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马都尉不知又从哪坑来了几名士卒,前来马厩与李延昭等一行人办过了交接之事。李延昭详细地将马厩中一干日常工作讲给众人,又引得众人前去马料库,将马料如何拌制,一顿该喂多少,详细给来人讲过。交接完毕之后,一行十人便来到了马都尉帐下。此时都尉正唤过了几名骑卒在帐中发布命令。李延昭站在帐外凝神细听了片刻,却是都尉令得他们几人前去之前行军路途之上安置伤员的村落去探查一番,有伤好差不多的伤员便令他们将其带回。李延昭心中暗自感叹了一番,原来都尉还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啊。
    待那几名骑卒出帐离去,李延昭才在帐外报告了一声,随即带着手下十人鱼贯而入,立于马都尉帐中。
    马都尉见李延昭进来,又要抱拳下拜,连忙伸手阻止道:“好了好了,免礼免礼。你等可是交接完毕了?”
    “回禀都尉大人,我等已与都尉派去的人交接完毕马厩一应事物。”李延昭答道。
    “好,封赏下来之前,你这一什都在马某帐下听用,诸军士没有意见吧?”
    “愿随侍都尉左右。”众人闻言,俱是抱拳躬身道。
    “那就好,营中已无事,你等便回家看看罢。马都尉淡淡道。三日后上午按时归建便可。”
    众人谢过都尉,随即纷纷出得帐来,神情俱是兴奋不已。随后众人将各自的行李放置到了都尉亲兵安排给他们的帐篷,随即十人一同收拾了些简单的行李,便出得帐去。一路向营外走去,守营门的士卒显然已得到了军令,对众人并未加以阻拦。众人出营门之后,便沿着官道一路向广武郡城而去。
    此时众人的家眷已是都安置在了广武郡城之中。在太守大人的关照下,众人入伍之前已是修缮好了各家的房屋,各家俱是安置在城北。如此一来,军户家属相对集中,既方便官府监视,也给平日里众军属之间相互串门提供了条件。
    在目前这个世兵地位低下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世兵家属的处境无疑也是异常尴尬的。民户们基本与他们老死不相往来,串门、互助、乃是军户之间的婚丧嫁娶等大事,也都只限于在军户之间进行。
    就仿佛如今,太守大人刻意地安排诸军户住在一起,虽然方便了军户之间的往来,其实也使得军户们孤立于民户之外,虽然这些乃是社会观念形成的,并非太守大人的用意。然而仍在客观事实上,造成了诸军户的孤立。
    李延昭没有家属,自然无处可去。好在刘季武好说歹说,生拉硬拽地把他拖到了自家。曹建与崔阳亦是跟在后面走进这间小院。这小院便是刘、曹、牛二壮及崔阳四家人的居所。四人勾肩搭背地一齐进了院子,却见得牛二壮正将系上麻绳的木桶往院中的井里丢去,随后抓住麻绳,将打满水的桶一点一点往上拉,正拉得起劲,却见四人一齐进了院子,不由得吃了一惊,道:“你们这么快就回来啦?”一惊之下,手略一松,水桶随即又噗通一声直坠而下,井口还溅起了几朵水花。
    “啊哟,瞧瞧你,笨的这个劲。”刘季武一脸嫌弃神色,出言调侃道。
    牛二壮一边慌忙去抓系在木桶上的麻绳,一边结巴着道:“谁……谁让你们……不……不声不响地就往……往门口一站,吓……死个人哩。”语毕,终于是将井中的木桶提溜了上来,随即提着那只装满水的木桶,大步流星地走到曹建家的水缸旁,将桶里打上来的井水倒入缸中,随后又返身回到井口,将桶丢下去,又接着打起水来。
    院子左侧的屋中,有一个妇人闻声走了出来。正在井旁打水的牛二壮见妇人出来,忙道:“娘,您怎么出来了。”又指向李延昭一干人道:“这些都是孩儿军中的袍泽,想必您也都见过,就不一一介绍了。”
    妇人连连点头,眼神却看向李延昭,道:“李什长,多谢你这些日子在军中对二壮的照顾。二壮这孩子心眼好,就是没怎么离开过家。在军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呀,还请你们这些袍泽兄弟们多多担待才是。”
    李延昭看着那妇人。之前入伍前,他来帮大伙整修房屋,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印象不深。此时他亦是抱拳施礼道:“大娘放心,二壮在军中表现不错。什么活都抢着干,操练也很刻苦,从不叫苦叫累。与军中袍泽们也相处得很好。”身边一干人听得此话,亦是纷纷附和,众人赞美之下,二壮脸上俨然笑成了一朵花。
