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被对手打过来的民心
看到被抓住的是大儿子,老人脸色大变,连忙伸手去拦,“他不行,他不行,他是家中劳力,不能去碍…”
话还未说完,士兵已经从屋里翻出了大半袋粮食,直接扛着走,但这还不够,一石二斗,一石都得一大麻袋了,这也就一半而已。
士兵们到处乱翻,看见有做好的鞋子也往怀里一塞,找了半天没找到,干脆就多抓了一人威胁道:“要是不给足粮食,就拿人头来抵。”
这是要多服一个兵役的节奏。
老人见小儿子也被抓了,连忙追着出去,快要出院子的时候终于抱住他的大腿哭道:“我给,我给。”
他回头招呼老妻和大儿媳,催促道:“快,快去将粮食取来。”
儿媳连忙回身朝厨房跑去,挪开木柴,在墙角那里有一个麻袋,跟着进来的士兵看见,推开她,直接把麻袋往外拖。
儿媳追在后面道:“这有一石,刚才那半袋起码有六斗,还请分出四斗来。”
士兵瞥了她一眼,根本就不搭理她,为首的兵冷着脸道:“这半袋有六斗?我看也就二三斗,你们拒不缴税,耽误了我们多少时间,还未与你们要赔偿呢。”
士兵让人直接把两袋粮食都扛上,然后问老人,“你两个儿子,你要留下哪个?”
老人哀求,“两袋粮食官爷全部拿走吧,只希望能将两个孩子留下,他们只会拿锄头,哪里拿过刀枪?实在当不得兵埃”
“谁又是天生会拿刀枪的?你选不选,再不选,我两个都带走。”
老人心痛得几乎卷缩起来,在两个儿子的目光下忍痛选了大儿子,他和小儿子道:“你侄子刚两岁,总不能让他才出生就没了爹。”
小儿子也理解,跪下给父母磕了一个头,还想和大哥说两句话,抓着他的士兵已经不耐烦的把人往外拽了。
大儿子顿时怒火中烧,奔进厨房拿起菜刀就要冲出去,被他母亲和妻子抱住拦下,这些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比土匪还凶狠,隔壁村被征时就曾反抗过,结果被杀了好几个。
老人见士兵们凶狠的看过去,手中的刀都扬了起来,连忙在地上磕头,“小年轻火气壮,他们兄弟又友爱,这才犯糊涂,我打他,我狠狠地打他,还请官爷莫计较。”
说罢爬起来,抡起手臂就狠狠地朝大儿子脸上打去,连着打了两个巴掌,眼睛和脸都肿起来,又骂了他一顿,士兵们这才消气,带着人和粮食离开。
村子的主道上停着装粮食的牛车,他们征讨来的粮食放在车上,抓来的壮丁则用绳子绑着串成一串,等他们到了军营,正式成为兵才会被放开。
士兵们并不怕他们逃跑,毕竟,他们家在此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要是跑了,全家入刑。
这也是三十个士兵就可以搜刮一个村的原因所在,也是兵排在匪前的原因。
如果来的是土匪,他们可以杀了,土匪可能就不敢来了,但兵,他们若杀兵,那会惹来源源不断的麻烦。
所以,在百姓们心中,兵且比匪还要恶。
三十个士兵将整个村都搜刮了一遍,带来的五辆牛车装满,抓来的壮丁也被分为三队绑缚这才牵着牛车和壮丁往回走。
上了大路便能够和他们的大队伍汇合,官道上已经停了几支队伍,都是在附近村子里征讨粮草的,汇总在一起,便是三队,三百多个士兵。
大家看了一下彼此搜到的粮食,皆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江南果然富贵,都征讨第二次了还能征得这么多粮食,在我们青州,第一次一家都搜不出来三斗粮来。”
“这次也搜完了,下次就搜不出什么东西来了,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南下,大军都走了,就留下我们筹集粮草,这真不是人干的事,我祖宗十八代都被骂光了。”
“不挨骂就要掉脑袋,上头给的任务量你敢不完成?”
