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长公主朱静镜出宫,只为调和矛盾
这份奏书,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很好!咱会让人将奏疏转交户部,择日召集太子与六部尚书共同议事,依此奏疏尽快拿出可行之法。”
朱元璋亲口所说,即相当于拍板了。
蓝昭心中不免窃喜。
只是这么做,相当于打朱标的脸。
被他否决的奏疏,又被他老子亲口同意,放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标见和蓝昭理论无果,干脆径直找到上书房。
心态与情绪,都变得很不平稳。
“父皇,小昭这次是在一味的迎合圣意!”
“您难道没看出他的意图?他是想圈地!他是想敛财!”
“儿臣所说,可能有些过激,但儿臣仍然要说,这道奏疏乃祸国殃民之策!”
朝廷事务,自从废除中书省、丞相制过后,都是由朱家父子共同处理。
向来朱标占六成,朱元璋占两成,而余下两成则是分担给六部尚书。
这不代表朱元璋忘了怎么处理朝政。
“标儿,为父没几年活头了。”
“在死之前,不求彻底剿灭北方的残元余孽,也是想为你登基之后少一些苦恼。”
“为父也知道,蓝昭提出的‘地产兴国’风险极大,可只要实施得当,十年之内大明国力将会空前强盛,二十年之内远迈汉唐。”
“到时候,受益的不还是你?”
朱元璋当乞丐时,过够了苦日子。
当皇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奢靡,更是深刻领会到治国的不容易。
但凡能够解决“钱”带来的问题,就已经算功德一件了。
好处明晃晃在那里摆着,朱标不愿意接受的原因,就是他带着一种预见性的目光去看待。
有时候,看的太远,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的态度也很简单。
“咱们父子俩,现在还需要让蓝昭去办事。”
“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朝外,他都能替咱们解决不少麻烦。”
“这件事情可以尚且试一试,即便日后感觉到不对劲,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
这便是皇权的恐怖之处。
可真要到了下旨赐死的时候,朱标又会变得很不忍心。
事已至此,没办法继续挽回,但朱标还是想劝蓝昭主动放弃“圈地造房”的想法。
俩人刚刚大吵了一架。
朱标也拉不下脸面再去找蓝昭,而是去了妹妹朱静镜的寝宫。
“皇兄?你怎么来了?”
朱静镜略感意外,端庄地站起身来行礼。
朱标温和笑道:“妹妹免礼,兄长来找你是为了别的事情。”
“你和小昭的关系素来不错,能否帮兄长劝劝他,别把路给走的太死。”
“他想要实现心中抱负,不管是作为兄长还是作为君主,我都会选择支持他,但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朱标知道。
只要这道国策推行下去,大明的经济体系就会得到变革。
如果翻遍史书,就会找到共同点,向来掀起变革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譬如商鞅变法,到头来却是被车裂……
说明内心想法过后,朱静镜苦涩笑道:“皇兄,我又不懂朝堂的事,让我出面去劝说,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没什么不合适的,你只需要向小昭表达出兄长的态度即可。”朱标说。
“那好吧,我便抽空出宫一趟,但是否能劝成小昭,我可不敢有着绝对把握。”
“尽力即可。”
既然都是姓朱,朱静镜也不会马虎。
一个是骨肉同胞的兄长,一个是心上小情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从中进行调和。
后宫当中,任何女子想要出宫,必须要得到太子妃吕氏的批准。
这原本是皇后的权利,但马皇后早已立誓,后宫事务自然都由吕妃决断。
朱静镜想要出宫,一样得过去打声招呼。
踏入春和殿时,见到朱静镜到来,吕妃热情起身迎接。
“长公主,您可是稀客,怎么突然来皇嫂这里了呢?”
朱静镜温婉笑道:“皇嫂,我有点事情要出宫一趟,能否请您写张条子,以作为凭证?”
