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太子还是那个太子,朱标还是那个朱标!
这番话声音很小,但还是能够清清楚楚传到朱标的耳朵当中。
“小昭,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在朱标看来,丈夫自刎,妻子殉情,这是符合人伦道德礼法的美名,而周王妃冯丹能够保住性命,也只能说是她命不该绝。
“这话你说给孤听也就罢了,若是传到陛下耳朵当中,小心脑袋不保!”
朱标的语气很是不悦。
按照常理,蓝昭会立马跪下来磕头求饶,但他依旧陷入到一股思虑当中。
“太子殿下,是臣失言了。”
“臣只是觉得这事很怪异。”
“周王的尸体也有问题,臣现在是在怀疑,他不是自杀!”
空口无凭之下,蓝昭却能断定。
朱标心绪一沉,问道:“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其一,是直觉。”
“其二,则是周王妃居然没死,但她却是一度陷入濒死境地,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再者说,臣感觉周王脖颈处的致命伤,有些不太对劲。”
话说到这,蓝昭斗胆请求道:“太子殿下,臣想请仵作验尸,查明周王真正死因。”
仵作,可以理解成后世的法医。
朱标断然拒绝道:“万万不可!”
“人死为大,停灵过后应当立即入土为安!”
“小昭,你也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想要验周王的尸,就算孤同意了,陛下难道会同意吗?”
“退一万步来讲,验尸过后,不管是不是自刎,结果都对你非常不利!”
君臣二人考虑的角度不同,也都处于较为冷静的状态。
朱橚,是朱标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从小就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直至前往开封就藩。
兄弟情谊,自然不必多说。
可是在他的认知里,人死不能复生,应当尽快压下这场风波,不要再牵扯到任何一个人。
近些年来,朝野之中,在一桩桩大案当中死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朱标最恐惧的是。
假设,把蓝昭牵扯进去,继而招致杀身之祸。
到时候,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拦得住朱元璋的屠刀!
蓝昭的观点截然相反。
“太子殿下,我能理解你的苦衷,我也知道你在忌惮什么。”
“周王世子那一剑,的确砍的很妙,但并不足以让我能够安然无恙!”
“周王自刎的消息,迟早都会传出去,重点还是在于锦衣卫圈禁,非要论真格的,我的确也有渎职之罪。”
“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借着此事发难,如若我还是对此无动于衷,陛下会怎么想?”
“您也说了,让我暗中调查,验尸也是调查的一环。”
蓝昭很有把握。
只要能够接触到朱橚的尸体,一定能从中找出一些线索。
上至锦衣卫都指挥使,下至百户,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蓝昭的人。
查案,并不难。
难点在于,需要有人站在身前,挡住朱元璋的愤怒!
朱标感到颇为头疼。
“小昭,你先别急,按照皇室礼制,周王最少需要停灵七天方可下葬。”
“你让孤先斟酌一番,究竟该怎么和陛下交代此事。”
“稍有不慎,即会弄巧成拙,孤已经失去两个兄弟了,不想再失去第三个!”
凡遇大事,谨慎一些,终归是没错的。
蓝昭的指向非常明确。
总体来看,朱橚自刎的可能性非常小,先前策动民变的事情暴露,都仅仅只是迎来了圈禁的旨意。
他应该能够感觉出来,朱元璋绝无可能要诛杀自己这个马皇后生的儿子。
哪怕是硬抗,也能扛到风声过去。
大不了,以后就是没了藩地,在凤阳当个闲散王爷。
周王妃冯丹紧跟着自刎,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半点毛病,而且她的父兄全部都死了,但她偏偏就是没跟着朱橚一起去见阎王爷。
这很值得耐人寻味。
蓝昭的推测结果只有两种。
要么,是锦衣卫中有内奸,意图谋杀周王夫妇,但由于一时差错,没能让冯丹毙命。
要么,是冯丹亲自动的手,先杀朱橚,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再来自刎,却又能以很恰当的手法来保住自身性命。
蓝昭倾向于后者。
朱标的潜意识里是不愿意相信这些。
但若是仔细一想,蓝昭说的不无道理。
那么,朱标在这种时候,提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冯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想借着周王的死,来彻底将你扳倒吗?”
