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她实在聪慧,康熙就想看看,她究竟还能聪颖伶俐到何种程度。
从前的仁孝,陪着他度过那样艰难的岁月。
他那个时候,有太皇太后的支持,可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他不忍让太皇太后忧心,因此许多事,并不对太皇太后说。
皇后陪在他的身边,成为他无话不谈的密友,成为他最鼎力的支持。
他什么都会和仁孝说的。
皇考说,做皇帝孤寂,是一个人的高处不胜寒。贴心人也不会明白。皇考也不是没有贴心人,可康熙总想着,那是不一样的贴心。贴心是贴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从不觉得做皇帝孤寂,他愿意做皇帝,愿意将这个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极好,井井有条,万世称颂。
康熙就想,他还是愿意再试一试的。如今的日子,比之从前,已不会叫走过而立之年的康熙觉得艰难了。他反而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激情。
就想护着一个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经历一番。
他想和鄢妃说什么便说什么,想带鄢妃做什么便做什么。这样令他舒服,自在。
接进宫的时候,只想着时时看见那张脸便足够。如今想着,幸而接进宫中来了,所想有误差,可所得却极丰厚。
将来,康熙还是偶尔会想一下将来的。从将来回溯过往,他们,所有人,天下人,会看见他对鄢妃的期望的。
姜鄢的准则只有两条。
一,大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维持舒适的生活,想要的东西,她全听大老板的。
二,大老板不叫她的时候。她就闲着,躺平,吃吃喝喝,万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
横竖她都是听老板的。
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康熙在明孝陵三跪九叩拜谒洪武皇帝,跟着的皇太子及后宫娘娘也这样做时,给众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王公大臣们都是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都跟着康熙做。
跟着来拜谒洪武皇帝的,不只是王公大臣们,还有江宁当地的学子先生们,还有许多年纪大的儒生,很多都是经历过前朝的。
这么多人的跟前,大清的天子,养尊处优的帝王,在陵前三跪九叩,虔诚真心,叫他们看了,瞬间便红了眼眶,很多人热泪盈眶嚎啕大哭。
这礼,重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康熙带着胤礽,同老儒生们说话,同他们讲过去,讲现在,讲未来。这一讲,就是好几个时辰。
儒生们哭声震天,又深深感念康熙,山呼万岁的声音,甚至在山外都能听见。
姜鄢全程跟着,保持着一个后宫娘娘该有的仪度与风姿。
偶然康熙同她说几句话,她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应答的。瞧着儒生们的样子,姜鄢心里暗暗的想,幸而这几日恶补了明史,又读了好多的文章,虽然整个人读的昏昏沉沉的,但今日看来,效果还是挺好的。
一整日下来,到了最后,姜鄢的脸都笑麻了,嘴也僵了,两条腿都没有知觉了。
偏康熙和胤礽父子俩兴致越来越高,竟还要趁兴去逛逛江宁府的集市。
“晚膳便在街市中寻些店铺小食用吧。正好也瞧一瞧民情。看看江宁府的状况。”康熙今日高兴,同胤礽一拍即合。
姜鄢稍微休息了一下,又用了一碗桂花酿,李嬷嬷抓紧时间给她按了按腿,康熙与胤礽沐浴更衣的时候,姜鄢也去泡了泡热水,等到换了一身衣裳重新出现在康熙与胤礽跟前时,她才觉得身体舒坦许多,就是有点儿饿。
康熙要带着胤礽和姜鄢出去,跟着大臣们和江宁当地官员都跟着劝谏。
结果被胤礽一句话就给堵回去了。
“皇阿玛与我在大野泽时,便曾在街市中行走。什么事都不曾出过,反而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感觉甚好。尔等拦着皇阿玛与我,口口声声说为了皇阿玛与我的安全,难道这意思,是承认尔等还不如大野泽的地方官员么?”
“他们那儿,还在修筑堤坝,改道之事也正在进行,却将此事做的极好。江宁此处,风调雨顺,万事安宁,如何就做不到了?”
康熙没说话,只淡淡看着众人。
众臣被胤礽堵的没话说,而康熙几乎是默认了胤礽的话,可见康熙的态度。
江宁地方官员确实是不能忍,也没法忍。
若还继续僵持下去,不就承认江宁不如大野泽了么?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江宁此处,风调雨顺,万事安宁,若是小心谨慎些,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们勤谨用心些,必能叫皇上与太子殿下满意。
否则若是传扬出去,江宁地面上的官儿,日后还如何混呢?
