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被朱肃质疑人生的老朱
"哼!差点被五小子这个叛逆哄骗过去,他也是这么说的,是史书上的记载。"
"我就说嘛!我怎么可能杀害徐达呢?"
"可恶!"
说到这里,老朱满脸愤怒与杀意:"这混账,我要找出是谁写的史书,竟敢这样诋毁我。"
"要是让我找到,我一定要让他的九族都付出代价。"
"但是!"
下一刻,老朱愣住了,随即说道:"如果一切如五小子前世发生,妹妹去世,乖孙子和标儿也离开我,我...我是否有可能对徐达下手呢?"
老朱深知自己的性情,一旦怒火中烧,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若马皇后在,还能劝住他。
可马皇后不在,老朱明白,世上恐怕无人能阻止他。
如果雄英和标儿也离世,老朱不敢想象自己会变成怎样。
而且,据五小子所说,之后他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
为了确保皇权不受威胁,他是否会清除这些开国功臣呢?老朱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朱允炆根基不深,尤其在武将中几乎无人支持。
一旦朱允炆即位,若无法掌控这些武将,麻烦就大了。
所以!
在此之前,老朱必定会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让他能顺利登基。
"嘶!"
想到这里,老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真是那种情况,自己会不会对徐达下手呢?
就像五小子日记里写的那样,送他徐达一只烧鹅?
徐达最爱吃的就是烧鹅!
这一点,老朱心里很清楚,但徐达现在的状况根本不能吃烧鹅,烧鹅是发物,一口下去可能会诱发背疮。
"不...不可能的!"
老朱连连摇头:"我怎么可能会杀害徐达?他是我最好的兄弟,绝不会的。"
这一刻,朱老心头不由得一阵波动。
"哼!"
"全怪五儿这个不肖子,用诡计误导我,真是个混账。"朱老愤慨地责备,把一切过错都归咎于朱肃。
"呵呵,目前仅列举了朱老的三大糊涂事,就已经够惊人了,若他知道,恐怕心态都要崩溃吧!"
"下面要说的是朱老的第四桩蠢举。"
"重启殉葬之法。"
"唉!真不明白,朱老怎么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决定?殉葬制度自古以来就遭受无数非议。"
"秦始皇费尽周折废止了殉葬,用陶俑替代活人陪葬。"
"他倒好,又恢复了这制度,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污点,再怎么洗也洗不净啊!难怪后来有人称他为暴君,这事儿做得的确有点暴君的作风。"
"唉!"
"如果朱老还有类似的想法,我得设法救出那些殉葬的人,不能再让咱朱家蒙受恶名了。"
"这...这!"
朱老看到这里,猛然一惊,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问:"殉葬真的会遗臭万年吗?会让我成为后人口中的暴君,无法辩驳吗?"
"这...这!"
朱老真的有些慌乱,他对名誉格外在意,尤其是后人的评价。
尽管他尚未发布这个法令,但他确实考虑过,死后让宫中的侍女和太监一同陪葬。
"既然殉葬不行,那我也效仿秦始皇,用陶俑代替吧!"
"哼!还算你这个逆子言之有理。"朱老心有余悸地说,如果被后人冠以暴君之名,他实在难以接受。
在朱老眼中,他定然是超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英明君主。
"至于废除丞相制度,也算朱老的一大失误。"
"朱老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皇权,确保世上再无威胁皇权的存在,却不知此举大错特错。"
"皇权与相权历来相得益彰。"
"没有了丞相,皇帝的权力固然增强,将整个皇朝大权独揽,但也极其危险。"
"万一遇到昏君怎么办?"
"朱老不会真以为咱朱家代代都能出明君吧?他想多了,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可能每代都是明君,必然会有昏君出现。"
"况且,全部的权力集中于帝王一身,无论巨细,皆由他裁决,岂非过于劳累乎?"
"标兄英年早逝,其因复杂,惧老朱者有之,承其业债者有之,劳心过度者亦有之。"
"唉!终究,老朱未能胜任矣!"
"即便废丞相,皇权便能固若金汤乎?"
"非必然也!"
"吏部尚书,六部之首,或可揽权;握兵权之大将军,亦有篡位可能。老朱岂非欲废六部,解将军之职乎?"
"千年沿袭之规制,虽瑕疵颇多。"
"然丞相之设,实非败笔。"
"此...此!"
老朱愕然,低语:"莫非吾废丞相之举,确属谬误?哼!吾不信邪,此番定要罢黜胡惟庸,废除此丞相之位。"
"吾倒要瞧瞧,五弟之言是正,还是吾之所行是正。"
"虽尔创之大明胜于吾,吾仍坚信,丞相之位必须废。逆子,拭目以待,吾方为正确。"
此刻,老朱内心坚定,深信己决策无误。
"最后一大愚行,便是制定种性户籍,实乃愚不可及!老朱竟未预见此制之潜在危机。"
"此制定人之身份,农者世世为农,匠者代代为匠,军者子孙皆军。"
"如此固化阶级,视百姓为牛马,使阶级冲突随岁月累积,终酿大祸。"
"一旦矛盾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军户制度,其中潜藏的危机难以估量。"
"甚至可能是亡国之策,老朱何以至此,令人费解。"
"一策亡国已足显昏庸,老朱竟设多策,谁愿永为农工,不思晋升?"
"按理,老朱出身农家,不应犯此幼稚之错!"
"然而,你偏偏铸此大错,我该如何评价你呢?"
"老朱,你背弃了初心!"
"不觉间,已写下如此多,今日就此为止吧!"
"此...此!"
"吾...吾!"
