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926【天下英雄谁敌手】
    衡江以北,平阳城。
    历经二十年不断加固,这座雄城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
    城西有雀惊山遮蔽,山间仅有一条逼仄小路连通平阳西门。
    城东有泸水蜿蜒而过,往南缓缓汇入衡江,好似一条天然形成的护城河。
    城南则是一道类似于喇叭口的道路,愈往城门处愈发收紧,但即便是这样勉强能够施展攻势的区域,也被齐军修建寨堡杜绝隐患。
    三面皆有天然屏障,仅余城北一面向敌,还算平整宽阔。
    平阳之险,堪为天下坚城之首,易守难攻之极致。
    更不必说城内粮草军械堆积如山,足够守军两三载之用。
    面对如此坚固的铜墙铁壁,再强势的军队也会皱起眉头,庆聿恭亦不例外。
    大半个月前,景军西路军在他的指挥下啃下西冷关这个硬骨头,经过短暂的休整以及沿途布防,庆聿恭遵照景帝的圣旨,点齐六万余步卒和万余轻骑,携带大量粮草辎重南下,不紧不慢地来到平阳城外。
    安营扎寨,游骑四出,景军已然做好长期鏖战的准备。
    即便早就知道平阳城的险峻,从舆图上看过这里的地势,当景军一众虎将亲眼看到此城周遭环境,再骁勇的人也不禁面露阴霾。
    要攻破这样一座城池,不知要耗费多少岁月,不知要填进去多少人命!
    相较于其他人神情凝重的形容,庆聿忠望面上也不轻松,心里却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如今他已完全体会到父亲的艰难处境。
    西路军虽有十八万之众,真正忠于庆聿氏的兵马只有灭骨地率领的两万余人,以及奚烈麾下的万余步卒,如今奚烈部驻扎在东线藤县以北,灭骨地部则留在北方的西风原,与两万轻骑一道震慑刘守光和张旭麾下的兵马。
    平阳城外的景军大营里,庆聿恭的嫡系只有三千亲卫营,其他如古里甲、术虎、兀颜雄等统兵大将固然会遵循主帅的军令,一旦这军令与圣意发生冲突,他们肯定会站在另一边。
    简而言之,景帝用大义名分逼迫庆聿恭不断南下,又做好随时控制局势的准备。
    这是阳谋,无可转圜。
    庆聿忠望起初很是愤恨,难免生出玉石俱焚的念头,他终究做不到父亲那般忍辱负重。
    但是这一路从北到南,他渐渐明白隐忍二字的真意,尤其是得知天子御驾亲征,率军进逼南齐三州交界之处,愈发明白父亲为何从不违逆圣意。
    现今局势渐趋明朗,景军在其他地区主要是为了拖住齐军的主力精锐,最终决定胜负的是两处主战场。
    一者是西线庆聿恭孤军深入的平阳城,二者便是东线藤县南边的广阔区域。
    齐军必然会有所应对,而庆聿恭料定陆沉会出现在另外一处战场。
    如此一来,景帝若胜了陆沉,齐军便再无还手之力,庆聿恭可以心无旁骛地攻打平阳城,不必担心会被齐军集结重兵反围,而且灭骨地和奚烈麾下的夏山军没有任何损失,这足以保证庆聿氏不会骤然陷于险境。
    景帝若败于陆沉之手,庆聿恭同样有信心将大军带回去,毕竟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平阳城里的范文定能力远逊陆沉,他想将这支景军留下来难度很大。
    理清楚这些细节之后,庆聿忠望收回目光,愈发崇敬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如何攻破此城?”
    漫长的沉默之后,庆聿恭终于开口,他望着身边众将问道:“诸位可有良策?”
    古里甲等人眉头紧皱,此番他们从北到南一路攻城拔寨,齐军从未出城寻求决战,到了这会更不可能给景军一个拉开架势厮杀的机会。
    换而言之,景军除了硬攻别无他法。
    若是夏秋时节,或可利用平阳东边的泸水筑堤修坝,引大水灌城强行破之,但现在已经入冬,泸水虽然没有干涸,想要蓄起足够淹没城池的水量无异于痴人说梦。
    良久过后,兀颜雄闷声道:“王爷,末将愿领一军往西绕过雀惊山,迂回至平阳城南边,我军便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这样至少能增加守军的压力。”
    如果平阳守军只需要应对一面之敌,自然会非常轻松。
    古里甲摇头道:“不妥,你带一支孤军南下,万一被齐军包围,我们如何施救?”
    兀颜雄道:“难道齐军还敢出城厮杀?”
