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事和大事
太平只要能获得皇太女的身份,薛绍可以为此不惜一切。
此时的长安风雨飘摇,江南这里,同样的酝酿着一场惊天风暴。其实在前几年,这里已经酝酿过一次风暴,当时徐敬业领兵三十五万,反对武媚娘罢免中宗李显,扶李旦即位,垂帘听政,把控朝政。
许多反对武家,反对太后参政的人已经在这里重新聚集。
风暴之眼悄然形成,十月,薛绍自己同样下江南,此时距离太后登基已经越来越近,江南这片地方最容易乱,却是最不能乱的地方。
由于漫长的南北朝时期,加之隋朝时期,隋文帝和隋炀帝对江南的态度,江南,到了唐朝时期,依旧和整个大唐朝廷有着深深隔阂。
这里的士族还是心向着南朝,对大唐称臣,却心中没有什么臣子的本分心思。
这里士族是土皇帝,上一次徐敬业谋反,这些江南的士族可是真没少出力,上蹿下跳的,就想着裂土分疆,甚至是取大唐而代之。
那次叛乱,还只是中宗退位,睿总继位,而这次可是一代女皇亲自坐上那个位置。
这些江南豪族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对于他们,这可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女人要做皇帝,这不是败坏伦理纲常,颠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认知的事情么!
江南这些土皇帝不趁着这件事闹腾,怎么可能。
薛绍到了江南, 很快就有人找到了薛绍, 来人薛绍自然不陌生, 被自己赶到江南来的林清南。
此时他来江南已经有九年时间,当年在薛绍示意下,他娶了萧家一位庶出女儿, 这几年在薛绍和萧家共同帮助下,他在江南已经拥有庞大的产业和人脉。
当然,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在江南已经布置下一道庞大的网络, 笼罩在江南豪族头顶。
这些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家丁,普通的侍卫, 普通的商人,普通的走夫,可这些人在江南, 已经悄然形成了一片神经网络的节点。
林清南对此时江南的形势可以说了如指掌。
圣嗣元年, 徐敬业打算叛乱时, 其实薛绍就早得到了消息, 不过当时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手中根本没可用的军队, 不然肯定身先士卒,为武媚娘将叛贼头目斩了,顺便将骆宾王收了。
当然, 这只能是如果,薛绍在圣嗣元年时期, 手中根本没什么人可用,比不得此时, 手中精兵强将,都是在西域和异族血战历练出来的。
“清南, 你这个时候可不该亲自来见我。”
“二哥尽管放心,没人知道我现在在二哥这里。”
“还是小心为好,江南这边怎么样了?”
“五六月就有消息传了这里,那几位早坐不住了,各家可都在招募人手,私下里扩充实力。也在贿赂各地驻军,收买人心。”
“他们就等着出现第二个徐敬业了,二哥,在江南这里,只要太后登基,有人振臂一呼,可就是又一场风暴。”
“有人振臂一呼,这种人总是不缺的。”
薛绍说了一句,林清南点了点头,江南那几个土皇帝只要需要,这种人肯定是不缺的。有的是为了金钱美人脑子发昏的人。
“二哥打算怎么做,清南能帮上什么忙?”
“萧家那里如何?”