蓝昭点了点头,说道:“我在定远斩杀了她的堂兄冯诚,又在诏狱斩杀了冯胜,办案期间将冯家有关的人全部连坐,对冯丹而言是一桩实打实的血海深仇。”
“但我怀疑,策动周王谋划民变,勾连冯胜及秦逵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唆使冯丹的人。”
“具体是谁,我相信,太子应该心里有了人选。”
朱标眸中杀机一闪,目光朝着北边眺望而去。
孝慈高皇后祭礼期间,朱橚和大多数藩王的来往并不密切,唯独和燕王朱棣三天两头的相聚。
“这样,小昭,你仍然在暗中顺藤摸瓜,但切记不要打草惊蛇。”
“一切等待孤的谕令!”
“你也要记住,在此期间,不要给陛下透露任何风声,他老了,孤怕他身子骨受不住……”
朱标已经嗅到了兄弟阋墙的气味。
两年当中,连丧两子,自己又患了一场重病。
还有,朱元璋赐死了李善长和冯胜,两位开国国公。
一个个他无比熟悉的人,都依旧随之远去。
在这种时候,要让他知道,造成今日悲怆情形的人,也是自己的儿子,这大明江山指不定会成什么样。
朱标手腕更强。
身为太子,监国二十年,他跟着朱元璋见识过无数风浪。
面对任何复杂情形,都必须要保持理智,这也是朱标驾驭朝堂的准则之一。
以静制动,以待时变。
蓝昭忽然试探性地问道:“太子殿下,如果我真把罪证挖到了燕王身上,您会怎么处理?”
“当断则断。”
朱标给出的准确答复,让蓝昭松了口气。
最起码,朱标没有变。
从本质上讲,这位看似仁慈敦厚的太子殿下,和朱元璋是同样的人,只是相较而言没有那么残暴而已。
“小昭,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在朱标看来,丈夫自刎,妻子殉情,这是符合人伦道德礼法的美名,而周王妃冯丹能够保住性命,也只能说是她命不该绝。
“这话你说给孤听也就罢了,若是传到陛下耳朵当中,小心脑袋不保!”
朱标的语气很是不悦。
按照常理,蓝昭会立马跪下来磕头求饶,但他依旧陷入到一股思虑当中。
“太子殿下,是臣失言了。”
“臣只是觉得这事很怪异。”
“周王的尸体也有问题,臣现在是在怀疑,他不是自杀!”
空口无凭之下,蓝昭却能断定。
朱标心绪一沉,问道:“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其一,是直觉。”
“其二,则是周王妃居然没死,但她却是一度陷入濒死境地,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再者说,臣感觉周王脖颈处的致命伤,有些不太对劲。”
话说到这,蓝昭斗胆请求道:“太子殿下,臣想请仵作验尸,查明周王真正死因。”
仵作,可以理解成后世的法医。
朱标断然拒绝道:“万万不可!”
“人死为大,停灵过后应当立即入土为安!”
“小昭,你也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想要验周王的尸,就算孤同意了,陛下难道会同意吗?”
“退一万步来讲,验尸过后,不管是不是自刎,结果都对你非常不利!”
君臣二人考虑的角度不同,也都处于较为冷静的状态。
朱橚,是朱标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从小就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直至前往开封就藩。
兄弟情谊,自然不必多说。
可是在他的认知里,人死不能复生,应当尽快压下这场风波,不要再牵扯到任何一个人。
近些年来,朝野之中,在一桩桩大案当中死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朱标最恐惧的是。
假设,把蓝昭牵扯进去,继而招致杀身之祸。
到时候,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拦得住朱元璋的屠刀!
蓝昭的观点截然相反。
“太子殿下,我能理解你的苦衷,我也知道你在忌惮什么。”
“周王世子那一剑,的确砍的很妙,但并不足以让我能够安然无恙!”
