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你这老匹夫!
听到这道熟悉的声音,在场的人皆是浑身一震,目光下意识的朝门口看去。
只见朱元璋满脸愠怒,手中拎着一把长剑,很明显是来者不善。
身后则是踉踉跄跄在太监的搀扶下跟上来的朱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使得黄子澄心中一揪。
这是……什么情况?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但是此时他也来不及多想,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和朱标行了一礼。
依照朱元璋这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难不成是哪位皇孙又犯了事儿?
或者说,是来讨伐自己教导不善?
黄子澄心中犯着嘀咕,此时朱元璋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下来。
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朱元璋冷哼一声,将手中的长剑重重的拍在桌案上。
自己则干脆坐在了上首,目光扫过眼前自己诸位孙儿。
“看来,黄先生的教导甚是不错啊!”
“尚在学堂之中,兄长就已经可以随意呵斥幼弟了?”
朱元璋凛冽的目光扫过朱允炆,言语中的意味深长不言而喻。
果然不出他所料,兄弟之间的反目,从他黄子澄手下便开始了。
他黄子澄此时能够纵着朱允炆去嘲讽兄弟,以后是不是还会教着朱允炆去手足相残?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有了抄家伙的冲动。
“臣从未如此教导!还请陛下明鉴!”
黄子澄闻言大惊,急忙跪倒在地,连声求饶。
开玩笑!这罪名他可担不起!
伴君如伴虎,教导这些皇子皇孙,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说别的,就单单说若这些皇子皇孙去陛下面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岂不是都成了自己的锅?
“明鉴?你的意思是朕诬陷你了?”
“这样的话,朕倒是想要好好考一考,近期尔等学习的成果。”
朱元璋冷笑一声,将目光投向了朱允炆。
正是这一眼,顿时使得朱允炆寒毛都竖了起来。
完了,必然是方才自己嘲讽朱允熥的话被皇爷爷听见了,这会儿来打压自己气焰的。
既然是考验学习成果……自己只要按照黄先生教导的说便没错了吧?
“朱允炆,朕问你。”
“若将来由你当这个皇帝,该如何防守边疆?”
“设置潘国诸侯如何?”
朱元璋微微颔首,缓缓开口问道。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嘶——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因为太子身体抱恙,已经开始考虑立皇太孙了吗?
黄子澄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病恹恹的坐在一旁的朱标,仿佛确定了自己内心的猜测。
“孙儿以为,此法不妥。”
“如果敌人不安分,藩王们可以对付他们。但如果藩王们不安分,可以让何人来抵御呢?”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沉吟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
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皇子皇孙的必修课。
毕竟大明的江山,是整个朱家一同来维护的。
他虽然如今既不是长子也不是长孙,但要是说什么都不想那是假的。
这同样的问题,他也曾向黄子澄讨教过。
藩王诸侯各自镇守一方,旗下的兵马势力也仅仅是能够自守罢了。
如若有所变故,朝廷六师齐出,有哪方诸侯能够抵挡的了朝廷的军队?
汉朝叛乱的那七个诸侯不是不强,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朱允炆又怎会不懂?
藩王虽然有兵马,但朝廷在百姓心中才是正朔。
“你倒是有自己的见解。”
“若按照你的意思来,又该如何?”
朱元璋的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面色看不出喜怒。
但一旁的朱标却十分的清楚,朱元璋这是已经在暴怒的边缘了。
不在愤怒中消亡,便会在愤怒中爆发。
“依照孙儿之见,应当先用德行感化,再用礼法约束。”
“若那些藩王不知轻重,便就削弱权力,进一步剥夺封号。”
“他们如果一意孤行,大可举兵讨伐。”
“对待那等有反叛之心的逆贼,理应削去藩号,诛其族人,贬为庶民,流放边疆!”
虽然朱允炆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朱元璋又怎会听不出来他的意思?
都是嘴上说着好听罢了,当他真正坐到了皇帝的这个位置,又怎么会真的去以德怀之?
只怕到时候,会像许先生说的那般,觉得皇叔的权势太重,采纳了臣子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
随即因为手段的残暴,而被朱棣所举兵诛杀……
想到这里,朱元璋摩挲着玉佩的手关节一阵泛白。
他无法想象大明是如何走到许先生口中所说的那一步的。
“陛下,皇孙在政事上一向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我大明社稷的维护更是日月可鉴。”
“臣今后定然会悉心教导,辅佐皇孙,为大明做贡献!”
黄子澄听出来了朱允炆这番话是当初他教的,顿时心花怒放,上前两步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高声说着。
想必这样一番回答,陛下一定会满意!
想到这里,师徒二人还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眼神中尽是骄傲与喜悦。
一众孙辈中,朱允炆无疑是最优秀的。
自己到时候也能凭着其师父的名头,水涨船高,甚至是一步登天……
还没等黄子澄心中盘算完,接下来的一幕,使得他整个人如坠冰窖。
“好啊!果真是你这老匹夫!”
“朕设立藩王,自然是信任他们!相信他们会尽忠职守的守护我大明江山!”
“可你呢,居然在这里挑拨离间!酸臭腐儒,不思皇恩,还敢谗言进献,企图引我皇室操戈,你到底是何居心!”
“朕今日,便要斩了你这混账!”
黄子澄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冷笑一声站起身来,拿起一旁的佩剑就要朝着黄子澄劈去。
“陛下听我解释啊——”
“皇孙您跟陛下说说,饶了臣这条老命吧!”