“当然可以,还是老规矩,写明长公主要去的地方,何时返回紫禁城即可。”
“多谢皇嫂。”
这件事情并不难办,吕妃也很痛快。
朱静镜的理由只有两个字,游玩。
吕妃并未起疑,在条子上盖好印玺后,则交到了朱静镜手上。
在这位长公主离开后没多久。
宫女素月来到吕妃跟前,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言语之间,吕妃的神情变化非常快。
从愕然变成惊讶,最终化作惊喜。
“你确定没有看错?!”
素月微微点头,笃定道:“太子妃,奴婢跟在您身边接近小十年,什么时候眼睛出过错?”
“就在昨天晚上,奴婢亲眼所见,锦衣卫都指挥使蓝昭从长公主的寝宫离开。”
“他一个外人,能够出入后宫,会不会太坏规矩了?”
当时素月起夜前往茅房,恰好看到蓝昭的身形,而且从他的步伐可以判断出来。
绝对不是第一次进出后宫!
这并不奇怪,毕竟前太子妃常氏带着他在宫中生活过几年。
但是从长公主宫中走出来,那就不止是奇怪了。
吕妃差点压制不住心中的欣喜,语气急促道:“你赶紧弄清楚,长公主此次出宫到底是要去见谁!”
“即便是要和蓝昭幽会,也要拿出切实的证据!”
“要不然,太子殿下又得说本妃,是在戕害忠良!”
自从蓝昭从西北归来过后,声势如日中天,连带着朱允熥都变得更加受宠。
吕妃完完全全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日不拔,如坐针毡!
“奴婢这就去安排,还请娘娘放心。”
苏月缓步退出春和殿,在朱静镜离开紫禁城后不久,她也跟了出去。
依靠在城中的情报网,轻而易举便锁定了朱静镜的行迹。
朱静镜没有前往凉国公府,而是来到一座私宅当中。
原本是在与李善长之子李祺成婚时,朱元璋亲赐的宅院,现在已经无人居住,只有一个老太监在里边看家护院。
朱静镜随即吩咐道:“日落过后,派个人去凉国公府,把蓝指挥使请到这里来。”
“很好!咱会让人将奏疏转交户部,择日召集太子与六部尚书共同议事,依此奏疏尽快拿出可行之法。”
朱元璋亲口所说,即相当于拍板了。
蓝昭心中不免窃喜。
只是这么做,相当于打朱标的脸。
被他否决的奏疏,又被他老子亲口同意,放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标见和蓝昭理论无果,干脆径直找到上书房。
心态与情绪,都变得很不平稳。
“父皇,小昭这次是在一味的迎合圣意!”
“您难道没看出他的意图?他是想圈地!他是想敛财!”
“儿臣所说,可能有些过激,但儿臣仍然要说,这道奏疏乃祸国殃民之策!”
朝廷事务,自从废除中书省、丞相制过后,都是由朱家父子共同处理。
向来朱标占六成,朱元璋占两成,而余下两成则是分担给六部尚书。
这不代表朱元璋忘了怎么处理朝政。
“标儿,为父没几年活头了。”
“在死之前,不求彻底剿灭北方的残元余孽,也是想为你登基之后少一些苦恼。”
“为父也知道,蓝昭提出的‘地产兴国’风险极大,可只要实施得当,十年之内大明国力将会空前强盛,二十年之内远迈汉唐。”
“到时候,受益的不还是你?”
朱元璋当乞丐时,过够了苦日子。
当皇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奢靡,更是深刻领会到治国的不容易。
但凡能够解决“钱”带来的问题,就已经算功德一件了。
好处明晃晃在那里摆着,朱标不愿意接受的原因,就是他带着一种预见性的目光去看待。
有时候,看的太远,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的态度也很简单。
“咱们父子俩,现在还需要让蓝昭去办事。”
“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朝外,他都能替咱们解决不少麻烦。”
“这件事情可以尚且试一试,即便日后感觉到不对劲,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
这便是皇权的恐怖之处。
可真要到了下旨赐死的时候,朱标又会变得很不忍心。
事已至此,没办法继续挽回,但朱标还是想劝蓝昭主动放弃“圈地造房”的想法。
俩人刚刚大吵了一架。
朱标也拉不下脸面再去找蓝昭,而是去了妹妹朱静镜的寝宫。
“皇兄?你怎么来了?”
