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赚钱本事,德王妃确实比郑经要强上几分。
毕竟德王妃是以一己之力,撑起偌大一个德王府的人,而郑经虽然是见多识广的穿越者,怎么赚钱的理论知识虽然有一些,但毕竟不是商人出身,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因此,连郑经都能看到的即将到来的大笔白花花的银子,德王妃更是能看到,甚至于她还立即就能想到,如何将它利益最大化。
这是优秀商人的本色。
那面对如此巨大的赚钱潜力,她一点都不心动吗?
肯定是心动的。
换做郑经是一普通士子,那她肯定会想方设法去分一杯羹,比如合作出书之类的,那样又能给德王府增加一大笔收入来源。
但再三斟酌过后,她却放弃了分一杯羹的想法,为啥?
因为郑经已不算是普通士子,而她也不是没见过钱的小商人,而是从北华皇室到南夏皇室,经历过大风大浪,格局已非同一般的女人。
什么叫格局?
她出嫁时,她的亲哥,北华镇西王直接把醉香楼将近一半的股份送给她当嫁妆,那就是格局。
皇室之人该有的格局。
两大皇室的经历,让她早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在勾心斗角,随时都有可能被倾轧的皇室中活得长久,有两件事始终不能停,一是算计,二是投资。
算计的是人。
投资的也是人。
而不是钱!
打个比方说,她的哥哥之所以在她出嫁时如此大手笔,其实并不是担心她这个妹妹来南夏之后会过得拮据,而是在投资南夏皇室,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假如,若是某天北华真的发生了大变故,她的镇西王兄长遇上大麻烦了,一求到南夏这边来,有了之前的投资,她跟德王爷能撒手不管?而以德王爷跟当今圣上的关系,能帮的忙南夏国会拒绝?
这就是投资。
未必一定会有回报,但一碰上险境,就有可能化危为安的投资。
而现在,她就是在郑经身上做投资。
而作为见惯了大场面的皇室之人,她在看人眼光方面自然也不会差的,谁值得投资,谁不值得投资,她心里基本有数。
打个比方说,像席希明那种有会宁第一才子之名的,以及像顾倾城那种有江南第一才子之名的,在她眼里,小投资可以,大投资就不值得,原因就在于,她一眼就能看到他们的未来能去到哪里。
说白了一点,就是未来的高度有限。
现在的席希明和顾倾城,就相当于过去的阮留之和卢勋。
而在郑经身上,她却无法看清他未来的高度在哪里,也就是说,有着无限的可能,因此值得大投资。
当然,她之所以不仅不分工,还主动揽事上身,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补偿。
她可没有忘记,在离开豫州之前,因为不清楚郑经竟然有这么大的潜力,她可是狠狠算计了郑经一把,吩咐颜月月,悄悄把郑家大小姐跟郑经私奔的消息给放出去。
当时她为什么要那么做?
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拆散郑沈二家的联姻,破坏两家的联手。
二是为了让郑经陷入困境,以在他走投无路之下,更好地被德王府利用。
后一点的原因很好理解,那前一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德王府跟吴兴沈家不对付。
具体的原因,还得从大夏国的建立说起。
大夏朝建立之前,前朝动荡,有前朝将领发起武装叛乱,并且攻入都城,颠覆了前朝。
而那时的大夏朝先祖霸帝,本身就是吴兴人,因被当时的吴兴太守器重,从中直兵参起步,一直做到了是前朝交州司马。
在前朝被颠覆时,霸帝在吴兴沈家的全力支持下,起兵讨伐逆贼,在经过三年苦战后,最终诛杀了逆贼,建立了大夏朝。
而吴兴沈氏,也因为拥立之功,由此开始了沈氏的兴盛史。
霸帝在世时,就是由沈氏族人沈客卿任中书舍人,专掌军国要务,不仅如此,连当时的太子妃也是选的沈家人。
而当时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文帝,当时的太子妃,也就成了后来的沈皇后,如此一来,朝中多个要职也更是被沈家占据,其中就包括极为重要的御史中丞。
文帝过后便是武帝,只不过在武帝之前,还有一位废太子,也就是沈皇后的儿子。
正常来说,文帝过世,理所当然是正宫太子,也就是沈皇后的儿子即位,只不过在即位之前,正宫太子却因为德行有亏,引起公愤被废,才有了后来的武帝。
