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矣,往事不可追,李显再好,他与秦睿之间的君臣、朋友之情再重,也无济于事,根本没法改变现在的局势。
而武旦,对于秦睿,那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秦睿是勋贵子弟中能力最突出者,假以时日未必赶不上卫国公李靖。
恨的是,秦睿心中只有武皇和李显,从来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坏他的好事,弄得其狼狈不堪。
两人那次在金殿闹翻后,曾经有人在暗地里劝过武旦,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秦睿纵有通天的本事,也低过暗地里射出的冷箭,反正得不到,不如就毁了,谁都甭惦记。
但,武旦犹豫了,杀秦睿,就是自毁长城,自己砍掉了一根,可以支撑国家军队的统帅。一旦遭遇强敌入侵,谁又能像他一样,百战百胜呢!
武旦想当皇帝,想的不是一般,况且他也在那个位子上坐过,之所以做出那些荒唐事,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是自私了一点,但也是无奈之举。
谁让他麾下没有秦睿这样,出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官的人才呢!在无数个日夜中,武旦辗转反侧,他实在是羡慕没比他大多少兄长,竟然能得到秦睿这样的人才。
既然,坑害李显的是武家的人,秦睿又明志要为好友复仇,那就不应该抓着他与自己之间恩恩怨怨,更是应该为了国家大义,与他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武家兄弟。
作为先帝唯一存活的嫡子,武旦保证,等他当了太子,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请武皇下旨意,恢复李重润的宗谍,并晋郡王爵位,以显示他的诚意。
他登基之后,即刻晋李重润为亲王,赐半副銮驾,一应待遇比较储君,武旦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保证。
对秦睿,他还要破格封王,太庙盟誓,永不相负!当然了,秦睿要是有什么条件,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武旦能做到的,他保证绝不还口,一定满足,过去的事一笔勾销,绝不追究。
他会像太宗皇帝,对待卫国公李靖的礼遇一样对待秦睿,做个君臣相知,鱼如得水的千古典范。就像李显一样,永远信任他,将天朝的军队,全部交给其统领。
武旦心里清楚,韦氏最进上窜下跳的,在暗地里没少折腾,就是想靠着秦睿这颗大树,把他儿子李重润送入东宫,成为皇太孙,继承国祚。
可武旦必须提醒秦睿,就凭着韦氏,这种为人、德行,成功之后,要比她当初做皇后时,更加的嚣张跋扈,一定会对秦睿过河拆桥。
况且,他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武旦太清楚了,只要韦氏活着,她老人家就不能,让李重润在这种母亲的影响下,成为一国储君。
与其和能兔死狗烹的韦氏合作,不如与他摒弃前嫌。武氏的力量的小觑,从韦氏之言行事,并不一定能成功,一旦失败,立马就是赔上阖族老小的性命。
“利见,你过去的坏我的事,本王不怪你!你今天打我,本王也不怪你。”
“但本王希望,你考虑一下本王的话,这些的确是肺腑之言,本王绝对说到做到。”
见秦睿沉默不语,武旦立马就明白了,秦睿是信不过他,毕竟他是杀过自己的侄子的,同样都是侄子,谁能保证他复位之后,不会对李重润下手呢!
“利见,那两个侄儿的事,本王也是受了延佑的蛊惑,绝对不是本王的心意。”
“要是像我四叔那样,说杀子传弟,那是诓骗于你。但本王说会好好对待重润,就一定会。”
贞观后期,李承乾被废,朝中最有人望的,已经“立言”(括地志)的魏王李泰,成了新储君的最热门人选。
且其还倍受太宗皇帝的恩宠,似乎这个新太子,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就在太宗皇帝最后一次试探的时候,这家伙竟然保证,如果他能成为储君,将来当上皇帝。
等他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事了,一定杀掉李徽、李欣兄弟,传位于自己的胞弟李治。
听了这话,太宗皇帝不寒而栗,一个人能狠辣到杀掉自己的儿子,他又怎么会在意的自己侄子呢!遂打消了立其为储的想法。
武旦说这话,就是像秦睿挑明了,他不会像其四叔一样,保证的那么虚假。一定说到那里,就做到那里,不存在欺骗的意思。
李重润是秦睿的弟子,从小一直养到现在,一定待遇甚至超过他的儿子秦峯,所以想拉拢秦睿,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对待李重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利见,本王跟皇兄一样器重你,他已经走了,你再投效本王,绝对不算二主之臣。”
“陛下毕竟是上了春秋,反正的时间,也就是这几年了,你为何不做中兴大唐的第一功臣呢?难道本王给的筹码不够?”
老实说,武旦的筹码开的不低了,半副銮驾,太庙盟誓,且这个价码,也不是武氏兄弟能开得起的。
“相王殿下,你说的这些条件,令兄,也就是先太子显,从来都没跟秦某提过。”,秦睿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
没错,李显从来没对秦睿说过,成事之后,他要给其什么官儿,封什么爵位。但秦睿就是相信,只要胖子当了皇帝,一定不会亏待他。
“不过,即便是你开了这些条件,秦某还是跟过去一样,不能答应你!”
“但我也可以保证一点,你与武氏兄弟之间的事,只要不迫害到国家、百姓,我全当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
“为什么?你为什么两次拒绝本王!”
武旦想不明白,为什么李显都死了,秦睿还要为他紧守臣节。储君的人选,就那么两个,不是己就是彼,皇帝和臣子们的选择都不多。
难道秦睿想不明白,一旦武承嗣当了储君,或者皇帝,他的下场就是一个死么!且他视为亲子的李重润根本没有可能,武皇再糊涂,也不能让国家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这小子甚至连宗谍,都得指望着后继之君,那秦睿为什么宁愿选择死路,也不愿意与自己合作呢?
