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草原减丁,维护社稷
夜里有飞鸽传书送到,宋冉叫醒刘辩,把信件交给刘辩。
是一封三矢急件,打开后看到是南粤来的信件,南粤的世家豪门占据数座郡县,已是尾大不掉之势。
那里的海运发达,当地的世家豪门多靠海运生存。对于即将推行的工业化改革非常抵触,对于他们的冲击非常巨大,加上粤地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官吏,他们想要分一杯羹都很难。
于是当地的几家世家豪门联络了西南的地方抵抗军占据两郡五县之地,通过对朝廷妖魔化的宣传,已经聚集起不下十万人的叛军。在东南沿海大肆袭击过往船只,已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还附有几位大臣的信件,他们已经把粤地都督文英勋的头颅斩了,把益州牧张祖德调往粤地任总督,并率领五万益州大军出征。
传信南洋和安南都护府调集海军在海上为过往船只护航,搜寻海域伺机围猎海盗。
刘辩都要气炸了,还是小瞧了世家豪门的底蕴。
刘辩把信件递给宋冉:“明日启程直奔洛阳。”
怕吵醒褒姒和赵飞燕,刘辩把门带上,继续说道:“让六部派遣有能力的官员到洛阳组建临时指挥部,调集各地新军延黄河南岸部署,等候指令。南方诸郡新军立刻直奔粤地,务必在两个月之内扫平粤地全部反贼。”
宋冉跪倒在地:“遵旨!”
刘辩回到房内没有上床,坐在桌子旁思考着。褒姒起身给他披上一件衣服:“陛下,要臣妾吩咐人取些热水吗?”
刘辩抬手拍了拍身前的凳子,示意褒姒坐下。
床上赵飞燕寻不到两人,把两床被子全裹在身上。褒姒坐在刘辩面前,为刘辩理顺面颊上的乱发:“陛下为何如此惆怅?”
刘辩握着她的手道:“冷不冷?”
“不冷。”
刘辩冷声说道:“朕冷,朕心寒。”
刘辩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只是想让百姓能活的像个人一样,这些蛀虫们就跳出来反对。
蛮夷入侵,屠城掳民的时候他们在哪?他们在资敌,在为蛮夷领路。
如今同为大汉臣民,他们自己觉高人一等,朕不答应,百姓亦是不会答应。他要让人民的汪洋淹没这些败类!”
褒姒看的出刘辩是真的生气了,出言宽慰道:“世家门阀本就是吸食百姓的血液存活,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他们是断然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境。他们账算的清楚的很,谁也比不上的。”
“是啊,还得靠安抚和渗透他们。毕竟单纯靠着杀戮,杀光一批还是会再造就一批,人性如此,难以力挡。”刘辩无奈的说道。
刘辩不再说话,褒姒只是双手托腮看着他。
刘辩的思绪飘散,想起了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自己现在论武勋已经超过他不知道多少,可是论治理国家,自己还是差的不少。
大汉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在武帝的时候取得空前成果,将匈奴打的西遁,再也不敢越过天山。
自己穿越之前羌人屡屡反叛,一直是朝廷的心病,直到自己派大军一路向西平推,这样都没有能完全解决羌人的叛乱,还有大量的羌人叛军隐没在无人之地。
与北方重新迁回的匈奴人时战时合,大汉军队一直无法捕捉到他们的主力,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完全消灭他们。
