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在朝堂之上,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近日江南地区发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朝廷救济。”
朱元璋皱起眉头:“速速拟定救灾之策,不得有误。”
朱楷和朱棣听闻此事,都主动请缨前往江南救灾。
朱楷说道:“父皇,儿臣愿前往江南,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朱棣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也愿为救灾出一份力。”
朱元璋思考片刻后说道:“那好,朱楷为主,朱棣为辅,一同前往江南。”
兄弟俩领旨后,即刻起程。
在路上,朱楷对朱棣说道:“四弟,此次救灾责任重大,我们需得尽心尽力。”
朱棣点头道:“二哥放心,我明白。”
到了江南,眼前的景象让他们触目惊心。
朱楷说道:“先安置灾民,发放粮食和衣物。”
朱棣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然而,救灾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粮食和物资短缺,一些官员还中饱私囊。
朱棣愤怒地说道:“二哥,这些贪官实在可恶,必须严惩。”
朱楷说道:“先收集证据,不能打草惊蛇。”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掌握了一些官员贪污的证据。
朱楷召集当地官员,严厉地说道:“你们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民解忧,反而贪污腐败,该当何罪?”
一些官员吓得跪地求饶:“二皇子饶命啊。”
朱棣说道:“二哥,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朱楷说道:“将这些贪官押解回京,交由父皇处置。”
在救灾的过程中,朱楷和朱棣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朱棣说道:“二哥,这重建家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楷思索片刻道:“向周边的富商和大户募捐,同时请求朝廷增援。”
于是,他们一边组织募捐,一边派人回京请求支援。
京城中,朱元璋收到了他们的奏报。
朱元璋说道:“传朕旨意,全力支援江南救灾。”
有了朝廷的支援,救灾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灾民们对朱楷和朱棣感恩戴德。
一位老者说道:“多谢二位皇子,救了我们的命啊。”
朱楷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朱楷的手下匆匆来报:“王爷,不好了,有人在灾民中散布谣言,说朝廷救灾不力,意图激起民变。”
朱楷大惊:“快去查明是谁在捣鬼。”
朱棣说道:“二哥,会不会又是有人故意陷害?”
朱楷说道:“很有可能,我们要小心应对。”
经过一番追查,发现是一股敌对势力在背后操纵。
朱棣说道:“二哥,不能让他们得逞。”
朱楷说道:“我们要安抚好灾民,揭露他们的阴谋。”
最终,在朱楷和朱棣的努力下,江南的水灾得以平息,局势稳定了下来。
兄弟俩带着胜利的消息回京复命。
朱元璋大喜:“你们做得很好,朕要重重赏赐你们。”
朱楷和朱棣齐声说道:“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是儿臣的职责,不敢求赏。”
但他们不知道,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朱楷和朱棣因江南救灾有功,在朝中的威望日益增高。
这日,在朱楷的府中,顾文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如今您和燕王在朝中的声望渐盛,怕是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
朱楷微微皱眉:“本王一心为了朝廷和百姓,问心无愧,只是需得小心提防。”
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上,他的谋士也在进言:“王爷,如今局势对您有利,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关注朝中的动向。”
朱棣点头:“本王明白,定不会让他人有机可乘。”
不久,朝廷接到边关急报,北方蛮族再次进犯。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
一位大臣说道:“此次应当派哪位皇子出征?”
另一位大臣道:“二皇子和燕王刚从江南归来,是否应当休整一番?”
朱楷主动站出来:“父皇,儿臣愿再次出征,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朱棣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也愿前往。”
朱元璋思索片刻:“那便由朱楷为主帅,朱棣为副帅,率军出征。”
出征前,朱楷和朱棣在营帐中商议战略。
朱棣说道:“二哥,此次蛮族来势汹汹,不可轻敌。”
朱楷回道:“四弟放心,我们定当精心谋划,一举击退敌军。”
战场上,两军对垒。
朱楷高声喊道:“蛮夷之辈,竟敢犯我边境,今日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蛮族首领回应道:“少废话,有本事就来战!”
战斗打响,双方厮杀激烈。
朱棣奋勇杀敌,大声吼道:“兄弟们,冲啊!”
朱楷指挥若定:“左翼包抄,右翼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明军逐渐占据上风。
然而,就在这时,军中突然传来粮草被劫的消息。
朱楷大惊:“怎么回事?速速去查!”
