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
    考虑到惹怒赵骏的后果,赵祯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不犯傻,一切以赵骏的意思为主。
    结果就是朝廷正式下发了淮南赈灾贪腐案的诏书,事情始末都发在了邸报上,还有汴梁的报纸也大肆渲染,将那些人的可恶公布于众。
    一时间汴梁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都因为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满朝议论声音不绝于耳,对这些人的行径群起而攻。
    说到底,宋朝官场确实黑暗。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几乎是常态,真正清廉和正义的官员只是少数。
    然而朝廷中央官员其实更讲究清流名声,甭管私底下怎么样,至少表面上奉公守法,维持清官形象。
    即便是夏竦这样的卑鄙小人,也只是在合法范围内自己做生意,从不敢贪污受贿。
    所以赵骏虽然对夏竦的感官很差,可他确实没什么把柄将他处置掉。除非赵骏直接以为了一己私欲把他降职,否则在律法上还真拿夏竦没什么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诩清流的官员在得知有人做了这样的恶事之后,自然是弹劾遍起,势必要将这些害群之马给处置,彰显朝廷正义。
    有了这样的大义在手,政制院便顺水推舟,下达了政令,让各路的负责人将所有涉案的案犯羁押起来,押回汴梁受审。
    而且还特意提及,这次审判将由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联合执行,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
    听到这个消息,三个衙门高兴坏了。纷纷喜形于色,弹冠相庆。
    赢了赢了。
    他们总算是获得了胜利。
    赵骏不在汴梁,大宋的司法权终于又再一次落到了他们手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被皇城司垄断了一切权力。
    于是三个司法衙门立即行动起来,联合发出通告,立即捉拿犯法的官员。
    不过他们还是慢了一步。
    名单上除了离得远的,比如在河北、陕西、四川、山西等地的,只要是在东南区域,基本都被赵骏给逮住。
    毕竟赵骏行动是在六月份,而朝廷得到信,再把这些人的罪行公布,引发舆论关注,让赵骏的行动占据名分大义基本上已经是七月份,中间相差了一个多月。
    这段时间足够赵骏四处抓人了。
    而且杨崇勋的陈州虽然就在汴梁南面,离汴梁咫尺之遥,可离淮南也不远啊。
    所以几乎是三司衙门联合执法的队伍欢天喜地去拿人的时候,陈州的地方官就告诉对方,几天前杨崇勋就被军队抓走了,让人白高兴一场。
    跟黄惟等人比起来,杨崇勋可是做过宰相的大鱼,可惜没落到他们手里,这令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的人非常遗憾。
    不过抓到黄惟也不错了,马上开审。
    而赵骏这边。
    等到七月份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能够抓到的犯官全部逮住。
    抓杨崇勋也没费什么手脚,他手里确实有一支小军队,那些县令被暗杀就是他所为,但还是没法跟正规军相抗衡。
    在百姓眼里,不管是杨崇勋、孙沔,甚至是地方上那些县令,都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大人物。
    这些人能够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弄死他们。
    他们给予人们的是无尽的绝望,以及如一座大山般的压迫力。
    可那是在底层百姓眼中是这样。
    换了另外一个层次那自然又截然不同。
    对于赵骏来说,他们也不过是南巡下基层路上,顺便处理掉的一群阴沟老鼠罢了,根本费不了什么力气。
    而且还是赵骏看见了,不管从道义还是良知上,都要铲除的人。
    没办法。
    赵骏在眼睛瞎的时候跟赵祯他们吹牛逼,说自己要是在古代,那必定能够掀起一场变革,让大宋再次伟大,成为像汉唐那样的强盛帝国。
    结果眼睛恢复后人就傻了,自己真tm出现在古代了。
    然后牛已经吹出去,又被晏殊他们劝着加入了大宋集团,那就只能赶鸭子上架,开始着手改革事宜。
    那改革总要有个方向吧。
    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的提高生产力先搁一边,想办法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兼并,让大宋百姓有条活路才是正道。
    于是乎带着吹出去的牛逼,赵骏就踏上了一条为大宋百姓谋生存的道路。
    出去一看。
    好家伙,遍地贪官污吏,祸害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这要是赵骏还不做事,那不是打他的脸?
    我说我下棋厉害,你说你是刘启。
    来抬杠的是吧?
    所以总结来说。
    不是赵骏真那么喜欢杀人,而是他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说出去的豪言壮志就是要全面改革大宋,让大宋从上到下,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既然发下了宏愿自然就得做事,而这些人在路上又被他遇到,按赵骏以前看的修仙小说来比喻的话,那就是阻碍了他的大道。
    这些人不死谁死?