大汉与这些异族互为死敌,很难通过混居来把他们同化。刘辩也曾考虑过刘基的建议,把草原上的人都杀干净,但是迫于耗费巨大,得失不成正比,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直到大臣们商量出了减丁令,每年由大汉军队进入草原,一来统计草原人口,二来屠杀一些不听话的部落,达到控制草原人口数量的目的。
杀的多了,他们也怕了。如今除了行迹诡异的几支叛军,匈奴人只能在朝廷规定的几座牧场间轮转,大量的马匹被朝廷收走,给他们只够生存的粮食。
想想数百年来匈奴人对于中原百姓的屠戮,刘辩觉得怎么对待他们都不为过。两种文化的冲突,不是单纯的利益纠葛。
刘辩心里一直对非大汉子民没有什么好感,因此首先将领对于异族也是以奴隶论处,到处杀的头颅滚滚。
可以预见一定会导致大规模反叛,他心里有预期,所以一直致力于改善大汉的综合实力。
军队的建设尤为重要,新军的组建就是对大汉武力的一次越级提升。相对于旧式军队端着火枪四处征战,新式军队更加明白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战,政委架构的导入,使得新式军队的凝聚力极强。
由此带来的就是战力的提升,按王平上呈的战斗报告,他们在安邑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拔除全部邬堡,把董氏灭族。在安邑城外以1500人的数量,不使用重武器的前提下,以伤亡不足百人的代价全歼前来会盟的各家世家门阀。
安邑的血染红了大地,惊吓的许多世家门阀主动向朝廷自首,士燮忙的都要累死了。于谦甚至稍有的半个月来没有哭穷,查抄的世家门阀资产不计其数,赶得上如今大汉数年的税收。
各地的改革也有了钱,进展很快。少了很多世家门阀的阻碍,百姓们也更有干劲。
刘辩没有上床,去隔壁屋睡下,褒姒很识趣的没有跟随。
第二天一大早,刘辩就让宋冉准备出发去洛阳。
宋冉拱手道:“已准备妥当,只等陛下下令即可出发。”
刘辩向外望去,果真数百精骑已经上马等候,均是铁甲覆面,说不出的威严。领头的两名骑士身着铠甲,手持画戟,想来就是率领禁卫一路跟随的丁奉和杜预了。
自己接下来不再继续暗访,二人也可以率领大队人马跟随自己,一路走来,他对二人还是非常满意的,这次洛阳之行,可以安排二人各率新军平叛。
等到回到长安,让他们二人去中亚和当地的异族们交手锤炼一番,也为自己伯乐之名再添上一笔。
是一封三矢急件,打开后看到是南粤来的信件,南粤的世家豪门占据数座郡县,已是尾大不掉之势。
那里的海运发达,当地的世家豪门多靠海运生存。对于即将推行的工业化改革非常抵触,对于他们的冲击非常巨大,加上粤地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官吏,他们想要分一杯羹都很难。
于是当地的几家世家豪门联络了西南的地方抵抗军占据两郡五县之地,通过对朝廷妖魔化的宣传,已经聚集起不下十万人的叛军。在东南沿海大肆袭击过往船只,已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还附有几位大臣的信件,他们已经把粤地都督文英勋的头颅斩了,把益州牧张祖德调往粤地任总督,并率领五万益州大军出征。
传信南洋和安南都护府调集海军在海上为过往船只护航,搜寻海域伺机围猎海盗。
刘辩都要气炸了,还是小瞧了世家豪门的底蕴。
刘辩把信件递给宋冉:“明日启程直奔洛阳。”
怕吵醒褒姒和赵飞燕,刘辩把门带上,继续说道:“让六部派遣有能力的官员到洛阳组建临时指挥部,调集各地新军延黄河南岸部署,等候指令。南方诸郡新军立刻直奔粤地,务必在两个月之内扫平粤地全部反贼。”
宋冉跪倒在地:“遵旨!”
刘辩回到房内没有上床,坐在桌子旁思考着。褒姒起身给他披上一件衣服:“陛下,要臣妾吩咐人取些热水吗?”
刘辩抬手拍了拍身前的凳子,示意褒姒坐下。
床上赵飞燕寻不到两人,把两床被子全裹在身上。褒姒坐在刘辩面前,为刘辩理顺面颊上的乱发:“陛下为何如此惆怅?”
刘辩握着她的手道:“冷不冷?”