    古里甲无奈地笑了笑,继而道:“兀颜将军,南齐即便处于劣势,还不至于连几万兵马都凑不出来。”
    “有理。”
    庆聿恭见众人都有为难之色,便平静地说道:“我军从西冷关到平阳城,一路三百里可谓畅通无阻,齐军好似完全放弃了抵抗,只待在这座闻名天下的雄城一决生死。在本王看来,齐军有可能是以平阳城为诱饵,吸引我军停留在此,然后暗中调兵遣将施行反围之策。诸位亦知攻城之难,为防落入敌军陷阱,本王之意……”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其他人却听懂了言外之意。古里甲连忙说道:“王爷,倘若齐军真有这个打算,对于我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不怕他们不来战,就怕他们一直龟缩。陛下的旨意里说得很明白,齐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不多,我军何惧之有?”
    余者纷纷附和。
    庆聿忠望见状不由得暗暗冷笑。
    “也好。”
    庆聿恭没有驳斥众将的意见,不紧不慢地说道:“古里甲,明日你领兵攻城,试一试平阳守军的成色。”
    古里甲朗声道:“末将遵命!”
    庆聿恭又对术虎说道:“你调一千轻骑前往西边的沙河城,若是有大股敌军从西南而来,立刻回来禀报。”
    众将心中一凛。
    西南方向?
    沙州二字在他们脑海中浮现,但是沙州撑死只有数千战兵,在当下的战局中影响不大。
    术虎拱手应下。
    庆聿恭随即拨转马头,望北边大营而去,众将及亲兵连忙跟上。
    平阳之战,于大齐永宁元年十一月初四拉开帷幕。
    衡江以南,道州境内。
    一支延绵数里的辎重车队行于官道之上,数千步卒随行护卫,往来旅人无不避让。
    队伍后半段一辆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里,坐着一位略显老态的男人。
    车厢内还有两人,其中一名年过三旬的稳重男子禀道:“国公爷,成州都督童世元亲率两万步卒,汇同沙州八千勇士,从衡江南岸沿路进发,将于五日后抵达平阳西边的沙河城。”
    老人便是大齐首席军务大臣、荣国公萧望之。
    他前段时日因为身染重病不得不归府休养,将军事院一应大权暂时委托给李景达,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辆马车里。
    听到下属的禀报,萧望之稍作思忖,道:“飞鸟关不容有失。”
    下属垂首道:“请国公爷放心,童都督留下了一万步卒,协助沙州人镇守飞鸟关,再加上那边有沙州之主洛耀宗亲自坐镇,断然不会出现上次的危局。”
    萧望之微微颔首。
    下属又道:“骁勇大营四万步卒将于三天后抵达平阳城南面,另外临江侯陈澜钰将率两万余锐卒横穿双峰古道,他们会在国公爷规定的十一月十二日之前赶赴平阳城外。”
    萧望之听到陈澜钰这个名字,面上微露感慨之意。
    他想起当年在淮州的峥嵘岁月,亦想起陈澜钰入京后的种种曲折,最终对方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及时拨乱反正,给李适之的棺材钉上一颗钉子。
    时光倥偬,他们终于又能并肩而战。
    注意到下属欲言又止的神情,萧望之收敛心神,微笑问道:“有心事?”
    下属鼓起勇气说道:“国公爷,淮安郡王这样安排是否过于行险?庆聿恭即便用兵如神,他想打下平阳城也没那么容易,我军何不将所有机动兵马调去定淮交界之处?”
    萧望之不置可否,看向旁边那个一直沉默的中年男人:“你怎么看?”
    尉迟归言简意赅地说道:“陆沉从来不是自负之人,想来一定有战胜景帝的办法。”
    “庆聿恭此番孤军深入,这是景帝有意为之,也是庆聿恭擅于隐忍的表现,如果错过这次的机会,将来想要再在战场上困住他可就难了。”
    萧望之半是解释半是感叹,继而道:“如今再犹豫迟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将这对景国君臣同时留下,我们总得冒一点风险,这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尉迟归沉默片刻,略显凝重地问道:“国公有几分胜算?”
    “事在人为罢了。”
    萧望之将手中的军报放在小几上,平静地说道:“二十年前我便听说过庆聿恭的威名,后来我们在淮州交手多次,勉强算是不分胜负。现如今我已老迈,这一战打完估计也活不了几年,既然这一生都在为大齐搏命,奉献最后的热血亦是理所应当,马革裹尸当为我辈的归宿。”
    下属面上浮现悲戚之色,尉迟归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萧望之微微一笑,眼中泛起雄壮之色:“让那位景国军神陪我共赴黄泉,亦是一桩传世美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九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上汤豆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汤豆苗并收藏九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