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的筹划早就在进行,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做的差不多了。
    这个季节,渚水中水量减少,已经进入枯水期。
    如今人手到位,时机合适,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始了。
    旷野中,浩浩荡荡的庞大队伍在前进。
    初生的红日映照在队伍中每个人的脸上,让每个人看起来红光满面。
    队伍中,族人精神高昂,一路高谈阔论,畅想着未来。
    谈论的话题就是即将修建的大坝。
    这是开往渚水上游出山口处修建大坝的队伍,总人数600来人。
    现在总的人口已经有1400来人,抽调出来的这600来人,都是青壮劳力。
    队伍中不光有人,还有60头牛。
    防风氏自有50头,凰风氏征用10头。
    这些牛拉着板车,车上装载着大量修建大坝的各种工具和物资。
    叶青也在队伍中。
    看着行进的队伍,叶青也是满怀激动,终于迈出了部落腾飞的坚实一步。
    为了这次修建大坝,前期叶青做了大量的准备。
    板车叶青让族人打造了上百辆。
    板车的框架加工比较容易,一个族人一天打造一辆还是很轻松的。
    这些板车要求并不需要多么精细,成品看起来粗糙的很,
    车架的木材,表面没有抛光,砍去凸起的树结,就打上榫卯组装了起来。
    这些木料仅仅是去掉树皮,有些树皮都剥的不干净。
    唯一的一点,就是结实,车架用料那时相当的舍得,全是采用笔直杉木打造。
    车厢就更简单,将粗大的竹子破开便是竹板,然后用竹钉在框架上固定住,就是车厢了。
    难的地方在轮和毂。
    车轮,叶青是采用拼装的。
    他设计制作了一根四分之一圆弧形状的木条样品,然后让族人大量制作。
    之后,将四根木条拼装成一个圆,将这样的圆涂上鱼鳔胶,五层错位胶合在一起,然后用铜铆钉铆合,装上辐条,就成了一个一个车轮。
    轮毂是最难制作的地方,叶青干脆也不制作了,直接用青铜浇铸。
    虽然笨重了一些,但相比族人的手艺制作出来的木头轮毂来说,结实耐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令人头痛的是车轴的旋转摩擦问题。
    现在没有精力大量搞轴承,只能直接插一根结实的木棍做车轴了。
    磨损就磨损吧,只能时常更换车轴了。
    反正制作一根原木车轴,现在对部落来说容易的很。
    准备修建大坝的出山口,距离部落的有些远,有七八里路。
    因此,修建大坝的600来人是准备吃住都在工地上了。
    毕竟每天来回,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这时代的人也没有那么娇气,在工地修建一批茅屋,这些茅屋也不会比他们以往住的茅屋差,甚至还要好。
    而有了青铜工具,修建茅屋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队伍沿着河边一路行走,一路修建出一条简易的路来,以便板车通行。
    河边多是滩涂草地,树木灌木少,600人齐动手,将坑洼的地方填一填,路也就成了。
    走走修修,当晚在路上露宿了一夜,第二天中午也就到了目的地。
    第一步,盖屋。
    队伍中全是青壮劳力,做起事来也很快,伐木,埋柱子,架梁,一个下午时间,一片房屋的木头框架便搭了起来。
    没完工的屋顶也不准备盖茅草。
    第二天,叶青让族人砍伐了大量的小腿粗细的竹子来,然后对半破开,去掉竹节,将这些破开的竹子一正一反地相互咬合着平铺,然后用绳子固定在屋顶上。
    这就是瓦了。
    一根破开的竹子,从屋顶直到屋檐,就是一整块长长的瓦。
    这比盖茅草简单快速的多,防漏效果也要好的多。
    至于墙壁,用细竹子或是竹板编。
    虽然竹子和固定用的绳子不要多少时间就会枯朽,但对修建大坝的几个月时间来说,足够用了。
    只是,这新建的屋子不能再叫茅屋,要叫竹屋了。
    又引来山泉水,解决了饮水和洗漱用水问题。
    至此,住宿问题算是解决。
    大坝开建。
    渚水出山口,是两座山体中间的一个峡谷。
    渚水便从这条峡谷中奔流而出。
    峡谷两侧的山体,并不是很陡峭。
    这一处,渚水本身的河宽并不是很宽,只有二三十米的宽度。
    然而,从河边开始往两侧延伸的山体,到了10多米的高度时,两个山体之间的宽度,已经接近500米。
    而叶青所设计修建的大坝,总体的高度便是10米。
    这条大坝总体设计是,坝顶的宽度是10米,大坝的底部宽度则是30米,坝顶的长度500米。
    这样算下来的话,整个大坝的土方量,10万方。
    当然,河两侧有部分现成的山体可以借用,也是能节省不少土方量的。
    平摊下来,每个族人需要成完成的土方量在200方左右。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挖掘十方土计算,200方土就需要20天。
    再加上需要搬运土的时间和夯筑坝体时间,以及铺设内侧防水的石头坡面,预计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要三四个月。
    内侧的防水坡面,叶青准备铺设一层比较厚的石头,以防止水浪侵蚀和冲刷坝体。
    这就需要用到不少的石头。
    石头哪里来?
