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淮安于江边例行的题记(装完逼就走)后,丹徒战后的梳理和整顿还在继续着。
    润州丹杨郡乃是这个时代江南屈指可数的望要大州之一。历代盛产: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等土贡和风物。在官府账面上的民户就有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其中富户大族官宦又大多汇聚于这座丹徒城内,再加上那些奴婢子女和其他隐匿人口,实际数量怕不要翻上一番的。
    因此,只有打下了丹徒之后,才知道其中所获何其丰厚啊。周宝身为江淮租庸调副使身兼东南转运院事,籍着备寇为由截流下来江南各道的地方财赋和土贡,还有巧立名目来罗括地方的历年所得。因此在各处仓禀之中,各种财货、物资、粮草堆如山积、数不胜数。
    光是粗粗统计出来的财帛部分,就一下子将这次出兵以来的各种花销和靡费给冲平;还能结于下足以支撑好几场战役的预期军费。另外在节度使周宝的宅邸和另外几座名下馆园之中,又有约莫价值十几万缗的抄获。这还不算对城中猬集的那些豪门富户大族宦门,刚刚展开的后续抄没和清算所获呢。
    然后,这里乃是江东漕运汇聚的起点和大运河南端的枢纽。因此内城外郭十几处散布的正仓、转运仓、军供仓、常平仓、义仓等建筑群落之内,稻米栗麦积聚了足有三十几万石之多。足供阖城军民百姓张开肚皮吃上大半年还有余了。
    内城和牙城武库之中,亦有可以装备数万人份的新旧刀矛剑牌;其中宣润本地所产的弓弩箭矢和相应配件,更是成倍于此。只是甲胄的比例要小得多,约莫只有三千多领的全铁甲,五千多领的镶皮甲,数百具更加精致明光和两当铠。其他衣被帐毯之类的军资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在此之前里面的积存,已经被周宝以备盗和供军的名义散出去相当部分。若不是之前太平军主动把守军的有生力量引出来歼灭当场的话,光靠原本义军的传统围城和填壕战术,就怕全部饿死了或是人打散了也未必能够打下来的。
    再者,这里同时又是中唐以来,镇海节度使的理所和江东转运诸使的所在,各种衙门的配置相当的齐全比同一个小朝廷。因此这里留下来的历代图籍簿册相当齐全和完备;光是相应的吏员、从事就足有数百人,这同样也是一笔相当宝贵的财赋。
    然后,城中又有形形色色的作坊和数量不菲的工匠,其中又以织造印染相关的行会最众;甚至还有好几家以雕版闻名印刷的书坊。而官办的制铁所和铜器场,专门为镇海行营提供装备的甲弩坊,里面亦有大量的物料和成品,以及熟练的工匠、学徒和役使。
    而城外渡口码头和官军水寨所获的大小船只,又让太平军的水面输送和作战编制,在账面上再度得以扩充了好几番(招募补充到足够人手,在操使熟练并形成战斗力是要时间的)。
    当然了,再获得这么一大笔进项之后;并不能像传统义军那样大都一鼓作气散发下去,多多益善的扩充人马,再海吃海喝的纵情狂欢上十天半个月的,顺便把自上而下各位头领、头目的私囊给塞满满的就算了事。都要依据制度归入太平圣库制度当中,再按照轻重缓急的需要编列出方方面面具体的用途。
    比如用在军中奖赏功勋和犒劳多方面出力的多寡;采买、征集民间物资和有偿招募劳役,赈济地方贫苦孤寡和进一步补充本地兵源;还有对于收编义军别部的后续整编和俘虏的改造,地方城防和公用设施的修缮;新旧船只和甲械的修造、补充,等等诸如此类不一。
    最终其中的大多数的要陆续装船转运回江陵去,作为对于后方源源不断输送支持和后勤保障的反哺;太平军以占据治下七八成从事集体农业生产的人口,来保障和供养余下其他用途的人口比例,目前已差不多达到了一个极限。
    因此,粮食可以在江陵到岭西的沿途就地储存和内部消化掉,工匠和劳役可以在荆南就地安置,财物则要继续南下转运到广州去,就此折变成其他太平军所需的资源和产出。
    预计最终只留下大半数的甲械、兵器,以及包括几个重要据点在内的基本储备,足供大约三万人马(包括协同的别部义军在内)规模的数月之用就好了。
    在这一片纷乱不止的过程当中,曾为官军使者的镇海行营孔目官,也在数名军事的看押和跟随之下,徒步走过了看起来变得萧条了许多的街道。
    虽然青石的街面上已经被收拾干净,甚至还铺上了防滑利行的黄沙,但是位于街市望要位置沿途两旁,那些林立茨比的朱门甲地、高墙乌瓦背后的人家,已经陆陆续续空出了好些地方了;
