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召见(过年好!)
讨论完政事,上官静正想在和冯老头说说上官鸾的事呢,站在窗畔的小樱突然警惕地提醒道:“小姐,有人往清晖阁这边来了。”
上官静立刻住了嘴,开始扯过一张纸,装模作样的作画。
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齐正荣的另一个徒弟吴庆有,他是来传旨的,宣上官静往御书房见驾。
上官静进宫一个月,这皇上也从来没说要见见自己的儿媳,这么巧,就在上官静怀疑自己姐姐与他有奸情的时候,皇上突然拍脑门想见她了。
这么突然,是巧合吗?而且皇上要见她,为何不是在寿安宫或者未央宫,反而要宣她出第三道宫门往御书房去?
“已经散朝了吗?”上官静试探地问道:“父皇让我现在往御书房?”
“回皇子妃的话,”吴庆有的态度显得很恭敬,甚至带着些讨好和巴结:“皇上刚散朝就让奴才过来传旨,请您去一趟,皇子殿下已经往御书房去了。”
萧景珩也在,这样说来,皇上是想要见见儿子和儿媳?上官静点点头,为了避免惹吴庆有怀疑,她没再多说什么,站起来跟着吴庆有走了。
沿着第三道宫墙走过长长地宫巷,她刚出崇明门,就看见萧景珩正迎着她走过来。
“还好赶上了。”萧景珩笑道:“我特意过来迎你。”
看到萧景珩过来,吴庆有乖巧地退到一边,萧景珩牵起上官静的手,夫妻俩依偎在一起,亲密地往御书房方向走。在吴庆有看不到的角度,上官静递给了萧景珩一个疑惑的小眼神,而萧景珩则微微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皇上怎么想起这时候见他们。
因为要见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皇上这一日并没有宣任何重臣往御书房。御书房的门开着,齐正荣守在门口,皇上独自一人坐在御案之后,翻看着厚厚一摞奏疏。
远远的,齐正荣瞧见萧景珩小两口并肩走过来,立刻转身向内通报道:“皇上,皇子和皇子妃过来了。”
“嗯!”皇上点点头,合上了手中的奏疏,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这算是上官静头一次以儿媳的身份见皇上。与之前……其实也没太大不同。皇上对她挺亲切,笑呵呵的十分和善,不过上官静并没有在御书房久留,她只是与萧景珩一起,并肩给皇上行了大礼问安,接受了几句皇上的叮嘱和勉励,就被打发出来了。
皇上让萧景珩稍留片刻,上官静就自己先出来,在御书房附近的台阶下等他。
仔细想想刚才的谒见经历……不知怎地,上官静突然觉得有一丝荒唐可笑。皇上刚刚的行为,让她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她在淮阳王府经历的那场荒唐的“敬茶”仪式。
不得不说,皇上和淮阳王还真是亲兄弟啊!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脑回路相似。刚刚似乎皇上也是在特意走个见儿媳的流程,只是少了那杯工具茶而已。
所以这是为什么呢?她进宫一个月,皇上都晾着不肯见她,一副不情不愿接她入宫的模样,今儿怎地突然变了呢?而且还是在御书房,并不是在未央宫,和陈皇后一起走这个认儿媳的流程。
这一切,到底和姐姐上官鸾,有没有关系呢?
上官静正在胡思乱想,萧景珩已经从御书房里出来了,他牵起老婆的手说道:“走吧,我先送你回清晖阁。今儿我恐怕不能回来陪你用午膳,你就和冯先生一起用膳吧。”
“这么快就出来了?”上官静一边被牵着走,一边回头看了看御书房的方向:“我还以为你得耽搁好一阵子呢!”
