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技术性复盘,新技术出炉!
    二沙岛的技术分析室。
    一行人正在看着播放的博尔特视频,时不时点点头。
    这是兰迪和拉尔夫.曼在冠军模型分析后,建立的最新的数据分析。
    上面打出了一些定格的数据:
    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即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据资料显示,途中跑时两腿的最快交换频率是 3.1~4.85 次/秒。这在他的身高里面可以说十分的罕见。
    因为这么高的运动员,一般都是步幅类型,而博尔特显然是个“特例”。
    他居然是步频的类型,关键是……他的步幅还基本上因为生理原因,兼具了。
    1蹬地力量: f=mv/t(∵f=ma;a=(v-v0)/t 又∵v0=0 ∴a=v/t )的公式,由于 m 在这里代表人体的质量是个常数,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后蹬的力量(f)越大,则人体前进的速度(v)越大。
    2蹬地的速度:如蹬地力量(f)大小一定,则速度(v)与蹬离地面的时间(t)成反比,也就是说蹬离地面的时间越短,则所获得的速度越大。
    3腿蹬直的程度:主要表现在髋、膝、踝三个关节成一线,这样就可以使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充分地通过人体重心推动身体前进。
    4蹬地角度:由于人体结构的特点,后蹬角度受到限制,减少后蹬角度,不仅有利于增加水平分力,而且能降低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另外,缩小后蹬角度也是加快两腿交换频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5后蹬用力方向:后蹬用力的方向应力求与前进方向一致,如后蹬用力的方向偏左或偏右侧会产生分力作用,减低前进的速度,影响身体重心移动的直线性。
    然后逐一带入博尔特的这一场身体数据和竞技数据。
    在“冠军模型”显示下,北亣京奥运会决赛上,博尔特的各项数据变动:
    施加作用力f/n,804.7,对比之前2007年大幅度↑提升。
    最大速度12.04s,比起之前一年,同样提升↑明显。
    启动加速度9.36,依然是提升明显。
    峰值输出功率2554.35,比起去年提升接近一百个点。
    总体做功80.465,比起07年↑。
    效率做功6.235,比起07年依然是单位效率大幅上扬。
    送髋开始时摆动腿体前摆动角/°:62.3。
    送髋结束时摆动腿体前摆动角/°:77。
    送髋开始至结束时摆动腿摆动角/°:14.7。
    送髋开始时摆动腿体前膝关节扇形角/°:50.8。
    送髋结束时摆动腿体前膝关节扇形角/°:78.3。
    送髋开始与送髋结束时膝关节扇形角度差:27.5。
    ……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数据显示在大屏幕上,即便是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和老教练们,也都觉得这些数据实在是太……详细了点。
    以前的大赛总结,和这个比起来,根本是小学生水平了。
    “奥运会中用了 41.25 步。”兰迪在上面看着视频,一点一点拨动进度条道:“较其余选手少 2-6 步,显示了博尔特超强的步长能力。步频+步长,他目前是最为完美的一个。”
    “奥运会着地瞬间和垂直阶段博尔特支撑腿膝角分别是 157.1°和 146.8°。”
    “启动的路径偏差很小,相当笔直。”
    “膝关节向前运动时,他的髋部会向内旋转,并且会有大量的横向重心转移。”
    “他的启动姿态也明显不够紧凑,反而是一反常规,有些放松。”
    “我认为这是他采取了补偿策略来最大限度提高开始阶段的力的产生初始速度。”
    “再看看博尔特的扒地。”兰迪点了点视频,播放了一会儿,再次暂停道:“看看他的扒地脚,重心的质点变化,他好像并没有把脚放在重心之下,我认为他唯一可能放下重心的应该是在起跑阶段。这就意味着,因为脚越靠近身体重心,这个人就越能快速的完成跑步周期,这样成绩自然也就更快了。”
    “还有博尔特的臀部抬回问题。”兰迪道:“这一点我认为是关键。”
    “我们很多运动员过于强调步频,而忽略了臀部的充分运动,这样一来,动力会在逐步减少的步长过程中损失掉,从而影响成绩。”
    “还有博尔特的垂直震荡,很小。”兰迪用小木棍点了点屏幕的一角,正好对着博尔特的跑姿道:“因为最小的垂直摆动通常会减少关节上的压力,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提高效率。”
    “这都是我们训练中比较忽视的一些要点。”
    ……
    “好了,看看我们运动员这一次奥运会的数据对比。”兰迪在上面打出了劳逸的照片,道:“首先我们对于劳的未来定位,从生理学上没有太多问题,劳虽然身高比博尔特矮了25cm的身高差,但是我们能够看见,即便是如此,劳的步长指数,依然是以1.249压过了博尔特的1.245。这说明劳的确是应该走步幅流为主,步频为辅助。也揭示了为什么劳的后程这么强势的一大原因。”
