万丹港除了荷兰人啥国都有。这里是一个自由港,尤以绿教商人最多,很多都来自阿拉伯地区。
    大同海军驶来,各国商船纷纷躲避。
    至于万丹海军,只有几条小舢板,都是被荷兰舰队打剩下的。
    邝鸿在海军士兵的护送下登岸,朗声说道:“大同中国使节邝鸿,前来访问万丹!”
    翻译连忙跟着大喊,喊了好几遍,终于有万丹的港口收税官过来。
    “我是中国使节,快去禀告你们的国王。”邝鸿说道。
    收税官一脸便秘表情:“老苏丹病逝了,新苏丹还没有继位。”
    邝鸿愣了愣:“这么凑巧?”
    还有更巧的,正在说话间,城内突然传来枪声,接着又是一阵阵叫喊声。
    过不多时,大量贵族和商贾,从城里惊慌逃出。
    邝鸿不知发生了什么,立即回到军舰上。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终于有万丹官员,前来请他进城面见苏丹。
    邝鸿在海军士兵的陪同下,一路前往城区。这里没有城墙,只是居民聚居区而已,王宫在城中心的城堡之内。
    进入城区之后,邝鸿发现到处是血迹,一些万丹士兵正在清理尸体。
    一路前往城堡,城堡里的血迹更多。
    终于,邝鸿见到了万丹的新苏丹——阿庚。
    这位阿庚苏丹,刚把自己的兄弟们杀绝,凭借武力夺取国王宝座。接下来,他还会励精图治,打造一支精锐海军,建立商队远航菲律宾和印度。
    可惜,阿庚苏丹死后,他的儿子们争位,荷兰趁机扶持其中一人,从此控制万丹的国政。
    站在满地血污之中,阿庚苏丹朝邝鸿微笑行礼:“欢迎来自中国的使者,您是万丹最尊贵的客人。可恶的荷兰人,是万丹的敌人,而荷兰也是中国的敌人。我们有相同的敌人,所以我们是注定的朋友。”
    邝鸿看着屹立在血污中的阿庚,又听翻译转述了说话内容,顿时做出判断:眼前之人,必是一位异国雄主!
    (上一章的彩蛋章,被卡审核了。)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