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来到古古直播间。
    今天啊,主播要讲的人物主要有三个,他们分别是在大宸历史上有着医仙之称的百里疾、杀猪将军万山和画神甘宜之的故事。
    直播时间会有点长, 咱们一个一个慢慢来说, 就先从医仙百里疾开始讲起吧。
    约莫上午十点,古古开始了今天的直播。
    没办法, 如果他不想晚上也开播的话,这个点儿就必须得开始了。
    古古都是为了生活呀
    他酝酿了一下措词,就开始说道医仙百里疾, 生于庆安三十二年, 卒于昭元四十一年,享年九十五岁, 这在大宸算是个少有的长寿老人了。出身家世不高,祖上世代行医,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可以说别的小孩还在读书和玩耍的时候, 他可能最先学会的就是看医书,然后分辨各种药材。
    史书上关于百里疾幼时的事记载的很少,比较模糊,他本人也很少提及,只记得他约莫是从自己二十多岁开始四处行医救人,经他手救过的病人数不胜数,而随着他治过的病越多,他的医术也是越发高明。
    当史官相墨在他的画像被请入传世阁时,还曾询问过, 他此生有何印象深刻之事,结果他想了半天,愣是没想出来几件。
    或许是那时, 他的年纪真的很大了,忘性大。可你若要与他共同探讨什么医术医理,哪怕是十年前定下的约定,他也能清楚的记得,并且决不悔约。
    纵观他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也太过忙碌,却终其一生都像是在重复做着同一件事。
    少时学医,长大后四处行医,年过七旬开始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人。
    真的古古情绪上来,语气也没忍住顿了一下,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真的很难让人不崇敬。
    可或许他治病救人,传人医理,无私授人经验,要的也并不是世人对其极尽夸赞的虚名,而是出于内心的善良。
    世间总有这样的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见不得苦难,常怜众生。
    他救过很多人,治好过很多人的病。可百里疾却很少能记得他们,因为他治过的病人太多,他就是想记也记不过来。
    就像昔年,他在民间和姜万宁初遇时,无偿治好了对方的眼睛,后来再见,他甚至没能第一时间认出登基后的神昭大帝就是当年落魄且有眼疾的少年。
    他治好了别人的病和伤,却并不奢求他人的回报。
    每每回忆起看过的这个人物的生平,古古都打心眼儿里觉得佩服,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可至少他就从没亲身遇到过。
    打开自己电脑中保存的史书图片,再把图片放大投放到直播间里,光幕外的人一边看着书上记载的文字,一边听着古古讲述。
    昭元四年,青州大坝决堤,洪涝严重,无数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虽在当时朝廷有及时派兵救援,但由于古代条件有限,环境恶劣,又遍地多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就滋生病菌。所以灾后,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疫情。
    疫情
    一听到疫情两字,大宸不少人都吓得心里一紧。
    田间劳作的百姓也停下手中的动作,瘟疫二字着实吓人,因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发生一次就能带走许多人性命的可怕存在。
    一疫若生,千里无鸡鸣。
    染了疫病的人倒在路边,等到尸骨发臭了也无人敢上前去碰。
    史书有记,当年青州水患之后,染上瘟疫的人从最初的零星几人,慢慢感染至几十人,再到后面的上百人之多。
    在百里疾传下的古医书中还可以找到当时疫情的症状描述。他写道染疫者,初为喉部干肿,接着便是面部红肿胀大,身体反复发热,咳嗽,乃至最后因高热而死。
    死亡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他的声音里也透着认真沉重,因为只要在脑海中想见这幅景象,就没人还能笑的出来。
    当时曲兰颂出发前往青州前,还明智的提前带上了医工,更是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就将染病之人隔离开来,但瘟疫这种东西,你防的再好也总不可能做到彻底隔绝,总会有漏网之鱼。
