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承诺下去,涉世未深的小皇帝信以为真,眼中少见的泛出了感激,继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可没过多久,她又皱起了眉头,脸上看起来,竟然有些怅然若失。
    如此表现自然逃不过李云棠的眼睛,但他这次却猜不出皇帝因何发愁,思索之余四下张望,目光恰好落在床榻旁一面镜子上。
    念及穿越以来尚没有看过自己长什么样,他便不动声色地往镜前凑了一凑。
    只看了一眼,镜中映出的形象就让李云棠直接愣了神——原主着实生了一副好皮囊。
    颜如冠玉,唇红齿白,剑眉入鬓,凤眼生威,活脱脱的一少年杨过,指不定轻轻一瞥便能误人终生。
    他进而猜测到,小皇帝救自己的原因或许不是嘴上说的什么“不忍秦藩绝嗣”,而是不愿自己早早殒命。
    如此一来,也解释得通为什么天子逼供之时不敢装填实弹;万一走火误伤自己了,就追悔莫及了。
    至于她当前的惆怅,也不难理解;好不容易藏下来的人,自己尚未捂热,几个月后便要被他人捷足先登了……
    叮铛一声,暖阁中一个不起眼的铃铛突然摇响,遏制住了李云棠发散到九霄云外的思维,小皇帝则面色一正,催促道:
    “看这暗讯,应是承乾宫有动静了,赶紧出去,将宫人们唤进殿内,以免被来人瞧出问题。”
    承乾宫为东六宫之一,如今是身为天子嫡母的懿安太后所居之处,她本就因先帝遗诏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发动政变之后党羽更是遍布朝野,小皇帝不得不对这位嫡母多加防范。
    李云棠不敢怠慢,随即往外传达圣谕,总算赶在承乾宫所遣之人来前,将殿内的情形恢复如初。
    而小皇帝也端坐在了乾清宫“敬天法祖”匾额之下的御座上,随手取了一册书,假意观看起来。
    仅仅过了数息,便有一个火者进入殿内禀告,说是懿安太后遣人传书,正在月华门外侯着。
    小皇帝在龙椅上换了个坐姿,轻轻挥手,进来的火者心领神会,躬身退了出去;没过多久,他便引着一个身穿葵花团领衫的中年太监去而复返。
    这中年太监一见了皇帝,便行大礼,口中礼数也是不差分毫,“奴婢叩见皇爷,恭请皇爷圣安。”
    年轻的天子却毫无反应,足足晾了下跪之人一炷香,才缓缓抬头,随口问道:“母后派你来,所为何事。”
    “禀皇爷,”中年太监一面说着,一面将一张黄绢举过头顶,“懿安太后修书一封,教奴婢呈请皇爷御览。”
    “朕收下了,你回去吧。”
    说话的同时,小皇帝朝近前的李云棠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即领会了意思,上前取过了黄绢。
    小皇帝接到黄绢所制的帛书后,随之打开查看,可看着看着,她的脸上怒容渐盛。
    再抬眼望去,来传书中年太监已经不见踪影,小皇帝只能努力克制怒意,从牙缝中挤出一句:
    “全都出去!”
    周围生怕被迁怒的宫娥太监无不从命,赶忙退出;李云棠倒是一动不动,想知道那帛书上到底写了什么。
    退出的宫女太监随手将殿门一一合上,这座面宽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宫殿,转眼之间又只剩下了两人。
    而小皇帝的怒意也终于无法遏制,她一把将帛书掷于金砖地面之上,大声斥出一句:
    “承乾宫主怎敢如此欺我!”
    承乾宫主自然指的是懿安太后,小皇帝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居然连纲常礼仪都不顾,用了如此称呼。
    不过李云棠更好奇的是,小皇帝用居住之地给嫡母起浑号的行为,是不是从南汉高祖刘龑处学来的。
    因为那位以“飞龙在天”为名的荒唐皇帝,也说出过类似言论——称呼后唐庄宗李存勖为洛州刺史。
    李云棠搓了搓面庞,将心内杂念摒弃,接着趁着上面不注意,悄悄捡起了小皇帝扔在地上的黄绢,端详起来:
    维乾盛二十年八月己丑,太后若曰:
    县官承天景命,缵嗣鸿图,适当践祚之初,宜行正名之礼。典章祖制,不可轻弃,彝训鼎铭,敢忘率循?