也就是如今圣上和德王爷的父亲。
而原本的正宫太子,却被废为靖王,被遣去余杭就番。
也正因为武帝的上位,才有了她的和亲,让她成为了南夏国的德王妃。
再后来,就是宣帝即位,也就是如今的圣上,而之前的废太子,也在过世之后把靖王爷之位传给了现在的靖王爷。
这就是大夏朝皇室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靖王爷那一脉人的眼里,大夏国的江山原本是属于他们的,但却被宣帝这一脉给窃取了,因此始终跟他们不对付。
也正因为如此,靖王府旗下的清风楼,始终是在跟德王府旗下的醉香楼在唱对台戏。
而吴兴沈家,就是靖王爷那一脉的死忠。
别以为宣帝即位之后,就能拿吴兴沈家怎么样,事实上,自魏晋开始,这天下名义上是皇室的,可事实上却是得看世家的脸色,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跟世家有关。
比如说,东晋的建立,就是借助了世族的力量,而东晋的灭亡,也是因为世族的背叛。
包括大夏国的建立,也是在吴兴沈氏等世家的支持下才成事。
因此,宣帝这一脉,哪怕明知吴兴沈氏是靖王爷那一脉的死忠,也不敢在明面上拿他们怎么样,而是只能暗戳戳地搞些小动作,以免他们坐大,让靖王爷那一脉变强。
皇室之间的倾轧就是这么复杂,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只是德王妃没想到,当初被她当成工具人算计的郑经,这一路下来,竟然变成了如此值得投资的潜力股。
要是早知道如此,她还会不会算计他?
不太好说。
郑沈二家的联姻肯定是要拆的,但可能会换一种方式,不会这么明显地把郑经当成工具人。
只可惜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那就想方设法补偿他!
这就是德王妃主动揽事上身,决定亲自帮郑经运作《三字经》的原因。
郑经被他当成工具人算计后又有什么严重后果?
荥阳郑氏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她不太好说,她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吴兴沈家绝对会把此事当成奇耻大辱,从而迁怒到郑经头上。
有可能的话,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思都有!
很多事,从一开始她就能猜到结局。
也正因为如此,她在看到郑经的潜力之后,决定大力扶持他,帮他坐大,不要那么容易就被吴兴沈家给灭了,而是来帮她当一个合格的搅局者。
算算时间,那消息应该已经被传开了吧?
毕竟德王妃是以一己之力,撑起偌大一个德王府的人,而郑经虽然是见多识广的穿越者,怎么赚钱的理论知识虽然有一些,但毕竟不是商人出身,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因此,连郑经都能看到的即将到来的大笔白花花的银子,德王妃更是能看到,甚至于她还立即就能想到,如何将它利益最大化。
这是优秀商人的本色。
那面对如此巨大的赚钱潜力,她一点都不心动吗?
肯定是心动的。
换做郑经是一普通士子,那她肯定会想方设法去分一杯羹,比如合作出书之类的,那样又能给德王府增加一大笔收入来源。
但再三斟酌过后,她却放弃了分一杯羹的想法,为啥?
因为郑经已不算是普通士子,而她也不是没见过钱的小商人,而是从北华皇室到南夏皇室,经历过大风大浪,格局已非同一般的女人。
什么叫格局?
她出嫁时,她的亲哥,北华镇西王直接把醉香楼将近一半的股份送给她当嫁妆,那就是格局。
皇室之人该有的格局。
两大皇室的经历,让她早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在勾心斗角,随时都有可能被倾轧的皇室中活得长久,有两件事始终不能停,一是算计,二是投资。
算计的是人。
投资的也是人。
而不是钱!
打个比方说,她的哥哥之所以在她出嫁时如此大手笔,其实并不是担心她这个妹妹来南夏之后会过得拮据,而是在投资南夏皇室,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假如,若是某天北华真的发生了大变故,她的镇西王兄长遇上大麻烦了,一求到南夏这边来,有了之前的投资,她跟德王爷能撒手不管?而以德王爷跟当今圣上的关系,能帮的忙南夏国会拒绝?
