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入寇河南了,汴梁!”
    这个消息令整个护国府都震惊不已,上百年了,辽国骑兵不止一次的侵入河北,还有一次打到澶州,但都在大河天险面前却步。契丹人不善水战,过了大河,就有被宋军切断退路的危险。所以辽国历代雄主猛将,都在滔滔大河面前却步。谁能料想得到,在大名府尚有十余万宋军的情形下,大队辽军过了黄河。辽国骑兵似乎到处都在,连夏国军情司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辽军在汴梁城外。宋国境内的流言纷纷,每天都有无数百姓本能地向汴梁逃难,然而,汴梁城白天都紧闭城门,以担心辽国奸细混进城为由,不放任何百姓入城,这些百姓只好绕城而过,扶老携幼地继续向南逃难。
    在实力的天平可能瞬间失去平衡的威胁下,反对介入辽宋之战的关中校尉几乎全部改变了态度,护国府决定准备出兵,由大将军府行军司决定如何干预。
    和其他校尉相比,赵行德胸中的震动犹大。“现在是靖康三年。”他握紧了拳头,赵行德只记得“靖康耻”三个字,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仅仅是想起这三个字,就令人胸中涌起无比的愤怒和屈辱。议事结束后,不少校尉都和赵行德打招呼,赵行德顾不得和人客套。他从护国府出来便立刻前往大将军府,请求面见行军司上将军张善夫。
    整个大将军府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所谓祸不单行,夏国东西两面的宿敌仿佛一同约好了似的。罗姆突厥人和罗斯人在河中的南北闹事,辽国攻打宋国又势如破竹。方面军司、辎重司、军情司的仿佛流水一样送来军函,各类卷宗堆积如山,行军司马先做整理之后,初步整理后呈交各房长史,长史再向上将军张善夫禀报,得到张善夫的授意后,再作出详细方略。尽管十分繁忙,张善夫还是即刻召见了赵行德。
    “张上将军,”赵行德进门行礼后,沉声道,“护国府决定出兵关东,末将请战。”
    “哦?”张善夫合上了正在翻阅的卷宗。出兵关东的决定,还没来得及送到行军司,然而,这个决定,张善夫丝毫也不觉得突然。若不能吞并辽宋,便要维持两国的平衡,这是五府的共识。宋国岌岌可危,就必须加以干预了。护国府只管决断大事。如何干预,派哪些军队出征,都将由行军司提出详细的方略。所以赵行德才会立刻来找张善夫请战。
    张善夫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出兵关东的大略虽然定了,但如何出兵对我朝最为有利,还需要权衡利弊。宋国数十万禁军主力尚且完好,辽宋战局现在还不明朗,龙牙军不宜轻易出征。”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赵行德。
    “末将可否调往别军?”赵行德当即道,“辽宋交战动辄十万兵马,我朝东征的兵马也不会少,当由上将军领兵,末将不才,愿意自荐为幕府从事。”以夏国的军制,百夫长以上都是军士推举的,出征的军营绝无可能凭空安排一名领兵军官,所以赵行德甘愿放弃领兵,以幕僚的身份跟随大军东征。幕僚中最多的便是行军长史,也算行军司的人。
    “你自愿为从龙牙军调任行军长史?”张善夫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行军长史虽然在职禄上与校尉相当,但既没有兵权,更没有护国府的尊贵。比龙牙军的校尉制将军更矮了一级。很多智勇兼备的行军司马宁愿转为百夫长,争取被军士推举为校尉,也不肯升任行军长史。所以,行军司的长史、从事们,大都属于智谋过人,而勇悍却稍有逊色的军士。像赵行德这样既有勇力又谋略的却是极少。
    沉默片刻,张善夫淡淡道:“赵校尉,你的请求,我会考虑的。先退下吧。”
    “上将军......”赵行德还未说话,张善夫沉声道:“退下——”
    不怒而自威的气势,令赵行德只能躬身道:“末将告退。”转身退了出去。
    张善夫望着他的背影,眉毛微微皱起,若有所思。他再度翻开面前的卷宗,赫然是行军司所做东征方略,计划与宋国朝廷联络,如果宋军大败,汴梁失陷,则派出精兵东进,帮助宋军稳定局面,同时关中开始积储物资,准备动员退役军士和团练军。待西面的战事结束,东面辽国和宋国也打得差不多了,再把源源不断的军队派往关东。赵德麾下的龙牙军火器营,乃为团练军训练火器军官的地方。虽然不一定亲自参加东征,作用却极为重要。张善夫考虑再三,将赵德的名字圈起,改为行军司候用。傍晚时分,几份进兵方略都呈到了丞相柳毅面前。
    柳毅先大概将行军司的方略看过一遍。行军司准备在西面集结十万大军讨伐叛乱,关中派出三万兵马东出函谷关,帮助宋国支撑局面。还呈请护国府在河中征召五万退役军士,在关中征召三万退役军士,准许关中扩红编练火器营,请丞相府尽最大可能在关中囤积军需。合上了卷宗,柳毅沉吟片刻,问道:“罗斯叛乱明显比辽军势弱。可是行军司的安排,却是西重东轻,这是为何?”