    劳逸居然可以在步幅指数上压过博尔特?还真是。
    但这放在以前的国内,怕是谁都不敢乱说。
    生怕判断错了,迎来巨大的舆论攻击。
    “但是劳在拥有卓越步长指数的同时,他的步频指数,相当的糟糕了。”兰迪认认真真地通过数据模型,给所有的二沙岛教练和运动员们,深入剖析道:“差了0.554。”
    “劳,你的未来不仅仅要加强一下前程,你的整个步频,也要强化,这样才能跑得更快。”
    劳逸虽然有些不那么明白,可说到他自己的时候,他还是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听教。
    免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混上来的二沙岛第四把百米交椅,就这样拱手相让。
    “途中跑劳你的着地角度比是65.3,比博尔特少了五六个百分点。而着地角度越小,那其实就是意味着劳的‘扒地技术’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屏幕上显示了一段分析,写道:着地角度小意味着人的重心垂直投影点距离着地点更远,必然产生更大的与跑进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造成水平方向的速度损失,影响跑速。
    支撑腿膝角角度148.3变成了140.4。
    这样一来,劳逸两个动作变化幅度太小,只有7.9。
    而这两个技术动作的膝角变动,尤塞恩.博尔特最为明显,他这个数据,比劳逸直接超过了一倍。这说明博尔特支撑腿肌肉退让更加积极,又因为这样,使得缓冲期支撑腿主动肌被被动拉长,肌肉初长度增加,横桥和位点接触面积加大,使得肌肉张力增幅。由此,可以变向保住博尔特在后蹬阶段肌肉,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和速度。
    具体怎么操作呢,兰迪看了看下面的苏神,让他上来一同解释。
    苏神也不客气,走上来就对着台下的劳逸,开口道:“接下来伱要做的就是,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能有效提高缓冲和蹬伸速度,也能缩短比赛时间,最终得到提高步频的策略。”
    “大牛,宠溺的摆动腿最小膝角为25.5可以看出来,你的摆动腿折叠程度还不够,会影响你的向前性。今年一直到冬训结束,你的摆动腿折叠技术也要重新凝练一番,记住要尽量以摆促蹬,蹬摆结合。”
    “好,我知道了小添哥。”劳逸听到这里,默默记好了笔记。
    虽然理论知识他可能不是那么优秀,但是兰迪这种把数据换成了视频,然后再配上文字分析的方法,让很多理论知识不是消化那么好的队员,也可以很快进入状态。
    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哪里还需要继续改进。
    “凯哥,这是你的奥运会几枪数据,尤其是着地瞬间的垂直阶段,博尔特的膝角变化幅度接近20。而凯哥你,只有10出头。这说明支撑腿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凯哥你做得还不够。还有加强的空间。”
    “再看看你的步频和步幅整个100米的分布,还是略微有些前面过快了些。”苏神道:“这样就会让你的后面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极致,整体成绩优化少,慢了些。尤其是第十一步到第十五步之间,出现的不稳定比较明显。如果可以稳住,成绩可能后还有进步。”
    湖凯也推了推眼镜。
    看着整个投影大屏幕上自己的各项跑步数据,他也是耐心看完后,默默点头。
    以前没有这么详细的数据分析系统。
    因此即便是教练,也多半只能看感觉。
    可是现在兰迪带来了科学化和体系化,一下子就让团队的可观测性,大幅度提高。
    冠军系统模型之下,湖凯对于自己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可见的认知。
    真是一目了然。
    新队员无所谓,对于这个系统认识不足,感触也不深刻。
    但是对于老队员来说,却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那种赛后复盘,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赛后复盘”,哪有这么详细,而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东西可以记。
    这就是体系化科学化的好处。
    清楚,清晰,运动员想要改进什么地方,有时候甚至看看数据的差距,那就已经是足够。
    ……
    “昊焕,我们看看你的这一组数据,你的身高比博尔特矮了五公分左右,但作为同样是一米九以上的大个子,你的两腿夹角和摆动腿角都和博尔特有明显的差异。博尔特在这次决赛跑出来的两腿夹角和摆动腿角分别为96.8和12.1,而你是100和11.1,这就说明了一点。”苏神点了点继续播放按钮,上面显示了另外一行分析,道:“你的后蹬阶段的后蹬脚、后蹬膝角以及你的支撑时间过长,所以会导致你的两腿夹角和摆动腿角都弱于博尔特。”
