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剑园,界河源头,唱主角的是曲无劫、影鬼、羽清玄、罗刹鬼王、大梵妖王这一批最最顶尖的人物。
    余慈在那里,只能说是在刑天的驱动下,敲个边鼓,
    除他以外,那一批突入界河源头的修士,更不必说,连旁观者的资格都算不上。而就在那一批修士中间,若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毫无疑问,得利最大的,就是帝天罗。
    她是第一个抢夺了曲无劫的收藏,又全身而退的。
    剑仙不假外求,能够入得他们法眼的,无疑拥有着绝大的价值……以及威能。
    尤其是当时,还是“沉剑窟主人”的影鬼,寄身剑仙原道法体,大肆破坏,能逃过那一轮劫数的法宝,灵性、威能必然是出类拔萃。
    余慈不免就想:
    这一幅画卷,莫不就是那件法宝?
    随着画卷铺展开来,暗蚀界域便给开了天窗,灵光矫然跃空,千百里范围内都能看到。
    可问题是,宝蕴已经不能看下去了,附近九成九……干脆点儿说,是除了余慈以外的所有人,都无法直视。
    画卷内蕴的剑意,排斥一切外力。
    也许,画卷之上,真的是某一刻的灵纲山吧。
    那淡青的天空、雪白的海浪,厚重的山石,本没有生命可言,但在画卷里,它们活了过来。
    更准确地讲,是它们所承载的意念和力量,活了过来。
    按照天人九法的理论,剑意是灵性的力量,其高度凝聚化合形成的“种胎”,亦即“剑胎”,便是剑修独立不改的真种子。
    灵昧之法,无法从天地法则体系中探知,却对体系有着强烈的影响。
    存或不存,法则体系的结构状态是不同的。
    余慈也没有强行透视画卷的玄妙,而是从法则体系的异化状态中观察,逐步判断、渗透。
    画卷中充斥着剑意,余慈现了至少二十种以上。
    每一种剑意,都有独特的韵味儿,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用以形容那份生动气象。
    虽然画卷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影,余慈却仿佛看到了众多音容笑貌。
    他能“看到”曲无劫、昊典、原道……
    在这里面,剑意即人,人留剑意。
    他们是如此鲜明、清晰,就像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任何两种剑意是相同的。
    可在这一刻,它们在共鸣,
    同属于剑仙的拔意念,傲岸而纯粹,但彼此之间,却有一份对彼此的认同。
    使得在某一个刹那,这份恢宏而绝妙的气象留印虚空。
    这不是两位、三位,而是二十多位剑仙的共同“创作”。
    就算是剑仙、就算是同门,如此机缘,也是千载万年难逢,而制作这幅画卷的修士,便将这一刻“截取”下来。
    所谓的“截取”,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不可思议的手段。
    不知是哪位,从连贯的时间长河中,截取这幅剪影,等于是将那一瞬间的世界“切”下,独立出来,化为此图。
    没有什么别的炼器手段,却是浑若天成……这本就是天成之宝!
    帝天罗怎么能用得起?
    余慈心中,震惊和疑惑并存,可事实就是这样。
    虽然内蕴的剑意不可能全数引,虽然众多剑意达成一个微妙的共鸣和平衡,使得威煞内敛,但只是那份数十位剑仙意兴飞扬、气贯长虹的大势,便已拔至天地法则体系的最顶端,俯视万物,难有与之并论者。
    当画卷与外界元气相激,自有金玉之音贯穿,透心刺神。
    “暗蚀界域”中央,东昌子本来是以“心魔炼返”压制帝天罗,占尽上风。
    可当此音入耳,便是呆怔。
    他与帝天罗魔识相接,等于是同遭这件异宝的“洗炼”。
    帝天罗早有准备,他可没有!
    就算差了整整一个大境界,就算是长生与否的根本差别,可在这样的剑意之下,他和帝天罗都是蝼蚁之流,“差别”什么的,又什么意义?
    剑意清音瞬间截断了他的情绪念头,扫平所有,刹那空白。
    在“心魔炼返”的关键时候,如此做法,与寻死无异。
    顷刻间,包围着魔种的心神幽狱崩溃,魔种失了限制,立时生根芽,就像是一株魔藤,在急剧成长的同时,毫无节制地抽取了其扎根土壤的所有养份。
    所有的神意力量、情绪念头、生机活力,都在这一刹那被抽了个干净。
    如此威煞的天成之宝,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画卷收回,暗蚀界域崩溃。
    等人们摆脱了剑意压迫,尝试着移回视线,呈现在所有人眼中的,便是东昌子整个人枯萎、化为飞灰的场景。
    围观者都是哗然。
    海面上,帝天罗重新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她甚至还在原地,背对海岸高崖,分毫未动。
    余慈却知,动用那幅画卷的代价着实不小,此时她也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但是,东昌子的被抽尽的生机灵气、神意力量,都去了哪里?