“周王自刎的消息,迟早都会传出去,重点还是在于锦衣卫圈禁,非要论真格的,我的确也有渎职之罪。”
“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借着此事发难,如若我还是对此无动于衷,陛下会怎么想?”
“您也说了,让我暗中调查,验尸也是调查的一环。”
蓝昭很有把握。
只要能够接触到朱橚的尸体,一定能从中找出一些线索。
上至锦衣卫都指挥使,下至百户,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蓝昭的人。
查案,并不难。
难点在于,需要有人站在身前,挡住朱元璋的愤怒!
朱标感到颇为头疼。
“小昭,你先别急,按照皇室礼制,周王最少需要停灵七天方可下葬。”
“你让孤先斟酌一番,究竟该怎么和陛下交代此事。”
“稍有不慎,即会弄巧成拙,孤已经失去两个兄弟了,不想再失去第三个!”
凡遇大事,谨慎一些,终归是没错的。
蓝昭的指向非常明确。
总体来看,朱橚自刎的可能性非常小,先前策动民变的事情暴露,都仅仅只是迎来了圈禁的旨意。
他应该能够感觉出来,朱元璋绝无可能要诛杀自己这个马皇后生的儿子。
哪怕是硬抗,也能扛到风声过去。
大不了,以后就是没了藩地,在凤阳当个闲散王爷。
周王妃冯丹紧跟着自刎,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半点毛病,而且她的父兄全部都死了,但她偏偏就是没跟着朱橚一起去见阎王爷。
这很值得耐人寻味。
蓝昭的推测结果只有两种。
要么,是锦衣卫中有内奸,意图谋杀周王夫妇,但由于一时差错,没能让冯丹毙命。
要么,是冯丹亲自动的手,先杀朱橚,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再来自刎,却又能以很恰当的手法来保住自身性命。
蓝昭倾向于后者。
朱标的潜意识里是不愿意相信这些。
但若是仔细一想,蓝昭说的不无道理。
那么,朱标在这种时候,提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冯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想借着周王的死,来彻底将你扳倒吗?”
蓝昭点了点头,说道:“我在定远斩杀了她的堂兄冯诚,又在诏狱斩杀了冯胜,办案期间将冯家有关的人全部连坐,对冯丹而言是一桩实打实的血海深仇。”
“但我怀疑,策动周王谋划民变,勾连冯胜及秦逵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唆使冯丹的人。”
“具体是谁,我相信,太子应该心里有了人选。”
朱标眸中杀机一闪,目光朝着北边眺望而去。
孝慈高皇后祭礼期间,朱橚和大多数藩王的来往并不密切,唯独和燕王朱棣三天两头的相聚。
“这样,小昭,你仍然在暗中顺藤摸瓜,但切记不要打草惊蛇。”
“一切等待孤的谕令!”
“你也要记住,在此期间,不要给陛下透露任何风声,他老了,孤怕他身子骨受不住……”
朱标已经嗅到了兄弟阋墙的气味。
两年当中,连丧两子,自己又患了一场重病。
还有,朱元璋赐死了李善长和冯胜,两位开国国公。
一个个他无比熟悉的人,都依旧随之远去。
在这种时候,要让他知道,造成今日悲怆情形的人,也是自己的儿子,这大明江山指不定会成什么样。
朱标手腕更强。
身为太子,监国二十年,他跟着朱元璋见识过无数风浪。
面对任何复杂情形,都必须要保持理智,这也是朱标驾驭朝堂的准则之一。
以静制动,以待时变。
蓝昭忽然试探性地问道:“太子殿下,如果我真把罪证挖到了燕王身上,您会怎么处理?”
“当断则断。”
朱标给出的准确答复,让蓝昭松了口气。
最起码,朱标没有变。
从本质上讲,这位看似仁慈敦厚的太子殿下,和朱元璋是同样的人,只是相较而言没有那么残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