“只是派差事而已。”萧景珩扬了扬手中一叠奏疏,足有十来本:“这些全都交给我了。”
“哈?”上官静又是一愣:“他最近怎么改变教育方针了?以前还说让你多听多看慢慢学,现在倒好,一堆一堆的差事派下来。”
“好几件交刑部的案子,”萧景珩朝上官静比了比手中那一大堆奏疏:“我想和你商议一下,把你三哥调来刑部。”
“可他年初才补上御史台的缺,”上官静一愣:“现在就调往刑部,会不会太快了。”
“事情太多了,缺人手,”萧景珩重重叹了口气:“我们可以信任的人统共就这么多,寒门官员眼下职位都低,动他们更扎眼。你三哥眼下调入刑部是早了些,他原本就是我早早看好的未来刑部尚书,我原本计划让他在三法司轮岗一遍呢!只是眼下不得以,得先来刑部帮忙。”
“刑部的吴侍郎是苏家的人。”上官静立刻说道:“还记得吗?冯先生说过,吴家子侄可以上苏家家塾的,不是一般的交情。你的差事,他应当会鼎力相助。”
“吴侍郎其实本人能力也还不错。”萧景珩点点头:“因此我想让他带一带三哥,明面上,三哥姓上官,我用妻子的娘家人,也不至于引起苏家、林家和陈丞相的怀疑。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吴侍郎还是能尽心提携三哥的。”
“也好吧!”上官静点点头,她想了想突然笑出声:“三哥调去刑部,我大哥心理一定不舒服。我爹娘将他视为武定侯府的未来,在朝中如此尽心为他铺路,他入仕起步也比三哥高得多,到头来让三哥跑到前头去了,他能高兴才怪!不过管他呢!”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萧景珩握紧了上官静的手:“我现在就启用三哥,恐怕你的压力会大些,人人皆知我入朝办差缺人手。你父母应当会立刻希望通过你,为你大哥某个更高的职位。”
“小事。”上官静拍着胸脯大包大揽:“我来搞定,你不用操心。这点事还能难倒我吗?反正我大哥年底就要成亲了,终身大事当然要好好办嘛,对吧?”
“还有,我打算安插表哥往吏部任职。”萧景珩继续说道:“你等会儿回清晖阁,请冯先生递个消息,等表哥去了吏部,让刘秀松积极‘巴结’,别怕丢脸,表面文章总是要做的。”
上官静立刻住了嘴,开始扯过一张纸,装模作样的作画。
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齐正荣的另一个徒弟吴庆有,他是来传旨的,宣上官静往御书房见驾。
上官静进宫一个月,这皇上也从来没说要见见自己的儿媳,这么巧,就在上官静怀疑自己姐姐与他有奸情的时候,皇上突然拍脑门想见她了。
这么突然,是巧合吗?而且皇上要见她,为何不是在寿安宫或者未央宫,反而要宣她出第三道宫门往御书房去?
“已经散朝了吗?”上官静试探地问道:“父皇让我现在往御书房?”
“回皇子妃的话,”吴庆有的态度显得很恭敬,甚至带着些讨好和巴结:“皇上刚散朝就让奴才过来传旨,请您去一趟,皇子殿下已经往御书房去了。”
萧景珩也在,这样说来,皇上是想要见见儿子和儿媳?上官静点点头,为了避免惹吴庆有怀疑,她没再多说什么,站起来跟着吴庆有走了。
沿着第三道宫墙走过长长地宫巷,她刚出崇明门,就看见萧景珩正迎着她走过来。
“还好赶上了。”萧景珩笑道:“我特意过来迎你。”
看到萧景珩过来,吴庆有乖巧地退到一边,萧景珩牵起上官静的手,夫妻俩依偎在一起,亲密地往御书房方向走。在吴庆有看不到的角度,上官静递给了萧景珩一个疑惑的小眼神,而萧景珩则微微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皇上怎么想起这时候见他们。
因为要见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皇上这一日并没有宣任何重臣往御书房。御书房的门开着,齐正荣守在门口,皇上独自一人坐在御案之后,翻看着厚厚一摞奏疏。
远远的,齐正荣瞧见萧景珩小两口并肩走过来,立刻转身向内通报道:“皇上,皇子和皇子妃过来了。”
