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七,本是宝华公主下降出宫的好日子,宫室里面,却血流成河。连宝华公主的生母邓皇后,也重伤不起。至于跟肃宗一起出行的邓太后,更是身中数刀,当场毙命。好在肃宗福大命大,毫发无损地安全脱险。
钦天监别的本事不行,可是挑吉时的日子,却从来没有错过。可是今日的吉时,却亲历了宗室皇宫这般血腥的灾难,钦天监的监正难逃其咎,一早就上疏请罪,辞了官位。
肃宗停了几日早朝,朝廷上下,更是人心浮动。
消息灵通的人,早就打听了当日的经过。说是太后和肃宗往坤宁宫的时候遇到叛逆贼子,中途遇袭,太后没来得及下车,就遇害身亡了。而肃宗刚下车的时候,也差点遇险,还是邓皇后为了救助丈夫,舍身挡住了刀枪。若不是如意郡主及时带着京卫进宫来救,只怕这次兵乱,还没那么容易平息。
也有人就问,如意郡主怎么就这么巧,刚好带兵进京了。要知道,京卫虽然叫京卫,离京城还是有些个距离的。若不是提前得了消息,她怎么可能那般快速,到了皇宫外面呢。
也有就解释了,说是皇帝本打算,让如意郡主带一队京卫的人,给三公主壮壮气势,送去宝昌公主府的。还好如意郡主带了一队精锐人马,这么快就制服了叛军。
至于叛军是什么人,大家心知肚明,不就是羽林卫的一支嘛。羽林卫为什么要反肃宗,这事知道底细的人,可就少了。
但是,京城也不乏聪明人。
前些日子,邓太后和肃宗两人闹的剑拔弩张,不可开交。怎么突然,邓太后就折在这场叛变里面了?聪明的人,自然三缄其口,再不敢追问这事的后续了。
有整个宗室的妇人给肃宗作证,若不是邓皇后勉力一为,说不定连肃宗都要遇害。谁还能指责肃宗,没有及时救出母亲邓太后呢。
猜测是一回事,说出口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这个被猜测的对象,还是说一不二的皇帝。谁敢说,邓太后的离世,跟肃宗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很多妇人都亲眼目睹,邓太后的亲信薛嬷嬷,来坤宁宫要求邓皇后开宫门。若不是宫门开了,这些守在宫外的羽林卫,根本不可能冲到坤宁宫来。
天子二十六卫,各有倚重。肃宗登基之后重用锦衣卫,而前朝受重用的羽林卫,却被派到了宫城之外,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要说没有什么怨怼,的确不怎么可信。可是怨怼到造反叛变,却又觉得理由不足。所以,京城众人只敢心中猜测,却不敢彻底说出口去。再加上,这事之后,肃宗并没有对邓家人怎么样,众人更是觉得,跟邓太后和邓家应该没什么关系。
因为邓太后突然遇害,三公主和永乐侯府的亲事,自然暂时挂起。三公主日夜服侍在邓皇后身边,不言婚嫁。邓皇后病体沉沉,太子更是不得开心颜。大家看在眼里,知道今年的冬天,只怕不易了。
这满京城的人里面,要数得意的,首先要推如意郡主了。宝庆公主出事之后,施家随之垮塌,京卫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只是她是女子,年纪又小,家中父兄也没个立得起来的,所以众人猜测,京卫的事,如意郡主迟早要退位让贤。
谁想经过这次救驾有功的事情,徐婉如非但没有退位让贤,反而名正言顺坐稳了京卫。虽然肃宗不能明目张胆地封她一个指挥使,可是京卫的虎符,却是的的确确交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
朝中百官,知道这事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毕竟人家救驾有功,平叛得力,说不得什么。肃宗也没有违反常规,给女儿封个什么官职,拿着虎符,别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至于燕国公主,据说肃宗又给加封了一千石的封地,风光无限。至于她究竟做了什么,圣旨上只说她救驾有功,维护了皇后的尊严,别的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天在坤宁宫的明眼人也猜出来了,多半还是跟邓太后的事情有关。要知道,那天燕国公主可是让人捆了邓太后的人。而今邓太后也没了,寿棺还摆在慈宁宫里,谁还会替她出头说什么话呢。皇帝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聪明人不会追根究底,蠢人却总是计较不清。
这会儿燕国公主的萱园里面,就正坐了个蠢人,嘀嘀咕咕,满是牢骚。
“母亲,这事您事先是不是知情?”徐铮有些不满,这次燕国公主和徐婉如立功,大家都能猜出来,她们祖孙两人是事先知道些什么的。
可是作为忠顺府的一家之主,徐铮却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人浑浑噩噩被瞒在鼓里,若不是出去吃酒的时候听人说了,徐铮可能现在还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急匆匆回家找母亲打听的时候,宫里的圣旨也下来了,夸了一通燕国公主,却什么也没说个清楚。
所以,徐铮送走了宫里的內侍,就追着燕国公主不放了。
非要母亲说个清楚,他才满意。只是这事能做却不能说,燕国公主只得拿些能够跟他说的话,搪塞一二。
好在徐铮知道的事情不多,猜的也不怎么近,燕国公主颇为简单,就打发了这个满腹牢骚的儿子。
“母亲,你说皇上为什么就不能大方一点,”徐铮又换了个话题,问起了京卫的事情,“他怎么就把虎符给了如意呢,朝里的人,不满意的多的去了。他干嘛不给我封个指挥使,让我去做呢。”
燕国公主冷冷地打量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突然有些庆幸自己当年的决定,抢了朱念心进门。当时虽然得罪了肃宗,可是朱念心却生了个救命的女儿。
而今有徐婉如这么个郡主坐镇,忠顺府的未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入。至于自己的儿子,燕国公主打算,能看着一天是一天,等如意和竹君再大一些,就由他们看着徐铮了。