    古者天子之为名,难知而易讳;倘触字以妨言,必迂文而害理。今宗庙方祭,禋祀非遥,祝嘏既期于正辞,称谓所宜于稽古;当法先贤,安能专擅?
    幸县官文思超隽,渊然深识,予深思慎取,赐更讳彧,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这封懿旨虽然写得佶屈聱牙,但好在李云棠前世也读了不少史书,倒是能通透地理解。
    太后的意思无非是:皇帝登基之后,应该更改生僻字为名,方便下面的人避讳。
    事是好事,但措辞就太不中听了。
    第一段的“彝训鼎铭,敢忘率循”,翻译过来就是:长辈的教诲应当铭在鼎上牢记,怎么敢忘记遵守呢?语气之中,说教的意味太过浓厚。
    后面的“安能专擅”就更引人不适了,仿佛不听她的,就是个独夫民贼一般。
    像这种言辞,若是出现在皇帝自己的改名诏中,丝毫没有问题,可太后越俎代庖的话,就不太合适了。
    其次,帛书中称皇帝为县官这点,也很是耐人寻味。
    县官的确是皇帝的别称,意为赤县神州之主;可那毕竟是西汉的习惯,距现在都近两千年了。
    她放着诸如陛下、国家、圣人等那么多称呼不用,在抢班夺权后这么敏感的时期用“县官”二字,难免有打压新皇帝的嫌疑。
    以上两点,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她赐的那个名。
    彧!
    字是好字,但跟姓连起来,可就变了味道。
    李彧音同李煜,连声调都不差半分。
    李煜是什么人?
    南唐后主,亡国之君!
    前面或许能解释为,太后爱之切责之切,只不过言辞有些过火;但后面这名字选的,着实包藏祸心。
    甚至在李云棠看来,这就基本等同于指着皇帝鼻子骂昏君了。
    她能忍到宫人们退出去后才发作,已经算是很有涵养了。
    搞清楚天子生气的缘由之后,李云棠心中组织了几句安慰的话语,走到盖着黄锻的书案前劝言:
    “皇爷不必……”
    小皇帝的怒气散了不少,但是眼中却多了几分落寞,没等听完李云棠的话,便反问了一句:
    “承乾宫的那位如此相待暂且不提,懿宁太后为何都不知会朕一声,便盖了印玺?”
    天子口中的懿宁太后是其生母,如此重要的事,她不竭力阻止不说、居然都不派人来乾清宫知会一声,如何不让小皇帝心寒!
    更关键的是,帛书上不但加盖了懿安太后的“坤安”玺,还盖上了懿宁太后替天子保管的“制宝”玺。
    此二玺是先帝遗诏中明确规定的谕旨凭证,二玺同盖就拥有了无可辩驳的效力。
    单凭现在的皇帝,没有任何合法手段能废止这道旨意,更名之事已经板上钉钉。
    李云棠见小皇帝竟被这一封懿旨给搞地意志消沉,心中暗道她心理也太过脆弱,嘴上也没忘记宽慰一声:
    “皇爷无需顾及这只言片语,应当泰然处之。”
    “泰然?”小皇帝唰地变了脸色,质问道:“被安了个亡国之君的名字,教朕如何泰然?后人每每提到朕,就会想到那个昏君!”
    这有什么?
    树挪死,人挪活,你改不了自己的名字,把李煜的名字改了,后人不就不知道了么?
    李云棠本来是想这样劝慰小皇帝的,但他转念一想,如今这小皇帝所遭受的屈辱,他在《太祖实录》里看到过类似情况,自己恰巧可以借古喻今,来劝谏皇帝。
    至于劝谏的目的,自然是让小皇帝接受他的观念,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如此一来二人有了相同的目的,关系更加牢固;二来将来小皇帝若是掌权,他可以凭借施政理念一致的这层关系跻身权力中枢。
    毕竟,这种一眼望到头、类似面首的生活他可不想要;他想要的是——
    昼掌大权,夜宿龙床!
    打定主意后,李云棠稍微整理了下思路,口出惊人之语:
    “皇爷当效仿太祖,安然接受此名!”

章节目录


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貌恭而心不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貌恭而心不服并收藏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