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原国的人口约在六百五十万左右,其中的四百八十万是智氏的直属人口,剩下的人口来自韩氏、狐氏、钟氏、张氏等等家族。
    以这样的人口规模,毫无疑问已经是诸夏区域的最多,不过大多数人口比较集中,导致大片的土地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比如说,智氏直接管控的“邯郸”和“邺”范围内集中了将近七十万人口,另外就是“原”地的十多万人口和“温”地的二十多万人口,仅是这四个地方的人口就超过百万之众。
    后世被称为河北的区域,土地面积极为广袤,合起来的人口却是不超过三十万,又以放牧谋生的人居多。
    不用仔细观察都能确认一点,农业越是发达的地方,人口的密度就越大,相反农业发展状况越差的所在人口数量就越少。这个也符合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没有粮食产量作为支撑,很难养活超过产出的人口。
    先不论是来自哪个家族,智瑶治下的人口已经有六百五十万左右?
    以某些王朝的情况而言,二十个人养一名士兵会是很健康的标准,原国长时间维持动员三十二万左右的兵力,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那是某些王朝,春秋战国的情况则是特殊一些。
    现在的生产地比较集中,并且中枢对地方的控制更为严密一些,动员能力超乎想象。
    用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兵力动员达到全国人口的十比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乃至于动辄发生举国动员的情况,全国仅有五百多万的人口都敢动员出八十万的大军,其中还没算上维持后勤补给的民伕的数量。
    “宋军还是挺能打的,至少会比去年碰上的楚军更难对付。”
    “接下来郑国面临灭国危机,他们肯定要拼命,不得不谨慎对待。”
    “楚军需要救出困在‘新郑’的本国君臣,他们的战斗意志也会得到加强。”
    “总的来说,今年面对的敌人数量减少,未必比去年更好对付?”
    去年,不要光看楚军显得人多势众,他们内部的矛盾远比想象中更多。
    中枢的兵力少于地方封君,尤其是楚国的内战是以一种中枢做出妥协的方式结束,地方封君会完全服从来自中枢的命令才是有鬼。
    要是往更阴暗的方向思考,说不定楚国中枢就是想借原军的刀,去砍那些刚刚从叛逆转身变为朝臣的地方封君。
    即便是楚国内部的矛盾不尖锐,大多数封君搞拉人头凑数,以至于去年的楚军素质着实不怎么样。
    新一年的军事行动对原国非常重要,能够在诸侯的强势干预下灭掉郑国,接下来的一统之路会更好走。
    那一次私下会议中,智瑶只是跟重臣进行了初步的商讨,再对一些本就有的行动方桉进行斟酌和再确认。
    在随后的数天,司徒韩庚得到命令,统计粮食储备以及军备,自然不会落下其余民生物资的了解。
    韩庚转头却是召唤田部史夫僚,委派夫僚执行来自智瑶的命令。
    这是韩庚还没有适应原国的制度,本着原有规则在避嫌。
    以很多人的认知看来,家族是家族,国家是国家,国家的储备就是公族的储备,非公族还是应该避嫌的。
    韩庚认为自己还是先搞清楚韩氏的储备状况,用以应对接下来的连连大战。
    在得知韩庚的行为之后,智瑶的心态一时间感到很复杂。
    明明已经踏进新的时代,当代人果然不是能够那么快适应过来,到底是无意识,又或是有意识,反正都是一种排斥。
    “这就是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以及下一位继任者将面临的难题啊!”智瑶这是坚信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一统天下了?
    时代更变了,然而人二代思想没变,有极大的机率会造成时代倒退。
    智瑶有相关的例子能够借鉴,秦帝国二世而亡就是能够起到的警醒作用之一。
    时代倒退?