“萧家,他们倒是还算老实,萧家就想攀着富贵,也不怎么和其它几家密切来往。”
薛绍点头,他其实不在意萧家,却在意自己嫂嫂。
此时自己大哥早已经死了,嫂嫂一直陪着小姨在文荷苑住。
照顾寡嫂,薛绍自然义不容辞。至于如何照顾,看看嫂嫂每日春光满面样子,就知道了。
萧家薛绍不在乎,可毕竟嫂嫂是萧家嫡女,到时候萧家参与谋反,这脸着实要撕破一些。
总不能灭了萧家满门, 还能微笑着搂着嫂嫂。
萧家不掺合自然最好,其实一开始,薛绍也认为萧家不会掺合,因为萧家在姻亲这条路上,实在是走的太深了。
萧家此时虽然是江南士族,却和北方士族利益绑的太深,加上许多朝中关系,确实不怎么会谋反。
那里林清南已经在细说江南各个家族的态度和准备,薛绍一一记下。
他不怕江南这里生乱,江南的士族,也该治治了。
再任由他们这般下去,迟早是个祸患。
十月中,长安发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太平公主为薛绍诞下第五个孩子,是一个女婴。
女婴诞下时,在为孩子取名之时,太平告诉前来恭贺的人,她想让这个孩子随她祖母姓。
这个女婴的祖母,自然就是城阳公主,城阳公主姓李,若是这个女婴随她奶奶姓,那么她其实和她母亲也是一个姓,同时,和她的外公以及几个舅舅也是一个姓。
孩子随祖母姓,或者随母亲姓,在这个时代其实很稀奇,毕竟是男权时代。
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赘婿和女方生的孩子,就是随母姓。
这个女婴已经是太平为薛绍诞下的第五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随祖母和母亲姓,似乎也没有什么。
城阳公主自然是很高兴,新城公主和清河公主自然也赞成。武媚娘来看女儿和外孙女,也是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薛绍和太平生下的第五个女儿,有了一个李姓的名字。
这件小事没几个人留意,只当是驸马府一件趣事罢了。
比起武媚娘准备登基的风言风语,这件事很快就被知道的人淡忘。
十月十六日,在武媚娘和老武家一些人的策划下,有人带领九百关中百姓上表,请求改国号为周,请赐皇帝姓武。
此时,薛绍还在江南,没能亲眼见到自己的小女儿出生。
这几日薛绍每日都腰间悬刀,这把唐刀还是离开长安时武媚娘亲手给他挂在腰间的。
这几日林清南没有来薛绍住处,不过林清南每日都派人来这里,禀报此时江南几个大族家中的动静。
薛绍还在等待,同时,腰间的佩刀已经磨的程亮,随时准备砍一堆脑袋。
此时的长安风雨飘摇,江南这里,同样的酝酿着一场惊天风暴。其实在前几年,这里已经酝酿过一次风暴,当时徐敬业领兵三十五万,反对武媚娘罢免中宗李显,扶李旦即位,垂帘听政,把控朝政。
许多反对武家,反对太后参政的人已经在这里重新聚集。
风暴之眼悄然形成,十月,薛绍自己同样下江南,此时距离太后登基已经越来越近,江南这片地方最容易乱,却是最不能乱的地方。
由于漫长的南北朝时期,加之隋朝时期,隋文帝和隋炀帝对江南的态度,江南,到了唐朝时期,依旧和整个大唐朝廷有着深深隔阂。
这里的士族还是心向着南朝,对大唐称臣,却心中没有什么臣子的本分心思。
这里士族是土皇帝,上一次徐敬业谋反,这些江南的士族可是真没少出力,上蹿下跳的,就想着裂土分疆,甚至是取大唐而代之。
那次叛乱,还只是中宗退位,睿总继位,而这次可是一代女皇亲自坐上那个位置。
这些江南豪族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对于他们,这可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女人要做皇帝,这不是败坏伦理纲常,颠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认知的事情么!
江南这些土皇帝不趁着这件事闹腾,怎么可能。
薛绍到了江南, 很快就有人找到了薛绍, 来人薛绍自然不陌生, 被自己赶到江南来的林清南。
此时他来江南已经有九年时间,当年在薛绍示意下,他娶了萧家一位庶出女儿, 这几年在薛绍和萧家共同帮助下,他在江南已经拥有庞大的产业和人脉。
当然,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在江南已经布置下一道庞大的网络, 笼罩在江南豪族头顶。
这些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家丁,普通的侍卫, 普通的商人,普通的走夫,可这些人在江南, 已经悄然形成了一片神经网络的节点。
林清南对此时江南的形势可以说了如指掌。
圣嗣元年, 徐敬业打算叛乱时, 其实薛绍就早得到了消息, 不过当时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手中根本没可用的军队, 不然肯定身先士卒,为武媚娘将叛贼头目斩了,顺便将骆宾王收了。
当然, 这只能是如果,薛绍在圣嗣元年时期, 手中根本没什么人可用,比不得此时, 手中精兵强将,都是在西域和异族血战历练出来的。
“清南, 你这个时候可不该亲自来见我。”
“二哥尽管放心,没人知道我现在在二哥这里。”
“还是小心为好,江南这边怎么样了?”
