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微闭的双目突然地张了开来,双目精光灼灼,沉声道:“此消息可确切否?”
胡遵道:“此消息是安丰太守王基派人突围出来,专程送达的,十分可靠。”
司马懿微微颔首,既然是安丰太守派人送来的求援信息,那倒不会有假,毕竟安风城就摆在那儿,司马懿只需派人核实一下,便可知道这消息的真伪。
斥侯打探消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对固定的目标可以探听的比较详细,而对于那些移动的或隐藏的目标,往往就很难掌握。
安风城是摆在那儿的,是否受到攻击其实很简单,只需派几名斥侯,渡过淮河前往侦察一下,就清楚不过了。
但吴军这次出征,可是有着二十万人马的,除去滋扰荆州的那两万人,吴军在淮南,可是整整集结着十八万的军队,用十八万的军队,去攻击一座只有八千守军的城池,再怎么看都是一个笑话。
司马懿当然不相信吴军的全部主力会去攻击一座安风城,但是从寿春和弋阳撤下来的吴军呢,魏军的斥侯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仿佛这十多万的军队,凭空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司马懿缓缓地沉声道:“吴国不是有三路兵马么,除去攻打安风那一路,剩下的两路人马现在何处?”
胡遵面带难色,道:“攻打安风的是吴军诸葛恪部,其余两路诸葛瑾部和全琮部,暂未知下落,末将正遣人四处打探,相信很快便有结果。”
司马懿八风不动,淡然地道:“既然对方有意要隐藏行迹,如何肯轻易地让你们发现,看来此次孙权的胃口蛮大的,他所图的,可远不止淮南三郡,他这是想一口吞掉我这十万大军。”
众将皆为之愕然,吴国虽然出动了二十万的大军,但魏国在南线至少也驻扎着十余万的军队,加上这次增援而来的十万大军,双方的兵力基本上是持平的。
打仗么,互有胜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想要全歼对方,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事,除非领军者智障了,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否则很难全军覆灭。
赤壁之战几乎是曹操败的最惨的一次,但曹军丢掉荆州,却是一年之后的事,此后魏吴两国多次交手,甚至好几次都是双方投入几十万人马的大战役,但是再未发生那种近乎全军覆灭的状况。
其魏国输得最惨的那次石亭之战,也不过才折损了一万多人马,司马懿称孙权这次图谋甚大,想全歼魏军,众将听来,皆不以为然,以为孙权自不量力,痴心妄想。
胡遵道:“大都督,安风遭敌人重兵包围,危在旦夕,还请大都督即刻发兵,救援安风,迟则恐怕城陷矣。”
司马懿依然是不动声色地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吴军攻城者不过才五万,安风有守军八千,尚未有十倍之数,且安风坚城要塞,坚守些时日,定然不难。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吴军主力究竟在何处,和他们的真正图谋!”
司马懿在军素有权威,这种权威并不是强加的,而是司马懿多年征战,算无遗策,众将心服口服的结果。
在司马懿看来,吴军突然撤出围攻寿春、六安和弋阳的军队,却单单围攻安风城,这似乎本身就不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其背后肯定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未洞悉对手的计划之前,司马懿肯定不会轻举妄动的。
“拿地图来!”司马懿吩咐了一声。
军官立刻将地图呈上来,平铺于案上,司马懿凝视着地图,端详了许久,挥手召诸将到近前,指着地图道:“诸位可看一看,此去安风可走哪条路?”
众将立刻都凑了过去,围观地图来,在场的诸将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就是熟读兵法的饱学之士,对军事地图并不陌生,司马懿既然这么说,很显然就是想要考较一下众将的眼光。
看地图是为将者的一种基本技能,行军打仗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只有熟知地理,才能无往而不胜,而一个人的目力所限,根本就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所以看懂地图,熟悉地图,是为将者必须要掌握的。
一般情况下,司马懿这么问,肯定是有好几条道路可供选择,这些道路忽远忽近,忽平坦忽坎坷,而从选出一条最为合适的道路来,那就考验的是看图者的眼光。
可是现在这张地图之,从汝南通往安风,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并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众将为之疑惑,司马大都督这么问,难不成还有别的深意不成?
牛金最为直爽,首先便道:“大都督,依末将之见,此去安风,别无他途,只有从安风津渡淮河向南直抵安风城这一条路可走。”
司马懿微微一笑,向众将道:“那你们认为还有别的捷径可寻么?”
众将皆是纷纷地摇头,表示没有别的途径可走。
司马懿道:“既然你们都认为此去安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孙权同样也会这么认为,而且不出预料的是,这条路,原本就是东吴给我们安排好的,他们急攻安风,就是想让我们从这条路南下去救援安风。”
牛金恍然大悟,道:“大都督的意思是吴人会在这条路上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我们?”
一听牛金如此说,诸将也才明白过来,敢情司马懿的问话是别有玄机的。
司马懿淡然地道:“吴人既有如此计划,那么诸位再来看看,他们在何处设伏的可能性大些?”