朱静镜略感意外,端庄地站起身来行礼。
朱标温和笑道:“妹妹免礼,兄长来找你是为了别的事情。”
“你和小昭的关系素来不错,能否帮兄长劝劝他,别把路给走的太死。”
“他想要实现心中抱负,不管是作为兄长还是作为君主,我都会选择支持他,但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朱标知道。
只要这道国策推行下去,大明的经济体系就会得到变革。
如果翻遍史书,就会找到共同点,向来掀起变革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譬如商鞅变法,到头来却是被车裂……
说明内心想法过后,朱静镜苦涩笑道:“皇兄,我又不懂朝堂的事,让我出面去劝说,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没什么不合适的,你只需要向小昭表达出兄长的态度即可。”朱标说。
“那好吧,我便抽空出宫一趟,但是否能劝成小昭,我可不敢有着绝对把握。”
“尽力即可。”
既然都是姓朱,朱静镜也不会马虎。
一个是骨肉同胞的兄长,一个是心上小情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从中进行调和。
后宫当中,任何女子想要出宫,必须要得到太子妃吕氏的批准。
这原本是皇后的权利,但马皇后早已立誓,后宫事务自然都由吕妃决断。
朱静镜想要出宫,一样得过去打声招呼。
踏入春和殿时,见到朱静镜到来,吕妃热情起身迎接。
“长公主,您可是稀客,怎么突然来皇嫂这里了呢?”
朱静镜温婉笑道:“皇嫂,我有点事情要出宫一趟,能否请您写张条子,以作为凭证?”
“当然可以,还是老规矩,写明长公主要去的地方,何时返回紫禁城即可。”
“多谢皇嫂。”
这件事情并不难办,吕妃也很痛快。
朱静镜的理由只有两个字,游玩。
吕妃并未起疑,在条子上盖好印玺后,则交到了朱静镜手上。
在这位长公主离开后没多久。
宫女素月来到吕妃跟前,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言语之间,吕妃的神情变化非常快。
从愕然变成惊讶,最终化作惊喜。
“你确定没有看错?!”
素月微微点头,笃定道:“太子妃,奴婢跟在您身边接近小十年,什么时候眼睛出过错?”
“就在昨天晚上,奴婢亲眼所见,锦衣卫都指挥使蓝昭从长公主的寝宫离开。”
“他一个外人,能够出入后宫,会不会太坏规矩了?”
当时素月起夜前往茅房,恰好看到蓝昭的身形,而且从他的步伐可以判断出来。
绝对不是第一次进出后宫!
这并不奇怪,毕竟前太子妃常氏带着他在宫中生活过几年。
但是从长公主宫中走出来,那就不止是奇怪了。
吕妃差点压制不住心中的欣喜,语气急促道:“你赶紧弄清楚,长公主此次出宫到底是要去见谁!”
“即便是要和蓝昭幽会,也要拿出切实的证据!”
“要不然,太子殿下又得说本妃,是在戕害忠良!”
自从蓝昭从西北归来过后,声势如日中天,连带着朱允熥都变得更加受宠。
吕妃完完全全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日不拔,如坐针毡!
“奴婢这就去安排,还请娘娘放心。”
苏月缓步退出春和殿,在朱静镜离开紫禁城后不久,她也跟了出去。
依靠在城中的情报网,轻而易举便锁定了朱静镜的行迹。
朱静镜没有前往凉国公府,而是来到一座私宅当中。
原本是在与李善长之子李祺成婚时,朱元璋亲赐的宅院,现在已经无人居住,只有一个老太监在里边看家护院。
朱静镜随即吩咐道:“日落过后,派个人去凉国公府,把蓝指挥使请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