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炮轰隆隆和烟尘四起笼罩之下,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鹿头关(今四川省德阳市西南的鹿头山)墙头上。汉州刺史兼防御使郑君雄也在声嘶力竭的叫喊着:
“儿郎们顶住,千万给我顶住了。。”
“我们已然退无可退了,身后便是成都府,便是行在和天子所在了,便是蜀地千千万万的父老亲族。。。”
只是在听他说到“父老”的时候,守军之中那些服色杂驳的本地兵壮,却是难免表情凄苦或是越发的慌乱惶恐起来了。
而在山下的内江/中江河道当中,已然是舟舶连云、浮桥道道,而令仿若平地一般的不断输送往来无数人员器械来。江边正对着山上鹿头关的万安县城,更是早已经插上了太平青旗,而变成太平军攻打鹿头关的前沿据点和休整集结地。
说起来这万安县城的易手过程也很可笑。虽然最先赶至鹿头关的郑君雄,果断下达了“清野坚壁”的军令,却有些明显高估了自己麾下那些士卒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结果,水陆并进的太平军先锋,已然出现在了天边时,这些汉州士卒还在忙着抄掠城中的财物。
最后仓促之下的郑君雄,也只能一边分出一支轻兵对着来敌作出虚张声势的迎击姿态;一边裹挟着就地所能罗括到的青壮和物资,就此退入山上的关城内;然后下令再大多数士民百姓未来得及逃走的城内大肆放火;烧的满城乌烟瘴气而哭喊震天。
然而他还是再度高估了这些被留下来,负责放火和封门的敢死勇士的决心。眼见得前往迎击兼做争取时间的佯动部队,也慌不择路丢盔弃甲的逃回来之后;他们用犒赏和许诺堆砌出来决死的勇气,也像是初阳下的露水一般迅速蒸腾殆尽。
于是在城内之民的努力自救,和抵达城外的贼军里应外合的全力扑救之下,这场“清野坚壁”的大火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烧起来。而远道而来的贼军也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犹豫之下,轻而易举的就获得这座县城及其个中的户口作为落脚之地。
于是,相应的困扰和烦恼就因此落在郑君雄为首的汉州守军身上了。因为,与作为让关内守军同仇敌忾的理由,而由逃亡而来父老代表各种现身说法截然相反的是,那些贼军并没有在沦陷手中的万安城内大开杀戒,反而是在城门外分出粮草来赈济之。
而后,又有成群结队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抵达江边,而在那些太平贼的引领下开始挖土开沟,修柵建垒、搭造浮桥;却是这些东川境内长久饱受淡食之苦的乡土草民,在太平车船运来的一包包粗盐面前迅速沦陷,而成为被征募起来的民役力量。
眼见得越来越多汇聚在江上的车船和越发庞大起来的贼营,在组织了好几次夜里偷营和晨曦反击,都相继失败或是再也没有回来的郑君雄;也只能在嘴上怒骂一番这些“无君无父,好利忘义”的愚夫愚妇,而信誓旦旦日后要将其斩灭家门的好好清算了。
但不管郑君雄怎么叫嚣,至少心中也明白的很,在失去了作为屏障的偌大个东川八州的缓冲之后,如今光靠一个鹿头关里的千余守兵,再加上他带来的四千守捉兵、四千多名新征募的民壮,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新起土团、乡兵之流,能够坚守上多久还是个问题。
因此,相对于这些几乎没有见过什么战阵的守捉兵,或是弱国没有人镇压和监管,兴许在夜里就会跑光的民壮;他更多的寄希望于来自成都方面的生力军。而后,他又不免怀念起了自己昔日手中掌握的那支德阳精兵。
因为他们的前身,就是从叛乱的前东川节帅杨师立麾下,就地投降和收并的“武德军”旧部,堪称一时强骏和依仗傍身的资本。只是奉命节制三川的西川节度使高仁厚,在北上路过汉州的时候不但调走了来自东川的八千梓潼兵,还稍带上了他麾下的两千德阳兵。
后来,天子为奸贼所凌迫北上召集勤王之师反攻成都,他作为响应较晚的臣子之一,又以弟弟郑君含为统将出兵两千五百员共襄盛举。结果这支人马进了成都之后就一去不复还了。弟弟郑君含倒是加官进爵成为神策中郎将,但是麾下的德阳子弟却被归到了刘巨容的南面行营去了。
是以,现如今他手下也就剩下一千还算精悍的德阳子弟,再配合绵竹、什邡、金堂三守捉为主的乡土兵马,以轻御重的掌握着相对富庶的汉州五县之地。籍此作威作福而聚敛以肥自身绰绰有余,但是面对上水陆并进、席卷东川而来的贼军,就心中无底了。
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好容易罗括下来的身家拿出大半来,又逐一的催逼城中的殷户大室;才凑足了用以维持军前士气的犒赏和无用。想到这里,累的一身臭汗而声音嘶哑的郑君雄,也不由对着左右再度质问道:
“此去成都不过百十里路,皆是一马平川的地势,就算是驿马也是一个白日的来回,怎么就迟迟未闻援兵的消息呢?”
