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脑瓜子开瓢的蹊跷
而这个大明战神李景隆,昨日貌似是在跟人踢蹴鞠,然后一个不慎,被蹴鞠踢中了脑袋,脑袋直接砸在了一块石头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景隆睁开眼睛,入眼便只见一个中年汉子,坐在床边,手杵着脑袋,发出轻微的鼾声。
他知道,这个人就是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李文忠,同样,这也是朱屠户所有亲戚以及诸多开国武将之中,读书最多的人,也是李景隆的老爹。
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时,李文忠便跟随朱元璋上阵杀敌,排兵布阵。
而朱元璋坐好江山之后,李文忠就开始为朱元璋建设大明,东征西讨,修筑城池。直到洪武十二年开始,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真是一个好出生啊...”
李景隆心中不免感叹,有这么一个老爹,就算儿子无所作为,也能躺在功劳簿上等死。
不过历史上李景隆虽然被人诟病,但李景隆也算是活的够久的了,直到永乐末年,李景隆才病逝。
反倒是其余的武将勋贵们,多数都被朱元璋给宰了,而朱棣后来又宰了一批,剩下的更是寥寥无几。
反倒是李文忠这一支,虽然不复荣光,却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五十万...太难输了...”
李景隆心中依旧感慨不已,这简直就是天胡开局,天选的气运之子。
“李景隆...大明战神...如今我来了,日后我会让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战神!”
李景隆眼中闪烁着精光,自己天胡开局,若是不能成就一代霸业,自己岂不是白穿了?
而且自己要向世人证明,李景隆绝不是贬义词!
想到此处,李景隆心中便是一阵热络。
就在李景隆还在心中暗暗琢磨之时,李文忠也在这时候醒来,看到正睁着眼睛的李景隆,连道:
“九江,你醒了?”
“爹...”
李景隆嘴里犹豫了一下,还是叫出了口。
“哎!醒了就好,醒了就好,九江,你可吓死爹了,差点爹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李文忠看着李景隆,泪眼婆娑的说道。
“爹,我饿了。”
李景隆开口说道。
这具身体,从昨日到今日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脑袋此时更是生疼,使得李景隆也没有多少力气跟李文忠说话。
李文忠见状,连道:“好好好,爹这就让下人去给你做饭。”
说着,李文忠便让人去准备一些清淡的粥食。
不多时,李文忠端着冒着热气的粥,将李景隆从床上扶了起来,然后一边一勺子一勺子的喂给李景隆吃。
李景隆其实是有些抗拒的,但心中还是有些感动,这李文忠能尽心尽力到这份上,可见平日里对李景隆多么欢喜。
“好了,你好好躺着,爹已经命人去熬煮汤药,等会下人会送汤药过来,你自己好好躺着,爹先去处理公务了。”
李文忠喂完了李景隆,便叮嘱了几声。
李景隆见状,点头道:“嗯。”
旋即,李文忠便离开了。
而李景隆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回忆着前身的一切过往。
然而在回忆的过程之中,李景隆却发现了一丝端倪。
那个球...砸下来的轨迹,似乎不是什么偶然...
是有人特意将球踢在了他的脑袋上!
一时之间,李景隆特意回想了起来,和自己一起打球的人,除了徐达家的三子徐增寿,以及常遇春之子常升还有几个武将勋贵之后,其余的就是几个文人士子。
这几人个文人士子也是李景隆在烟花柳巷之中结识的,因几人有些才气,其父又在朝中任职,所以李景隆才和他们有所接触。
平日里这几人对李景隆那是毕恭毕敬,毕竟李文忠的身份摆在这里,任谁都想巴结巴结李景隆。
当初之所以一起打球,乃是这几个文人士子之中的一人提议的,说是就当玩耍玩耍。
李景隆倒也没有多疑,反正大家这些二世子都是出来玩的,找点乐子也好,于是几人就去踢蹴鞠。
然而赛至中途,大家都已经进入了状态,李景隆也没有防备,满心满眼都是怎么赢得比赛。
但貌似那几个文人士子其中一人,原本要传球给另外一人,但却突然将球朝着李景隆的脑门上踢了过去,这才导致李景隆脑袋着地。
一时之间,李景隆眯着眼睛,这件事到底是意外,还是巧合...
又或者是有心谋划?
也不对,李景隆心中暗想着,就算此人对自己有怨,怕是也无法算到自己脑袋会砸在石头上面,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人本就看自己不顺眼,想要让自己出出丑。
但没想到一发入魂,直接将李景隆给祭天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景隆也不可能就这么放过那小子,必须给此人一点颜色看看。
“貌似...那人是户部尚书郭允道的儿子郭彤,好小子,对我下黑手。”
李景隆眯着眼睛,原主当时在秦淮河上可是请这小子吃饭都吃了三次,没想到会被此人背刺。
不过此时李景隆也不着急,自己当务之急就是养好伤,脑袋上的伤势可是不容小觑,若是留下病根就不好了。
不多时,汤药便送了进来,李景隆喝完了汤药之后,便睡了过去。
两日后。
李景隆感觉脑袋上的伤势已经大好,不过也不能剧烈运动,但是已经能下地走路了,于是李景隆就在院里躺着晒太阳,手里拿着一本兵书翻看着。
不过上面的文字,真的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不过好在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勉强能够看的进去,就是太过于枯燥,而且没有标点符号,一句话自己还得看着分符号。
于是,李景隆就一边拿着烧制的小木炭在上面标注着标点符号,一边慢慢翻看。
看到一半时。
只见门房跑了过来,禀报道:
“小公爷,魏国公家小公爷以及郑国公家二爷还有颍川侯家长子前来看望小公爷,如今正在正堂等候,小公爷是去正堂还是让几位来这里。”
李景隆睁开眼睛,入眼便只见一个中年汉子,坐在床边,手杵着脑袋,发出轻微的鼾声。
他知道,这个人就是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李文忠,同样,这也是朱屠户所有亲戚以及诸多开国武将之中,读书最多的人,也是李景隆的老爹。
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时,李文忠便跟随朱元璋上阵杀敌,排兵布阵。
而朱元璋坐好江山之后,李文忠就开始为朱元璋建设大明,东征西讨,修筑城池。直到洪武十二年开始,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真是一个好出生啊...”
