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图的官职为牛录额真,其满语原义,是为大箭之主之意。
这个单位,亦为满州最基本的军事单位。在满清的军队中,军中士兵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守兵、步甲、马甲。普通的满州男性,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考试,达标便为守兵,接着是步甲,再后为马甲。马甲上为拨什库,以马甲内的优胜者选任,汉人称其为领催。拨什库上为代子,又称分得拨什库,就是后世满清的骁骑校。分得拨什库再往上则是牛录额真,便是后金一牛录三百兵之首。
在中军旗帜的两边,分别有骑马的白摆牙喇兵10人,也就是俗称的白甲兵,也就是后世满清的护军营军士,他们一色的如银般闪亮的涂白漆亮甲,头戴黑色暗盔,盔上高高红缨,背上有火炎边旗一杆。这些白甲,属于鞑子中精选出来的精锐,每个牛录之中,才不过十几二十人。
这10来个白甲兵由两名分得拔什库分别统领,这两人身上盔甲与白摆牙喇兵相似,唯一区别是他们的背上插着外型更大的斜尖的本色旗。此时的他们,作为达图最为贴身的护卫,紧密簇拥在他身边。
在白摆牙喇兵后前,则是50多名骑马的马甲骑兵,排成较为稀疏的后阵,人人皆披铁甲暗盔,帽缨为黑色,手持虎枪或长柄虎刀,由两名壮达统领而行。
马甲骑兵后面,则是装备更差一点,人数约有200名的步甲骑兵。
这些步甲骑兵,大都身穿打着大大的铜泡柳钉的棉甲,少部分人身着普通铁甲。这些步甲骑兵,按清军规制,是由那些盔上黑缨,身上都有方二尺的背旗一杆的拔什库统领。
一个牛录额真,手中不过三百兵马,所以再后面的骑兵,就不是满人部队了。
紧跟着满州骑兵后面的,是外藩蒙古鞑子的四佐小队,约有两百余人。
自皇太极征服蒙古诸部后,编审喀喇沁、奈曼,傲汗等部共得壮丁七千八百三十名,组编成蒙古八旗,具体编制与满洲八旗类似,同样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一百五十箭丁为一佐,五十丁为一马甲。从此之后,这些蒙古兵,便一直随着满清攻伐征战,成为其手下最为忠诚的仆从军。
当然,除了这八旗蒙古外,还有外藩蒙古三旗,由前来投靠的外喀尔喀诸部蒙古,土默特部与投降的插汗部组成,由于这三旗人数较小,故都是小旗,所以他们的编制与八旗蒙古略有不同,皆是五十丁为一佐,十丁为一马甲。
这些外藩蒙古骑兵的旗号盔甲,倒也还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没有被满州人同化,他们一个佐队中,皆是一名骑兵举着黑缨大坐旗一杆,将领俱戴红缨帽,内穿柳叶明甲瓣子盔。普通兵卒则只戴红缨帽,无盔甲,明人称其为红缨鞑子。
再往后的骑兵,则是投靠清庭的汉军骑兵,他们的装扮,与普通明军骑兵其实并无二致。
只不过,这些汉军骑兵俱已剃发结辫,早就不把自己视作汉人,且已从心底里,愿意为清廷效忠了。
这些汉军骑兵,其实大部分还是在陕甘投降的大顺降兵,现在他们改头换面,转为新主子效命,却是愈发卖力得紧。
只不过,饶是他们上赶着表现,但因为他们投效得最晚,故在满州统治者的心下,其内心的接受顺位,却是最低的。所以,在达图统领的这只骑兵队伍中,这500多名汉军骑兵,自是排在最后,一般作为辅助骑兵加以使用。
其实呢,达图作为一个小小的牛录额真,本来是没有资格统领这么大一只队伍的。
但因为此人,却是此次统军南下的清军主将领董鄂·都类之得宠手下,得了主将宠爱,这才特意令他能带领如此之多的骑兵,去追击这小小的李来亨部。
而这从汉中统军南下的清军主将,董鄂·都类,在历史上倒也是一个颇为有名的人物。
董鄂·都类,现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其个人身份,却是十分尊贵。
此人乃是满清开国功臣何和礼之第五子,其母亲为东果格格,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
他初为牛录额真,后拔擢为固山额真,又因为公主之子,特增领两牛录,故此人手下,共有五个满州牛录可供使唤。
