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一百六十七章别订阅这一章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长安城外,杜家庄子内,一位少年躺在草地上,翘着二郎腿,嘴里调着一根狗尾巴草,懒洋洋的道。“想来罗贯中先生写这首诗时应该想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无奈,对有钱人的嫉妒吧。”杜七月懒散的想着。“想想那诸葛武侯,出身琅琊诸葛家,老爹当过泰山郡丞,叔叔诸葛玄当过豫章太守,家室丰满,结庐隆中当农民时也是妥妥的富农阶级,更何况当时老哥已经在东吴做官,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话说诸葛武侯结庐当农民时,也是第一个睡觉睡到下午的农民了吧。”“啧,让人羡慕嫉妒恨。”杜七月的声音中逐渐充满羡慕嫉妒恨。太可恨了。他这个穿越者都没做到一觉睡到下午,结果诸葛亮在几千年前就做到了,这是人能干的事?“可是这不能成为你不读书的理由。”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后方响起,听声音就能知道此人身体倍棒。中年人毫不客气的坐在杜七月身边,揪一根狗尾草,叼在嘴里杜七月叹口气,无奈的道:“老爹,你这又是何必呢。”中年人,杜七月的老爹杜苗坐在他旁边,看着远方,神色复杂起来。“因为你爹我没出息,不会读书,才上了战场,打了二十年的仗,你娘死的时候都没能回来。”“爹希望你能有出息,能读书,能做官,以后不用上战场,只需要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朝官,搏点清名,然后活过这一生就好了。”杜苗表示自己没啥追求,杜七月也表示自己没办法反驳。自己老爹说的对。穿越来十年了,自己前身一直跟着老娘在杜家庄子里种地,讨生活,至于自己老爹,两三年回来一次,四年自己老娘得病没了,就他一个人守着家里过日子。两年前,也就是武德八年,自己老爹终于退休了,以十二级爵位退休,成了本村的民兵队长,手下掌管着百八十号人,国家还把封赏给实,再加上老爹退休前参加了边疆对吐谷浑的战役,跟着大部队狠狠抢了一把吐谷浑,赚够了资产,他们家也成功从贫农变成了地主。至于穿越过来十年的杜七月,小杜只想说一句话,抱歉,前七年一直在地里刨食,没资源没人脉,七年连杜家庄旁边的刘家庄都没去过一百次,长安县都没去过十次,啥都干不了。等老爹退休回来,家里置办了土地资产,成为小地主的他,就不会想着去创业了。想想自己穿越过来的生活,小杜眯起眼睛,坐起身,盯着自己老爹。“老爹,就咱们家,你觉得我就是读透了书又能如何?”“就咱们家的情况,你觉得会有人举荐我吗?”小杜声音中带上了不屑。贞观年间,科举出身的百姓官员,比率大概在千分之一吧。甚至于更低。杜苗也知道这点。缺人举荐。这才是最难的事。不过,这是对于贫民来说。“如果这事阿耶给你解决了?”“你愿不愿意好好读书,踏踏实实的去参加科举。”杜苗认真的道。其面容之认真,其语气之真诚让小杜有一种不妙的预感,这是咋回事,老爹突然这么严肃,让他很不习惯。不过,老爹这么认真,他也不愿意过于抵抗。小杜点点头。杜苗笑了,拍拍小杜的肩膀,吐出狗尾草,拍拍屁股,站起身离开。望着来去直白的老爹,小杜有点迷茫。不过,这没啥大事。我,杜七月,今年十七,目前的身份是长安城外,长安县内,杜家庄内一位可爱的地主少爷,虽然他这个地主家里只有他和老爹,还有两位五十多岁的老奶奶,三位十岁的小女孩组成。微风轻轻吹过,天气非常不错,就是有点热,不过没关系,有树荫遮挡。“现在手里也有资源了,要不要搞一些东西来提高生活质量。”小杜闭上眼睛,在秋日的微风中,缓缓睡去。另一边,觉得自己和儿子谈好的杜苗,大踏步的向着长安县而去。长安县令,今年五十的老儒生叫崔凌,老崔出身清河崔氏,是偏房,混了半生来到了长安县当县令。这一当也是四五年,毕竟,升肯定是费劲了,现在还有可能要降。真是愁人。抓抓自己开始稀疏起来的头发,老崔觉得好难。来长安当官唯一的好处就是见到了好多大人物。前些日子太史令袁天罡夜观天象,掐指一算,表示今年天象不好,收成要完,然后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就奔赴各地,努力去调查各地天象,努力记载,顺带核对历年的天时记载,争取估算出一个大概。老崔是长安县令,背后就是长安城,里面住着大唐皇帝,他这里就是第一个要被查,不努力准备不行啊。