    等到八月份的时候,赵骏已经走遍了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二十多个州,上百座县。
    同时以李柬之、蒋堂、杨告等人组成的联合审查部门也已经将那些人的全部罪证调取完成,家也抄了,人也抓了,证据也充足。
    赵骏快刀斩乱麻,签署了他的知院政令,为首者一律死罪,其余那些执行人员,如各地县衙胥吏、州府衙役,佐官、腻官、文书、吏员等等数百上千号人,情节严重者死刑,罪责较轻者流放。
    并且他们的罪名也昭告整个淮南,各地州、县、乃至村镇,都张贴布告。把他们的罪行、行刑时间,以及朝廷对贪官污吏的态度,赵骏铲除这些官场毒瘤的决心一一展现。
    一时间,淮南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赵骏的名望在这个时候几乎传遍了整个南方,声势达到了顶点。这个时候他要是振臂一呼,发动起义估计都有不少人跟随。
    但这还远远不够。
    八月十日,赵骏从二月份出发,在应天府逗留了一段时间,二月底进入淮南西路,除开在杭州的两个月,大部分都在淮南。
    他走访乡间,调查民情,除了处置那些高级官员,更多的还是听听民意,判断是非曲直。
    当初他在应天府,由于未表明身份,地方百姓都不敢和他说真话,所以赵骏时常就只能在乡里闲逛,除非遇到那种愿意打开话匣子的受害者,不然收获还真不多。
    可现在身份表明之后,走到哪里,就有不知道多少地方百姓来喊冤。
    告的状子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是被胥吏欺压,有些是宗族内部矛盾,还有些则是一笔糊涂账。
    比如说村子之间争水源这种,两边村寨械斗,衙门里的差役只能过来调节。
    两边就都觉得衙门的人和稀泥,偏袒对方。恰好赵骏路过,下乡调研,全都跑过来告衙门的状,把当地知县吓了个半死。
    后来经过赵骏了解,实地勘察了情况之后,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让两个村子一起重新挖一条水渠,并且按照用水需求、村子人数进行分配,官府监督,严格管控,不允许再争抢。
    同时赵骏也严厉地批评了两个村子的做法,告诉他们大家都是邻居,你抢了水,旁人就没水灌溉田地,田地生不出粮食出来,邻村就得饿死。
    邻里之间,本就应该相互协助,而不是大打出手。
    难道在明明水源还算充足,勉强可以供应两个村庄的情况下,还要闹出人命吗?
    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管他们听没听得进去,反正在赵骏的见证下,他们是握手言和,表示以后不会再闹矛盾。
    其实也是这两个村子的矛盾并不深,地方官吏虽然和稀泥,可每次双方械斗,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过来制止,没有闹出人命,不然的话,怕是没那么容易解决。
    而这样的事情,赵骏每天都能遇到很多起。堂堂一个政制院知院,堪比一国总理的存在,却要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真是让人脑壳痛。
    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基层治理本来就是直面民生。他要下基层调研,就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自然也就只能解决这些问题。
    <divclass="contentadv">也就是他本身来自于后世,出生于农村,基层经验还算丰富,再加上不同地位的人说同样的话,效果也不一样。
    换了地方胥吏来劝说他们,地方百姓不一定听,但换了赵骏来批评教育,一个个自然听话许多。
    即便有些刁民无赖,至少当着赵骏的面肯定不敢违背。
    十日这一天,赵骏刚刚从泰州回来,去了一趟赵抃所辖的海陵县,到了地方果然看到治理一片安宁祥和,百姓不能说是衣食无忧,但也比别的州县强了不少,这说明赵抃的治理能力确实上佳。
    而且听说赵抃对付县里的豪强地主也是有一手,竟然逼得他们高价雇佣百姓耕作,又严厉打击奴隶现象,迫使那些豪强地主给雇佣的百姓签署平等契约,大幅减少剥削压榨。
    这让赵骏对赵抃还是很有好感,跟杨告、王素、杨察等人一样,记在了人才选拔的小本本上。这样加上包拯,他手里头至少有了五个未来可用的大人才。
    回到真州,目前赵骏入驻淮南东路转运使衙门,借用了蒋堂的衙署办公。现在整个淮南都已经走过,该南下去浙江福建等地了。
    只是到了下午,蒋堂和杨告就过来了,向赵骏禀报公务。
    转运使衙门内,赵骏坐在主位上,蒋堂和杨告过来之后,赵骏就让他们坐下,又让人沏上茶水,才开始聊正事。
    “知院,这是各地地方上的处理结果。地方上很多胥吏都参与,现任县令接受了贿赂,就由现任主簿、县尉来审判。罪责高的,都押往下蔡,流放的流放,死刑的死刑,都是本月底行刑。”
    杨告把情况跟赵骏说了一下。
    赵骏点点头道:“嗯,伱们做得不错。本知院这一趟其实是体察民情为主,这贪腐大案遇上了就顺手处置。但长期还是行走地方居多,这些事情都交由你们来做,辛苦你们了。”
    “哪里的话,都是我等下官分内之事。”
    杨告和蒋堂连忙拱手。
    接着蒋堂又道:“除了这些脏污官吏外,涉案的商贾地主也都抓了起来,这是名单。”
    说着他将手中的公文呈递了上去。
    赵骏接过来扫视了一眼,淮南贪腐案,官员负责把粮食贪污下来,商人负责哄抬价格,高价把粮食卖出去,得到的钱三七分成。
    七成是人家官老爷的,商人能得三成还得看杨崇勋、黄惟、孙沔等人的脸色。