钦天监别的本事不行,可是挑吉时的日子,却从来没有错过。可是今日的吉时,却亲历了宗室皇宫这般血腥的灾难,钦天监的监正难逃其咎,一早就上疏请罪,辞了官位。
肃宗停了几日早朝,朝廷上下,更是人心浮动。
消息灵通的人,早就打听了当日的经过。说是太后和肃宗往坤宁宫的时候遇到叛逆贼子,中途遇袭,太后没来得及下车,就遇害身亡了。而肃宗刚下车的时候,也差点遇险,还是邓皇后为了救助丈夫,舍身挡住了刀枪。若不是如意郡主及时带着京卫进宫来救,只怕这次兵乱,还没那么容易平息。
也有人就问,如意郡主怎么就这么巧,刚好带兵进京了。要知道,京卫虽然叫京卫,离京城还是有些个距离的。若不是提前得了消息,她怎么可能那般快速,到了皇宫外面呢。
也有就解释了,说是皇帝本打算,让如意郡主带一队京卫的人,给三公主壮壮气势,送去宝昌公主府的。还好如意郡主带了一队精锐人马,这么快就制服了叛军。
至于叛军是什么人,大家心知肚明,不就是羽林卫的一支嘛。羽林卫为什么要反肃宗,这事知道底细的人,可就少了。
但是,京城也不乏聪明人。
前些日子,邓太后和肃宗两人闹的剑拔弩张,不可开交。怎么突然,邓太后就折在这场叛变里面了?聪明的人,自然三缄其口,再不敢追问这事的后续了。
有整个宗室的妇人给肃宗作证,若不是邓皇后勉力一为,说不定连肃宗都要遇害。谁还能指责肃宗,没有及时救出母亲邓太后呢。
猜测是一回事,说出口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这个被猜测的对象,还是说一不二的皇帝。谁敢说,邓太后的离世,跟肃宗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很多妇人都亲眼目睹,邓太后的亲信薛嬷嬷,来坤宁宫要求邓皇后开宫门。若不是宫门开了,这些守在宫外的羽林卫,根本不可能冲到坤宁宫来。
天子二十六卫,各有倚重。肃宗登基之后重用锦衣卫,而前朝受重用的羽林卫,却被派到了宫城之外,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要说没有什么怨怼,的确不怎么可信。可是怨怼到造反叛变,却又觉得理由不足。所以,京城众人只敢心中猜测,却不敢彻底说出口去。再加上,这事之后,肃宗并没有对邓家人怎么样,众人更是觉得,跟邓太后和邓家应该没什么关系。
因为邓太后突然遇害,三公主和永乐侯府的亲事,自然暂时挂起。三公主日夜服侍在邓皇后身边,不言婚嫁。邓皇后病体沉沉,太子更是不得开心颜。大家看在眼里,知道今年的冬天,只怕不易了。
这满京城的人里面,要数得意的,首先要推如意郡主了。宝庆公主出事之后,施家随之垮塌,京卫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只是她是女子,年纪又小,家中父兄也没个立得起来的,所以众人猜测,京卫的事,如意郡主迟早要退位让贤。
谁想经过这次救驾有功的事情,徐婉如非但没有退位让贤,反而名正言顺坐稳了京卫。虽然肃宗不能明目张胆地封她一个指挥使,可是京卫的虎符,却是的的确确交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
朝中百官,知道这事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毕竟人家救驾有功,平叛得力,说不得什么。肃宗也没有违反常规,给女儿封个什么官职,拿着虎符,别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至于燕国公主,据说肃宗又给加封了一千石的封地,风光无限。至于她究竟做了什么,圣旨上只说她救驾有功,维护了皇后的尊严,别的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天在坤宁宫的明眼人也猜出来了,多半还是跟邓太后的事情有关。要知道,那天燕国公主可是让人捆了邓太后的人。而今邓太后也没了,寿棺还摆在慈宁宫里,谁还会替她出头说什么话呢。皇帝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聪明人不会追根究底,蠢人却总是计较不清。
这会儿燕国公主的萱园里面,就正坐了个蠢人,嘀嘀咕咕,满是牢骚。
“母亲,这事您事先是不是知情?”徐铮有些不满,这次燕国公主和徐婉如立功,大家都能猜出来,她们祖孙两人是事先知道些什么的。
可是作为忠顺府的一家之主,徐铮却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人浑浑噩噩被瞒在鼓里,若不是出去吃酒的时候听人说了,徐铮可能现在还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急匆匆回家找母亲打听的时候,宫里的圣旨也下来了,夸了一通燕国公主,却什么也没说个清楚。
所以,徐铮送走了宫里的內侍,就追着燕国公主不放了。
非要母亲说个清楚,他才满意。只是这事能做却不能说,燕国公主只得拿些能够跟他说的话,搪塞一二。
好在徐铮知道的事情不多,猜的也不怎么近,燕国公主颇为简单,就打发了这个满腹牢骚的儿子。
“母亲,你说皇上为什么就不能大方一点,”徐铮又换了个话题,问起了京卫的事情,“他怎么就把虎符给了如意呢,朝里的人,不满意的多的去了。他干嘛不给我封个指挥使,让我去做呢。”
燕国公主冷冷地打量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突然有些庆幸自己当年的决定,抢了朱念心进门。当时虽然得罪了肃宗,可是朱念心却生了个救命的女儿。
而今有徐婉如这么个郡主坐镇,忠顺府的未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入。至于自己的儿子,燕国公主打算,能看着一天是一天,等如意和竹君再大一些,就由他们看着徐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