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李贤都觉得他爹李治是个“妻管严”,否则怎么会容许武后随意插手朝务。可册立当日,李贤就突然发现,这小老头真有“拧劲儿”。
而他“张牙舞爪”的去揍皇后,李贤也是战战兢兢的候了一夜,生怕事情闹大了,一发而不可收拾。毕竟这酒是在东宫喝的,他有责任啊!
可翌日去武后寝殿给二圣请安,却发现二人竟然和好如初了!李贤是懵圈了,脑补了一系列李治到寝殿后的作为。
由于,内容太过罪恶,赶紧从思绪中甩了出去。但不管怎么说,他肯定是躲过一劫了,这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但还没高兴多久,李贤的好心情,就像过山车一般,一下便跌入了谷底。
“明允啊!你是储君,年纪也不小了。是该考虑立一位太子妃,为你操持宫物了。”
“泽王、许王都成亲了!年长的皇子中,唯独你这个储君,还没有着落,实在不像话。.......”
李贤久在军中,一直忙于边务,行军作战。武后就是想张罗, 也不能影响国家大事,所以他的婚事也就耽误了下来。
可如今不同了, 李贤已经是国家的储君了, 身负传承社稷的重任, 武后这个亲身母亲再抓紧办,耽误子嗣, 那可真是对不起大唐的列祖列宗。
前儿,武后翻阅勋贵各府送来的未阁娘子的谍谱,还真挑了四位。择日不如撞日, 正巧今儿皇帝父子都在,可以参谋一下那个合适。
说完,便命女官将她挑出来的谍谱和画像,拿了出来。
第一位:左屯卫大将军, 褒国公-段瓒之女-段瑗。体态沉静、举止幽闲,节操高尚、处事变通,擅长女红,诗文俱加, 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门淑女。
第二位:宋州刺史-左金吾卫将军-房先忠之女-房淑, 姿容端丽,仪态万方, 进退有度, 德容俱佳, 尤其写的一手好文章。其祖房仁裕与贞观朝名相-房玄龄同宗,开国老臣之后。
第三位:侍御史张详之孙, 朝议郎-张明之女-张瑾, 累世官宦,清廉传家, 性情聪慧,见识广博,善于文辞。
第四位:太仆少卿-于立政之女-于凝, 关陇集团顶级门阀, 其祖父还是李治的辅臣-太师-燕国公-于志宁。
好家伙,武后不愧是帝后, 这一出手就是“大杀招”, 手段了得啊!
关陇世家、清流领袖、将门元勋、秦府老臣。光这出身, 就够晃人目光的了, 由此可见武后用心之深。
段瓒不用说了,将门虎子,功勋卓著,其子段怀晏随李贤西征,阵亡于松风岭之役。段家父子三代,都是皇室的爱将,天家爪牙,是绝对靠得住的人家。
房先忠之父-房仁裕,是平定陈硕真之乱的功臣,最早投靠武后的朝臣之一, 在当年的立后风波中,为武后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死了,但房氏一脉仍然以武后马首马首是瞻。且房仁裕的五个兄弟中, 有四人供职于北门学士。
侍御史张详, 老牌御史,曾是魏征的得力助手,年高德劭, 清流领袖,在仕林中很有威望,正好可以冲淡一下李贤的杀气。
这最后一个,那就更厉害了,关陇世家于家的嫡女,祖上就与他们陇西李氏并为八柱国,代代人都有不解得渊源。绝对是四人中分量最重的一位,能为李贤取得关陇集团的支持。
总而言之,李治是挑花眼的,手里的谍谱,也是来回淘换着,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觉得那个都不错。
“媚娘, 你这当母亲的,真是废了心思了。这人选择的, 朕都很满意。”
话间, 扭头看向李贤,笑道:“滋,选谁好呢?朕还一时真拿不准,你觉得哪个好?”