这时候,山下再度的金鼓声大作,而贼军阵列在山下堆土为台的炮垒当中,那不紧不慢保持骚扰和牵制的发炮声,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也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就像是山崩地裂一般的催响声声,将许多炽热的铁球按照标定好的射界,同时轰砸在了夯土木栅的关垒上下。
霎那间土石迸溅而尘烟飞扬的几乎将整个关垒给淹没在炮轰的动静之中;更有多处加固过的垛口多重新轰碎、砸开,而将掩身其后的守兵,还有新打造的各色防守器械一起,支离破裂迸开的到处都是,而留下一处处血肉狼藉的修罗场。
更有人屎尿横流的瘫坐在地上起不了身,又有人丢下刀枪弓弩,开始不管不顾转身就逃,却被具列关内的亲兵队给纷纷砍下了头颅。而在狂风暴雨一般的急促轰击声和关墙不断脆裂崩落的响动当中,山下的阵垒之中也开出了许多队持牌举铳的太平士卒。
在高举的太平青旗和清脆的横笛、鼓点声中,身穿相对轻便连身帛甲和夹铁绵甲的他们,有条不紊的交替掩身向前涌上了山坡来;又接二连三的越过了之前已经被拆毁和拔出、填平的一道道外围栏栅、横沟和拒马、尖桩,向着关墙缓缓地逼进而来。
这时候,轰隆震响的炮声也终于稀疏了下来。而从看起来残破不堪而摇摇欲坠,却依旧保持大致轮廓屹立不倒的关墙上,开始射出一些零零星星的箭矢来;叮当作响的浇落在仰攻部队斜举的铁面牌上;却是基本毫无所得。
反倒成群铁牌背后,那些已经进入足够射程的猎兵开始寻找各自的目标,随着交替往来的箭射和时不时响起的铳击声,残破的关墙上也开始又人发出零星的惨叫和慌乱的声嚣。而在这种令人几要窒息的紧张氛围之中,稳步推进的太平士卒已然开始填平和拆除关墙附近最后一道栏栅。
这时候墙头上再度响起一声尖锐的鼓板声,而探出许多抱着弓弩放射不断的身影来。而抵近到了二三十步之内的太平军士卒,也毫不示弱在前沿抵地撑身的铁牌掩护下,举铳与之隔空对射开来。
而在这一片激烈对射交击当中,依然有端持铁牌跳腾突进的先登之士,成功逼近到了距离关垒十多步的距离内,又背负着绳子和搭钩奔向山道尽头那被严严实实填塞起来的门道。这时在尘土迸溅被攒射得不敢露头的关墙上,也抛投出了许多明显打磨过的滚石和檑木;
就这么顺着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山势,滚砸向了仰攻攻的太平军阵列之中。其中有些被用层层盾墙叠力给成功的拦住,或是偏转着向侧边让过去,但也有一些躲闪或是对应不及的阵团,被砸破冲散而鲜血淋漓的滚落下来,然后又被更多涌上山坡的后队拦住,清理和堆叠到一边。
随后,又有许多道烟迹腾腾作响的从布置好临时发射位的山坡上升起,凌空滑过了一道道颇为曲折的弧线之后相继抛落在关墙内外;又变成了一团团炸开的烟云,或又是崩溅而起的大股火焰和四溅的火星,激起一阵接一阵的凄厉惨叫声来。
顿时也打断了那些拼命丢石滚木的节奏;而在墙头上兹兹流淌和滴落的点点火团威胁下,见缝插针的冒死靠上关垒门道的先登勇士,三五下将连着绳索的铁栓钉死在厚门板上;或是又刀斧凿出一个缺口来,将预制成长条的硬质药包给填塞进去,再用铁孟盖住钉死。
下一刻,亲自带领着亲兵队将那些墙头上退下来的守兵,连砍带劈的重新驱赶回去的郑君雄,也在地面骤然的震感当中,看见关垒的门道上方骤然迸出一大蓬沙土,而居中成片的塌陷了下去。不由得瞠目欲裂的据刀嘶声大喊道:
“众儿郎,为国死节就在此刻了。。”
“威戎军前来赴援,共同击贼。”
就像是在呼应着他的这声绝然怒吼,下一刻关垒后方也传来了大片的叫喊声:随着后山顶上重新高举起来的“杨”字将旗,却是威戎军使兼西山防御使杨晟,所率领的第一波援军正巧赶至。
“儿郎们顶住,千万给我顶住了。。”
“我们已然退无可退了,身后便是成都府,便是行在和天子所在了,便是蜀地千千万万的父老亲族。。。”
只是在听他说到“父老”的时候,守军之中那些服色杂驳的本地兵壮,却是难免表情凄苦或是越发的慌乱惶恐起来了。
而在山下的内江/中江河道当中,已然是舟舶连云、浮桥道道,而令仿若平地一般的不断输送往来无数人员器械来。江边正对着山上鹿头关的万安县城,更是早已经插上了太平青旗,而变成太平军攻打鹿头关的前沿据点和休整集结地。