    “即便是考虑生理分割曲线,我们认为你的这方面好好修正,应该还能更快。”
    “具体的办法是,加强你的两腿铰剪,适当减小的后蹬角度,缩短你的支撑时间,这是我们根据你这次奥运会这么四枪百米计算出来的冠军模型分析。”
    赵昊焕看着,用手摸着下巴,直观对比下,自己和博尔特放在一起,的确是可以在高清近景镜头下,看出很多毛病。而且对比以前,现在的调整,更加的细致,更加的高端。
    这是运动员已经进步到了一个更高水准后的调整。
    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调整某个技术动作了。
    这些身体数据,每一个,可能都要被翻出来逐一对比和查看。
    至于为什么用博尔特。
    那还用说嘛。
    因为博尔特是跑得最快的。
    不仅仅是现在,在原本的时间线上,也是博尔特被无数次拉出来分析和对比。
    一个人跑得最快,那么他的任何一组奔跑数据,对于科学数据模型来说,都具备吸收、分析、借鉴的意义。这也是苏神为什么一定要给国内引入“冠军模型理论”的原因。
    不然的话,没有一个科学数据模型理论指导,光是依靠所谓的教练员经验总结。
    实在是太陈旧了点。
    用兰迪在后世的原话就是——
    “我经常告诉一些教练,不要和我争论科学问题。我现在告诉你的是全世界科学家都已经是认可的事情,你只需要照着做就可以。如果没有训练心理学和生物化学人体力学等等这些科学知识的整合,你不可能创造一个新的训练体系,这是基本常识。”
    “教育本不是鼓励种家教练到米国去学习,因为很多知识都摆在哪里,并且全是中文的,只需要教练们去课堂上认真系统学习……我觉得种家应该让所有教练参加科学培训,如果不经过课堂的培训,就不给他们毕业证书。要让教练员们都明白,这是我的专业,我们所有上岗的教练必须是专业的。”
    参考兰迪这段话,训练真正的科学化,走出曾经霸占了田径训练体系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验训练主义”,非得有真正的科学储备才可以。而且还不是一个人,需要很多聪明的头脑一起运转。
    毕竟一个人的头脑,总是有极限。
    就算是苏神自己,如果不是重开,那么他也不可能一个人就做完这么多事情。
    而且到了后期,即便是他,也需要一个强大稳定的团队和实验室,不断推陈出新。
    运动科学,最忌讳的就是,故步自封。
    以为什么东西就是最好,然后不再去超越和突破了,那样就失去了科学运动的意义。
    “最后是我自己。”苏神让兰迪他们重新过来,但是兰迪却摆手拒绝。
    因为兰迪和拉尔夫.曼希望苏神可以自己来。
    对于他们来说,带出几个优秀的运动员,虽然也有很高的成就感,但是……最高的成就感还是帮助一个国家打造出整体的科学化运动体系。而这些,最终还是需要本国人来操作。
    看到两个人这样表示,苏神也没有什么好说了,点点头,就继续对着播放的视频说道:“这是我这次100米的四枪。”
    “大家可以看到,我从预赛到决赛,四枪之内,步数其实都在略微增加,均步频也在增加,均步长却在缩小。也就是说,我的步频指数在随着比赛的推进不断升高,步长指数反而缩小。”
    “以下展示的是我这次北奥4枪的百米跑过程分段步频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起跑后的加频- 保持- 下降三个阶段,呈现出倒“v”字型。另一种情况为起跑后的加频- 保持- 下降- 再加频- 再下降,整个过程步频变化趋势呈现“m”字型。”
    “考虑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关系,高步频跑法,在全程快速跑进过程中,往往不能多次出现并保持极高的步频,又考虑前面一种主要是出现在预赛和复赛,后面的半决赛和决赛都是m字类型,所以我认为后一种在高强度对抗里面,可能目前生理条件下更有研究意义。”
    “而现在同样是对比博尔特。”苏神按下暂停键,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和博尔特两个人的跑动图,道:“我们就可以看见,博尔特在北亣京奥运会上从第 6 ~ 35 步,这段百米跑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或距离的步频是不变的。而其余选手,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这些分段上均有较大的上下波动。我的话尤其是过了60米后,波动就越发明显。”
    “那这个波动越小代表着什么呢,看看这一组数据,贝利破世界纪录时全程步频变化非常小,全程最大与最小步频仅差 0. 1 步/秒,前 10 米就达到 4. 63,一直保持到 30 米,从 30 ~60 米他的步频上升到 4. 72 步/秒,在最后的 60 ~ 100 米段步频又回复到 4. 63 步/秒,。”苏神认真的看着大屏幕说道:“所以他的全程步频变化线几乎是一条水平线。”