    再加上当时人们医疗条件和水平落后,曲兰颂也只能是尽可能的防止更多人感染,而要想彻底解决这场疫情,最后还得看医者。
    听说青州发生瘟疫,神昭大帝采取自愿和奖励的形式,紧急发动各地医者赶往青州,但一听是发生的瘟疫,寻常人躲都来不及呢,又有多少人甘愿冒着送命的风险前去呢
    所以哪怕当时朝廷许出的条件再丰厚,愿意去冒险救治百姓的人终究在少数。而就算有了医工的支援,若不能研究出针对这场瘟疫的药,那去再多人也是白搭。
    在距离疫情发生十五天后,曲兰颂是愁的不行,累的险些也要病倒过去。
    就在这时,医仙百里疾出现了,他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到了青州。
    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仔细研究检查了瘟疫病人的情况,在连续几天的苦心钻研下,终于研究出了治疗这种疫病的方子。
    怕屏幕另一头有粉丝没见过这种病和药方,古古还把疫病的病情描述和记载药方的古医书图片,放在了直播间里,放大进行展示。
    这一下子,可引得大宸无数人拿起纸笔就开始誊抄。
    手里的事都可以先放一放,眼下这张方子才是他们眼中的重中之重无价之宝
    因为这可是能救命的药方啊
    你敢保证自己以后一定不会感染上这种疫病吗谁敢打这种保票
    就算是神仙也难预料,纵使只有万分之一的机率,惜命的人也想为自己的小命再上一道平安锁,就算是求个心安也好啊,万一日后哪天真就用上了呢
    这事谁都说不准。
    青州这场疫情看似来势汹汹,但好在先有曲兰颂临危不乱稳住全局,后有医仙百里疾日夜不辍、不惧危险研究出治病救人的方子,这才使得这场瘟疫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就被扑灭,并没有扩大范围,成功挽救了当时不知多少人的性命。
    但这也只是百里疾被称为医仙的开始,正是这次青州疫情过后,百里疾的名声就渐渐流传开来,还传入一些上层人士的耳中。
    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开始后面一段内容的讲解前,古古没忘先介绍了下当时的环境背景。
    他说道在当时的大宸,医者的身份地位属于很低的一个行列的,和当时的商人、农民、工匠差不多,同属于贱籍。
    百里疾名声起来后,虽然夸赞他的人多了,但相应的,找上他的麻烦也不少。
    古古此时就在想,是不是一个人成名的代价,就是背后总免不了遭人非议。
    正史有记,昭元七年,百里疾上京为人治病,谁知最后病人的病未能治好不说,人还死了,于是那家人就怒了,直接将百里疾丢进了大牢。
    病没治好,还治死了人
    “治死了人那为何古古先前还夸此人医术不凡”
    “莫非是故作虚名”
    光幕底下,开始有人猜测,但很快这些人就知道自己猜错了,因为古古的后一句话便是解释。
    但这难道该怪百里疾医术不精吗当然不是,要让你去给一个大限将至之人治病,你要还能救活他,那你就不能是医者,而是该叫你神仙
    古古语气颇为激动,甚至还有些气愤。
    大宸京都时,有一个赵氏人家的老家主,年过八荀,重病在床,其家人好说歹说、威逼利诱下硬是将百里疾给请进了门,他在看见病人的第一眼,就吓了一跳。
    因为百里疾一眼就看出,病人已是将死之人,药石无医,最多可再活三天。
    古古于是百里疾就把这个诊断结果告诉了其家人。
    但这家人不听啊,死活非要百里疾给接着治,他们执着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因为躺在床上之人,还没开口说出下任家主是谁呢,不能就这么死了呀。
    “哗”
    听到这儿时,光幕下的众人又是发出了一阵惊呼和议论。
    有脑袋聪明的,已经联想到了一系列阴谋论。
    难道说百里疾就是个被找来的替死鬼
    百里疾被逼的没办法,就用人参等物吊命,可病到那个份儿上,就算没咽气儿,也是没办法开口说话和动弹呀。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人都要死了,除非来上一粒九转金丹,古古在心里不正经的想。
    眼瞅着床上的老爷子无法说话,那家人心里急的呀,跟窜上树的猴子一样,直接将百里疾开的药加重了剂量。
    结果古古一摊手,嫌弃的翻了个白眼,哦吼,病人直接归西。
    偏偏这家人事后还将错处全归到了百里疾身上,说他开的药不对,你说百里疾这冤不冤呐自己不听医生话,瞎吃药,结果把人给提前吃死了,一怒之下就拿百里疾撒气。
    我也是服了。古古道。
    赵
    老家主
    按这个姓氏和年龄一算,京都各大世家贵族开始在心里浮现出对应的人选来。
    京都有两家姓赵的人家比较有名,但百里疾昭元七年上京,病人年过八荀的,好像就只有城南赵家那一家。