朱棣道:“二哥,这定是敌军的阴谋。”
探子来报:“王爷,是一伙山贼趁乱劫了粮草。”
朱楷怒喝:“可恶,先派人夺回粮草。”
朱棣说道:“二哥,此时军心不稳,我们需得稳住局面。”
朱楷点头:“四弟所言极是,传我命令,全军戒备,不可自乱阵脚。”
在朱楷和朱棣的努力下,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夜晚,营帐中。
朱棣说道:“二哥,今日之战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取胜。”
朱楷应道:“不错,只是这粮草之事还需尽快解决。”
正说着,一名将领进来禀报:“王爷,发现山贼的踪迹了。”
朱楷立刻起身:“集合兵马,随我前去。”
经过一番追击,终于夺回了粮草。
朱楷说道:“这次多亏了将士们英勇作战。”
朱棣笑道:“二哥指挥有方,大家才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任务。”
随后的战斗中,明军越战越勇,最终大败蛮族。
班师回朝后,朱元璋亲自迎接。
朱元璋高兴地说道:“吾儿英勇,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朱楷和朱棣跪地谢恩。
就在众人欢庆之时,一封密函送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看后,脸色阴沉。
朱元璋脸色阴沉,朱楷和朱棣心中都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楷小心地问道:“父皇,可是发生了何事?”
朱元璋将密函扔给他们,怒声道:“你们自己看看!有人弹劾你们在战场上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朱棣连忙辩解道:“父皇,这定是诬陷,儿臣一心只为杀敌报国,绝无此心!”
朱楷也说道:“父皇明鉴,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挑拨,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此事朕自会调查清楚,但在真相大白之前,你们先回府中闭门思过。”
朱楷和朱棣无奈,只得遵旨。
回府后,朱棣气愤不已。
朱棣对亲信说道:“这接二连三的诬陷,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想置我们于死地。”
亲信附和道:“王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找出幕后黑手。”
朱楷在府中也是忧心忡忡。
顾文说道:“王爷,此次恐怕没那么简单,我们得小心应对。”
朱楷叹气道:“我与四弟一心为国,却遭此污蔑,实在令人心寒。”
与此同时,朝廷中也因为此事分成了几派。
一派主张严惩朱楷和朱棣,另一派则认为这是诬陷,应该查明真相。
在一次朝会上,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
大臣说道:“二皇子和燕王屡立战功,绝不可能拥兵自重,定是有人陷害。”
大臣反驳道:“空穴不来风,此事必须严查。”
朱元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烦意乱。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轻易下结论,以免冤枉了忠臣。”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自有分寸。”
朱楷和朱棣也在暗中调查此事。
朱棣对朱楷说道:“二哥,我觉得此事与朝中某位权贵有关。”
朱楷沉思道:“四弟可有证据?”
朱棣说道:“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我的人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就在他们调查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麻烦找上门来。
一些百姓被煽动,在朱楷和朱棣的府前闹事。
百姓喊道:“严惩乱臣贼子!”
百姓跟着喊:“不能让他们危害朝廷!”
朱楷和朱棣得知后,决定出面安抚百姓。
朱楷说道:“乡亲们,莫要被谣言所惑,我朱楷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
朱棣也说道:“大家放心,我们定会查明真相,给大家一个交代。”
经过一番劝说,百姓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而在宫中,朱元璋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此事。
朱元璋对太监说道:“传旨,让朱楷和朱棣进宫。”
朱楷和朱棣急忙进宫。
朱元璋说道:“朕给你们一个机会,自己证明清白。”
朱楷和朱棣齐声说道:“谢父皇,儿臣定不辱使命。”
朱楷和朱棣从皇宫出来后,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朱棣说道:“二哥,我们得分头行动,这样能加快调查的进度。”
朱楷点头道:“好,四弟,你多小心。”
朱棣回到王府,立刻召集手下。
朱棣说道:“你们给我把最近和我们作对的那些人的底细都查清楚,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
手下们领命而去。
朱楷这边也没闲着,他和顾文一起分析着目前掌握的线索。
朱楷说道:“顾文,你觉得这次的事情会不会和之前在江南救灾时得罪的那些官员有关?”