胤礽这样一说,随行大臣们也不再劝了。只是尚且有些担忧,若果真要去,必然安全问题是首要的重中之重,若能保证,自然也就无事了。
康熙见他们都不说话了,才淡淡道:“朕只是同太子到街市上转一转。让百姓如同寻常就好。朕这般在江宁,也难如在大野泽时低调出行,朕也只是想去瞧一瞧。你们不许弄虚作假,只是同他们讲一讲,大家一切照旧,寻常出行做生意便好,不必太过看重朕的出行。”
康熙的设想,还如在大野泽时那样恬淡安静,出行时也是娴雅舒适的。
可这江宁当真与大野泽不同。
--
从前的仁孝,陪着他度过那样艰难的岁月。
他那个时候,有太皇太后的支持,可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他不忍让太皇太后忧心,因此许多事,并不对太皇太后说。
皇后陪在他的身边,成为他无话不谈的密友,成为他最鼎力的支持。
他什么都会和仁孝说的。
皇考说,做皇帝孤寂,是一个人的高处不胜寒。贴心人也不会明白。皇考也不是没有贴心人,可康熙总想着,那是不一样的贴心。贴心是贴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从不觉得做皇帝孤寂,他愿意做皇帝,愿意将这个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极好,井井有条,万世称颂。
康熙就想,他还是愿意再试一试的。如今的日子,比之从前,已不会叫走过而立之年的康熙觉得艰难了。他反而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激情。
就想护着一个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经历一番。
他想和鄢妃说什么便说什么,想带鄢妃做什么便做什么。这样令他舒服,自在。
接进宫的时候,只想着时时看见那张脸便足够。如今想着,幸而接进宫中来了,所想有误差,可所得却极丰厚。
将来,康熙还是偶尔会想一下将来的。从将来回溯过往,他们,所有人,天下人,会看见他对鄢妃的期望的。
姜鄢的准则只有两条。
一,大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维持舒适的生活,想要的东西,她全听大老板的。
二,大老板不叫她的时候。她就闲着,躺平,吃吃喝喝,万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
横竖她都是听老板的。
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康熙在明孝陵三跪九叩拜谒洪武皇帝,跟着的皇太子及后宫娘娘也这样做时,给众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王公大臣们都是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都跟着康熙做。
跟着来拜谒洪武皇帝的,不只是王公大臣们,还有江宁当地的学子先生们,还有许多年纪大的儒生,很多都是经历过前朝的。
这么多人的跟前,大清的天子,养尊处优的帝王,在陵前三跪九叩,虔诚真心,叫他们看了,瞬间便红了眼眶,很多人热泪盈眶嚎啕大哭。
这礼,重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康熙带着胤礽,同老儒生们说话,同他们讲过去,讲现在,讲未来。这一讲,就是好几个时辰。
儒生们哭声震天,又深深感念康熙,山呼万岁的声音,甚至在山外都能听见。
姜鄢全程跟着,保持着一个后宫娘娘该有的仪度与风姿。
偶然康熙同她说几句话,她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应答的。瞧着儒生们的样子,姜鄢心里暗暗的想,幸而这几日恶补了明史,又读了好多的文章,虽然整个人读的昏昏沉沉的,但今日看来,效果还是挺好的。
一整日下来,到了最后,姜鄢的脸都笑麻了,嘴也僵了,两条腿都没有知觉了。
偏康熙和胤礽父子俩兴致越来越高,竟还要趁兴去逛逛江宁府的集市。
“晚膳便在街市中寻些店铺小食用吧。正好也瞧一瞧民情。看看江宁府的状况。”康熙今日高兴,同胤礽一拍即合。
姜鄢稍微休息了一下,又用了一碗桂花酿,李嬷嬷抓紧时间给她按了按腿,康熙与胤礽沐浴更衣的时候,姜鄢也去泡了泡热水,等到换了一身衣裳重新出现在康熙与胤礽跟前时,她才觉得身体舒坦许多,就是有点儿饿。
康熙要带着胤礽和姜鄢出去,跟着大臣们和江宁当地官员都跟着劝谏。
结果被胤礽一句话就给堵回去了。
“皇阿玛与我在大野泽时,便曾在街市中行走。什么事都不曾出过,反而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感觉甚好。尔等拦着皇阿玛与我,口口声声说为了皇阿玛与我的安全,难道这意思,是承认尔等还不如大野泽的地方官员么?”
“他们那儿,还在修筑堤坝,改道之事也正在进行,却将此事做的极好。江宁此处,风调雨顺,万事安宁,如何就做不到了?”
康熙没说话,只淡淡看着众人。
众臣被胤礽堵的没话说,而康熙几乎是默认了胤礽的话,可见康熙的态度。
江宁地方官员确实是不能忍,也没法忍。
若还继续僵持下去,不就承认江宁不如大野泽了么?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江宁此处,风调雨顺,万事安宁,若是小心谨慎些,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们勤谨用心些,必能叫皇上与太子殿下满意。
否则若是传扬出去,江宁地面上的官儿,日后还如何混呢?
胤礽这样一说,随行大臣们也不再劝了。只是尚且有些担忧,若果真要去,必然安全问题是首要的重中之重,若能保证,自然也就无事了。
康熙见他们都不说话了,才淡淡道:“朕只是同太子到街市上转一转。让百姓如同寻常就好。朕这般在江宁,也难如在大野泽时低调出行,朕也只是想去瞧一瞧。你们不许弄虚作假,只是同他们讲一讲,大家一切照旧,寻常出行做生意便好,不必太过看重朕的出行。”
康熙的设想,还如在大野泽时那样恬淡安静,出行时也是娴雅舒适的。
可这江宁当真与大野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