    “呵那家人吃相真难看,落得最后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当真是好笑。”
    “百里疾也太倒霉了,无辜受冤,还要经历牢狱之灾。”
    而反应过来,自己就是故事里主人公的赵家上下完了。
    有人惊慌失措,也有人乐得看好戏,因为此时被说躺在床上的老爷子此时还身体健康着呢,且看这位如何收拾自己的孝子贤孙。
    古古吐槽完,也终于是又补上一句。
    但这世上啊,总也有人会记得他人恩情,知恩图报的。
    当时正好有一朝中胡姓官员的母亲听说了百里疾被关入狱的事,就开始想办法为其申冤。因为百里疾年轻时就曾治好过其家人的病。
    这名官员地位不高,得罪不起赵家,不能硬来,于是,他就选择将这冤情上报给了神昭大帝。
    事情到了这里,也就基本明朗了。
    百里疾的名字只要出现在萧临渊跟前,他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最后也果如大宸许多人所想一样。
    神昭大帝在得知此事之后,开始命人彻查,最后查出百里疾是被冤枉的,便将他放了出来。
    对于人才,神昭大帝向来是不愿放过的。但他也知道,就算封百里疾为宫中医正也没用,因为人家想要的从来不是只为某一个大人物看病,而是为天下所有为病痛折磨的人诊治。
    比起当宫中声名显赫的医正,百里疾的确更想当一个四处行走治病救人的普通游医。直播间里的小伙伴儿们,有知道神昭大帝是开出什么条件,才最后成功使百里疾留在了京都的吗
    其实这个答案,古古之前也浅浅透露过一些,如果直播间里的真是现代观众,当然不差学过历史的。
    但现实就是,现在观看他直播的就是一群生活在千年前的老祖宗啊。
    老祖宗们想了一想,开始说起了各自的猜测和想法。
    有人说“难道是萧临渊给百里疾找了一群弟子来传承他的衣钵”
    “可能是,但我猜,估计还搜罗来了不少医术大家,百里疾是个医者,醉心医术,有这群人在就能时时交流和探讨了,我不信他还舍得走”
    “有道理。若不能以利诱之,却总有能让他心动的东西,就不信不能让他放下坚持。”
    “”
    衣食住行,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老百姓生活至关重要的四个方面,但除了这四项,还有医病的医也很重要。但在古代,似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忽略了医者的价值。
    但神昭大帝是个英明且睿智的君王,他不光看到了医者的价值和重要性,还想将医这方面发展的更加强盛。
    古古展示出新的史书记载图片,一段段文字都是那个朝代关于百里疾最真实的记载。
    他知道百里疾不在乎虚名,但就像元鸿因有仁心,忧心百家之学而选择留在京都与柳尚共事一样;百里疾的善心,就是他的软肋。
    医者重传承,百里疾医术再好,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能救的人有限,也只能活个几十上百年。
    纵有医书传下,可到底比不上他亲自传授医理和治疗经验,等到他一死,能学得他一身医术精华的最多也只有他的亲传徒弟。
    他治病救人,他的徒弟也治病救人,他的徒子徒孙也同样如此。可就算是这样,天下患病之人,何其多啊哪能救的过来
    古古叹气,更何况是在环境恶劣的古代,百姓缺衣少食,缺乏卫生知识,有时候一场病就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寻一个会治病救人的医者不容易,更何况是百里疾这样有善心、医术顶尖的大夫,更是不可多得。
    史书当中,有关当时他和神昭大帝这段谈话的详细记载,当神昭大帝与他谈到百姓求医难这个话题时,他亦心有惆怅,长叹曰“吾亦憾天下医者少,伤病之人多,纵使吾习得一身医术,却常悔未生得三头六臂。”
    像元鸿一样,他只是一个人,不是神。
    他为人治病,病人却多到治不过来,他的心中亦是充满无力。
    神昭大帝看出了他济世救人的善心,便提议,想让他将一身医术传授给更多的人,问他愿不愿意
    百里疾没有犹豫,答道“求之不得,此乃吾之幸。”
    于是,昭元七年,六月,在神昭大帝的决议下,大宸史上第一家医学院诞生。
    百里疾为院长,传授自身医学知识,但同时也是大夫,免费为来医学院求医的贫民看病诊治,医学院一应花销从国库出。
    当时的医学院虽占地面积小,所有师生加在一块也才只有三十五人,但这无疑是古代医学史上最值得被纪念的一天,也是后来大宸医学崛起的伊始。
    古古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在心里感慨。
    是为百里疾,也是为神昭大帝。