说起来这万安县城的易手过程也很可笑。虽然最先赶至鹿头关的郑君雄,果断下达了“清野坚壁”的军令,却有些明显高估了自己麾下那些士卒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结果,水陆并进的太平军先锋,已然出现在了天边时,这些汉州士卒还在忙着抄掠城中的财物。
最后仓促之下的郑君雄,也只能一边分出一支轻兵对着来敌作出虚张声势的迎击姿态;一边裹挟着就地所能罗括到的青壮和物资,就此退入山上的关城内;然后下令再大多数士民百姓未来得及逃走的城内大肆放火;烧的满城乌烟瘴气而哭喊震天。
然而他还是再度高估了这些被留下来,负责放火和封门的敢死勇士的决心。眼见得前往迎击兼做争取时间的佯动部队,也慌不择路丢盔弃甲的逃回来之后;他们用犒赏和许诺堆砌出来决死的勇气,也像是初阳下的露水一般迅速蒸腾殆尽。
于是在城内之民的努力自救,和抵达城外的贼军里应外合的全力扑救之下,这场“清野坚壁”的大火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烧起来。而远道而来的贼军也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犹豫之下,轻而易举的就获得这座县城及其个中的户口作为落脚之地。
于是,相应的困扰和烦恼就因此落在郑君雄为首的汉州守军身上了。因为,与作为让关内守军同仇敌忾的理由,而由逃亡而来父老代表各种现身说法截然相反的是,那些贼军并没有在沦陷手中的万安城内大开杀戒,反而是在城门外分出粮草来赈济之。
而后,又有成群结队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抵达江边,而在那些太平贼的引领下开始挖土开沟,修柵建垒、搭造浮桥;却是这些东川境内长久饱受淡食之苦的乡土草民,在太平车船运来的一包包粗盐面前迅速沦陷,而成为被征募起来的民役力量。
眼见得越来越多汇聚在江上的车船和越发庞大起来的贼营,在组织了好几次夜里偷营和晨曦反击,都相继失败或是再也没有回来的郑君雄;也只能在嘴上怒骂一番这些“无君无父,好利忘义”的愚夫愚妇,而信誓旦旦日后要将其斩灭家门的好好清算了。
但不管郑君雄怎么叫嚣,至少心中也明白的很,在失去了作为屏障的偌大个东川八州的缓冲之后,如今光靠一个鹿头关里的千余守兵,再加上他带来的四千守捉兵、四千多名新征募的民壮,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新起土团、乡兵之流,能够坚守上多久还是个问题。
因此,相对于这些几乎没有见过什么战阵的守捉兵,或是弱国没有人镇压和监管,兴许在夜里就会跑光的民壮;他更多的寄希望于来自成都方面的生力军。而后,他又不免怀念起了自己昔日手中掌握的那支德阳精兵。
因为他们的前身,就是从叛乱的前东川节帅杨师立麾下,就地投降和收并的“武德军”旧部,堪称一时强骏和依仗傍身的资本。只是奉命节制三川的西川节度使高仁厚,在北上路过汉州的时候不但调走了来自东川的八千梓潼兵,还稍带上了他麾下的两千德阳兵。
后来,天子为奸贼所凌迫北上召集勤王之师反攻成都,他作为响应较晚的臣子之一,又以弟弟郑君含为统将出兵两千五百员共襄盛举。结果这支人马进了成都之后就一去不复还了。弟弟郑君含倒是加官进爵成为神策中郎将,但是麾下的德阳子弟却被归到了刘巨容的南面行营去了。
是以,现如今他手下也就剩下一千还算精悍的德阳子弟,再配合绵竹、什邡、金堂三守捉为主的乡土兵马,以轻御重的掌握着相对富庶的汉州五县之地。籍此作威作福而聚敛以肥自身绰绰有余,但是面对上水陆并进、席卷东川而来的贼军,就心中无底了。
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好容易罗括下来的身家拿出大半来,又逐一的催逼城中的殷户大室;才凑足了用以维持军前士气的犒赏和无用。想到这里,累的一身臭汗而声音嘶哑的郑君雄,也不由对着左右再度质问道:
“此去成都不过百十里路,皆是一马平川的地势,就算是驿马也是一个白日的来回,怎么就迟迟未闻援兵的消息呢?”