    如果让族人开凿山体的话,花费的精力和体力就会非常大了。
    但是这个时代不是还没有经过开发吗?
    石头?
    石头只要捡就是了!
    叶青让族人乘着竹筏,沿着诸水河,向上下游搜寻,沿着河将散落在河边河底的石头捡回来就是了。
    这些石头虽然不多,但对修建大坝来说还是够用的。
    大坝修建的第一步,便是修建水闸。
    叶青将水闸修建在大坝的一头,靠近一侧山体,而不是大坝的中间,这样对工程技术要求便低了很多。
    水闸的修建,叶青全部采用石头。
    考虑到闸门的关系,修建的水闸口只有三米宽,五米深。
    然后又考虑到水流量的关系,这样的闸口,叶青让族人并排着修建了10个。
    闸门不够大,泄水不够充分?
    质量不够数量凑。
    水闸的闸门,叶青将来准备直接用原木制作。
    本来叶青想着用青铜来制作,但是经过仔细的计算之后,发现,这需要的青铜量多到吓人……要不起!
    用原木修建闸门的话,无非就是腐烂的太快了,用不长久,需要经常更换闸门,有些浪费木材。
    但是这个时代别的不多,木头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所以,浪费也就浪费吧。
    族人经过一段时间修建新粮仓、围墙,已经对砌石头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砾这些比较熟练的族人,便被集中起来修建水闸。
    但是,手艺还不是很过关。
    技术不过关,怎么办?
    叶青一向的处理方法就是:质量不够数量凑。
    巧妙省料的水闸不会建,那就用费料的方式,用大量的石头堆筑。
    现代科学合理的大坝坝体不会建?
    建成的大坝不够牢?
    那就加宽!
    后续年年加!
    若干年后,把坝顶宽度加到一百米!
    这总不会垮塌了吧!
    大坝的修建,各个部分同时开动,分为了若干个组。
    有挖土的,有采石的,有砌筑的,有夯土的。
    叶青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山体上,选了一一处作为取土的地方。
    有着青铜镐头和铲子,取土的工作也是非常快速的开动起来。
    叶青大致计算过,每个族人挖土的速度算起来一天有10方左右。
    搬运,有着牛车和人力板车,效率也不错,需要的人手也只是挖土的人数1/3左右。
    最为劳累的工作就是夯筑了。
    现在能够使用的夯筑方法,也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
    四个族人合作,每人牵着一条绳子,将中间的一个大木桩,不停的甩起来砸下去,将浮土夯筑结实。
    为了让坝体更加的牢固,夯筑之时还会加入大量的干稻草。
    一层土,一层草。
    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还会使用装满土的草袋。
    整个大坝的修建,分开两段,从两侧的山体向峡谷中间延伸。
    峡谷底部的河道遮断工作留到最后。
    族人们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叶青在各个地方来回巡视,仔细地指导族人的工作。

章节目录


我在良渚当国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盐老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盐老鼠并收藏我在良渚当国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