    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尤其是在当时国库不丰的情况下,神昭大帝还敢做出这项决定,不可畏不大胆,但无疑也是在认真权衡过才做的决定。
    可百里疾和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神昭大帝这样重视医者
    甚至,是鼓励人学医的。当然,他并没有直说哈,因为他的一句话或举动造成的影响太大,如果人都去学医了,谁种地谁经商呢
    所以,他只从一些国策的细节处,进行了调整和暗示,但有心之人必是能看出,他有这个意思的。
    百里疾从未见过这样的人,而且这样的人还是一个君王。他不敢置信,曾言“陛下为王者,亦怜众生。”
    而神昭大帝给他的答复是,人生而肉体凡胎,生老病老乃是寻常。何人不生病何人不受伤若人有伤病,却无人可医,该是何等窘迫境遇。增加医者数量,于国有利,于百姓也有利。
    他认为,适当发展更多会医之人,很有必要。于百姓和国家而言,是好事。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古代医学的巅峰时代,正式起航
    古古说的颇有些热血沸腾,大宸诸上层贵族人士却大多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或是品茶聆听着,或是浅浅点评两句,但也仅限于此。
    因为,他们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医者这一身份的。
    就算百里疾再如何的声名鹊起,医术再如何厉害,也还是个医者,地位远不如他们,是为他们服务的对象。
    所以此刻最能与古古的心情达成共鸣的,大多还是一些普通人。
    “这是个好事啊。”
    “是啊,懂医术的人多了,这样我们看病也能找到人治了。”
    “你们说,医工多了,那治病的钱是不是也会少一点像咱家最近又添了个儿子,将来多口人吃饭,谁知道今后什么时候就会有生病的时候治病钱总之能少点就少点吧。”
    男人叹气,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对生活的愁苦。
    “不是说那位是个好皇帝吗大夫要有了,可咱百姓看病吃药要是没钱,那也还是没辙。”
    “我觉着”
    “吧啦吧啦”
    这样切实获得的好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才是普通百姓更关心的内容。
    田间,坊市里,许多人低声聊着,或笑或叹。
    像之前古古说的,景德帝几个儿子为争夺皇位斗的如何如何厉害,可在普通人眼里,可能这就跟自家几个儿子争家产一样,就算惹人笑话也只是一时的,他们心底再深的感触就没有了。
    因为他们当中,或许还有人连皇帝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他们也不关心这个,处于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斗争,与他们何关
    但医学院虽已建,真正开始发展向上却是在大宸户籍得到统一后,那个时候,医者、农民、工匠等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被逐渐拉高,人们对学医的抵触也在慢慢变低。医学院由一开始的几十人,扩大到上百人,再到后来在其他地方开了分院。
    这是个好现象,但正如神昭大帝想要让大宸子民人人都能读上书一样,是个漫长的过程。
    百里疾平素治病救人从不避讳旁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医学经验,从不藏私,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行都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的治病救人、传授他人医术。
    他教过的弟子和救过的人太多,师从他医术的人学成又能去为更多的人治病救人,久而久之,民间越来越多人出于对他的敬佩,和医术高明的赞赏,自发尊称他为医仙。而他也慢慢成为了那个时期医学界的领军人物,无人可出其右。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


直播被剧透历史的千古一帝,今天也很尴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四时已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时已过并收藏直播被剧透历史的千古一帝,今天也很尴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