虽然黄子澄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仍旧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高声哭喊着。
听到黄子澄这番话,朱允炆此时反应了过来,急忙上前两步想要为黄子澄求情。
只见朱元璋满脸愠怒,手中拎着一把长剑,很明显是来者不善。
身后则是踉踉跄跄在太监的搀扶下跟上来的朱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使得黄子澄心中一揪。
这是……什么情况?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但是此时他也来不及多想,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和朱标行了一礼。
依照朱元璋这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难不成是哪位皇孙又犯了事儿?
或者说,是来讨伐自己教导不善?
黄子澄心中犯着嘀咕,此时朱元璋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下来。
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朱元璋冷哼一声,将手中的长剑重重的拍在桌案上。
自己则干脆坐在了上首,目光扫过眼前自己诸位孙儿。
“看来,黄先生的教导甚是不错啊!”
“尚在学堂之中,兄长就已经可以随意呵斥幼弟了?”
朱元璋凛冽的目光扫过朱允炆,言语中的意味深长不言而喻。
果然不出他所料,兄弟之间的反目,从他黄子澄手下便开始了。
他黄子澄此时能够纵着朱允炆去嘲讽兄弟,以后是不是还会教着朱允炆去手足相残?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有了抄家伙的冲动。
“臣从未如此教导!还请陛下明鉴!”
黄子澄闻言大惊,急忙跪倒在地,连声求饶。
开玩笑!这罪名他可担不起!
伴君如伴虎,教导这些皇子皇孙,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说别的,就单单说若这些皇子皇孙去陛下面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岂不是都成了自己的锅?
“明鉴?你的意思是朕诬陷你了?”
“这样的话,朕倒是想要好好考一考,近期尔等学习的成果。”
朱元璋冷笑一声,将目光投向了朱允炆。
正是这一眼,顿时使得朱允炆寒毛都竖了起来。
完了,必然是方才自己嘲讽朱允熥的话被皇爷爷听见了,这会儿来打压自己气焰的。
既然是考验学习成果……自己只要按照黄先生教导的说便没错了吧?
“朱允炆,朕问你。”
“若将来由你当这个皇帝,该如何防守边疆?”
“设置潘国诸侯如何?”
朱元璋微微颔首,缓缓开口问道。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嘶——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因为太子身体抱恙,已经开始考虑立皇太孙了吗?
黄子澄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病恹恹的坐在一旁的朱标,仿佛确定了自己内心的猜测。
“孙儿以为,此法不妥。”
“如果敌人不安分,藩王们可以对付他们。但如果藩王们不安分,可以让何人来抵御呢?”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沉吟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
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皇子皇孙的必修课。
毕竟大明的江山,是整个朱家一同来维护的。
他虽然如今既不是长子也不是长孙,但要是说什么都不想那是假的。
这同样的问题,他也曾向黄子澄讨教过。
藩王诸侯各自镇守一方,旗下的兵马势力也仅仅是能够自守罢了。
如若有所变故,朝廷六师齐出,有哪方诸侯能够抵挡的了朝廷的军队?
汉朝叛乱的那七个诸侯不是不强,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朱允炆又怎会不懂?
藩王虽然有兵马,但朝廷在百姓心中才是正朔。
“你倒是有自己的见解。”
“若按照你的意思来,又该如何?”
朱元璋的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面色看不出喜怒。
但一旁的朱标却十分的清楚,朱元璋这是已经在暴怒的边缘了。
不在愤怒中消亡,便会在愤怒中爆发。
“依照孙儿之见,应当先用德行感化,再用礼法约束。”
“若那些藩王不知轻重,便就削弱权力,进一步剥夺封号。”
“他们如果一意孤行,大可举兵讨伐。”
“对待那等有反叛之心的逆贼,理应削去藩号,诛其族人,贬为庶民,流放边疆!”
虽然朱允炆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朱元璋又怎会听不出来他的意思?
都是嘴上说着好听罢了,当他真正坐到了皇帝的这个位置,又怎么会真的去以德怀之?
只怕到时候,会像许先生说的那般,觉得皇叔的权势太重,采纳了臣子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
随即因为手段的残暴,而被朱棣所举兵诛杀……
想到这里,朱元璋摩挲着玉佩的手关节一阵泛白。
他无法想象大明是如何走到许先生口中所说的那一步的。
“陛下,皇孙在政事上一向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我大明社稷的维护更是日月可鉴。”
“臣今后定然会悉心教导,辅佐皇孙,为大明做贡献!”
黄子澄听出来了朱允炆这番话是当初他教的,顿时心花怒放,上前两步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高声说着。
想必这样一番回答,陛下一定会满意!
想到这里,师徒二人还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眼神中尽是骄傲与喜悦。
一众孙辈中,朱允炆无疑是最优秀的。
自己到时候也能凭着其师父的名头,水涨船高,甚至是一步登天……
还没等黄子澄心中盘算完,接下来的一幕,使得他整个人如坠冰窖。
“好啊!果真是你这老匹夫!”
“朕设立藩王,自然是信任他们!相信他们会尽忠职守的守护我大明江山!”
“可你呢,居然在这里挑拨离间!酸臭腐儒,不思皇恩,还敢谗言进献,企图引我皇室操戈,你到底是何居心!”
“朕今日,便要斩了你这混账!”
黄子澄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冷笑一声站起身来,拿起一旁的佩剑就要朝着黄子澄劈去。
“陛下听我解释啊——”
“皇孙您跟陛下说说,饶了臣这条老命吧!”
虽然黄子澄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仍旧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高声哭喊着。
听到黄子澄这番话,朱允炆此时反应了过来,急忙上前两步想要为黄子澄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