顾文思索片刻道:“王爷,不无可能。那些人被我们惩治,怀恨在心,很有可能趁机报复。”
朱楷皱眉道:“若真是他们,那事情就棘手了。”
几天后,朱棣这边有了一些发现。
朱棣对手下说道:“我查到那个一直主张严惩我们的大臣,和京城的一个富商来往密切,这个富商又和宫里的某个太监有勾结。”
手下问道:“王爷,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朱棣道:“继续查,一定要找出他们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朱楷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发现了一些端倪。
朱楷对顾文说:“我发现上次在战场上粮草被劫的事情,似乎有内鬼通风报信。”
顾文惊讶道:“王爷,难道是我们军中有人被收买了?”
朱楷面色凝重:“很有可能,我们要暗中排查。”
就在他们努力调查的时候,又有新的麻烦出现了。
朝廷中有人上书,说朱楷和朱棣故意拖延调查进度,有包庇之嫌。
朱元璋听闻后,十分生气。
朱元璋派人传旨给朱楷和朱棣:“若再查不出结果,朕决不轻饶。”
朱棣着急地说道:“二哥,这可如何是好?”
朱楷冷静地说:“四弟,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不能乱了阵脚。”
又过了几日,朱棣终于查到了关键的证据。
朱棣兴奋地说道:“二哥,我查到那个大臣收受贿赂,和蛮族暗中勾结,想陷害我们,然后夺权。”
朱楷说道:“太好了,有了这个证据,我们就能向父皇证明清白了。”
他们带着证据进宫面圣。
朱楷说道:“父皇,儿臣和四弟已经查明真相,这一切都是那个大臣的阴谋。”
朱棣接着说道:“父皇,请看这些证据。”
朱元璋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
朱元璋说道:“竟敢如此陷害皇子,朕绝不姑息。”
最终,那个大臣被严惩,朱楷和朱棣成功洗清了冤屈。
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风波,朱楷和朱棣深知朝廷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
朱棣说道:“二哥,以后我们行事要更加小心了。”
朱楷点头道:“是啊,四弟,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我们任重道远。”
朱楷和朱棣成功洗清冤屈后,本以为可以过上一段平静的日子,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们消停。
一日,朱棣在王府中与谋士商议。
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虽然此次危机已过,但朝中局势依旧复杂,那些眼红您和二皇子的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朱棣冷哼一声:“他们若敢再来,本王定让他们好看。”
谋士接着说:“王爷,不可大意。如今边疆虽暂无战事,但南方匪患又起,朝廷怕是又要头疼了。”(本章完)
朱元璋皱起眉头:“速速拟定救灾之策,不得有误。”
朱楷和朱棣听闻此事,都主动请缨前往江南救灾。
朱楷说道:“父皇,儿臣愿前往江南,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朱棣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也愿为救灾出一份力。”
朱元璋思考片刻后说道:“那好,朱楷为主,朱棣为辅,一同前往江南。”
兄弟俩领旨后,即刻起程。
在路上,朱楷对朱棣说道:“四弟,此次救灾责任重大,我们需得尽心尽力。”
朱棣点头道:“二哥放心,我明白。”
到了江南,眼前的景象让他们触目惊心。
朱楷说道:“先安置灾民,发放粮食和衣物。”
朱棣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然而,救灾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粮食和物资短缺,一些官员还中饱私囊。
朱棣愤怒地说道:“二哥,这些贪官实在可恶,必须严惩。”
朱楷说道:“先收集证据,不能打草惊蛇。”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掌握了一些官员贪污的证据。
朱楷召集当地官员,严厉地说道:“你们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民解忧,反而贪污腐败,该当何罪?”
一些官员吓得跪地求饶:“二皇子饶命啊。”
朱棣说道:“二哥,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朱楷说道:“将这些贪官押解回京,交由父皇处置。”
在救灾的过程中,朱楷和朱棣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朱棣说道:“二哥,这重建家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楷思索片刻道:“向周边的富商和大户募捐,同时请求朝廷增援。”
于是,他们一边组织募捐,一边派人回京请求支援。
京城中,朱元璋收到了他们的奏报。
朱元璋说道:“传朕旨意,全力支援江南救灾。”
有了朝廷的支援,救灾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灾民们对朱楷和朱棣感恩戴德。
一位老者说道:“多谢二位皇子,救了我们的命啊。”
朱楷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朱楷的手下匆匆来报:“王爷,不好了,有人在灾民中散布谣言,说朝廷救灾不力,意图激起民变。”
朱楷大惊:“快去查明是谁在捣鬼。”
朱棣说道:“二哥,会不会又是有人故意陷害?”