正说着闲话,突然一阵马蹄声起,众人循声扭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烈日之下,“趙”字旗猎猎作响,刺得人眼疼。
已经有士兵双腿发颤,拿着刀的手也颤抖起来,被绑住双手的年轻人们却一阵激动,有人忍不住高声呼喊起来,“是赵家军,赵家军来救我们了1
赵实并不是特意来救他们的,他只是要往阴陵县去,本是要向北而去的,但斥候来报说这儿有一支讨粮队抓了不少人。
想到这几天看到被征讨的村庄的惨状,赵实就直接带兵过来了。
因为是讨粮队,自然用不上两千人,赵实只带了一千人,但这也足够碾压对方。
很快战斗就结束了,他割断绳索,让他们自己解开,然后去摸了摸车上的粮袋后道:“一人从中拿两日口粮,其余皆还。”
士兵们应下,当即扯下随身带着的布袋,那是专门装粮食用的,因为是轻骑兵,他们每人每次最多带三日口粮。
正巧,今天他们带来的口粮吃完了。
每人都均匀的从每个布袋里掏两把粮食,然后将布袋绑好,赵实的士兵已经将壮丁们按村分好,让他们将自己村的粮食都带回去。
粮食是从谁家那里征讨的,谁家再自己领回去。
壮丁们感动不已,纷纷向赵实磕头。
有青年问赵实,“不知赵家军中可还招兵卒,我,我想当赵家军。”
赵实闻言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快回家去吧,兵哪是那么好当的?会死人的。”
“我愿意为赵家军死,也愿意为赵大将军死1
“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想参军1
十七岁的青年挤到前面来,大声道:“将军,您就收下我们吧,他们抢了我家所有的粮食,您要是不来,即便我已经顺从的去服役,家中没有粮食过冬,也难活下去了,是您救了我全家。”
赵实当然不可能招新人,但见他们如此热情,便想了想后道:“再过几日,赵家军一定会过来收复此地,你们先回家忍耐几日,等大军来到,你们再去军中求大元帅,他若愿意留你们,你们自可以留下,若不愿,还请你们帮扶一下,将王敦叛军的消息告之,这就足够了。”
又道:“还请你们与父老乡亲们言明,若遇上王敦叛军强征兵役,不要顽抗,以免丢了性命,不如跟着走,放心,到了战场上,我们赵家军也不滥杀对手,我们都知道,对面军中很多新兵都是强征的壮丁,到时候他们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便可将人收编后放归。”
壮丁们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整个人都亮起来了。
(本章完)
看到被抓住的是大儿子,老人脸色大变,连忙伸手去拦,“他不行,他不行,他是家中劳力,不能去碍…”
话还未说完,士兵已经从屋里翻出了大半袋粮食,直接扛着走,但这还不够,一石二斗,一石都得一大麻袋了,这也就一半而已。
士兵们到处乱翻,看见有做好的鞋子也往怀里一塞,找了半天没找到,干脆就多抓了一人威胁道:“要是不给足粮食,就拿人头来抵。”
这是要多服一个兵役的节奏。
老人见小儿子也被抓了,连忙追着出去,快要出院子的时候终于抱住他的大腿哭道:“我给,我给。”
他回头招呼老妻和大儿媳,催促道:“快,快去将粮食取来。”
儿媳连忙回身朝厨房跑去,挪开木柴,在墙角那里有一个麻袋,跟着进来的士兵看见,推开她,直接把麻袋往外拖。
儿媳追在后面道:“这有一石,刚才那半袋起码有六斗,还请分出四斗来。”
士兵瞥了她一眼,根本就不搭理她,为首的兵冷着脸道:“这半袋有六斗?我看也就二三斗,你们拒不缴税,耽误了我们多少时间,还未与你们要赔偿呢。”
士兵让人直接把两袋粮食都扛上,然后问老人,“你两个儿子,你要留下哪个?”
