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梳理,新朝的政事堂、三省六部和九卿的人事部署,基本上已经定案。
    监国府锁院的第二日上午,谜底揭晓,刘金山和孔昆同时出任参知政事,协助左相魏仁浦和右相李琼,共同处理朝廷大事。
    新的朝政中枢,采取一相加一参知,轮流值守办公的模式,处理朝廷的政务大事。
    按照李中易的授意,李琼和孔昆一组,魏仁浦和刘金山一组,每日轮流到执政王府,内书房旁边的内阁办公。
    内阁,是李中易给内书房隔壁的西花厅,取的新名字。顾名思义:府内之阁!
    满清的康麻子,利用南书房,夺了议政王大臣的实权。康麻子的四儿子雍正帝,利用军机处夺了南书房之权,美其名曰:军机处行走,乃真宰相也!
    李中易要想收拢政务大权,必须如法炮制,利用内阁之名,夺政事堂之权。
    说白了,内书房就是李中易版的养心殿,内阁则是国务院的翻版。
    不管是是内阁也好,军机处也罢,叫啥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实权。
    除了以内阁替代政事堂之外,李中易不动声色的还下了一狠棋,专门收发各地奏章的通进银台司,被收归李中易直接管辖。
    这么一来,全天下的奏章,呈报到通进银台司后,都要先交到李中易的内书房,再分发给内阁的宰相和副相商议处理。
    想当初,奸相蔡京就是利用通进银台司被心腹所掌握的优势,采取欺上瞒下的手段,稳稳当当的做了几十年宰相。
    李中易挟千年以上的卓越见识,自然不可能任由类似蔡京的权谋大师,把他当傻子一般,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朝历代的皇朝时期,除了开国的雄主之外,到了中后期的皇帝,大多玩不过精明的宰相。
    按照李中易的个人理解,主要原因有三:皇朝中后期的储君,从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没有经过州县的实际政务历练,不知道民间疾苦,很不接地气;宰相们从小官一步步爬上来,非常的不容易,经历过无数的合纵连横及彼此倾轧,政治斗争经验异常之丰富;宰相们拉帮结伙,党同伐异,门生故旧遍布朝堂之上,羽翼丰满,很容易掣肘皇帝之权。
    不过,权臣的玩法,难不倒李中易。在李中易夹袋之中,有一个釜底抽薪的狠招,尚未浮出水面。
    密折奏事的制度,由康麻子所发明,并延续至野猪皮下台为止。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可谓是非常的棒,大大的巩固了皇权。
    除了皇子争位之外,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可以从容的掌握天下大事。
    只是,康麻子授权的密折奏事范围,颇有些窄。一般是各省三品以上大员,包括各地学政、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或是驻防各地的满洲将军,才有资格单独上密折奏事。
    李中易结合密折奏事的弊端,打算将单独上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地的州县衙门,包括通判、巡检使、教谕、主簿等僚属佐贰官在内。
    比如说,知县上密折,说本地遭了水灾,粮食严重缺收,请求减免税赋。可是,主簿却说,当地一直是晴天,粮食大丰收。
    这么一来,李中易肯定会起疑心,只需要派可靠的心腹下去暗访,即可知道谁撒谎。
    自古以来,不管是文官系统,还是武将系统,都有欺上不瞒下的丑陋潜规则。这里的下,不是屁民,而是下级官员。
    往往,一省巡抚被贿赂腐蚀之后,整个省的官员,都跟着烂掉,就是这种共犯结构造成的连锅端现象。
    按照朝廷的惯例,新上任的宰相和参知政事,都要来拜谢李中易的知遇之恩。
    李中易该说的话,在拜相之前的单独召见之时,都已经嘱咐过了。
    今天,魏仁浦领着内阁的四相,前来拜见李中易,不过是茶叙一番客套话罢了。
    “禀主上,臣以为,国朝诸事,以立世子为重。”孔昆冷不丁的冒出这么一番话出来,顿时将整个室内原本轻松的气氛击得粉碎,室内的温度也瞬间降至冰点以下。
    魏仁浦心里非常窝火,孔昆这个外孔子弟,还懂不懂规矩了?
    按照惯例,身为首相的左相没发话,连李琼这个右相都不好随便逾越,更何况是在内阁里屁股还没坐热的孔参知呢?
    李中易早料到了会有今天这么一出大戏要上演,只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居然是刚当上参知的孔昆首先开了这一炮。
    历代的中原王朝,都非常强调立储大计。通俗的说,国无二主,天无二日,这是共认的真挚逻辑。
    但是,需要防备君上万一出了意外,却没人可以接班,从而导致西晋时期的司马家八王之乱,最终引来五胡乱华的历史悲剧。
    孔昆自然不是想谋反,就算是借孔昆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谋逆。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孔昆为啥要开这这第一炮呢?
    以李中易对孔昆的了解,他不过是想利用重大话题,让内阁的诸位相公,不敢轻视于他罢了。
    俗话说的好,权力是领导给的,权威却需要自己去积累!
    孔昆不鸣则已,一鸣的确是十分惊人,连人老成精的李琼和魏仁浦两位老相公,都被他的肆无忌惮,惊得目瞪口呆!
    不管是立储,还是立世子,都和国本的稳固相关,也是李中易迟早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他自然要有个态度给内阁。
    现场的四相之中,孔昆擅文字,魏仁浦是老滑头,李琼是准岳丈,刘金山是个埋头干实事的技术官僚。
    李中易故意等了一会儿,见没人敢接孔昆的话头,他随即笑了,慢腾腾的说:“我的身体还算是不错,且待我的儿子们弱冠之后,再议此事如何?”
    孔昆原本就没指望李中易马上立世子,见李中易斩钉截铁的切断了继续跟进立储之事的余地,他随即话锋一转,谏道:“主上目前仅有四子,还是太少了点。为江山社稷的永固,臣恳请主上允准,广纳名门淑女,以诞育更多的健康王子。”
    李琼顿时火了,姓孔的这是想干嘛,这不是惟恐天下不乱么?
    魏仁浦的家族没有合适的妙龄女子,他也早就断了这方面的念想,心里的冲击远没有李琼那么大。
    刘金山瞥了眼口若悬河的孔昆,姓孔的显然是冲着李七娘的盛宠而去,李琼肯定是很不爽的。
    难道说,孔昆是想浑水摸鱼,趁机把他们孔家的漂亮闺女,也送到李中易的身旁争宠不成?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