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一个国家走向衰落不是一步造成的。而是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国家这匹马车走在了下坡路上。在这种危险的路段,要安抚着马匹,控制着车速,慢慢的到达底部才行。
可总有些人坐在驾手的位置上,手持着马鞭,对着马匹狠狠的抽了一下。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总有那么几个人或者是一些事例,令国家加速衰亡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而这个人或者这些势力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从国家这匹马车上攫取更多的利益。至于国家会不会亡,百姓会不会苦,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在江南就是如此,君臣之间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利害相争的地方了。而且这些大臣和这些家族各个俯首帖耳,一个比一个乖巧。但是暗地里却加紧攫取江南的利益。
他们自己也有理由,说是为了积蓄实力,为了避免下一次富贵发难的时候自己或者身后的家族成了倒霉鬼。在这些人看来,只有强大到一定境界,富贵才不可能把他们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随意牺牲。
所以开春之后,江南的百姓就发现苛捐杂税又多了。过了这个年,江南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大量的人抛弃了田地纷纷躲入山中。
一时间城镇里面的人口极速减少,甚至有一些佃农和地主家的家奴都纷纷逃命躲了起来。
因为大量人口进入山林,以至于这些人结村立寨,有的还好,在村子周围开辟一些田地,自耕自足,有些却做起了土匪的勾当。
甚至是有些村,白天的时候还在耕地,晚上就做土匪打家劫舍。
江南的治安瞬间溃败,据说江南的深山老林里面光土匪,就是那些叫上名号的职业土匪就有三十万,这里面不包含那些半农半匪的百姓。
富贵面对这样的局面,不能说心里面不着急,但是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是根本没办法一下子解决的了。
富贵心里面此时此刻是如何打算的?秋叶不知道,秋叶倒是想起一句名言。
所以秋叶和明珠饭后散步的时候,就拿这句名言出来感慨了一番。
只有国家这艘船是从上面漏水的。这话真的没错。秋叶感慨完了之后就问明珠:假如让你现在去江南,你怎么解决眼前这个烂摊子?
明珠想了想。
要先分两步,
第一,把那一些扰乱了江南局面的人给杀了。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街头的匹夫悍勇。只要是不服我管的通通杀了。
第二,就是从江南那里就地征兵,利用从那些世家大族抄出来的金银,让这一些人进山剿匪。
日常就是稳定住局面,行怀柔之举。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不过想要把江南治好,最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
秋叶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明珠已经把框架给拿出来了。小孩子能有这样的见解在秋叶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秋叶就跟明珠说等将来大战的时候,你到江南去,只有你在当地走过了了解过了,你才能清楚那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明珠点了点头,但是明珠觉得秋叶如果现在还不出手,任凭将来的局势烂下去,将来北方对于南方治理的成本就会无限翻高。
所以明珠想了想还是劝秋叶赶快出兵,免得将来江北要持续不断的往江南输血。
秋叶却不这么想,秋叶就想让江南的局势更烂,烂到最后谁都没办法挽救,烂到江南的朝廷必须毁灭。
到那个时候自己才好插手,将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不得不说,秋叶真得没什么慈悲之心了,她眼里天下成了棋子,自己成了棋手。慢慢的变得如一个统治者一样,有了几分居高临下。
明珠爷发现了,关于什么时候出兵,这就是母女两个的一个分歧,明珠秉承着爹爹教自己的那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妈妈不愿意出兵,那么明珠也不坚持自己的想法。
到了现在明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那就是等。
等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未来还有很长,而且秋叶只有明珠一个继承人,不存在一群人争夺皇位的可能性,明珠等得起。
秋叶已经意识到自己和明珠之间的矛盾了。孩子越来越大,她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很快这个国家就会有两种声音。
因为前期秋叶和明珠的感情比较好,所以皇储的那些属官们根本插不上话。明珠也不会接触到那种所谓的皇储要给皇帝提建议,甚至替皇帝查漏补缺的教育,这种教育很多时候让皇帝觉得受到了冒犯,觉得小崽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夺权。
到现在秋叶既不能让明珠不和外面接触,又不能左右明珠的想法。
终有一天苍老的自己和朝气蓬勃的明珠会爆发出一场争吵。
这并不算什么悲哀的事情,秋叶甚至乐得见的这一日的到来。因为到那个时候明珠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国家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见解。总比将来有一日自己撒手人寰了,明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上手要强的多。
这就是养子如狼胜过养子如羊。
针对于这个事情,秋叶回去之后做了一份调整。明珠除了读书之外,也要跟随秋叶处理一些事情。而且也要和东宫的那些官员们接触。