老人哀求,“两袋粮食官爷全部拿走吧,只希望能将两个孩子留下,他们只会拿锄头,哪里拿过刀枪?实在当不得兵埃”
“谁又是天生会拿刀枪的?你选不选,再不选,我两个都带走。”
老人心痛得几乎卷缩起来,在两个儿子的目光下忍痛选了大儿子,他和小儿子道:“你侄子刚两岁,总不能让他才出生就没了爹。”
小儿子也理解,跪下给父母磕了一个头,还想和大哥说两句话,抓着他的士兵已经不耐烦的把人往外拽了。
大儿子顿时怒火中烧,奔进厨房拿起菜刀就要冲出去,被他母亲和妻子抱住拦下,这些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比土匪还凶狠,隔壁村被征时就曾反抗过,结果被杀了好几个。
老人见士兵们凶狠的看过去,手中的刀都扬了起来,连忙在地上磕头,“小年轻火气壮,他们兄弟又友爱,这才犯糊涂,我打他,我狠狠地打他,还请官爷莫计较。”
说罢爬起来,抡起手臂就狠狠地朝大儿子脸上打去,连着打了两个巴掌,眼睛和脸都肿起来,又骂了他一顿,士兵们这才消气,带着人和粮食离开。
村子的主道上停着装粮食的牛车,他们征讨来的粮食放在车上,抓来的壮丁则用绳子绑着串成一串,等他们到了军营,正式成为兵才会被放开。
士兵们并不怕他们逃跑,毕竟,他们家在此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要是跑了,全家入刑。
这也是三十个士兵就可以搜刮一个村的原因所在,也是兵排在匪前的原因。
如果来的是土匪,他们可以杀了,土匪可能就不敢来了,但兵,他们若杀兵,那会惹来源源不断的麻烦。
所以,在百姓们心中,兵且比匪还要恶。
三十个士兵将整个村都搜刮了一遍,带来的五辆牛车装满,抓来的壮丁也被分为三队绑缚这才牵着牛车和壮丁往回走。
上了大路便能够和他们的大队伍汇合,官道上已经停了几支队伍,都是在附近村子里征讨粮草的,汇总在一起,便是三队,三百多个士兵。
大家看了一下彼此搜到的粮食,皆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江南果然富贵,都征讨第二次了还能征得这么多粮食,在我们青州,第一次一家都搜不出来三斗粮来。”
“这次也搜完了,下次就搜不出什么东西来了,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南下,大军都走了,就留下我们筹集粮草,这真不是人干的事,我祖宗十八代都被骂光了。”
“不挨骂就要掉脑袋,上头给的任务量你敢不完成?”
正说着闲话,突然一阵马蹄声起,众人循声扭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烈日之下,“趙”字旗猎猎作响,刺得人眼疼。
已经有士兵双腿发颤,拿着刀的手也颤抖起来,被绑住双手的年轻人们却一阵激动,有人忍不住高声呼喊起来,“是赵家军,赵家军来救我们了1
赵实并不是特意来救他们的,他只是要往阴陵县去,本是要向北而去的,但斥候来报说这儿有一支讨粮队抓了不少人。
想到这几天看到被征讨的村庄的惨状,赵实就直接带兵过来了。
因为是讨粮队,自然用不上两千人,赵实只带了一千人,但这也足够碾压对方。
很快战斗就结束了,他割断绳索,让他们自己解开,然后去摸了摸车上的粮袋后道:“一人从中拿两日口粮,其余皆还。”
士兵们应下,当即扯下随身带着的布袋,那是专门装粮食用的,因为是轻骑兵,他们每人每次最多带三日口粮。
正巧,今天他们带来的口粮吃完了。
每人都均匀的从每个布袋里掏两把粮食,然后将布袋绑好,赵实的士兵已经将壮丁们按村分好,让他们将自己村的粮食都带回去。
粮食是从谁家那里征讨的,谁家再自己领回去。
壮丁们感动不已,纷纷向赵实磕头。
有青年问赵实,“不知赵家军中可还招兵卒,我,我想当赵家军。”
赵实闻言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快回家去吧,兵哪是那么好当的?会死人的。”
“我愿意为赵家军死,也愿意为赵大将军死1
“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想参军1
十七岁的青年挤到前面来,大声道:“将军,您就收下我们吧,他们抢了我家所有的粮食,您要是不来,即便我已经顺从的去服役,家中没有粮食过冬,也难活下去了,是您救了我全家。”
赵实当然不可能招新人,但见他们如此热情,便想了想后道:“再过几日,赵家军一定会过来收复此地,你们先回家忍耐几日,等大军来到,你们再去军中求大元帅,他若愿意留你们,你们自可以留下,若不愿,还请你们帮扶一下,将王敦叛军的消息告之,这就足够了。”
又道:“还请你们与父老乡亲们言明,若遇上王敦叛军强征兵役,不要顽抗,以免丢了性命,不如跟着走,放心,到了战场上,我们赵家军也不滥杀对手,我们都知道,对面军中很多新兵都是强征的壮丁,到时候他们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便可将人收编后放归。”
壮丁们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整个人都亮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