    张善夫解释道:“罗斯王公勾结西夷蛮族,只怕越闹越大。到头来朝廷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再加上罗姆突厥人在河中南面对我不善,必须要速战速决,所以兵贵胜,不贵久。西面要集结重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剪除祸患。而宋国对我们尚且心存疑虑,东出的兵马多了,只怕宋国多半不会答应,就算答应了,也会对我军加以提防,反而不利于联宋抗辽。将来我们西面战事平定,我朝后顾无忧。辽国和宋国的国力,相互间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我朝大军东进,这两国都无法阻挡。”
    柳毅点了点头。行军司的谋算,他素来知晓。辽宋战局急转直下,护国府担心契丹轻易得到了宋国的土地人力财帛,为恶更烈,殃及关中,才决意派军助宋抗辽。柳毅翻阅了辎重司测算的军饷军需,征召八万军士,光一年职禄就多支出四百余万贯,相应添置的辎重马匹粮草,还有三百余万贯。这些都要丞相府想办法,缴获敌军的物资多由战胜的军士分配,叛乱地方的矿藏和土地拿出来竞卖,大概能填补出征的费用。再让宋国出些借兵的酬劳?关中火铳营逐步编练增加,囤积将来大军出征的军需,更像是一个无底洞,若不能一统天下,恐怕填不上这一大笔。柳毅正思索间,忽然见到在方略的最后,赵德被卸下了龙牙军校尉之职,改为行军司候用长史,却没有具体职责。
    “赵德是个人才,”他皱眉道:“怎么把他投掷闲散了。”
    “他宁愿从龙牙军调到行军司做长史,也要去关东打仗。”张善夫叹道,“龙牙军校尉何等尊荣,难道还要强人所难不成?只不过领兵东征的上将军尚未决定,也不能现在就安排行军长史。”柳毅有些愕然,他合上卷宗,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
    大名府外的旷野上,无数辽军骑兵出没,但总的来说,落在城头宋军眼里的辽军数目越来越少。然而,就在数十里之外,十余万辽军集中在大营之内,周围一群群的骑兵来回巡视,看见宋国百姓便纵马追逐,或者当场射杀,或者虏获回营充作签军。
    御账中,北院枢密使耶律铁哥,汉军都统耶律保义,宫帐军都统耶律燕山,左军正都统耶律毕节,右军都统乌尔衮、步军都统萧查剌阿,都恭谨地侍立在周围。大帐正中,穹庐开口投下的光正照在巨大的地图上,耶律大石正俯身看着宋国各军的位置。他面沉似水,当目光落在黎阳津浮桥上时,方才难得动容,眼光微微一动。这些天来,宋军不但没有加强黎阳津的防守,反而尽可能将河南的宋军都往汴梁收缩,现在防守黎阳津桥北的,仍然还是张叔夜那两万兵马。
    “陛下,要不要发兵夺下黎阳津?”耶律燕山问道。其它诸将的脸上也都浮现期待的神色。
    “不急,”耶律大石摇了摇头,沉声道,“把这座浮桥留给王彦。”
    “可是........”众将虽不敢质疑耶律大石的决定,心中却是惴惴。河北行营大军,真的会出大名府回援汴梁么?耶律大石将十余万精兵猛将拘束在营中,已经有十余天了。辽军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河南号称宋朝最为富庶之地,汴梁也似乎触手可及,可大军偏偏止住了前进脚步。十余万人马每天的粮草消耗巨大不说,契丹人、奚人、女真人、蔑尔勃人来到南朝花花世界,不能出营打草谷,每天在营中憋得难受之极。

章节目录


帝国的黎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鼓元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鼓元吉并收藏帝国的黎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