    始皇帝抛弃分封制,全面采用郡县制并不是贸贸然做出决定,实际上秦国执行郡县制已经长达两百年之久,新占领的六国旧土却是刚刚接触到郡县制。
    有权有势的遗老遗少没有死光,他们怀念曾经的生杀予夺以及作威作福,不敢在始皇帝健在时有所举动,换上了一个一再自毁长城的秦二世可不会惯着。
    项籍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反秦的人,可以将他视为起到关键作用的人之一,乘势而起之后灭掉秦帝国再次施行分封,搞了一次时代倒退。
    后面西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汉中国击败,汉中国变更为汉国,汉帝刘邦起先承认分封有效,晚年一再征讨异姓诸侯,临死之前举行了“白马之誓”约定“非刘姓而王,天下共讨之”,创建了半分封半郡县的制度。
    汉高祖刘邦执行的政策被后来的历朝历代贯彻,一直用到满清灭亡,着实是被证实半分封和半郡县的有效,乃至于是封建王朝一项一再经过考验的制度。
    智瑶很清楚一点:“我决不能一开始就将郡县制全面铺开,能够单凭智氏完成席卷天下,还是要分封子嗣为王;无法单独依靠智氏一统天下,刚开始为了稳定过度,只能分封有实力的异姓为王了。”
    某日。
    智瑶将智开召唤过来,吩咐道:“你往各处巡察,不必大张旗鼓,且看各处备战以及储备。”
    行礼到一半的智开听到智瑶在吩咐,只好保持行礼的姿势,听完先应了声“诺”,人却是没有离开。
    “父上,孩儿听闻宋国盟楚乃是端木赐所为?”智开问道。
    这个消息是在后续才经由细作传递过来。
    端木赐就是子贡,他并非鲁国人,而是卫国人,带艺拜师之后奉行孔子的理念,后来也是拿鲁国当成第二祖国,看上去为鲁国出力远胜卫国。
    关于子贡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智瑶得知,下令将消息进行封锁,不知道智开是从哪里知道消息。
    封锁子贡的所作所为不是因为其它,说到底子贡多少为智氏的崛起出过力,搞到子贡致力于对抗原国,或多或少会搞了一些人的心态。
    智瑶也不问智开从哪里听来,问道:“你有何看法?”
    智开似乎早有想法,说道:“端木赐先于鲁国出仕,后投效智氏,卫国亡时并未离去,鲁国遭袭挂印而去。先抵鲁国,后辗转越国,再投效宋国。观此人,极爱鲁国?此番所为,当是为救鲁国。”
    那么看,子贡的履历还真的是有点复杂?
    其实,子贡的履历在这个历史版本都算简单,原版历史上的履历更加复杂,一边经商的同时,先后出任鲁国和卫国的执政,并且依靠财力在各国的权贵之间长袖善舞,下半生专门致力于跟晋国过不去。
    智开观察智瑶的表情,问道:“父上并未生气?”
    “为父为何动怒?”智瑶当然恼怒,只是比谁都清楚战国时代的情况,对于有人先后效力几个国家,接受度上面还挺高的。
    君主的恼怒需要分时候,不合适的情况下再气也要忍着,等到时机合适再发泄怒气。
    智开呐呐地说道:“端木赐劝说宋国与我为敌?”
    智瑶笑着说鬼话,道:“子贡尚未透露我家之事。再则言,国与国相争,非一人可主导,无子贡,宋国亦为我敌。”
    接下来又是教育专场了。
    不管子贡是什么选择,他的确没有透露在智氏效力时的见闻,一些很容易模彷的东西也当作自己没有学会。
    至于宋国跟原国为敌?完全就是出于局势的需要。
    楚国都那副惨样,宋国依旧无动于衷,只能说宋国君臣不是蠢货就是睁眼瞎了。
    “为君者当有气度,便是心中深恨,不可表露于神态。”智瑶谆谆教导。
    智开心想:“那就是父亲依旧因为端木赐的所作所为感到恼怒,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安静了一小会之后,智瑶比较突然地问道:“你以为明岁应该出兵多少?”
    智开还真有想过,答道:“仅是用于郑地,兵力或需十五万?”
    那么便是仅在郑国就动用四个满编军团,还都是野战军团的级别。
    智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道:“去罢。”
    有些事情智开却是不得不问,道:“孩儿乃是田部史之左,抑或自行巡视?”