读到朱肃日记倒数第二行,老朱顿时怔住,许久无法回神,自语:"难道此制真有误,我真的背离了初心?"
"我就说嘛!我怎么可能杀害徐达呢?"
"可恶!"
说到这里,老朱满脸愤怒与杀意:"这混账,我要找出是谁写的史书,竟敢这样诋毁我。"
"要是让我找到,我一定要让他的九族都付出代价。"
"但是!"
下一刻,老朱愣住了,随即说道:"如果一切如五小子前世发生,妹妹去世,乖孙子和标儿也离开我,我...我是否有可能对徐达下手呢?"
老朱深知自己的性情,一旦怒火中烧,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若马皇后在,还能劝住他。
可马皇后不在,老朱明白,世上恐怕无人能阻止他。
如果雄英和标儿也离世,老朱不敢想象自己会变成怎样。
而且,据五小子所说,之后他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
为了确保皇权不受威胁,他是否会清除这些开国功臣呢?老朱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朱允炆根基不深,尤其在武将中几乎无人支持。
一旦朱允炆即位,若无法掌控这些武将,麻烦就大了。
所以!
在此之前,老朱必定会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让他能顺利登基。
"嘶!"
想到这里,老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真是那种情况,自己会不会对徐达下手呢?
就像五小子日记里写的那样,送他徐达一只烧鹅?
徐达最爱吃的就是烧鹅!
这一点,老朱心里很清楚,但徐达现在的状况根本不能吃烧鹅,烧鹅是发物,一口下去可能会诱发背疮。
"不...不可能的!"
老朱连连摇头:"我怎么可能会杀害徐达?他是我最好的兄弟,绝不会的。"
这一刻,朱老心头不由得一阵波动。
"哼!"
"全怪五儿这个不肖子,用诡计误导我,真是个混账。"朱老愤慨地责备,把一切过错都归咎于朱肃。
"呵呵,目前仅列举了朱老的三大糊涂事,就已经够惊人了,若他知道,恐怕心态都要崩溃吧!"
"下面要说的是朱老的第四桩蠢举。"
"重启殉葬之法。"
"唉!真不明白,朱老怎么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决定?殉葬制度自古以来就遭受无数非议。"
"秦始皇费尽周折废止了殉葬,用陶俑替代活人陪葬。"
"他倒好,又恢复了这制度,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污点,再怎么洗也洗不净啊!难怪后来有人称他为暴君,这事儿做得的确有点暴君的作风。"
"唉!"
"如果朱老还有类似的想法,我得设法救出那些殉葬的人,不能再让咱朱家蒙受恶名了。"
"这...这!"
朱老看到这里,猛然一惊,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问:"殉葬真的会遗臭万年吗?会让我成为后人口中的暴君,无法辩驳吗?"
"这...这!"
朱老真的有些慌乱,他对名誉格外在意,尤其是后人的评价。
尽管他尚未发布这个法令,但他确实考虑过,死后让宫中的侍女和太监一同陪葬。
"既然殉葬不行,那我也效仿秦始皇,用陶俑代替吧!"
"哼!还算你这个逆子言之有理。"朱老心有余悸地说,如果被后人冠以暴君之名,他实在难以接受。
在朱老眼中,他定然是超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英明君主。
"至于废除丞相制度,也算朱老的一大失误。"
"朱老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皇权,确保世上再无威胁皇权的存在,却不知此举大错特错。"
"皇权与相权历来相得益彰。"
"没有了丞相,皇帝的权力固然增强,将整个皇朝大权独揽,但也极其危险。"
"万一遇到昏君怎么办?"
"朱老不会真以为咱朱家代代都能出明君吧?他想多了,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可能每代都是明君,必然会有昏君出现。"
"况且,全部的权力集中于帝王一身,无论巨细,皆由他裁决,岂非过于劳累乎?"
"标兄英年早逝,其因复杂,惧老朱者有之,承其业债者有之,劳心过度者亦有之。"
"唉!终究,老朱未能胜任矣!"
"即便废丞相,皇权便能固若金汤乎?"
"非必然也!"
"吏部尚书,六部之首,或可揽权;握兵权之大将军,亦有篡位可能。老朱岂非欲废六部,解将军之职乎?"
"千年沿袭之规制,虽瑕疵颇多。"
"然丞相之设,实非败笔。"
"此...此!"
老朱愕然,低语:"莫非吾废丞相之举,确属谬误?哼!吾不信邪,此番定要罢黜胡惟庸,废除此丞相之位。"
"吾倒要瞧瞧,五弟之言是正,还是吾之所行是正。"
"虽尔创之大明胜于吾,吾仍坚信,丞相之位必须废。逆子,拭目以待,吾方为正确。"
此刻,老朱内心坚定,深信己决策无误。
"最后一大愚行,便是制定种性户籍,实乃愚不可及!老朱竟未预见此制之潜在危机。"
"此制定人之身份,农者世世为农,匠者代代为匠,军者子孙皆军。"
"如此固化阶级,视百姓为牛马,使阶级冲突随岁月累积,终酿大祸。"
"一旦矛盾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军户制度,其中潜藏的危机难以估量。"
"甚至可能是亡国之策,老朱何以至此,令人费解。"
"一策亡国已足显昏庸,老朱竟设多策,谁愿永为农工,不思晋升?"
"按理,老朱出身农家,不应犯此幼稚之错!"
"然而,你偏偏铸此大错,我该如何评价你呢?"
"老朱,你背弃了初心!"
"不觉间,已写下如此多,今日就此为止吧!"
"此...此!"
"吾...吾!"
读到朱肃日记倒数第二行,老朱顿时怔住,许久无法回神,自语:"难道此制真有误,我真的背离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