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正十六年,十月十日。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这几天又恰恰都是睛天,只见整片天空蔚蓝一片,只有几朵白云在浮动着,微微细风拂过,也带着爽朗,让人忍不住就会心生畅快之感。
    襄阳城,天刚刚放亮,街道上闪亮一片,街旁的树木枝叶上,洒落着昨夜的露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极为的晶莹耀眼。
    新宫的宫门这时已经大开了,整个王宫都被布置得焕然一新,身着着鲜明甲胄的宫廷护卫军分立于宫门两旁,手持着长矛,一个个身材挺拔、身高相似,极其的整齐!
    这座王宫的规模,已非是之前节度使规格。
    虽然实际上,还比不上成都的蜀王宫,蜀王宫是历代蜀王经营,自然豪华宏伟,而这王宫,是以着旧日府邸扩建而成,显得稍小一些,不过,山不在高,有仙者灵,水不在深,有龙者灵。
    此时凝看上去,只见这内宫中,已经凝聚出洪流一样的赤气,在宫殿上运转着。
    蜀王宫专门用来进行朝会的大殿内,也是点起了熏香,里面有着阵阵人声传出来。
    别的可以不修,登基称王以及召开朝会的大殿,不能马虎,单看这座大殿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丝皇宫朝殿的感觉。
    整座大殿的规格尺寸,比照着真正的皇宫规格来,只不过在一些装饰布置上稍微的有所避讳一些。
    让人不至于一眼看过去,就会觉得这里是皇宫,可即便如此,依旧能让人一进来,就心生敬畏之感。
    夹殿的地面闪亮,是因为大殿的地面俱是以着一种涂金之砖铺地而成,九根几人合抱着都会略显困难的雕huā石柱”分列于大殿的各个角落,这座大殿的最上面台阶上,一张巨大的座位,就显眼的摆放在这里,座椅上包裹着红色丝绸,与金色搭配起来,极为的肃穆威严!
    这张王座所在的大殿最上位置,高度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阶,两旁摆放着的饰物瓶器,也都是精品,整个地方一看过去,就会让人觉得璀璨,不敢去直视。
    此刻,这王座上,空无一人”这大殿中,却已经是聚集了不少人,少说也有着七八十人,他们都小声的说着话。
    襄阳城中,王弘毅帐下所有的文臣武将,在这一天”都闻风动起来”这也包括那些级别最低的刀笔小吏和低等将校。
    因为这些时日”先是王位大典的筹备,后是内宫的即将到来,谁都不想在这时候,给上司不好的印象。
    能来到这大殿之中”都是些品级不低的官员,看着他们穿着官服”分文武站立,俨然是一个小朝廷。
    细乐声起,六十四个乐师各按方位,以黄钟大吕十二吕乐律为主,以萧笙琴和声,编钟铜磐相伴,乐声中,群臣按照礼仪,跪着高呼:“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喊着,一齐叩下头去。
    这就是登基的排练,已经练习了几次了。
    一切排列完毕,稍加休息。
    站在文官行列最前面,是两个看起来很是熟悉的人,两人身上的气质,说话言行,都给人一种默契。
    一个一身六品官官服,实际上官品不高,不过却排在最前,儒雅的脸上,却透着一丝杀伐之气,举手投足间,也带着凛冽感觉。
    这正是张攸之!
    站在张攸之前面的一人,也是六品官,长身玉立,气质如玉,眼眸如星,带着温润之感,脸上也总是带着微笑,此人正是虞良博!
    这两人身后是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甚至是从秘文阁出来的官员,对这两人自是尊重。
    武将班列中,最前方的是几个老将,他们身后站着一人,与前面的几位都有不同,就是从年龄上来看也是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这是一个青年,身上穿着是正四品的武将服,几乎是第一,使老将都不由神色复杂。
    站在大殿中的官员,却无一人对他站在这里表示出异议,他就是在这次水战中,立了大功的新任水军大都督吕肃海!