    “那么我们要提出一个假设。相对其余选手来说,博尔特全程的步频是较低的,是否较低的步频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且不容易疲劳?”点了点鼠标,苏神道:“虽然博尔特是步频类型,但是因为生理条件的关系,他的步幅天生就很大,打个比方跑百米40.5步,别人跑49步,从能量分配角度,你只跑了他的 80%左右距离。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我国运动员还是外国运动员,只要正确激发了六秒定律,那么基本上都会在自己的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会在第30-34步开始降速。如果你步幅大,27步就到60米了,那么你可能要80米以外才会进入前面说的生理自然降速阶段,如果你步幅小,32步才到60米,那么65米左右你就自然开始降速。由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机制,人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频率上,而在全程中只有通过升、降频率来完成百米跑,所以怎么稳定,成了一个关键。”
    “但又是不是步幅越大就越好呢?”苏神看着下面说道:“那肯定不是。”
    “因为即便是步幅,超过博尔特也不是没有,比如布隆菲尔德(百米跑过39步半)。如果你考虑人体的生理比例,看步幅指数,加特林,贝利.科尔,麦克.罗杰斯等等都比博尔特更好。因此国内单纯扩大步幅的思想并不适合所有人,减少、消除冗余的“扩大步幅”,步频+步幅搭配才是最好。毕竟现代短跑的本质就是,以蹬为基础的高速位移中的放松技术,因此我们要确定按照人体个人的生理条件打造每个人不同的黄金步幅步频配比才是未来趋势。”
    “我们国家陷入了人们通常将步长与步频当作“因”,而把跑速当作“果”,即人们通常认为的“有怎样的步长与步频,就会出现怎样的跑速”。”苏神道:“大部分人都是从优化步频与步长角度入手,对专项速度的提升进行研究。可其实步频、步长和专项速度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跑速属于运动员处在跑动状态时身体重心水平位移运动学参数,但步长与步频则属于时空结构参数,双方是从不同角度对运动员跑动中运动学指标进行描述。”
    “那怎么做才是最合理呢?很早就有类似说法,比如即合理速度=运动员最大步长 94.12.9%x最大步频 95.1±3.5%。因此未来我们也要在数学模型研究上下功夫。若想有意识地促进步长增加、单步时间的减少,其实必须会使跑动力连续性与各个环节的用力系统性、共济性遭到破坏,会给人体跑动速度带来不良影响。实际上,对短跑运动员而言,其跑速主要会受到高速跑放松能力与高速摆动能力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应该重视对人体高速摆动能力进行反映的运动学参数,并围绕其展开深入探究才会更加科学化和体系化。”
    兰迪都在下面听着,点点头道:“把整个人当成一个整体机器运行吗?这个观点有点意思啊。对吧老伙计。”
    正说着呢,就看到拉尔夫.曼陷入了沉思。
    根本不带搭理旁边的兰迪。
    因为苏神这个说法,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的的确确现在大家都太注重单纯的步幅步频速度之间的研究,其实忘记了,身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如果作为整体来研究,是不是未来还能发现更多路径和办法?
    “再看看我自己这边,奥运会着地瞬间和垂直阶段博尔特支撑腿膝角,其实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因为体能和发挥原因,我决赛的这一枪在途中跑阶段,40—50米明显数据要比半决赛数据偏差大,对比我自己目前被冠军系统收集起来的数据,更是分别偏移了10~5。”
    “这说明我扒地的稳定性,还有欠缺。”
    “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一个新技术理念来进行优化。”
    新技术?
    一听这个大家来劲了,纷纷看着苏神,眼睛差点冒出小星星。
    就连兰迪都呆了。
    明明是总结性分析会,怎么就变成了直接给出结论,推出新技术了?
    你这么搞。
    我们以后在队内做教练,压力很大,很难办的啦。
    苏神插入了自己做好的ppt,等电脑开始读取u盘后,道:“就是这个。”
    “未来冬训我们将会让有条件的一批人开始训练,增强自己的途中跑扒地能力。”
    而这个时候,在大屏幕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优化版“信用卡”着地技术。
    ps:这种类型章节不好写,哈哈哈哈,写得好慢啊,但是相信这么一来,真实感可以爆炸了。而且趁机改进,推出新技术也是顺理成章哈~~~~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帮助小紫深夜看论文爆肝ing~~~o(╥﹏╥)o~~~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紫锋0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锋01并收藏体坛之重开的苏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