    当然。
    即便是这样,这帮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
    因为严格来说,商人们要想赚钱,肯定有他们的利润。
    比如官员把粮食贪下来,而当时由于灾情影响,本来两百文一石的大米,翻了五倍,涨到了一千文一石。
    那么官员肯定会给收粮食的商人们一定优惠,如市场价一千文一石,给商人们七八百文。
    然而商人自然不会满足于这点利润,于是乎继续哄抬物价,把原本一千文一石的市场价,抬到tm的两千文一石,狠狠地赚它一笔。
    这也是为什么史料当中常有记载,一旦出现灾荒年月,灾区的粮食价格往往会暴涨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原因。
    除了市场本身波动以外,这些囤货和哄抬物价的商人也是其中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赵骏既然撞上了这桩案子,那自然不止是打击贪官污吏。
    这些地主商人肯定也不能放过。
    因此早在抓官员们之前,就让杨告他们继续顺藤摸瓜,将这些地主奸商们也一网打尽。
    “嗯,做得很好。”
    赵骏看了眼名单,里面的罪行,包括怎么从官员那买到粮食,又怎么哄抬物价的,写得清清楚楚,满意地点点头道:“这件事情,务必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是。”
    两个人应了一声。
    赵骏又道:“当地的地主,犯法者严重者杀头,参与其中者,也要抄家流放。具体刑罚标准你们自己来决议,但我希望他们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他们名下的土地,收归本地官府所有。”
    “收归官府?”
    杨告有点意外,他还以为赵骏会分配给百姓,没想到竟然直接没收了,好奇说道:“知院,全都归于地方县衙吗?”
    “嗯,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以后这样要形成常例,所有犯法的地主,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把土地收归地方县衙,由上级州府和路政各司进行监督。”
    蒋堂纳闷道:“收归的土地该如何处置呢?”
    “很简单,租赁给百姓耕作,地方的地租一般在五到七成之间,甚至只用交五成地租的,都算是好地主了,真是讽刺。而百姓租赁官府的土地,在扣完正常税收之后,只需要交两成左右。”
    赵骏说道:“如此一来,一是为了减缓土地兼并的情况。二来是为了给地方地主形成压力,只要官府以及自耕百姓拥有的土地足够多,哪怕只占据一个县的两到三成,大部分百姓也更愿意去租赁官府的,而不会去当地主的佃户,地主就只能被迫降低地租,让百姓受益。”
    “妙啊。”
    杨告拍马屁道:“这样一来,那官府的税岂不是更多了?”
    “嗯。”
    赵骏说道:“这地方上的那两成税,其实是可以留在地方,充当胥吏的俸禄,也能减轻胥吏为了生计,四处索贿的情况。”
    “知院真乃是神人也。”
    杨告竖起大拇指说道:“这个办法真是好啊,既解决了百姓困难,还能让地方的胥吏受惠,真乃良方妙药。”
    虽说知道杨告这个人喜欢巴结权贵,喜欢奉迎上意,但不知道为什么,赵骏却不觉得反感,反而面对杨告的吹捧,心里还挺舒坦。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神探狄仁杰》当中,舔灵曾泰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县令,一路升官发财,很快当上了一道黜置使的原因。
    “道之谬赞了,也不能说是什么良方妙药,只能说是无奈之举。”
    赵骏听着杨告的吹捧,笑着摆摆手说道:“而且这里面还有些弊端,也是个麻烦事情。”
    “弊端?”
    杨告纳闷道:“如此妙策,还有弊端吗?”
    “自然,规矩都是人定的,那自然也可能会被人破坏。有的时候上面的政令是好意,到了下面实施的时候,就被地方歪曲,变成了祸害百姓的坏政。”
    赵骏想起了王安石变法,说道:“比如县衙归属的土地很容易被那些胥吏的亲朋好友给租走,甚至可能会出现地主用手段把那些土地租走,然后再以五成地租转租给百姓,赚取中间的三成差价利润的情况。”
    “这”
    杨告傻眼,看了眼蒋堂,蒋堂也非常惊讶。
    他们的确没有想那么多。
    跟王安石一样,想法是好,但可惜执行者是天下胥吏。
    这些人就不可能不为自己利益着想。
    在分配这些官府拥有的田地时候,优先考虑亲朋好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这就需要州衙以及四司衙门来起到监管的作用。”
    赵骏最后总结道:“地方上的县衙归属田地,地方县令必须要亲自分配,发给需要的百姓,而不是那些胥吏的亲朋以及地方地主。这可以作为一项政绩,加入到考核当中,有州衙和四司衙门监督,效果或许会好很多。”
    “是,下官明白了。”
    两个人顿时了然,拱手行礼。
    赵骏点点头。
    淮南贪腐案基本上就处理干净,后事就交给他们来做就行,他也该继续南巡,去别的地方。

章节目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玩蛇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玩蛇怪并收藏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