还你都满意,还哪个好?孤看都不怎么样。
是,摸着良心说,武后挑的这四家,对于李贤,对于目前的东宫,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这四位贵女,坏就坏到出身高贵上,她们身后都一股强大政治力量的支持。甭管选了谁,李贤今后都不得不与他们绑在一起,荣辱与共。
四家,有一盏省油灯么?娶了他们家的闺女,注定要招惹无数的因果。带来的那点好处,能抵得了招惹的麻烦么?
“母后,这人选上,还有商量么?”
听了李贤这话,二圣都皱起眉头,这四家的女子,人品、才貌都是没挑的,这都不满意?
而武后也是直接捅破了窗户纸:“明允,本宫知道你与渤海国公主-云曦,共同经历颇多。”
“可今日的太子妃,就是明日的皇后。母仪天下,六宫表率。你觉得,她真的合适么?”
武后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是渤海国是大唐的羁縻州,大祚荣也是大唐的渤海郡王。
可事实上,这都是些名义上的东西。大祚荣雄踞辽东,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虽然比不上当年的颉利,但也不会差多少。
李贤曾与渤海军队一同鏖战两载,应该知道大祚荣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一旦,有一天,大祚荣反了,嫁到大唐的云曦该如何自处呢?李贤又改如何向满朝文武交待呢?
真要是这种结果,不仅害了李贤,更是害了那丫头,让二人都陷入进退维谷之地,何苦来哉。
与其招惹麻烦,动摇东宫的储位,莫不如选择一条稳妥的路,从四家中挑选一位娘子为太子正妃。当然,要是觉得不够的话,四位都娶回来也可以,反正东宫的妃位多的是。
“明允,你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你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儿女私情,更是要为国家社稷着想。”
说完这话,武后还递了一杯茶给李贤,让他喝点茶,慢慢考虑。今儿下不了结论也可以,她有耐心等李贤做选择。至于,四家那边,皇帝和李贤都不用管,她亲自召见四府长辈,保准办的飘飘亮亮的。
“陛下,您说呢?”,武后又笑眯眯的问了皇帝一句,希望皇帝帮着她加一加“砝码”。
额,抚了抚胡子,李治淡淡道:“这个,为天下、宗室考虑,那一定没错。”
“可琴瑟和鸣也不容忽视,朕觉得还是让明允说一说,万一六郎说的有理呢!”
而他“张牙舞爪”的去揍皇后,李贤也是战战兢兢的候了一夜,生怕事情闹大了,一发而不可收拾。毕竟这酒是在东宫喝的,他有责任啊!
可翌日去武后寝殿给二圣请安,却发现二人竟然和好如初了!李贤是懵圈了,脑补了一系列李治到寝殿后的作为。
由于,内容太过罪恶,赶紧从思绪中甩了出去。但不管怎么说,他肯定是躲过一劫了,这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但还没高兴多久,李贤的好心情,就像过山车一般,一下便跌入了谷底。
“明允啊!你是储君,年纪也不小了。是该考虑立一位太子妃,为你操持宫物了。”
“泽王、许王都成亲了!年长的皇子中,唯独你这个储君,还没有着落,实在不像话。.......”
李贤久在军中,一直忙于边务,行军作战。武后就是想张罗, 也不能影响国家大事,所以他的婚事也就耽误了下来。
可如今不同了, 李贤已经是国家的储君了, 身负传承社稷的重任, 武后这个亲身母亲再抓紧办,耽误子嗣, 那可真是对不起大唐的列祖列宗。
前儿,武后翻阅勋贵各府送来的未阁娘子的谍谱,还真挑了四位。择日不如撞日, 正巧今儿皇帝父子都在,可以参谋一下那个合适。
说完,便命女官将她挑出来的谍谱和画像,拿了出来。
第一位:左屯卫大将军, 褒国公-段瓒之女-段瑗。体态沉静、举止幽闲,节操高尚、处事变通,擅长女红,诗文俱加, 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门淑女。
第二位:宋州刺史-左金吾卫将军-房先忠之女-房淑, 姿容端丽,仪态万方, 进退有度, 德容俱佳, 尤其写的一手好文章。其祖房仁裕与贞观朝名相-房玄龄同宗,开国老臣之后。
第三位:侍御史张详之孙, 朝议郎-张明之女-张瑾, 累世官宦,清廉传家, 性情聪慧,见识广博,善于文辞。
第四位:太仆少卿-于立政之女-于凝, 关陇集团顶级门阀, 其祖父还是李治的辅臣-太师-燕国公-于志宁。
好家伙,武后不愧是帝后, 这一出手就是“大杀招”, 手段了得啊!