--
一个国家走向衰落不是一步造成的。而是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国家这匹马车走在了下坡路上。在这种危险的路段,要安抚着马匹,控制着车速,慢慢的到达底部才行。
可总有些人坐在驾手的位置上,手持着马鞭,对着马匹狠狠的抽了一下。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总有那么几个人或者是一些事例,令国家加速衰亡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而这个人或者这些势力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从国家这匹马车上攫取更多的利益。至于国家会不会亡,百姓会不会苦,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在江南就是如此,君臣之间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利害相争的地方了。而且这些大臣和这些家族各个俯首帖耳,一个比一个乖巧。但是暗地里却加紧攫取江南的利益。
他们自己也有理由,说是为了积蓄实力,为了避免下一次富贵发难的时候自己或者身后的家族成了倒霉鬼。在这些人看来,只有强大到一定境界,富贵才不可能把他们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随意牺牲。
所以开春之后,江南的百姓就发现苛捐杂税又多了。过了这个年,江南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大量的人抛弃了田地纷纷躲入山中。
一时间城镇里面的人口极速减少,甚至有一些佃农和地主家的家奴都纷纷逃命躲了起来。
因为大量人口进入山林,以至于这些人结村立寨,有的还好,在村子周围开辟一些田地,自耕自足,有些却做起了土匪的勾当。
甚至是有些村,白天的时候还在耕地,晚上就做土匪打家劫舍。
江南的治安瞬间溃败,据说江南的深山老林里面光土匪,就是那些叫上名号的职业土匪就有三十万,这里面不包含那些半农半匪的百姓。
富贵面对这样的局面,不能说心里面不着急,但是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是根本没办法一下子解决的了。
富贵心里面此时此刻是如何打算的?秋叶不知道,秋叶倒是想起一句名言。
所以秋叶和明珠饭后散步的时候,就拿这句名言出来感慨了一番。
只有国家这艘船是从上面漏水的。这话真的没错。秋叶感慨完了之后就问明珠:假如让你现在去江南,你怎么解决眼前这个烂摊子?
明珠想了想。
要先分两步,
第一,把那一些扰乱了江南局面的人给杀了。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街头的匹夫悍勇。只要是不服我管的通通杀了。
第二,就是从江南那里就地征兵,利用从那些世家大族抄出来的金银,让这一些人进山剿匪。
日常就是稳定住局面,行怀柔之举。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不过想要把江南治好,最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
秋叶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明珠已经把框架给拿出来了。小孩子能有这样的见解在秋叶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秋叶就跟明珠说等将来大战的时候,你到江南去,只有你在当地走过了了解过了,你才能清楚那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明珠点了点头,但是明珠觉得秋叶如果现在还不出手,任凭将来的局势烂下去,将来北方对于南方治理的成本就会无限翻高。
所以明珠想了想还是劝秋叶赶快出兵,免得将来江北要持续不断的往江南输血。
秋叶却不这么想,秋叶就想让江南的局势更烂,烂到最后谁都没办法挽救,烂到江南的朝廷必须毁灭。
到那个时候自己才好插手,将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不得不说,秋叶真得没什么慈悲之心了,她眼里天下成了棋子,自己成了棋手。慢慢的变得如一个统治者一样,有了几分居高临下。
明珠爷发现了,关于什么时候出兵,这就是母女两个的一个分歧,明珠秉承着爹爹教自己的那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妈妈不愿意出兵,那么明珠也不坚持自己的想法。
到了现在明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那就是等。
等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未来还有很长,而且秋叶只有明珠一个继承人,不存在一群人争夺皇位的可能性,明珠等得起。
秋叶已经意识到自己和明珠之间的矛盾了。孩子越来越大,她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很快这个国家就会有两种声音。
因为前期秋叶和明珠的感情比较好,所以皇储的那些属官们根本插不上话。明珠也不会接触到那种所谓的皇储要给皇帝提建议,甚至替皇帝查漏补缺的教育,这种教育很多时候让皇帝觉得受到了冒犯,觉得小崽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夺权。
到现在秋叶既不能让明珠不和外面接触,又不能左右明珠的想法。
终有一天苍老的自己和朝气蓬勃的明珠会爆发出一场争吵。
这并不算什么悲哀的事情,秋叶甚至乐得见的这一日的到来。因为到那个时候明珠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国家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见解。总比将来有一日自己撒手人寰了,明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上手要强的多。
这就是养子如狼胜过养子如羊。
针对于这个事情,秋叶回去之后做了一份调整。明珠除了读书之外,也要跟随秋叶处理一些事情。而且也要和东宫的那些官员们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