这时候,山下再度的金鼓声大作,而贼军阵列在山下堆土为台的炮垒当中,那不紧不慢保持骚扰和牵制的发炮声,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也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就像是山崩地裂一般的催响声声,将许多炽热的铁球按照标定好的射界,同时轰砸在了夯土木栅的关垒上下。
霎那间土石迸溅而尘烟飞扬的几乎将整个关垒给淹没在炮轰的动静之中;更有多处加固过的垛口多重新轰碎、砸开,而将掩身其后的守兵,还有新打造的各色防守器械一起,支离破裂迸开的到处都是,而留下一处处血肉狼藉的修罗场。
更有人屎尿横流的瘫坐在地上起不了身,又有人丢下刀枪弓弩,开始不管不顾转身就逃,却被具列关内的亲兵队给纷纷砍下了头颅。而在狂风暴雨一般的急促轰击声和关墙不断脆裂崩落的响动当中,山下的阵垒之中也开出了许多队持牌举铳的太平士卒。
在高举的太平青旗和清脆的横笛、鼓点声中,身穿相对轻便连身帛甲和夹铁绵甲的他们,有条不紊的交替掩身向前涌上了山坡来;又接二连三的越过了之前已经被拆毁和拔出、填平的一道道外围栏栅、横沟和拒马、尖桩,向着关墙缓缓地逼进而来。
这时候,轰隆震响的炮声也终于稀疏了下来。而从看起来残破不堪而摇摇欲坠,却依旧保持大致轮廓屹立不倒的关墙上,开始射出一些零零星星的箭矢来;叮当作响的浇落在仰攻部队斜举的铁面牌上;却是基本毫无所得。
反倒成群铁牌背后,那些已经进入足够射程的猎兵开始寻找各自的目标,随着交替往来的箭射和时不时响起的铳击声,残破的关墙上也开始又人发出零星的惨叫和慌乱的声嚣。而在这种令人几要窒息的紧张氛围之中,稳步推进的太平士卒已然开始填平和拆除关墙附近最后一道栏栅。
这时候墙头上再度响起一声尖锐的鼓板声,而探出许多抱着弓弩放射不断的身影来。而抵近到了二三十步之内的太平军士卒,也毫不示弱在前沿抵地撑身的铁牌掩护下,举铳与之隔空对射开来。
而在这一片激烈对射交击当中,依然有端持铁牌跳腾突进的先登之士,成功逼近到了距离关垒十多步的距离内,又背负着绳子和搭钩奔向山道尽头那被严严实实填塞起来的门道。这时在尘土迸溅被攒射得不敢露头的关墙上,也抛投出了许多明显打磨过的滚石和檑木;
就这么顺着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山势,滚砸向了仰攻攻的太平军阵列之中。其中有些被用层层盾墙叠力给成功的拦住,或是偏转着向侧边让过去,但也有一些躲闪或是对应不及的阵团,被砸破冲散而鲜血淋漓的滚落下来,然后又被更多涌上山坡的后队拦住,清理和堆叠到一边。
随后,又有许多道烟迹腾腾作响的从布置好临时发射位的山坡上升起,凌空滑过了一道道颇为曲折的弧线之后相继抛落在关墙内外;又变成了一团团炸开的烟云,或又是崩溅而起的大股火焰和四溅的火星,激起一阵接一阵的凄厉惨叫声来。
顿时也打断了那些拼命丢石滚木的节奏;而在墙头上兹兹流淌和滴落的点点火团威胁下,见缝插针的冒死靠上关垒门道的先登勇士,三五下将连着绳索的铁栓钉死在厚门板上;或是又刀斧凿出一个缺口来,将预制成长条的硬质药包给填塞进去,再用铁孟盖住钉死。
下一刻,亲自带领着亲兵队将那些墙头上退下来的守兵,连砍带劈的重新驱赶回去的郑君雄,也在地面骤然的震感当中,看见关垒的门道上方骤然迸出一大蓬沙土,而居中成片的塌陷了下去。不由得瞠目欲裂的据刀嘶声大喊道:
“众儿郎,为国死节就在此刻了。。”
“威戎军前来赴援,共同击贼。”
就像是在呼应着他的这声绝然怒吼,下一刻关垒后方也传来了大片的叫喊声:随着后山顶上重新高举起来的“杨”字将旗,却是威戎军使兼西山防御使杨晟,所率领的第一波援军正巧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