“嗯!”皇上点点头,合上了手中的奏疏,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这算是上官静头一次以儿媳的身份见皇上。与之前……其实也没太大不同。皇上对她挺亲切,笑呵呵的十分和善,不过上官静并没有在御书房久留,她只是与萧景珩一起,并肩给皇上行了大礼问安,接受了几句皇上的叮嘱和勉励,就被打发出来了。
皇上让萧景珩稍留片刻,上官静就自己先出来,在御书房附近的台阶下等他。
仔细想想刚才的谒见经历……不知怎地,上官静突然觉得有一丝荒唐可笑。皇上刚刚的行为,让她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她在淮阳王府经历的那场荒唐的“敬茶”仪式。
不得不说,皇上和淮阳王还真是亲兄弟啊!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脑回路相似。刚刚似乎皇上也是在特意走个见儿媳的流程,只是少了那杯工具茶而已。
所以这是为什么呢?她进宫一个月,皇上都晾着不肯见她,一副不情不愿接她入宫的模样,今儿怎地突然变了呢?而且还是在御书房,并不是在未央宫,和陈皇后一起走这个认儿媳的流程。
这一切,到底和姐姐上官鸾,有没有关系呢?
上官静正在胡思乱想,萧景珩已经从御书房里出来了,他牵起老婆的手说道:“走吧,我先送你回清晖阁。今儿我恐怕不能回来陪你用午膳,你就和冯先生一起用膳吧。”
“这么快就出来了?”上官静一边被牵着走,一边回头看了看御书房的方向:“我还以为你得耽搁好一阵子呢!”
“只是派差事而已。”萧景珩扬了扬手中一叠奏疏,足有十来本:“这些全都交给我了。”
“哈?”上官静又是一愣:“他最近怎么改变教育方针了?以前还说让你多听多看慢慢学,现在倒好,一堆一堆的差事派下来。”
“好几件交刑部的案子,”萧景珩朝上官静比了比手中那一大堆奏疏:“我想和你商议一下,把你三哥调来刑部。”
“可他年初才补上御史台的缺,”上官静一愣:“现在就调往刑部,会不会太快了。”
“事情太多了,缺人手,”萧景珩重重叹了口气:“我们可以信任的人统共就这么多,寒门官员眼下职位都低,动他们更扎眼。你三哥眼下调入刑部是早了些,他原本就是我早早看好的未来刑部尚书,我原本计划让他在三法司轮岗一遍呢!只是眼下不得以,得先来刑部帮忙。”
“刑部的吴侍郎是苏家的人。”上官静立刻说道:“还记得吗?冯先生说过,吴家子侄可以上苏家家塾的,不是一般的交情。你的差事,他应当会鼎力相助。”
“吴侍郎其实本人能力也还不错。”萧景珩点点头:“因此我想让他带一带三哥,明面上,三哥姓上官,我用妻子的娘家人,也不至于引起苏家、林家和陈丞相的怀疑。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吴侍郎还是能尽心提携三哥的。”
“也好吧!”上官静点点头,她想了想突然笑出声:“三哥调去刑部,我大哥心理一定不舒服。我爹娘将他视为武定侯府的未来,在朝中如此尽心为他铺路,他入仕起步也比三哥高得多,到头来让三哥跑到前头去了,他能高兴才怪!不过管他呢!”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萧景珩握紧了上官静的手:“我现在就启用三哥,恐怕你的压力会大些,人人皆知我入朝办差缺人手。你父母应当会立刻希望通过你,为你大哥某个更高的职位。”
“小事。”上官静拍着胸脯大包大揽:“我来搞定,你不用操心。这点事还能难倒我吗?反正我大哥年底就要成亲了,终身大事当然要好好办嘛,对吧?”
“还有,我打算安插表哥往吏部任职。”萧景珩继续说道:“你等会儿回清晖阁,请冯先生递个消息,等表哥去了吏部,让刘秀松积极‘巴结’,别怕丢脸,表面文章总是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