“不冷。”
刘辩冷声说道:“朕冷,朕心寒。”
刘辩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只是想让百姓能活的像个人一样,这些蛀虫们就跳出来反对。
蛮夷入侵,屠城掳民的时候他们在哪?他们在资敌,在为蛮夷领路。
如今同为大汉臣民,他们自己觉高人一等,朕不答应,百姓亦是不会答应。他要让人民的汪洋淹没这些败类!”
褒姒看的出刘辩是真的生气了,出言宽慰道:“世家门阀本就是吸食百姓的血液存活,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他们是断然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境。他们账算的清楚的很,谁也比不上的。”
“是啊,还得靠安抚和渗透他们。毕竟单纯靠着杀戮,杀光一批还是会再造就一批,人性如此,难以力挡。”刘辩无奈的说道。
刘辩不再说话,褒姒只是双手托腮看着他。
刘辩的思绪飘散,想起了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自己现在论武勋已经超过他不知道多少,可是论治理国家,自己还是差的不少。
大汉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在武帝的时候取得空前成果,将匈奴打的西遁,再也不敢越过天山。
自己穿越之前羌人屡屡反叛,一直是朝廷的心病,直到自己派大军一路向西平推,这样都没有能完全解决羌人的叛乱,还有大量的羌人叛军隐没在无人之地。
与北方重新迁回的匈奴人时战时合,大汉军队一直无法捕捉到他们的主力,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完全消灭他们。
大汉与这些异族互为死敌,很难通过混居来把他们同化。刘辩也曾考虑过刘基的建议,把草原上的人都杀干净,但是迫于耗费巨大,得失不成正比,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直到大臣们商量出了减丁令,每年由大汉军队进入草原,一来统计草原人口,二来屠杀一些不听话的部落,达到控制草原人口数量的目的。
杀的多了,他们也怕了。如今除了行迹诡异的几支叛军,匈奴人只能在朝廷规定的几座牧场间轮转,大量的马匹被朝廷收走,给他们只够生存的粮食。
想想数百年来匈奴人对于中原百姓的屠戮,刘辩觉得怎么对待他们都不为过。两种文化的冲突,不是单纯的利益纠葛。
刘辩心里一直对非大汉子民没有什么好感,因此首先将领对于异族也是以奴隶论处,到处杀的头颅滚滚。
可以预见一定会导致大规模反叛,他心里有预期,所以一直致力于改善大汉的综合实力。
军队的建设尤为重要,新军的组建就是对大汉武力的一次越级提升。相对于旧式军队端着火枪四处征战,新式军队更加明白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战,政委架构的导入,使得新式军队的凝聚力极强。
由此带来的就是战力的提升,按王平上呈的战斗报告,他们在安邑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拔除全部邬堡,把董氏灭族。在安邑城外以1500人的数量,不使用重武器的前提下,以伤亡不足百人的代价全歼前来会盟的各家世家门阀。
安邑的血染红了大地,惊吓的许多世家门阀主动向朝廷自首,士燮忙的都要累死了。于谦甚至稍有的半个月来没有哭穷,查抄的世家门阀资产不计其数,赶得上如今大汉数年的税收。
各地的改革也有了钱,进展很快。少了很多世家门阀的阻碍,百姓们也更有干劲。
刘辩没有上床,去隔壁屋睡下,褒姒很识趣的没有跟随。
第二天一大早,刘辩就让宋冉准备出发去洛阳。
宋冉拱手道:“已准备妥当,只等陛下下令即可出发。”
刘辩向外望去,果真数百精骑已经上马等候,均是铁甲覆面,说不出的威严。领头的两名骑士身着铠甲,手持画戟,想来就是率领禁卫一路跟随的丁奉和杜预了。
自己接下来不再继续暗访,二人也可以率领大队人马跟随自己,一路走来,他对二人还是非常满意的,这次洛阳之行,可以安排二人各率新军平叛。
等到回到长安,让他们二人去中亚和当地的异族们交手锤炼一番,也为自己伯乐之名再添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