而这达图,便是其最为信重的手下部将。又因其善领骑兵,都类便将自己部下近半的骑兵,皆归于统管,以示信赖。
而达图自追随其以来,亦是不负所望,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亲征力战,颇为卖力,故而这次追击李来亨的战斗,那统帅都类自是又命其率部行动。
达图领着这一千余名骑兵,一路尾追李来亨之部,来到了位于太平县城东南处的无名山谷,见到李来亨部消失在这山谷之中,达图心下,顿是大疑。
这李来亨部,虽然仅有二百余骑兵,仅有自己兵力的五分之一,要想吃掉他们,当是极其容易。但这个山谷之中,情况莫测,又似乎隐隐有杀气藏于其中,达图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自是不敢贸然轻动。
不过,若不敢进兵,就此退回,只怕必遭统领都类一顿严厉训斥,自己的威名亦会大受损害。
当然,如果自己为了稳妥起见,而派兵搜索前进的话,自然会更加保险,但这样一来,无疑又会大大错失追击良机。
也许,等自己好不容易将整座山谷搜索完毕,那李来亨早就带着那两百多名骑兵,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自己还去追个屁啊。
达图一双细眼一转,却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转头低语,向一旁的巴喀什兵下令,令队伍后面的五百余名汉军骑兵,先行入谷,一边打探谷中军情,一边去追击李来亨部。
按达图的安排,这些在清军中地位最低贱的汉军骑兵,纵是遭到伏击多有受损,亦是不足为惜。毕竟,汉人投降的兵马实在太多,在这里消耗一些,亦无所谓。
而且,这股汉军骑兵有五百余名之多,相对仅有两百余名骑兵的李来亨部来说,兵力大占优势。故而哪怕两军突然遭遇,凭其兵马数量,亦绝不会吃亏。到时候,自己再来率后部前去,来个前后夹击,当可一举吃掉这李来亨部。
达图这般安排,对于这些汉军骑兵来说,可就是标准的送死你去,领功我来的卑鄙之举了。
这个单位,亦为满州最基本的军事单位。在满清的军队中,军中士兵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守兵、步甲、马甲。普通的满州男性,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考试,达标便为守兵,接着是步甲,再后为马甲。马甲上为拨什库,以马甲内的优胜者选任,汉人称其为领催。拨什库上为代子,又称分得拨什库,就是后世满清的骁骑校。分得拨什库再往上则是牛录额真,便是后金一牛录三百兵之首。
在中军旗帜的两边,分别有骑马的白摆牙喇兵10人,也就是俗称的白甲兵,也就是后世满清的护军营军士,他们一色的如银般闪亮的涂白漆亮甲,头戴黑色暗盔,盔上高高红缨,背上有火炎边旗一杆。这些白甲,属于鞑子中精选出来的精锐,每个牛录之中,才不过十几二十人。
这10来个白甲兵由两名分得拔什库分别统领,这两人身上盔甲与白摆牙喇兵相似,唯一区别是他们的背上插着外型更大的斜尖的本色旗。此时的他们,作为达图最为贴身的护卫,紧密簇拥在他身边。
在白摆牙喇兵后前,则是50多名骑马的马甲骑兵,排成较为稀疏的后阵,人人皆披铁甲暗盔,帽缨为黑色,手持虎枪或长柄虎刀,由两名壮达统领而行。
马甲骑兵后面,则是装备更差一点,人数约有200名的步甲骑兵。
这些步甲骑兵,大都身穿打着大大的铜泡柳钉的棉甲,少部分人身着普通铁甲。这些步甲骑兵,按清军规制,是由那些盔上黑缨,身上都有方二尺的背旗一杆的拔什库统领。
一个牛录额真,手中不过三百兵马,所以再后面的骑兵,就不是满人部队了。
紧跟着满州骑兵后面的,是外藩蒙古鞑子的四佐小队,约有两百余人。
自皇太极征服蒙古诸部后,编审喀喇沁、奈曼,傲汗等部共得壮丁七千八百三十名,组编成蒙古八旗,具体编制与满洲八旗类似,同样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一百五十箭丁为一佐,五十丁为一马甲。从此之后,这些蒙古兵,便一直随着满清攻伐征战,成为其手下最为忠诚的仆从军。