而武旦,对于秦睿,那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秦睿是勋贵子弟中能力最突出者,假以时日未必赶不上卫国公李靖。
恨的是,秦睿心中只有武皇和李显,从来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坏他的好事,弄得其狼狈不堪。
两人那次在金殿闹翻后,曾经有人在暗地里劝过武旦,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秦睿纵有通天的本事,也低过暗地里射出的冷箭,反正得不到,不如就毁了,谁都甭惦记。
但,武旦犹豫了,杀秦睿,就是自毁长城,自己砍掉了一根,可以支撑国家军队的统帅。一旦遭遇强敌入侵,谁又能像他一样,百战百胜呢!
武旦想当皇帝,想的不是一般,况且他也在那个位子上坐过,之所以做出那些荒唐事,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是自私了一点,但也是无奈之举。
谁让他麾下没有秦睿这样,出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官的人才呢!在无数个日夜中,武旦辗转反侧,他实在是羡慕没比他大多少兄长,竟然能得到秦睿这样的人才。
既然,坑害李显的是武家的人,秦睿又明志要为好友复仇,那就不应该抓着他与自己之间恩恩怨怨,更是应该为了国家大义,与他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武家兄弟。
作为先帝唯一存活的嫡子,武旦保证,等他当了太子,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请武皇下旨意,恢复李重润的宗谍,并晋郡王爵位,以显示他的诚意。
他登基之后,即刻晋李重润为亲王,赐半副銮驾,一应待遇比较储君,武旦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保证。
对秦睿,他还要破格封王,太庙盟誓,永不相负!当然了,秦睿要是有什么条件,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武旦能做到的,他保证绝不还口,一定满足,过去的事一笔勾销,绝不追究。
他会像太宗皇帝,对待卫国公李靖的礼遇一样对待秦睿,做个君臣相知,鱼如得水的千古典范。就像李显一样,永远信任他,将天朝的军队,全部交给其统领。
武旦心里清楚,韦氏最进上窜下跳的,在暗地里没少折腾,就是想靠着秦睿这颗大树,把他儿子李重润送入东宫,成为皇太孙,继承国祚。
可武旦必须提醒秦睿,就凭着韦氏,这种为人、德行,成功之后,要比她当初做皇后时,更加的嚣张跋扈,一定会对秦睿过河拆桥。
况且,他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武旦太清楚了,只要韦氏活着,她老人家就不能,让李重润在这种母亲的影响下,成为一国储君。
与其和能兔死狗烹的韦氏合作,不如与他摒弃前嫌。武氏的力量的小觑,从韦氏之言行事,并不一定能成功,一旦失败,立马就是赔上阖族老小的性命。
“利见,你过去的坏我的事,本王不怪你!你今天打我,本王也不怪你。”
“但本王希望,你考虑一下本王的话,这些的确是肺腑之言,本王绝对说到做到。”
见秦睿沉默不语,武旦立马就明白了,秦睿是信不过他,毕竟他是杀过自己的侄子的,同样都是侄子,谁能保证他复位之后,不会对李重润下手呢!
“利见,那两个侄儿的事,本王也是受了延佑的蛊惑,绝对不是本王的心意。”
“要是像我四叔那样,说杀子传弟,那是诓骗于你。但本王说会好好对待重润,就一定会。”
贞观后期,李承乾被废,朝中最有人望的,已经“立言”(括地志)的魏王李泰,成了新储君的最热门人选。
且其还倍受太宗皇帝的恩宠,似乎这个新太子,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就在太宗皇帝最后一次试探的时候,这家伙竟然保证,如果他能成为储君,将来当上皇帝。
等他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事了,一定杀掉李徽、李欣兄弟,传位于自己的胞弟李治。
听了这话,太宗皇帝不寒而栗,一个人能狠辣到杀掉自己的儿子,他又怎么会在意的自己侄子呢!遂打消了立其为储的想法。
武旦说这话,就是像秦睿挑明了,他不会像其四叔一样,保证的那么虚假。一定说到那里,就做到那里,不存在欺骗的意思。
李重润是秦睿的弟子,从小一直养到现在,一定待遇甚至超过他的儿子秦峯,所以想拉拢秦睿,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对待李重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利见,本王跟皇兄一样器重你,他已经走了,你再投效本王,绝对不算二主之臣。”
“陛下毕竟是上了春秋,反正的时间,也就是这几年了,你为何不做中兴大唐的第一功臣呢?难道本王给的筹码不够?”
老实说,武旦的筹码开的不低了,半副銮驾,太庙盟誓,且这个价码,也不是武氏兄弟能开得起的。
“相王殿下,你说的这些条件,令兄,也就是先太子显,从来都没跟秦某提过。”,秦睿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
没错,李显从来没对秦睿说过,成事之后,他要给其什么官儿,封什么爵位。但秦睿就是相信,只要胖子当了皇帝,一定不会亏待他。
“不过,即便是你开了这些条件,秦某还是跟过去一样,不能答应你!”
“但我也可以保证一点,你与武氏兄弟之间的事,只要不迫害到国家、百姓,我全当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
“为什么?你为什么两次拒绝本王!”
武旦想不明白,为什么李显都死了,秦睿还要为他紧守臣节。储君的人选,就那么两个,不是己就是彼,皇帝和臣子们的选择都不多。
难道秦睿想不明白,一旦武承嗣当了储君,或者皇帝,他的下场就是一个死么!且他视为亲子的李重润根本没有可能,武皇再糊涂,也不能让国家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这小子甚至连宗谍,都得指望着后继之君,那秦睿为什么宁愿选择死路,也不愿意与自己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