关陇世家、清流领袖、将门元勋、秦府老臣。光这出身, 就够晃人目光的了, 由此可见武后用心之深。
段瓒不用说了,将门虎子,功勋卓著,其子段怀晏随李贤西征,阵亡于松风岭之役。段家父子三代,都是皇室的爱将,天家爪牙,是绝对靠得住的人家。
房先忠之父-房仁裕,是平定陈硕真之乱的功臣,最早投靠武后的朝臣之一, 在当年的立后风波中,为武后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死了,但房氏一脉仍然以武后马首马首是瞻。且房仁裕的五个兄弟中, 有四人供职于北门学士。
侍御史张详, 老牌御史,曾是魏征的得力助手,年高德劭, 清流领袖,在仕林中很有威望,正好可以冲淡一下李贤的杀气。
这最后一个,那就更厉害了,关陇世家于家的嫡女,祖上就与他们陇西李氏并为八柱国,代代人都有不解得渊源。绝对是四人中分量最重的一位,能为李贤取得关陇集团的支持。
总而言之,李治是挑花眼的,手里的谍谱,也是来回淘换着,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觉得那个都不错。
“媚娘, 你这当母亲的,真是废了心思了。这人选择的, 朕都很满意。”
话间, 扭头看向李贤,笑道:“滋,选谁好呢?朕还一时真拿不准,你觉得哪个好?”
还你都满意,还哪个好?孤看都不怎么样。
是,摸着良心说,武后挑的这四家,对于李贤,对于目前的东宫,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这四位贵女,坏就坏到出身高贵上,她们身后都一股强大政治力量的支持。甭管选了谁,李贤今后都不得不与他们绑在一起,荣辱与共。
四家,有一盏省油灯么?娶了他们家的闺女,注定要招惹无数的因果。带来的那点好处,能抵得了招惹的麻烦么?
“母后,这人选上,还有商量么?”
听了李贤这话,二圣都皱起眉头,这四家的女子,人品、才貌都是没挑的,这都不满意?
而武后也是直接捅破了窗户纸:“明允,本宫知道你与渤海国公主-云曦,共同经历颇多。”
“可今日的太子妃,就是明日的皇后。母仪天下,六宫表率。你觉得,她真的合适么?”
武后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是渤海国是大唐的羁縻州,大祚荣也是大唐的渤海郡王。
可事实上,这都是些名义上的东西。大祚荣雄踞辽东,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虽然比不上当年的颉利,但也不会差多少。
李贤曾与渤海军队一同鏖战两载,应该知道大祚荣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一旦,有一天,大祚荣反了,嫁到大唐的云曦该如何自处呢?李贤又改如何向满朝文武交待呢?
真要是这种结果,不仅害了李贤,更是害了那丫头,让二人都陷入进退维谷之地,何苦来哉。
与其招惹麻烦,动摇东宫的储位,莫不如选择一条稳妥的路,从四家中挑选一位娘子为太子正妃。当然,要是觉得不够的话,四位都娶回来也可以,反正东宫的妃位多的是。
“明允,你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你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儿女私情,更是要为国家社稷着想。”
说完这话,武后还递了一杯茶给李贤,让他喝点茶,慢慢考虑。今儿下不了结论也可以,她有耐心等李贤做选择。至于,四家那边,皇帝和李贤都不用管,她亲自召见四府长辈,保准办的飘飘亮亮的。
“陛下,您说呢?”,武后又笑眯眯的问了皇帝一句,希望皇帝帮着她加一加“砝码”。
额,抚了抚胡子,李治淡淡道:“这个,为天下、宗室考虑,那一定没错。”
“可琴瑟和鸣也不容忽视,朕觉得还是让明允说一说,万一六郎说的有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