    此刻王弘毅还没有到来,整大殿中,自然是嘈杂声有之。
    一些文臣武将都聚在一起,小声谈论着。
    “虞大人,听闻你近日身体欠佳,可曾痊愈否?”,文臣班列中最前面的两人,此刻站在一起,都是一脸淡然,只不过相比下,虞良博的脸色要略显苍白一些。
    张攸之小声向虞良博询问着,两人在共事最多,算的上是交情不错了。
    “已是差不多痊愈了,只是身体还略微有些虚弱……大概还需调养一段时日吧。”虞良博笑着回答:“张大人,你前些时日忙着战事,这几日刚刚歇息下来,怕是头疼,不再犯了吧?”,“已是不再犯了,主公请来的医官,着实的了得,只是几味药下尖就好了八成。说起此事,张攸之到现在还是有些唏嘘。“这都要托主公的大福,才能有此效果,而且也不是大毛病,倒是虞大人,忙过这几日,定要好好调养一番才是。”,“登基之事,的确是忙的人仰马翻,今日后,怕是能平静一段时日了。”虞良博笑着点头应和。
    王弘毅称王后,政体会发生巨大改变。
    首先就是六司提拔成六部,每部都变成了正三品,秘文阁晋升到正五品。
    李刚担任吏部尚书、王彦担任户部尚书,虞昭担任礼部尚书,胡策担任刑部尚书,李显担任工部尚书,丁虎臣担任兵部尚书,都是正三品。
    政制和兵制也有了余地,上升到正三品,甚至以后随着时间发展,二品一品都可以授于了。
    这无疑是喜事。
    当然,这次六部随着内宫一起到达襄阳,原本由秘文阁一手操之的局面会大幅度改变,各部正式履行自己责任,不过这也是正常。
    这时,襄阳城外大道上,一队几千人的队伍,正在行进中。
    这支军队,有着旗车,这旗车的旗杆有碗粗,柱立在车上,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又有着八面旗在前,三百人按刀在前,后又跟着上百侍卫,紧紧簇拥着凤车,后面是一连串小马车,都是门口密封,纱窗垂帷。
    队伍行的速度不算快,当然在照顾着某些人,不敢急行军。
    再后面,又有着各马车,这些马车就开着,有时甚至看见官衣的官人,显是随行的一些官员。
    这三千人军队的最前面,是一个四十左右亲将,从他时不时的扫过左右,观察着的目光里,可以看的出,此人很警惕小心。
    “张将军!”
    “何事”,见有侍卫从后面上前,这个将军略微放缓了马速,低声问着。
    “将军,是老夫人差人过来询问,说是还有几时才能抵达襄阳城?”侍卫同样小声的问着这个问题。
    张将军沉吟片刻,说:“请代具回禀老夫人,就说最多半个时辰,必会抵达。”
    “是,将军。”,侍卫随后掉转马头,向着后面行去。
    “老夫人,已得到张将军的回答,说是半个时辰之内,队伍必会抵达襄阳城。”回话自是不可能由侍卫去做,侍卫将话转达给了一个内侍,这个内侍亲自骑马来到一辆马车旁,小心翼翼的说着。
    “那就好……”,马车里,一位老妇人的声音,在轻叹着。
    坐在其中的正是王弘毅的母亲王氏。
    这只队伍护送的,正是内宫的一众人,话说,古代跋涉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使人生病,特别是对小孩子不利。
    这次由成都到襄阳,就因此而进度缓慢,不过只要两个世子没有出问题就是大善。
    有多久没见过儿子了?
    这一次,终是能见到了,这样就好,搬到哪里都好。
    在老夫人这辆马车的后面,是一辆宽敝的马车,里面坐着除了一个侍女,就是闭目养神,并且搂着爱子的宋心悠了。
    小家伙闹了一场,宋心悠此时又有些困倦,自是没有去理会前面发生的事。
    下一辆,是紧随其后的赵婉,也搂着爱子,在马车内同样通过内侍,打听到了队伍的进程。
    知道马上就要见到夫君,这心中欢喜,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必跋涉,也松了一口气了。
    素儿所乘马车,却是一面宁静。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的走着,因离襄阳城已极近了,早有人去禀报。
    襄阳城王宫,大殿中。
    “蜀国公到!”,一声在大殿门口那里响起,大殿中的众人,立刻停止了交头接耳,连忙各自按位置站好。
    身着冕服的王弘毅,在内侍的簇拥下,缓缓从殿外走了进来,一步步的上了台阶,在最上面的王座上,王弘毅坐了下去。
    “参见国公……”,与此同时,下方文武大臣,几乎同时匍匐在地,伏在地上,口中呼喊着。
    “诸卿不必多礼了,请起吧!”,王弘毅抬起一只手,说着。
    “谢国公!”众人起身,各按位置站好。
    “诸位可有什么事要奏?”,看着下面参加朝会的众人,王弘毅开。问着。
    大臣中,立刻有人出来,回禀事情“报!老夫人所在队伍,已至城外十里!”,就在这时,这大殿外,突然跑进一人,伏在地上,回禀着。
    响亮的声音,让王弘毅的眉头一皱,又舒展开了。
    母亲和妻子,此刻到了么?

章节目录


易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荆柯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荆柯守并收藏易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