朱楷说道:“很有可能,我们要小心应对。”
经过一番追查,发现是一股敌对势力在背后操纵。
朱棣说道:“二哥,不能让他们得逞。”
朱楷说道:“我们要安抚好灾民,揭露他们的阴谋。”
最终,在朱楷和朱棣的努力下,江南的水灾得以平息,局势稳定了下来。
兄弟俩带着胜利的消息回京复命。
朱元璋大喜:“你们做得很好,朕要重重赏赐你们。”
朱楷和朱棣齐声说道:“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是儿臣的职责,不敢求赏。”
但他们不知道,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朱楷和朱棣因江南救灾有功,在朝中的威望日益增高。
这日,在朱楷的府中,顾文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如今您和燕王在朝中的声望渐盛,怕是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
朱楷微微皱眉:“本王一心为了朝廷和百姓,问心无愧,只是需得小心提防。”
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上,他的谋士也在进言:“王爷,如今局势对您有利,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关注朝中的动向。”
朱棣点头:“本王明白,定不会让他人有机可乘。”
不久,朝廷接到边关急报,北方蛮族再次进犯。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
一位大臣说道:“此次应当派哪位皇子出征?”
另一位大臣道:“二皇子和燕王刚从江南归来,是否应当休整一番?”
朱楷主动站出来:“父皇,儿臣愿再次出征,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朱棣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也愿前往。”
朱元璋思索片刻:“那便由朱楷为主帅,朱棣为副帅,率军出征。”
出征前,朱楷和朱棣在营帐中商议战略。
朱棣说道:“二哥,此次蛮族来势汹汹,不可轻敌。”
朱楷回道:“四弟放心,我们定当精心谋划,一举击退敌军。”
战场上,两军对垒。
朱楷高声喊道:“蛮夷之辈,竟敢犯我边境,今日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蛮族首领回应道:“少废话,有本事就来战!”
战斗打响,双方厮杀激烈。
朱棣奋勇杀敌,大声吼道:“兄弟们,冲啊!”
朱楷指挥若定:“左翼包抄,右翼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明军逐渐占据上风。
然而,就在这时,军中突然传来粮草被劫的消息。
朱楷大惊:“怎么回事?速速去查!”
朱棣道:“二哥,这定是敌军的阴谋。”
探子来报:“王爷,是一伙山贼趁乱劫了粮草。”
朱楷怒喝:“可恶,先派人夺回粮草。”
朱棣说道:“二哥,此时军心不稳,我们需得稳住局面。”
朱楷点头:“四弟所言极是,传我命令,全军戒备,不可自乱阵脚。”
在朱楷和朱棣的努力下,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夜晚,营帐中。
朱棣说道:“二哥,今日之战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取胜。”
朱楷应道:“不错,只是这粮草之事还需尽快解决。”
正说着,一名将领进来禀报:“王爷,发现山贼的踪迹了。”
朱楷立刻起身:“集合兵马,随我前去。”
经过一番追击,终于夺回了粮草。
朱楷说道:“这次多亏了将士们英勇作战。”
朱棣笑道:“二哥指挥有方,大家才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任务。”
随后的战斗中,明军越战越勇,最终大败蛮族。
班师回朝后,朱元璋亲自迎接。
朱元璋高兴地说道:“吾儿英勇,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朱楷和朱棣跪地谢恩。
就在众人欢庆之时,一封密函送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看后,脸色阴沉。
朱元璋脸色阴沉,朱楷和朱棣心中都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楷小心地问道:“父皇,可是发生了何事?”
朱元璋将密函扔给他们,怒声道:“你们自己看看!有人弹劾你们在战场上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朱棣连忙辩解道:“父皇,这定是诬陷,儿臣一心只为杀敌报国,绝无此心!”
朱楷也说道:“父皇明鉴,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挑拨,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此事朕自会调查清楚,但在真相大白之前,你们先回府中闭门思过。”
朱楷和朱棣无奈,只得遵旨。
回府后,朱棣气愤不已。
朱棣对亲信说道:“这接二连三的诬陷,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想置我们于死地。”
亲信附和道:“王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找出幕后黑手。”
朱楷在府中也是忧心忡忡。
顾文说道:“王爷,此次恐怕没那么简单,我们得小心应对。”
朱楷叹气道:“我与四弟一心为国,却遭此污蔑,实在令人心寒。”
与此同时,朝廷中也因为此事分成了几派。
一派主张严惩朱楷和朱棣,另一派则认为这是诬陷,应该查明真相。
在一次朝会上,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
大臣说道:“二皇子和燕王屡立战功,绝不可能拥兵自重,定是有人陷害。”
大臣反驳道:“空穴不来风,此事必须严查。”
朱元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烦意乱。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轻易下结论,以免冤枉了忠臣。”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自有分寸。”
朱楷和朱棣也在暗中调查此事。
朱棣对朱楷说道:“二哥,我觉得此事与朝中某位权贵有关。”
朱楷沉思道:“四弟可有证据?”
