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逍张口就是亡国亡种。
    范景文顿时瞠目结舌。
    这位纯阳真人,可什么话都敢说啊!
    难道就不怕进东厂的厂狱?
    王承恩为什么是习以为常的表情?
    你即使不厉声呵斥,也要反驳上几句才对吧?
    王承恩瞥了范景文一眼,一副少见多怪的样子。
    云真人能当着万岁爷的面说大明吃枣药丸。
    刚才说的那些,也交个事?
    “你们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
    云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漕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重百姓负担。”
    “单是漕运每年消耗的钱粮,就高达三百万两银子,还不算维护运河的开销。”
    “漕运,早就成了大明尾大不掉的财政负担,这,还只是其一。”
    云逍拍击船舷,冷声说道。
    “其二,漕运官员从上至下贪污腐败,搜刮百姓,中饱私囊。”
    范景文不语。
    沿途所见,就是明证。
    这还只是浮在表面上的。
    隐藏在暗处的,比下水道还要肮脏。
    并且还没法查。
    靠漕运吃饭的官吏、漕丁超过百万。
    怎么查?
    一旦影响到漕运,反倒会祸及自身。
    海瑞来了都没法善终。
    “其三,运河的运载量是有限的。”
    “过于依赖于漕运,使运输业发展受到遏制。”
    “这就导致大明北方严重供血不足,也阻碍南方的经济发展。”
    “长此以往,南北必定会离心离德,如今江南俨然独立于朝廷之外,就是这个原因。”
    云逍这番话一出口,王承恩和范景文脸色苍白。
    大明的运输能力,基本靠运河。
    公路?
    即使有水泥铺路,贯通南北。
    单靠人力。畜力,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运输能力。
    交通运输,已经成了制约大明南北经济交流的瓶颈。
    唯一解决的途径,也只有海运。
    “其四,漕运耗费了朝廷大量的财政支出。”
    “有明一代,所有水利工程,都以保障漕运为目的。”
    “北方其他地区,别说是兴修水利,就是防洪工程,都拿不出银子。”
    “这就导致农田产量下降,洪灾频发,最终引发大规模民乱。”
    云逍细数漕运的弊端和危害。
    王承恩和范景文满头大汗,心惊肉跳。
    早就知道漕运有大问题,却从来没有人看的这么透彻。
    如此看来,漕运不改,大明即使不亡,也必将是举步维艰。
    云逍看着运河上穿梭的漕船,一阵摇头叹息。
    放弃元朝时期的海运,改为漕运,就是永乐大帝朱棣的一大败笔。
    可谓是贻害无穷!
    大明历朝,从来都不乏能人志士。
    他们也很清楚,漕运是压在大明财政的一座大山。
    因此曾经有不少人极力推动改漕运为海运。
    隆庆年间,由于黄河连年泛滥,运河堵塞,漕运艰难。
    这是漕运改海最佳的机会。
    张居正、高拱乘机强力推动,将漕粮海运。
    可也真是他娘的神奇了。
    海运一开始,原来烂到极致的河运,情况突然就好转了。
    其中的蹊跷,也只有那些贪官污吏们知道。
    于是百官对海运群起而攻之。
    连张居正都顶不住压力,不得不将海运搁置。
    这一搁置,就到了崇祯十二年。
    时任中书舍人的沈廷扬上奏,请重试海运。
    当时因为运河受到流寇袭扰,漕运时刻受到威胁。
    崇祯皇帝不得不同意沈廷扬的奏请。
    只可惜,此时的大明已经快要断气。
    海运刚开不多久,宁锦大败。
    大明损失了最后一支能战的兵马,很快就亡国了。
    这时候开海运,自然是毫无意义。
    王承恩说道:“如此说来,也只能改漕运为海运了。”
    范景文忧心忡忡地说道:“海运风险极大,万一影响到漕粮运输,更是会动摇国本。”
    “风险?胡说八道!”
    “所谓的海运风险,弘治年间的邱浚、嘉靖年的王宗沐,早就逐条反驳。”
    “他们也反复计算过,海运的损失比例,远远小于漕运。”
    “没有办成海运,是当时的朝廷内斗的结果,而不是海运本身不行。”
    云逍一声嗤笑。
    范景文苦笑。
    云真人说话,就是这么直白露骨。
    多少讲究一点语言艺术噻?
    “海运,不仅效率高,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
    “海运,同样可以兼顾河北山东江苏等地。”
    “并且海运一开,可以绕开漕运的既得利益集团。”
    “从而实现朝廷与沿海地区、江南地区,以及海外贸易方的多赢局面。”
    云逍此时心中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促成漕运改海。
    范景文问道:“将漕运一刀切,势必会引起大乱,云真人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并非是直接将漕运一刀切。”
    “海运需要造大量的海船,培养大批的水手。因此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且日后的大运河,同样可以与海运并存,拉动大明的运输能力。”
    云逍侃侃而道。
    范景文思索许久,最终还是提出质疑:“若是改为海运,上百万漕丁如何安置?”
    “福建水师在澎湖湾大捷,大明沿海一带再无大股海盗为患。”
    “再加上海外贸易势在必行,正是缺少海运的人手。”
    “漕丁终生在水上讨生活,只需稍加培训,就可以从事海运。”
    “其余的部分,日后可以移民小琉球。”
    小琉球迟早是要收回来的,多则十年,少则三五年。
    此时的小琉球还没有完全开发,正是需要大量的移民,有多少能安置多少。
    王承恩暗自将云逍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在心里面。
    稍后稍加整理,写成奏疏,上奏给万岁爷,肯定又是大功一件。
    顿了顿,云逍笑了笑,“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并且一劳永逸的办法。”
    范景文急声问道:“什么办法?”
    王承恩好奇地看着云逍。
    “等平定辽东,消灭建奴,横扫蒙古,北方大定之后,迁都南京。”
    “如此一来,漕运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江南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云逍神色淡然地抛出一记惊雷。
    王承恩和范景文目瞪口呆。
    愣了片刻,二人齐声说道:“万万不可!”

章节目录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薛定谔的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薛定谔的虎并收藏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