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殿下问的情况有没有出现?
    信王问的情况其实都有出现,只不过都被张彝宪强压了下去。
    工匠们提的意见,重要吗?
    工匠提的意见,张彝宪只认为那是工匠们太过贪心的表现。
    可信王殿下着重指出这几个问题时,那就不由得张彝宪不多想几层了。
    沉吟片刻,张彝宪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上次信王明明教他如何深入人心的去管理,他怎么都给忘了。
    看张彝宪的表情,朱由检就知道这几个问题,估计张彝宪一个都没有在意。
    在这个时代,上位管理者怎么会考虑底层工匠的感受。就算口口声声,把不能与民争利挂在口上的东林党,他们口中的民也绝不是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在这些上位者眼中,只是低贱和愚蠢的代名词。
    在这样一个时代,朱由检想抓力量。
    可力量在哪里?
    在朱由检看来,力量就在那些上位者瞧不起的普通人手中。
    前世作为普通人的一员,朱由检太明白普通人的想法了。你说的再天花乱坠,在普通人看来也不如到手的实惠。
    普通小民老百姓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得到实惠。至于其他东西,都要向后排列。
    普通人的心,就是民心。
    力量就在民心中,就看掌握民心的人能否引导出来。
    当然,这些话朱由检是不能对张彝宪明言的。
    流水线确实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流水线对工人的压榨也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不能解决工人的基本福利,那工人的反抗就将无可避免。
    朱由检可不希望流水线全面铺开个1年半载后,因为基本福利的原因,就导致工坊全面瘫痪。这个时代,工匠可是属于高级技术人才,真出了问题可不好找人替代。
    “彝宪,工作不能急,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了。工匠的意见一定要听。当然,孤不是叫你全听他们的。这中间的度,你自己要把握好。
    但工匠提出有关工艺的改进意见,无论他说的多么离谱,你都要抽人去实验一下。要是真没有资金,那就来找孤。孤给你出这种实验的钱。
    若是工匠提出的意见,真能提高制造的速度,就一定要给他合理的奖励。
    嗯,就按一个月中提高的数量,给他发奖励。”朱由检边思索边说。
    “就算新工艺导致速度提高了,你也不要马上就改变工匠的计价。至少也要维持一个月后再改。改时,也一定要确保工匠挣到的钱,比原来要多。这才能保住工匠的积极性。
    总之,你要是能做到让整条流水线真似流水一样,毫无滞涩的运转时,你就真正成功了。
    至于其他的部件,你可以先试一下。只是,孤不知道你的精力能不能照顾得过来。”
    听着信王殿下明显是边想边说的意见,张彝宪震惊的嘴巴越张越大。
    询问信王殿下意见,张彝宪只是表功拍马的本能表现。他早已认定,其他部件改用流水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听完信王的指点,“这、这……,”张彝宪的脸上忽红忽白好一阵变幻不定。
    张彝宪自以为对信王殿下的教诲已经完全领悟,没做到的那几点,也只是他缺少了信王殿下的那片仁心。
    说实话,张彝宪对信王殿下的仁心还是颇不以为然的。
    当信王殿下说出似流水般毫无涩滞才算成功的话语,张彝宪才明白信王殿下的话中真意。
    流水线想要做到信王形容的那种流畅,张彝宪完全没有把握。难怪殿下要教他从人心开始管理。
    想想看,若非心甘情愿的干活,又如何才能做到似流水般毫无涩滞。
    思索良久,张彝宪方诚心诚意的跪拜叩谢:“老奴明白殿下的深意了,老奴必当用心尝试,必不负殿下点拨之心。”
    这就明白了,我还没说完呢。
    诧异中,朱由检虽没能满足自己的教授欲望,却也只好悻悻的住口。
    你说,这人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想当初,朱由检为了搞清这些理念,不知看了多少杂书、多少小说,又耗费了多少的脑细胞。这张彝宪怎么就只听了他肤浅的几段话,就搞明白了。这也太让人不平衡了。
    这种智商上的差距,真让朱由检感到很受伤。
    算了,我又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不如他学的快也算正常。他就算学的再快,不还得听我的教诲。朱由检默默地在心中宽慰着自己。
    心态好,朱由检调整的很快,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好了,这点小事,用不着搞得这么正式。彝宪,你再出的新枪要尽快送来,孤要尽早送去试枪。”临走,朱由检又叮嘱张彝宪一句。
    时间真的不多了。
    朱由检是这几天才无意中想起,似乎是孙承宗去职以后,辽东就发生了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啊!
    那可是袁督师的成名之战。
    若能尽快让少年队形成完整的战力,也许能在宁远之战露露脸不是。
    辽东
    宁远城边,一队车队正要扬鞭起行。
    以宁远兵备道袁崇焕为首的宁远文武官员,正在送别朝廷派来的点验专员。
    自柳河一战后,辽东上下一片惴惴不安。谁也不知道,朝廷到底会弄出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照惯例,似柳河这种小战斗根本就无需惊动朝廷。
    千把人的战损,即便战死了副将、参将级别的将领,也完全可以在辽东内部解决。毕竟这又不是丢城弃土那等完全隐瞒不了的大败。
    孙承宗上报柳河巡哨小挫,就是很正常的处理方式。
    可这次为什么会闹大了?
    还不就是所谓的大军奔溃。
    明眼人都知道,那有什么大军奔溃。后金根本就没过柳河,怎么会发生大军奔溃?
    可下面的各处营头,如同吃错药一般,竟然上报了大量的战损。当然,还没上战场就出现的战损,也只能是奔溃了。
    各处不约而同的都以柳河之战为借口,上报如此大额的奔溃,意味再明显不过。不就是想撵走孙阁老和马世龙吗?
    如此的声势,朝廷怎能看不到。
    所以,当孙阁老的第一封辞职奏章才到京城,朝廷就派下了点验专员。朝廷应该是要看看辽东的大军奔溃,到底奔溃成了什么样子。
    辽东局面是否已无可挽回。

章节目录


崇祯本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喜马拉雅听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马拉雅听风并收藏崇祯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