李景隆心中不免感叹,有这么一个老爹,就算儿子无所作为,也能躺在功劳簿上等死。
不过历史上李景隆虽然被人诟病,但李景隆也算是活的够久的了,直到永乐末年,李景隆才病逝。
反倒是其余的武将勋贵们,多数都被朱元璋给宰了,而朱棣后来又宰了一批,剩下的更是寥寥无几。
反倒是李文忠这一支,虽然不复荣光,却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五十万...太难输了...”
李景隆心中依旧感慨不已,这简直就是天胡开局,天选的气运之子。
“李景隆...大明战神...如今我来了,日后我会让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战神!”
李景隆眼中闪烁着精光,自己天胡开局,若是不能成就一代霸业,自己岂不是白穿了?
而且自己要向世人证明,李景隆绝不是贬义词!
想到此处,李景隆心中便是一阵热络。
就在李景隆还在心中暗暗琢磨之时,李文忠也在这时候醒来,看到正睁着眼睛的李景隆,连道:
“九江,你醒了?”
“爹...”
李景隆嘴里犹豫了一下,还是叫出了口。
“哎!醒了就好,醒了就好,九江,你可吓死爹了,差点爹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李文忠看着李景隆,泪眼婆娑的说道。
“爹,我饿了。”
李景隆开口说道。
这具身体,从昨日到今日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脑袋此时更是生疼,使得李景隆也没有多少力气跟李文忠说话。
李文忠见状,连道:“好好好,爹这就让下人去给你做饭。”
说着,李文忠便让人去准备一些清淡的粥食。
不多时,李文忠端着冒着热气的粥,将李景隆从床上扶了起来,然后一边一勺子一勺子的喂给李景隆吃。
李景隆其实是有些抗拒的,但心中还是有些感动,这李文忠能尽心尽力到这份上,可见平日里对李景隆多么欢喜。
“好了,你好好躺着,爹已经命人去熬煮汤药,等会下人会送汤药过来,你自己好好躺着,爹先去处理公务了。”
李文忠喂完了李景隆,便叮嘱了几声。
李景隆见状,点头道:“嗯。”
旋即,李文忠便离开了。
而李景隆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回忆着前身的一切过往。
然而在回忆的过程之中,李景隆却发现了一丝端倪。
那个球...砸下来的轨迹,似乎不是什么偶然...
是有人特意将球踢在了他的脑袋上!
一时之间,李景隆特意回想了起来,和自己一起打球的人,除了徐达家的三子徐增寿,以及常遇春之子常升还有几个武将勋贵之后,其余的就是几个文人士子。
这几人个文人士子也是李景隆在烟花柳巷之中结识的,因几人有些才气,其父又在朝中任职,所以李景隆才和他们有所接触。
平日里这几人对李景隆那是毕恭毕敬,毕竟李文忠的身份摆在这里,任谁都想巴结巴结李景隆。
当初之所以一起打球,乃是这几个文人士子之中的一人提议的,说是就当玩耍玩耍。
李景隆倒也没有多疑,反正大家这些二世子都是出来玩的,找点乐子也好,于是几人就去踢蹴鞠。
然而赛至中途,大家都已经进入了状态,李景隆也没有防备,满心满眼都是怎么赢得比赛。
但貌似那几个文人士子其中一人,原本要传球给另外一人,但却突然将球朝着李景隆的脑门上踢了过去,这才导致李景隆脑袋着地。
一时之间,李景隆眯着眼睛,这件事到底是意外,还是巧合...
又或者是有心谋划?
也不对,李景隆心中暗想着,就算此人对自己有怨,怕是也无法算到自己脑袋会砸在石头上面,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人本就看自己不顺眼,想要让自己出出丑。
但没想到一发入魂,直接将李景隆给祭天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景隆也不可能就这么放过那小子,必须给此人一点颜色看看。
“貌似...那人是户部尚书郭允道的儿子郭彤,好小子,对我下黑手。”
李景隆眯着眼睛,原主当时在秦淮河上可是请这小子吃饭都吃了三次,没想到会被此人背刺。
不过此时李景隆也不着急,自己当务之急就是养好伤,脑袋上的伤势可是不容小觑,若是留下病根就不好了。
不多时,汤药便送了进来,李景隆喝完了汤药之后,便睡了过去。
两日后。
李景隆感觉脑袋上的伤势已经大好,不过也不能剧烈运动,但是已经能下地走路了,于是李景隆就在院里躺着晒太阳,手里拿着一本兵书翻看着。
不过上面的文字,真的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不过好在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勉强能够看的进去,就是太过于枯燥,而且没有标点符号,一句话自己还得看着分符号。
于是,李景隆就一边拿着烧制的小木炭在上面标注着标点符号,一边慢慢翻看。
看到一半时。
只见门房跑了过来,禀报道:
“小公爷,魏国公家小公爷以及郑国公家二爷还有颍川侯家长子前来看望小公爷,如今正在正堂等候,小公爷是去正堂还是让几位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