朱棣说道:“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我的人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就在他们调查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麻烦找上门来。
一些百姓被煽动,在朱楷和朱棣的府前闹事。
百姓喊道:“严惩乱臣贼子!”
百姓跟着喊:“不能让他们危害朝廷!”
朱楷和朱棣得知后,决定出面安抚百姓。
朱楷说道:“乡亲们,莫要被谣言所惑,我朱楷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
朱棣也说道:“大家放心,我们定会查明真相,给大家一个交代。”
经过一番劝说,百姓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而在宫中,朱元璋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此事。
朱元璋对太监说道:“传旨,让朱楷和朱棣进宫。”
朱楷和朱棣急忙进宫。
朱元璋说道:“朕给你们一个机会,自己证明清白。”
朱楷和朱棣齐声说道:“谢父皇,儿臣定不辱使命。”
朱楷和朱棣从皇宫出来后,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朱棣说道:“二哥,我们得分头行动,这样能加快调查的进度。”
朱楷点头道:“好,四弟,你多小心。”
朱棣回到王府,立刻召集手下。
朱棣说道:“你们给我把最近和我们作对的那些人的底细都查清楚,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
手下们领命而去。
朱楷这边也没闲着,他和顾文一起分析着目前掌握的线索。
朱楷说道:“顾文,你觉得这次的事情会不会和之前在江南救灾时得罪的那些官员有关?”
顾文思索片刻道:“王爷,不无可能。那些人被我们惩治,怀恨在心,很有可能趁机报复。”
朱楷皱眉道:“若真是他们,那事情就棘手了。”
几天后,朱棣这边有了一些发现。
朱棣对手下说道:“我查到那个一直主张严惩我们的大臣,和京城的一个富商来往密切,这个富商又和宫里的某个太监有勾结。”
手下问道:“王爷,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朱棣道:“继续查,一定要找出他们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朱楷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发现了一些端倪。
朱楷对顾文说:“我发现上次在战场上粮草被劫的事情,似乎有内鬼通风报信。”
顾文惊讶道:“王爷,难道是我们军中有人被收买了?”
朱楷面色凝重:“很有可能,我们要暗中排查。”
就在他们努力调查的时候,又有新的麻烦出现了。
朝廷中有人上书,说朱楷和朱棣故意拖延调查进度,有包庇之嫌。
朱元璋听闻后,十分生气。
朱元璋派人传旨给朱楷和朱棣:“若再查不出结果,朕决不轻饶。”
朱棣着急地说道:“二哥,这可如何是好?”
朱楷冷静地说:“四弟,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不能乱了阵脚。”
又过了几日,朱棣终于查到了关键的证据。
朱棣兴奋地说道:“二哥,我查到那个大臣收受贿赂,和蛮族暗中勾结,想陷害我们,然后夺权。”
朱楷说道:“太好了,有了这个证据,我们就能向父皇证明清白了。”
他们带着证据进宫面圣。
朱楷说道:“父皇,儿臣和四弟已经查明真相,这一切都是那个大臣的阴谋。”
朱棣接着说道:“父皇,请看这些证据。”
朱元璋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
朱元璋说道:“竟敢如此陷害皇子,朕绝不姑息。”
最终,那个大臣被严惩,朱楷和朱棣成功洗清了冤屈。
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风波,朱楷和朱棣深知朝廷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
朱棣说道:“二哥,以后我们行事要更加小心了。”
朱楷点头道:“是啊,四弟,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我们任重道远。”
朱楷和朱棣成功洗清冤屈后,本以为可以过上一段平静的日子,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们消停。
一日,朱棣在王府中与谋士商议。
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虽然此次危机已过,但朝中局势依旧复杂,那些眼红您和二皇子的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朱棣冷哼一声:“他们若敢再来,本王定让他们好看。”
谋士接着说:“王爷,不可大意。如今边疆虽暂无战事,但南方匪患又起,朝廷怕是又要头疼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