“算了,先以粮食最低收成为准,我再去长安县内的大户人家要点粮食,交个最低税收,今年也就能混过去了。”老崔最后想了又想,也就只能玩拆借了。暴力催收是不可能的,容易被打死。老崔下定决心,又面对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找谁要第一份募捐啊。官员中有句笑话,天子脚下当县令,这肯定是作恶三生。为啥会这样说?就是因为这里的权贵太多了。“如果是在清河或者其他地方,靠着崔家的名声,要粮不是问题,可这长安县,真得想想办法了。”老崔再次抓抓自己的头发,喃喃道。还是那句话,暴力催收是不可能的,容易被打死。老崔这边想着,接着就有人来传递,说杜苗来了。老崔皱眉,这玩意来干啥。杜苗他熟悉,长安县下杜家庄现在的乡绅,地方的府兵也归他管,总会有一些往来。不过他们世家和地方乡绅,天生不对付。杜苗见到老崔的第一句话就是:“崔县令,前些日子我见到太史令的弟子从这边走过,知道今年收成不好,我愿意给你捐粮。”天上掉馅饼。老崔懵了。杜苗认识袁天罡的弟子这事他不稀奇。杜苗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也是指挥过两千多人,退休前达到将级别的存在。这种人,行军打仗时,都有资格进大帐听令了。而古代行军打仗,带一两个懂天时地利的人很正常。老崔没敢立刻答应下来。“你想要什么?”老崔让人端来茶,自己喝一口,压下心中的惊讶。杜苗就狂野多了,拿起茶杯,一口饮尽,乱七八糟的味道在嘴里冲击,他也不在意。“我想让我儿子跟着你读书,以后参加科举后,指望你能举荐一下。”杜苗大大咧咧的道。他不喜欢乱七八糟的东西,行伍出身,最直白了。老崔手指轻点着桌子,开始思索起来,心中有各种想法。“让我想想。”杜苗听到他这话,知道老崔有想法。“那您想想,尽快给我回话,要不然我就去万年县找卢县令,我和他也是认识的。”呸,老狐狸。老崔眯眼,看杜苗还大大咧咧的,一脸爽朗的笑容。不愧是从军队中百战余生退下来的,还会威胁。杜苗看老崔脸色没有任何变化,心里冷笑连连,老东西,心真黑,这都没反应。“那崔县令您多想想,我可以出一千石粮草,顺带承担杜家庄的过冬问题。”临走之前,杜苗决定加大筹码。老崔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他以为能敲诈出五百石就不错了,万万没有想到,这家伙竟然这么有钱。不愧是家里有五头耕牛,三十只羊,还有十几头肉牛,五十多只豕的存在,还有一千亩耕田的家伙,就是有钱。“好,回头募捐的时候我通知你。”老崔果断同意。他怕再不同意这臭不要脸真跑万年县去。杜苗开心的走了。这算是给儿子搭上了老崔的线。到时候有老崔的线在,再差也有个出身。想到这里,杜苗心里发苦,该死的世家,把他这种有点小钱的乡绅压制的死死的,一点出头日都没有,只能攀附于世家。老崔把杜苗送出去,让长安县内时刻关注着变化的乡绅都楞了。这是咋回事?这是有变化啊。老崔目送杜苗骑马离开,心满意足的回去。杜苗的到来给他提了一个醒,杜苗能认识袁天罡的弟子,那其他人也有认识的,再加上长安县衙内的人外传,恐怕此时的长安县内早就到处都是暗流了。小杜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家门口多了两匹马,家里两位老妇人正带着三个小女孩在做饭。一问才知道,自己老爹正在和隔壁刘家庄的乡绅刘三聊天。到厨房盛了一碗饭,往上面放了点菜,准备拿自己房间吃去。路过自己老爹房间时,正好听到里面谈话。“杜大哥,难道今年真天象不好,影响收成。”小杜听到里面焦虑的声音,一愣,才想起来,现在是贞观元年八月,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秋收了。而今年,在历史上记载是关中干旱,粮食欠收。扒拉两口饭,七月想着,自己是不是要做点什么。“干旱肯定是阻止不了了,这玩意只能等大罗神仙来,我要不要想办法帮杜家庄的人抗过去。”七月说着眼神扫动间看到了两位大娘带着三位小女孩端着碗回自己住的偏房大通铺,她们的碗里菜比他少一半,不过她们脸上依然笑容满面。“追求真少。”嘟囔一声,小杜也离开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唐财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只为了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只为了吃并收藏大唐财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