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邈,《宋史》有传。庆历初,为侍御史。曾上书朝廷,反对辅臣无功而加官进爵,反对勾结宦官弄权谋私的夏竦,因而受到晏殊、杜衍等赏识,升转为兵部员外郎。
    沈邈是个中立派,有着大好的履历。基本上宋朝每个宰辅都有过一段台谏的经历,职责所在,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因为风闻奏事的权力,还不用担心受责,而且成名地也快,受罚之后去地方混两年资历就可以回来了,前途一片光明。简而言之,事少晋升快。
    范仲淹任用此人,两大集团都不会有异议,因为他们都是这个出身。只是最后局面却是因他而坏。
    沈邈身兼“按察”之职,他就从自己手下选了四位心狠而又狡猾的“憸猾者”,作为下属州县的稽查人员。这些人才干有余,德行不足,甚至无事生非,骚扰地方。地方州县纷纷告状:“尤苛刻暴虐”。当然,其中也有因利益受损而不满者。
    这最后,赵祯的态度是最让赵昕疑惑的,赵祯见反对者众多,竟然因噎废食,要取消各路使臣的案查职权。
    使臣没有案查职权,地方长官岂不是土皇帝,赵祯是怎么想的。也难怪欧阳修连发多篇文章,一些只字片语还流传到了赵昕的报纸上。
    文章原文不摘抄了,翻译一下大概的意思吧。
    欧阳修认为有了转运使的按察,让“老病昏昧之人,望风而惧”,效果基本上是好的。至于个别转运按察使挟私报复,可以根据举报立案调查并加以惩处。现在遇到官僚集团的反对,就要朝廷收回成命,只能让那些“贪赃老缪之吏”感到高兴。
    就好像后世因为纪检委的一些干部收受贿赂而因此罢免整个纪检委一样,这真是莫大的笑话。
    反对新政的利益集团,拼命夸大“按察”的弊端,就是因为各地官场存在种种问题,一个常设的监察机构的存在,无疑会使违法乱纪的人恐惧。所以,转运使兼职按察、增强门荫的限制和强化“磨勘”制度,直接刺痛了守旧官僚集团的神经。
    赵祯的这个决策,让赵昕没有看懂。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赵祯的判断,连赵昕这个小白都能够看懂的东西,他在帝位上坐了二十年,还没有搞明白吗?
    赵昕迟疑了多时,最终还是将心头的疑惑埋下,没有主动寻找赵祯问个究竟,自己眼下还没有资格涉政,还是自保为先,一切冷眼旁观便是。
    这次收地方之权的努力失败了,但是改革的车轮已经启动,不可能停下来了。十月起,一直到年末,范仲淹等人又先后推进了多项改革措施。
    在此过程中,透过历史的长河,揭开笼罩在人物身上的薄纱,如今面对范仲淹这等人物,赵昕也不再如最初那样,将之视为圣人,而只是将之视为一个文韬武略的能臣罢了。
    首先,是先前按察无功的王素为了博得声名,建议均天下田赋,范仲淹准了,并且派郭谘、孙琳赴亳、寿、汝、蔡四州“括地”。将这四地作为试点地区。
    但凡王朝中期,随着时代发展,土地往往为大族豪门所占,“富者跨州连郡,穷者无立锥之地”。
    若是这些豪门占地之后交税也就罢了,可是他们想方设法不交税,往往谎报土地。所以我们往往会看见王朝中期的土地面积及农税减少,按理说王朝统治时期的荒地不断开垦,土地面积一定是增加的。
    “括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历朝历代有不少的办法,以后另行介绍。
    在报纸上看见这条消息的赵昕只是冷笑而已,说得扎心一点,赵祯和范仲淹没有足够的声望进行“括地”。
    唐玄宗在位前期以宇文融括地,是因为不断的对外军事战争胜利;明朝张居正量尽青天之下所有土地,那是建立在万历三大征胜利的前提下。
    括地是直接侵犯世家豪门的利益,是要动刀子的,是要见血的。现在宋朝那些豪门世家,谁在乎赵祯的刀子,范仲淹连元昊都平定不了,为什么要听他的。
    此事由王素提出,显然不过是王家推自家人上台而让出的一部分肉而已,给王素政绩日后好上位的。不会真的以为他会括地吧,痴人说梦。
    还有一些其他的改革措施,都属于范仲淹所论十事,简单罗列在下。
    十月底,经范仲淹上疏,赵祯下诏二府新定磨勘式。磨勘就是官吏升迁的规则,原本需要三年升一阶,现在可能需要五年了,史书上的说法,“自是法密于旧”。
    十一月二十日,诏:馆职有阙,以两府、两省保举,然后召试补用。自今见任、前任两府及大两省已上官,不得陈乞子弟亲戚馆职并读书之类。
    此举目的无他,省得赵祯随心所欲塞人进来。
    十一月二十四日,诏更荫补法:长子不限年,馀子孙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自是任子之恩稍杀矣”。
    最终,听到消息的范仲淹还是不敢夺恩荫之人的官职,而是通过提高恩荫年限的方式,间接减少冗官,改革的力度比一开始放出来的风声小了很多。
    十一月二十九日,限公田。因为公田是官员俸禄所在,为了增加自己的俸禄,一些官吏强买强卖,霸占民田,现在作出更为精细的规定。
    其他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比如欧阳修建议退朝之后宰臣晚一些走,让起居官记完朝事,以免出现差错。没有多少影响,就不一一说明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便是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遇到了一个好兆头:“司天监言五星皆在东方,主中国大安。”
    在天人感应的时代,天象如此,昭示着朝野清明,若是出现日食月食,严重的话,天子还要下达罪己诏嘞。
    天随人愿,遇到了五星连珠的吉祥日子。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似乎得到了天地的支持,民间支持范仲淹的声音又多了起来。
    毕竟,天是第一位的,“天变不足畏”这句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

章节目录


大宋皇家发行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尘下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尘下散人并收藏大宋皇家发行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