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自开国以来,除了太宗给开国功臣大肆封赏了一批爵位,此后除非能臣干将,鲜少有被封爵者,因此崔维桢年纪轻轻就被封爵,实属震惊了不少人。
    崔维桢何德何能得以封爵?
    有人给出了答案——崔维桢出身清he崔氏大族,身世显赫,又是昔日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崔世昌之子,简在帝心,备受圣宠。他不仅才名在外,开创“须弥画”流派,更是能臣干吏,一手筹建了各地的云山书院,替圣上招揽了天下读书人的忠心;此外,他更是直接促成并加速了各大世家的分裂和削弱,解决了朝廷多年的心病,龙心大悦之下,加官进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的成就确实不凡,特别是他还年轻,就显得更为难得,但大周许多能臣干吏也有不输于他的功勋,偏偏他们没能被封爵,反被年纪轻轻的崔维桢得了。
    不少人心中不服,觉得崔维桢不堪其位,只有个别深谙帝心的重臣,意识到宣武帝接下来还会有大动作,而刚被封了爵的崔维桢,将会是他最大的倚仗。
    皇帝到底有何打算呢?
    这一点没人比崔维桢更加熟悉,之前放流民归籍、分化世家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的摊丁入亩才是重头戏。
    为了推进摊丁入亩的改革,崔维桢先期不知投入了多少的精力和时间,单是查阅各地赋税、户籍和田地就是一个大工程,当然,如今流民归籍,数据又有了变化,日后肯定要再次调整数据,这也将是他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重点——进行人丁和耕地的全面普查。
    只有了确切的数据,日后推进摊丁入亩改革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当然,这些都是朝政要事,不宜多谈,亲朋好友的恭贺崔维桢皆是谦虚地应下,只是与家人简单地提了一嘴。
    崔大娘闻言,终于定下心来,因为丈夫与当今圣上君臣相得,满腔都是忠君报国的想法,崔大娘多多少少也受到影响,便对儿子嘱咐道:“陛下待你父亲和你都有知遇之恩,我儿万万不可辜负圣上厚望。”
    “母亲请放心,儿子定不会让圣上和亡父失望。”
    崔维桢前所未有地慎重与严肃,叶蓁蓁感慨万千,“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历朝历代以来,君臣相得总是传唱不衰的佳话,足见天下文人志士对贤君的渴望和期许,就算是向来精明腹黑的崔维桢,也不能免俗。
    更何况,宣武帝还对他格外优待和偏宠,这一点,从册封的伯爵封号便能窥得一二。
    景宁伯。
    大周爵位分九等,每一等爵位都可享食邑,县伯享七百户食邑,但本朝一般不给实封,但实在的利益是不会少的。
    除此之外,县伯得封永业田一千亩,田地就在景宁县。景宁是京城附近的小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骑马来往只需一日的路程。
    此地也是崔维桢给亡父崔世昌选中的墓地所在,日后也将是他这一宗崔氏族人的墓葬之所。
    有了族墓,才算有了根基,在外人口中,才有了与清he崔氏区分开来的称呼——景宁崔氏。

章节目录


旺夫小田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痕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痕迹并收藏旺夫小田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