这就是投资。
未必一定会有回报,但一碰上险境,就有可能化危为安的投资。
而现在,她就是在郑经身上做投资。
而作为见惯了大场面的皇室之人,她在看人眼光方面自然也不会差的,谁值得投资,谁不值得投资,她心里基本有数。
打个比方说,像席希明那种有会宁第一才子之名的,以及像顾倾城那种有江南第一才子之名的,在她眼里,小投资可以,大投资就不值得,原因就在于,她一眼就能看到他们的未来能去到哪里。
说白了一点,就是未来的高度有限。
现在的席希明和顾倾城,就相当于过去的阮留之和卢勋。
而在郑经身上,她却无法看清他未来的高度在哪里,也就是说,有着无限的可能,因此值得大投资。
当然,她之所以不仅不分工,还主动揽事上身,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补偿。
她可没有忘记,在离开豫州之前,因为不清楚郑经竟然有这么大的潜力,她可是狠狠算计了郑经一把,吩咐颜月月,悄悄把郑家大小姐跟郑经私奔的消息给放出去。
当时她为什么要那么做?
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拆散郑沈二家的联姻,破坏两家的联手。
二是为了让郑经陷入困境,以在他走投无路之下,更好地被德王府利用。
后一点的原因很好理解,那前一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德王府跟吴兴沈家不对付。
具体的原因,还得从大夏国的建立说起。
大夏朝建立之前,前朝动荡,有前朝将领发起武装叛乱,并且攻入都城,颠覆了前朝。
而那时的大夏朝先祖霸帝,本身就是吴兴人,因被当时的吴兴太守器重,从中直兵参起步,一直做到了是前朝交州司马。
在前朝被颠覆时,霸帝在吴兴沈家的全力支持下,起兵讨伐逆贼,在经过三年苦战后,最终诛杀了逆贼,建立了大夏朝。
而吴兴沈氏,也因为拥立之功,由此开始了沈氏的兴盛史。
霸帝在世时,就是由沈氏族人沈客卿任中书舍人,专掌军国要务,不仅如此,连当时的太子妃也是选的沈家人。
而当时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文帝,当时的太子妃,也就成了后来的沈皇后,如此一来,朝中多个要职也更是被沈家占据,其中就包括极为重要的御史中丞。
文帝过后便是武帝,只不过在武帝之前,还有一位废太子,也就是沈皇后的儿子。
正常来说,文帝过世,理所当然是正宫太子,也就是沈皇后的儿子即位,只不过在即位之前,正宫太子却因为德行有亏,引起公愤被废,才有了后来的武帝。
也就是如今圣上和德王爷的父亲。
而原本的正宫太子,却被废为靖王,被遣去余杭就番。
也正因为武帝的上位,才有了她的和亲,让她成为了南夏国的德王妃。
再后来,就是宣帝即位,也就是如今的圣上,而之前的废太子,也在过世之后把靖王爷之位传给了现在的靖王爷。
这就是大夏朝皇室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靖王爷那一脉人的眼里,大夏国的江山原本是属于他们的,但却被宣帝这一脉给窃取了,因此始终跟他们不对付。
也正因为如此,靖王府旗下的清风楼,始终是在跟德王府旗下的醉香楼在唱对台戏。
而吴兴沈家,就是靖王爷那一脉的死忠。
别以为宣帝即位之后,就能拿吴兴沈家怎么样,事实上,自魏晋开始,这天下名义上是皇室的,可事实上却是得看世家的脸色,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跟世家有关。
比如说,东晋的建立,就是借助了世族的力量,而东晋的灭亡,也是因为世族的背叛。
包括大夏国的建立,也是在吴兴沈氏等世家的支持下才成事。
因此,宣帝这一脉,哪怕明知吴兴沈氏是靖王爷那一脉的死忠,也不敢在明面上拿他们怎么样,而是只能暗戳戳地搞些小动作,以免他们坐大,让靖王爷那一脉变强。
皇室之间的倾轧就是这么复杂,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只是德王妃没想到,当初被她当成工具人算计的郑经,这一路下来,竟然变成了如此值得投资的潜力股。
要是早知道如此,她还会不会算计他?
不太好说。
郑沈二家的联姻肯定是要拆的,但可能会换一种方式,不会这么明显地把郑经当成工具人。
只可惜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那就想方设法补偿他!
这就是德王妃主动揽事上身,决定亲自帮郑经运作《三字经》的原因。
郑经被他当成工具人算计后又有什么严重后果?
荥阳郑氏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她不太好说,她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吴兴沈家绝对会把此事当成奇耻大辱,从而迁怒到郑经头上。
有可能的话,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思都有!
很多事,从一开始她就能猜到结局。
也正因为如此,她在看到郑经的潜力之后,决定大力扶持他,帮他坐大,不要那么容易就被吴兴沈家给灭了,而是来帮她当一个合格的搅局者。
算算时间,那消息应该已经被传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