这一次司马懿的问题便有一些深度了,从汝南到安风,有近两百里的路程,吴军如果想要在半路伏击魏军,必然会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地点。
而打伏击战最为理想的地点莫过于峡谷、关隘,山林、河流等险要地段,而从汝南到安风,地形复杂,似乎许多地方都适合打伏击,但究竟哪一处最为合适,这倒是有些难住众将了。
胡遵道:“此消息是安丰太守王基派人突围出来,专程送达的,十分可靠。”
司马懿微微颔首,既然是安丰太守派人送来的求援信息,那倒不会有假,毕竟安风城就摆在那儿,司马懿只需派人核实一下,便可知道这消息的真伪。
斥侯打探消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对固定的目标可以探听的比较详细,而对于那些移动的或隐藏的目标,往往就很难掌握。
安风城是摆在那儿的,是否受到攻击其实很简单,只需派几名斥侯,渡过淮河前往侦察一下,就清楚不过了。
但吴军这次出征,可是有着二十万人马的,除去滋扰荆州的那两万人,吴军在淮南,可是整整集结着十八万的军队,用十八万的军队,去攻击一座只有八千守军的城池,再怎么看都是一个笑话。
司马懿当然不相信吴军的全部主力会去攻击一座安风城,但是从寿春和弋阳撤下来的吴军呢,魏军的斥侯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仿佛这十多万的军队,凭空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司马懿缓缓地沉声道:“吴国不是有三路兵马么,除去攻打安风那一路,剩下的两路人马现在何处?”
胡遵面带难色,道:“攻打安风的是吴军诸葛恪部,其余两路诸葛瑾部和全琮部,暂未知下落,末将正遣人四处打探,相信很快便有结果。”
司马懿八风不动,淡然地道:“既然对方有意要隐藏行迹,如何肯轻易地让你们发现,看来此次孙权的胃口蛮大的,他所图的,可远不止淮南三郡,他这是想一口吞掉我这十万大军。”
众将皆为之愕然,吴国虽然出动了二十万的大军,但魏国在南线至少也驻扎着十余万的军队,加上这次增援而来的十万大军,双方的兵力基本上是持平的。
打仗么,互有胜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想要全歼对方,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事,除非领军者智障了,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否则很难全军覆灭。
赤壁之战几乎是曹操败的最惨的一次,但曹军丢掉荆州,却是一年之后的事,此后魏吴两国多次交手,甚至好几次都是双方投入几十万人马的大战役,但是再未发生那种近乎全军覆灭的状况。
其魏国输得最惨的那次石亭之战,也不过才折损了一万多人马,司马懿称孙权这次图谋甚大,想全歼魏军,众将听来,皆不以为然,以为孙权自不量力,痴心妄想。
胡遵道:“大都督,安风遭敌人重兵包围,危在旦夕,还请大都督即刻发兵,救援安风,迟则恐怕城陷矣。”
司马懿依然是不动声色地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吴军攻城者不过才五万,安风有守军八千,尚未有十倍之数,且安风坚城要塞,坚守些时日,定然不难。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吴军主力究竟在何处,和他们的真正图谋!”
司马懿在军素有权威,这种权威并不是强加的,而是司马懿多年征战,算无遗策,众将心服口服的结果。
在司马懿看来,吴军突然撤出围攻寿春、六安和弋阳的军队,却单单围攻安风城,这似乎本身就不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其背后肯定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未洞悉对手的计划之前,司马懿肯定不会轻举妄动的。
“拿地图来!”司马懿吩咐了一声。
军官立刻将地图呈上来,平铺于案上,司马懿凝视着地图,端详了许久,挥手召诸将到近前,指着地图道:“诸位可看一看,此去安风可走哪条路?”
众将立刻都凑了过去,围观地图来,在场的诸将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就是熟读兵法的饱学之士,对军事地图并不陌生,司马懿既然这么说,很显然就是想要考较一下众将的眼光。
看地图是为将者的一种基本技能,行军打仗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只有熟知地理,才能无往而不胜,而一个人的目力所限,根本就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所以看懂地图,熟悉地图,是为将者必须要掌握的。
一般情况下,司马懿这么问,肯定是有好几条道路可供选择,这些道路忽远忽近,忽平坦忽坎坷,而从选出一条最为合适的道路来,那就考验的是看图者的眼光。
可是现在这张地图之,从汝南通往安风,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并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众将为之疑惑,司马大都督这么问,难不成还有别的深意不成?
牛金最为直爽,首先便道:“大都督,依末将之见,此去安风,别无他途,只有从安风津渡淮河向南直抵安风城这一条路可走。”
司马懿微微一笑,向众将道:“那你们认为还有别的捷径可寻么?”
众将皆是纷纷地摇头,表示没有别的途径可走。
司马懿道:“既然你们都认为此去安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孙权同样也会这么认为,而且不出预料的是,这条路,原本就是东吴给我们安排好的,他们急攻安风,就是想让我们从这条路南下去救援安风。”
牛金恍然大悟,道:“大都督的意思是吴人会在这条路上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我们?”
一听牛金如此说,诸将也才明白过来,敢情司马懿的问话是别有玄机的。
司马懿淡然地道:“吴人既有如此计划,那么诸位再来看看,他们在何处设伏的可能性大些?”
这一次司马懿的问题便有一些深度了,从汝南到安风,有近两百里的路程,吴军如果想要在半路伏击魏军,必然会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地点。
而打伏击战最为理想的地点莫过于峡谷、关隘,山林、河流等险要地段,而从汝南到安风,地形复杂,似乎许多地方都适合打伏击,但究竟哪一处最为合适,这倒是有些难住众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