当然,除了这八旗蒙古外,还有外藩蒙古三旗,由前来投靠的外喀尔喀诸部蒙古,土默特部与投降的插汗部组成,由于这三旗人数较小,故都是小旗,所以他们的编制与八旗蒙古略有不同,皆是五十丁为一佐,十丁为一马甲。
这些外藩蒙古骑兵的旗号盔甲,倒也还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没有被满州人同化,他们一个佐队中,皆是一名骑兵举着黑缨大坐旗一杆,将领俱戴红缨帽,内穿柳叶明甲瓣子盔。普通兵卒则只戴红缨帽,无盔甲,明人称其为红缨鞑子。
再往后的骑兵,则是投靠清庭的汉军骑兵,他们的装扮,与普通明军骑兵其实并无二致。
只不过,这些汉军骑兵俱已剃发结辫,早就不把自己视作汉人,且已从心底里,愿意为清廷效忠了。
这些汉军骑兵,其实大部分还是在陕甘投降的大顺降兵,现在他们改头换面,转为新主子效命,却是愈发卖力得紧。
只不过,饶是他们上赶着表现,但因为他们投效得最晚,故在满州统治者的心下,其内心的接受顺位,却是最低的。所以,在达图统领的这只骑兵队伍中,这500多名汉军骑兵,自是排在最后,一般作为辅助骑兵加以使用。
其实呢,达图作为一个小小的牛录额真,本来是没有资格统领这么大一只队伍的。
但因为此人,却是此次统军南下的清军主将领董鄂·都类之得宠手下,得了主将宠爱,这才特意令他能带领如此之多的骑兵,去追击这小小的李来亨部。
而这从汉中统军南下的清军主将,董鄂·都类,在历史上倒也是一个颇为有名的人物。
董鄂·都类,现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其个人身份,却是十分尊贵。
此人乃是满清开国功臣何和礼之第五子,其母亲为东果格格,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
他初为牛录额真,后拔擢为固山额真,又因为公主之子,特增领两牛录,故此人手下,共有五个满州牛录可供使唤。
而这达图,便是其最为信重的手下部将。又因其善领骑兵,都类便将自己部下近半的骑兵,皆归于统管,以示信赖。
而达图自追随其以来,亦是不负所望,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亲征力战,颇为卖力,故而这次追击李来亨的战斗,那统帅都类自是又命其率部行动。
达图领着这一千余名骑兵,一路尾追李来亨之部,来到了位于太平县城东南处的无名山谷,见到李来亨部消失在这山谷之中,达图心下,顿是大疑。
这李来亨部,虽然仅有二百余骑兵,仅有自己兵力的五分之一,要想吃掉他们,当是极其容易。但这个山谷之中,情况莫测,又似乎隐隐有杀气藏于其中,达图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自是不敢贸然轻动。
不过,若不敢进兵,就此退回,只怕必遭统领都类一顿严厉训斥,自己的威名亦会大受损害。
当然,如果自己为了稳妥起见,而派兵搜索前进的话,自然会更加保险,但这样一来,无疑又会大大错失追击良机。
也许,等自己好不容易将整座山谷搜索完毕,那李来亨早就带着那两百多名骑兵,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自己还去追个屁啊。
达图一双细眼一转,却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转头低语,向一旁的巴喀什兵下令,令队伍后面的五百余名汉军骑兵,先行入谷,一边打探谷中军情,一边去追击李来亨部。
按达图的安排,这些在清军中地位最低贱的汉军骑兵,纵是遭到伏击多有受损,亦是不足为惜。毕竟,汉人投降的兵马实在太多,在这里消耗一些,亦无所谓。
而且,这股汉军骑兵有五百余名之多,相对仅有两百余名骑兵的李来亨部来说,兵力大占优势。故而哪怕两军突然遭遇,凭其兵马数量,亦绝不会吃亏。到时候,自己再来率后部前去,来个前后夹击,当可一举吃掉这李来亨部。
达图这般安排,对于这些汉军骑兵来说,可就是标准的送死你去,领功我来的卑鄙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