    而剩下的人家里也是门户紧闭而一片愁云惨淡,还隐有呜咽和嚎哭声的情形;作为太平军发明名为黑名单上的存在,他们显然在担忧着某种即将到来,却又无可避免的命运;据说,其中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举家被迁荆南、湖南,甚至是往岭南和安南去,另行开始异乡的生活而已。
    不过李师成随即也在心中自嘲了一下,难道自己也不是这黑名单上的五类分子之一,需要清算和正别的旧属官吏中的一员么。之所以还没有遭受道这种待遇和结果,主要是因为前些日子里他的一些作为和表现。
    他不但在城破后亲自带人看守和锁死了,存放着事关节衙军机的名录图籍簿册案牍的內架阁库;而赶走了好几波试图放火或是流窜过来抢东西的乱兵。还主动为接管府衙各处设施、要点的太平军将士,提供某种意义上按图索骥式的协力和帮助。
    因此,有这么一个积极主动的出头鸟为榜样和典范;也自有一些心存侥幸的投机之辈站出来效从和配合;多少也让接下来在太平军强大武力保障和威慑下,城中各处接管和清查行动,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事半功倍效果;
    所以,这次他也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机会,一个面见那位太平军之主进行陈情和阐述,以决定他们这些旧有体制人等的何去何从的命运所向,
    (到底是剥夺身家所有而发配到南边地方去劳动改造;还是有所宽赦的辗转到大讲习所里去编书、写回忆录;还是在甄别和改造后充实到相应的教学岗位上去发挥余热;乃至给与一定留用的考察期以观后效的可能性。)
    然而,随后在城外码头一处临时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他就见到了这位并没有重重森严的仪卫在旁,而显得相当恬静闲淡而又高深莫测的太平军之主。
    仅仅是对方转头过来的澄净目光,就让他有一种被洞彻入骨的错觉,而让许多打好腹稿和盘算,就像是被晨光照散的雾霭一般无所遁形了。
    “说吧,你想要什么。。”
    周淮安毫不赘言开门见山的问道。
    “在下,在下,想问贵军要一个人头。。”
    李师成犹豫了下,再度鼓起勇气开声道。
    “你要谁的人头。。”
    周淮安不禁有些诧异道。
    “润州刺史杨茂实之子,小衙内杨平安的人头。。”
    李师成却是好不掩饰的恨声道。
    “可说明下缘由么。。”
    周淮安似乎稍来了点兴趣。
    “实在是难以启齿的辱家之恨,门第之仇。。以我的身微力轻,怕是用事无望了。。然而贵军所向,却是给了我一线之机。。遂意厚颜苟且相求当前了。。”
    李师成微微咬着牙齿透声道。
    “那就凭你,又能拿出怎样的价值和条件来了。。不要和我说之前的投献之举,就算没有你来出首,自然也会又别人的机会;只不过是给你挣到这么一个面呈的机会而已”
    周淮安却是形容无波的道。
    “我曾经侍奉过那位渤海郡王,也经受过周令公的阴私勾当。。节衙之内大小干系不敢说尽皆知,但也是能拿准其中大半。。府衙之下大小人等也是无所不识的;乃至城中大多数的背景来历,亦是可为襄助一二。。”
    李师成继续咬着牙齿决然到道。
    “只是事后,我自然不求能够苟存己身,只求给我家人一条活路而已。。”
    “我明白了,”
    周淮安却是不以为然的道。
    “你如果表现的足够价值的话,莫说是区区一个小衙内,就算是杨茂实的人头,我也可以交给你。。这厮想要易装潜逃,却是被我的麾下在城门处识破了。。”
    “但凭君上驱使。。。”
    李师成却是有些惊异过望,而又破釜沉舟一般的当即拜倒下来
    相继询问和交代了一些事情,将李师成送走之后。周淮安心中对于他的评价,也从稍微有点良知和底线,却又局限于自身环境和格局的传统官僚;稍为提升到注重家人而有所担待,不惜为之赴难的好父亲、好丈夫角色。
    至少从用人的厚黑学上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可控性和被掌握的弱点。处理完这件不怎么要紧的小插曲后,周淮安再度将眼光看向远方江上的地平线。
    因为随着丹徒与江宁之间的水陆恢复往来畅通,今天是窈娘从江宁过来的日子,周淮安不免心中充满了某种若有似无的憧憬和悸动了。

章节目录


唐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猫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猫疲并收藏唐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