    答案是:在帝天罗身上。
    天魔体系中,最直接的提升境界的方式,就是他化魔染。
    胜者全胜,败者全败,他化魔识之妙,于此。
    为何魔门修士进境往往远同侪?也是由此而来。
    东昌子的死,成全了帝天罗。
    六欲天魔级别的根基法力,尽都移转到帝天罗身上,带着她一路冲关,转眼便触及了那层横亘在“拔”与“凡俗”之间的厚重关隘。
    刹那间,劫云倾覆,仿佛数千里的厚重云层一地压下来,与海面相接。
    在其中,帝天罗的气机非但没有见机收敛,反而持续高拔飞扬,与天地伟力接触、交缠。
    围观者又是骚动,帝天罗竟是要在此时此地,破关渡劫!
    人影纷纷飞离,但凡是长生中人,当真有多么远,跑多么远,免得遭遇池鱼之殃。
    余慈和宝蕴却没有动。
    宝蕴还问:“要不要使坏……绝色呢!”
    这是她第三次强调,显然帝天罗给她的印象十分深刻。
    天可见怜,余慈今天还没见到帝天罗的模样呢。
    他心里突又一动:以魔心拟天心,说起来,和宝蕴十分契合啊……
    此时正是天劫临头,如果宝蕴身化姹女阴魔,寄神夺舍,都不用余慈出手,便是个顺理成章的局面,要省不知多少力气。
    既然动了念头,自有与之相配套的许多法理依据,层叠而生,将单纯的念头,转化为渐渐清晰的思路。
    眼看思路成形,余慈却是一怔,神思突然偏移,被天地间的某种现象所吸引。
    劫数激之时,天地法则体系的结构状态,不可避免有了变化。
    到了余慈这种境界,很多时候,形状就是本质。
    余慈早就知道,拦海山周边,是一片“低洼地”,赵相山也曾说过,这是域内域外法则体系冲突的结果。
    但这种认知,失之简略。
    直到帝天罗强渡劫关,引爆了周边天域的法则乱相,更细节的东西,才进一步呈现出来。
    此时此刻,余慈意识舒展,便循着法则的动荡,轻飘飘穿透了真界法则体系,直抵外域,对那边的法则结构,也有了较为真切的感应。
    这也算是突破了某种局限——不是能力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余慈的心神顺势而行,不再拘于域内、域外,他跳了出去,从更高的层次“俯览”全局,
    这是真实之域的层次,对余慈来说,并不稀罕。
    问题在于,他仅单纯地以“认知”的方式,攀登上来,概览真界天地法则体系全貌。
    上回的登临和观测,则是借大日法相施展虚空挪移神通,施加了强烈的动荡和刺激。
    一动一静,认知的层次和精细程度,就是天差地别。
    余慈早知道,包裹着真界的天地法则体系,不是一个“平滑”的理想形状,而是多处扭曲、凹凸不平的。
    但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还是头一回。
    这能让他能更客观地了解常规情况下,真界的真实面貌。
    把天地法则体系用“凹凸”来形容,其实不太恰当,这只是一个相对形象的比喻。
    若将其视做一种“趋向”,还更准确点儿。
    所谓的“凹”,就是存在某种引力,使别处的法则结构向那边倾斜、聚拢;
    相应的,所谓的“凸”,则是存在某种斥力,将原本存在的法则都排斥出去。
    其形成的原因、法则运化的法理,都不尽相同。
    真界之中,这种凹凸扭曲的位置,比较明显的就有十多处。
    最醒目的还不是拦海山,而是在真界中部,也就是天裂谷、万鬼地窟一线。
    如果用“凹凸”来表示,那里就像是一座高耸的山脉,与拦海山相映成趣。
    看到这种“地形图”,余慈陡然间就明白了。
    怪不得呢,这些年在拦海山附近现的缘觉法界碎片,数量、密度都出正常水平。
    要知道,缘觉法界的层次摆在那里,其碎片是真正能够嵌入法则体系中的奇物。
    当年6沉一拳将其粉碎,那些碎片留在北荒地底的还好,但凡是反冲上地面的,被黑暴一卷,散入天地,有相当一部分,肯定是顺着天地元气的流向,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流淌到这处“洼地”。

章节目录


问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减肥专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减肥专家并收藏问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