    “行,有你们关照,我这当娘的就放心了。”那妇人笑着道:“李什长,今后时常来走动走动。二壮回来就不停地给我说你对他的好。你如此关照他,我这当娘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李延昭抱拳郑重道:“身为什长,关心体恤士卒,乃是分内之事,大娘不必言谢。我与亲眷失散,从雍秦之地一路逃难而来,路上承蒙大伙的关照,与众人之间早已情同手足,大娘若反复言谢,延昭却是不知该如何自处了。”言毕淡淡一笑。对牛二壮道:“二壮,马都尉放了我们三天假。三天之后回营归建。这几天就在家好好孝顺大娘,照顾好你弟弟。”牛二壮又提着一桶水倒入刘家的水缸,一边应道:“哎,什长你就放心吧。”
    李延昭对身边刘季武、曹建使了使眼色,二人会意,随即一齐上前夺下了牛二壮手中的空桶,纷纷言道:“我们来,我们来。你好好去陪你娘说说话。”
    牛二壮感激地看了众人一眼,随即便进得自家屋去了。曹建与刘季武轮流动手,将各家的水桶都打了个满。
    当天的晚饭便在院中支了两张矮桌,众人围坐在院中,各家都将各家的饭食端出来共享。曹建家炖了一只鸡,牛二壮的娘烙了几十张饼,刘家炖了一锅猪肉。崔阳家包了二三十个肉馒头。各家各户围坐起来,一共二三十个人,欢声笑语,热闹不已。
    李延昭静静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温馨。虽然围坐着的众人并不是他真正的家人,然而彼此之间的情谊与关照,早已如同家人无二。众人在饭桌上聊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不时地问问家里儿郎们出征平叛的经过。当他们听说广武军的四百多骑卒四处奔袭,又是偷袭,又是挖坑埋伏,又是筑坝水淹。大家都惊叹不已,俱是为自家儿郎干出的这番功业而赞叹不已。
    这顿家庭聚餐,在热闹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各家的主妇纷纷抢着去洗碗刷碟。而刘仲康则看着家中儿郎们懂事地帮忙做家务。不时逗弄着家中的小孙。李延昭亦是坐在旁边,与刘老一起逗着刘季武的小儿子。小孩子胸前还挂着李延昭送的那枚玉观音,手中抓着一只竹蜻蜓,奶声奶气地喊着爷爷陪我玩。
    刘仲康慈祥地笑着,抚摸着小孩子的脑袋,连连说道,好好好,爷爷陪你玩。便拿过孙子手中的竹蜻蜓,两手用力一搓,那竹蜻蜓便旋转着飞上了天空,直看得小孩子蹦蹦跳跳地拍手叫好。
    李延昭看着飞上半空的竹蜻蜓,蓦然间灵机一动,随后便问刘仲康要来了竹条、纸、以及蜡烛头、浆糊等物,借着屋内昏暗的烛火,径自做起手中的物事来。刘仲康带着那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在一边玩竹蜻蜓。欢笑声不断。
    不过两炷香的功夫,李延昭手中的物事已经完成了一多半。放眼看去,却是一盏小巧的孔明灯。不一会儿,李延昭捧着那盏制作完成的孔明灯,来到刘仲康与他的小孙子面前。
    小孩子好奇地看着李延昭手中的孔明灯,奶声奶气地问道:“李叔叔,这是……什么呀?”
    李延昭微笑着摸摸小孩子的脑袋,对他道:“这个东西叫做‘孔明灯’。你快对它许个愿,待会叔叔把它放飞,它就会把你的心愿带到天上,让天上的神仙听到。”
    小孩子郑重其事地想了想,然后对着那只孔明灯大声说道:“我想要全家人每天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啃那种糠皮窝头!”
    听着小孩子质朴的心愿,李延昭取过蜡烛,将那盏孔明灯中间的蜡烛头点燃。看着那孔明灯缓缓飞上天空,身旁小孩子奶声奶气地声音传到了李延昭的耳中:“李叔叔,你说,天上的神仙们,能听到我的心愿吧?”
    “能的,他们一定能听到的,他们一定会满足你的心愿的。”李延昭望着飞在天上,渐渐地变小的孔明灯,肯定地对身旁刘季武的小儿子道。
    那盏孔明灯渐渐变成天边的一点星火,小孩子直冲它飞去的那个方向眺望着,及至那一点星火也消失不见,方才满面憧憬地扑到一旁的刘仲康身上。
    “爷爷爷爷,天上的神仙听到我的愿望啦,他们以后不会再让我们饿肚子啦,不会再让我们吃糠窝窝头啦。”小孩子仰起脸,无比天真地望着自己的爷爷。
    刘仲康神色复杂地望着自己的小孙子,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摸摸孙子的脑袋,道:“好,好,我们以后再也不会饿肚子了,好啊。”
    一老一少,就这样仰望着满天繁星,憧憬着自己卑微的愿望,在今后能够得以实现。

章节目录


凉州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子夜镇魂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夜镇魂曲并收藏凉州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