“五六月就有消息传了这里,那几位早坐不住了,各家可都在招募人手,私下里扩充实力。也在贿赂各地驻军,收买人心。”
“他们就等着出现第二个徐敬业了,二哥,在江南这里,只要太后登基,有人振臂一呼,可就是又一场风暴。”
“有人振臂一呼,这种人总是不缺的。”
薛绍说了一句,林清南点了点头,江南那几个土皇帝只要需要,这种人肯定是不缺的。有的是为了金钱美人脑子发昏的人。
“二哥打算怎么做,清南能帮上什么忙?”
“萧家那里如何?”
“萧家,他们倒是还算老实,萧家就想攀着富贵,也不怎么和其它几家密切来往。”
薛绍点头,他其实不在意萧家,却在意自己嫂嫂。
此时自己大哥早已经死了,嫂嫂一直陪着小姨在文荷苑住。
照顾寡嫂,薛绍自然义不容辞。至于如何照顾,看看嫂嫂每日春光满面样子,就知道了。
萧家薛绍不在乎,可毕竟嫂嫂是萧家嫡女,到时候萧家参与谋反,这脸着实要撕破一些。
总不能灭了萧家满门, 还能微笑着搂着嫂嫂。
萧家不掺合自然最好,其实一开始,薛绍也认为萧家不会掺合,因为萧家在姻亲这条路上,实在是走的太深了。
萧家此时虽然是江南士族,却和北方士族利益绑的太深,加上许多朝中关系,确实不怎么会谋反。
那里林清南已经在细说江南各个家族的态度和准备,薛绍一一记下。
他不怕江南这里生乱,江南的士族,也该治治了。
再任由他们这般下去,迟早是个祸患。
十月中,长安发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太平公主为薛绍诞下第五个孩子,是一个女婴。
女婴诞下时,在为孩子取名之时,太平告诉前来恭贺的人,她想让这个孩子随她祖母姓。
这个女婴的祖母,自然就是城阳公主,城阳公主姓李,若是这个女婴随她奶奶姓,那么她其实和她母亲也是一个姓,同时,和她的外公以及几个舅舅也是一个姓。
孩子随祖母姓,或者随母亲姓,在这个时代其实很稀奇,毕竟是男权时代。
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赘婿和女方生的孩子,就是随母姓。
这个女婴已经是太平为薛绍诞下的第五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随祖母和母亲姓,似乎也没有什么。
城阳公主自然是很高兴,新城公主和清河公主自然也赞成。武媚娘来看女儿和外孙女,也是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薛绍和太平生下的第五个女儿,有了一个李姓的名字。
这件小事没几个人留意,只当是驸马府一件趣事罢了。
比起武媚娘准备登基的风言风语,这件事很快就被知道的人淡忘。
十月十六日,在武媚娘和老武家一些人的策划下,有人带领九百关中百姓上表,请求改国号为周,请赐皇帝姓武。
此时,薛绍还在江南,没能亲眼见到自己的小女儿出生。
这几日薛绍每日都腰间悬刀,这把唐刀还是离开长安时武媚娘亲手给他挂在腰间的。
这几日林清南没有来薛绍住处,不过林清南每日都派人来这里,禀报此时江南几个大族家中的动静。
薛绍还在等待,同时,腰间的佩刀已经磨的程亮,随时准备砍一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