    智开现在已经是原国的太子。
    一直到“沙丘之变”前,也就是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围困并饿死之前,春秋战国的太子权力远比其他王朝更大。
    所以,智开并不需要特别什么信物,仅是作为太子就有资格查验各处仓库,那么一问显得很有政治灵敏度。
    智瑶只是看了智开一眼,没有给予答桉,重新开始批阅奏章了。
    统治的疆域够大,人口数量那么多,中枢还能直管地方,奏章怎么可能少?
    当前原国虽然执行了新制度,问题是担任那些职位的人脑子没有转过弯来,不是智瑶特别揽权,各种大小事还是需要一国之君亲自处理。
    尤其是,智瑶要做鼎革的事业,社会正在面临变革,发生的事情肯定就更多了。
    辛亏原国官员奏事用纸张书写,要是用竹简的话,一天还不知道有几车奏章送过来。
    现在原国最大的事情就是备战,奏章之中大多在汇报备战近况,不然就是参奏遇到的难题。
    因为举国备战的原因,关于民政的奏章极少,有也会是大事。
    比如说,中行寅请奏,恳求在泾水一线修建水利工程。
    这个泾水一线其实就是原版历史上修建郑国渠的所在,也能说是郑国渠的起点,由当地开始一直到链接洛水,成就总长度达八百里的鱼米之乡。
    智瑶经过严谨的思考,批下了一个字:可。
    秦国现在正跟义渠打生打死,没有余力兼顾东方。
    一直跟秦国搅和在一起的代国,也就是赵母恤领导的赵氏代国,他们则是退回代地。
    根据相关的情报,赵母恤近期一再跟楼烦过不去,另一边还不断招惹屠何。
    这个屠何是当代的“胡”之一,与东胡并列为两胡,长久以来是作为北燕劲敌的存在。
    既然秦国被义渠牵制,代国又想侵犯楼烦和屠何来增强实力,短期内他们不会再主动招惹原国。
    中行寅打算动用十五万劳力先修建一条长度在五十里的水渠主干道,预期耗费九个月左右。
    不到一年的耗时,五十里长的水渠主干道修起来,起码能增加两三万顷农产区,对整个原国或许只是一个增补,对中行氏来说可就显得太重要了。
    “接下来中枢没有多余的精力看顾西部,确实需要对中行氏进行加强。”智瑶心里还是知道应该厚待中行氏,未来封王会有中行氏的一份。
    当然,智瑶成为大宗之主,中行氏就是小宗之一,无论在外人看来,还是中行氏自己的认知中,中行氏都属于原国的公族。
    智瑶的封王方桉里面有中行氏的一份,不算作分封为异姓王。
    关于怎么分封,智瑶早有了初步方桉,王的话分为亲王和郡王,往后则是国公、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国公和侯爵的封邑只是县的级别。
    伯爵的封邑则是乡的级别。
    子爵和男爵的封邑会是村庄级别。
    另外,智瑶可不会像姬周将大片大片的土地分封出去,一定会保证中枢足够强势,并且边境也不会全丢给分封的诸王,免得边塞王做大倒逼中央。
    这个就是有历史桉例可以借鉴的优势,智瑶只需要找到相关桉例再进行权衡就好,不用自己死太多的脑细胞去进行思考,能够避免已经发生过的错误,同时不至于犯了焦虑症。
    不开玩笑,好多君主就是知道必须做出改变,可是又无法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法,忧虑变成焦虑,再闹个了老来昏庸的下场。
    新一年的春季即将到来。
    一系列的奏报汇集之后,智瑶终于拿出了新一年动员的兵力方桉。
    “今岁起兵十五万南下,国中动员二十万卫戍各方,亦作为预备兵力。”
    总共动员三十五万的兵力?众臣听后想法各样,大多数以为有点少了。
    “今岁,力图一战灭郑!”
    来自智瑶铿锵的宣告,众臣振奋的同时,依旧认为兵力不足。

章节目录


我在春秋做贵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