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风波
处在众人交谈中心的李延宁此时才刚到府衙,下了车后,在衙役的引领下进入鹿鸣宴的宴会厅。
鹿鸣宴上有不少秀才不赞同郑秀才的话,并反驳了他。
越有人反驳,郑秀才越来劲儿,他只喜好作诗,文章写得辞藻华丽,可大多时候花团锦簇之下没有几句重点,这次也是挂在了榜尾,偏偏还自认为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起来。
他甚至在心里暗骂学政和众考官不懂欣赏,竟然给李延宁这样的农家子院案首,东临府的文风必将衰败!
郑秀才道:“依我看顾淮谨的诗才更有灵气,意境深远。”
“院试是每个考题的文章都要看,又不是只看诗,李延宁的诗只不过没有他另外三份文章那么出类拔萃罢了,你们敢说他没有才华?担不起第一名?真是可笑。”
说话的是何秀才,他在榜上第十名,自从读了李延宁的策问和经义后,便很认可李延宁的文章,一直想与他谈论关于治理水患的措施。
何秀才又道:“治理水患,李延宁可是详实地列举出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敢问在场几个人写的比他更清楚?”
这几日关于院试前五的文章在私下被人说了又说,评了又评,现在榜上有名的秀才都聚在一起,自然更加针尖对麦芒。
气氛一时有些凝重,连一边被人围着结交的顾淮谨都不由得看向那边,他虽是没听清楚那边在说什么,但似乎有提到李延宁?
顾淮谨正想过去探一探究竟,李延宁正从门口进来。他和胡鹏程便过来先跟李延宁打招呼:“你终于来了。”
胡鹏程:“怎么这么晚才到?出什么事儿了吗?”自从上次骡车受惊一事后,胡鹏程都有些恐惧骡车了。
顾淮谨和胡鹏程的声音不大,但众人还是齐刷刷地看向门口的那人,他们的目光皆带着惊艳,那竟是位如此清新俊逸的少年,之后眼神中都带着探究,这么年轻且相貌不凡的少年是谁?
李延宁见大家都停下来看他,便跟大家作揖道:“各位仁兄们好,在下李延宁。”
李延宁打完招呼后,众人这才知道这位唇红齿白的少年就是李延宁,又见他个子高挑,身形挺拔,气质出尘。长得清俊好看,脸上虽还有几分稚气未脱,但眼神清亮坚定,再过几年该是如何的出类拔萃呢?
到底是谁在传他貌丑不愿见人?他不愿意出来才是照顾各位长相一般之人的颜面。
要不是场合不对,在场还有一些老秀才都想替自家女儿、侄女问问李延宁是否婚配了。顾家不敢想,李延宁据说是个农家子,多好的人选。
李延宁完全不知道他才十六岁,已经被人盯上了。
胡鹏程参加过几个诗会、文会,便将自己认识的秀才介绍给李延宁。
“原来是院案首,久仰大名,不想原来如此俊秀儒雅。”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秀才道。
一个三十多岁的秀才接口道:“何止是年轻,简直是天才,都是一次性考过还是第一名,我等好生佩服啊!”
何秀才总算见到李延宁,迫不及待地表达了他的敬佩之情。对于何秀才感兴趣的治理水患一事,李延宁自然非常乐意与他讨论。
而对于其他的恭维,李延宁作揖谦和礼让,将话题转移至各位的籍贯上。
秀越县这次来参加院试的有三十六人,中了五个,七分之一的概率,而且其中三个还能名列前茅,是相当惹眼的成绩了。
有些偏一些的县才中一两个。大家又夸秀越县文风鼎盛。
郑秀才却不屑地朝李延宁翻了个白眼。
大家正聊着,学政和知府领着一些考官到了。秀才们纷纷朝大人们作揖行礼。
知府和学政上座,考官依次序入座。秀才们先行谢恩礼,谒见知府、学政以及主考官们后按排名入座。
年纪最小,脸最嫩的李延宁在第一个,当即引起学政和知府的注意。接着他们又看到李延宁身边差不多年纪的顾淮谨、胡鹏程等人。
学政对众人笑道:“看看我们东临府的学子们,各个青年才俊,何愁文风不盛?我华朝不兴?”
知府也高兴,教化百姓也是他的功绩之一,他感谢了一番学政的好眼光,为我朝选拔出这么多人才,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当即宣布鹿鸣宴开始。
两个大佬都高兴,在场的所有人自然也跟着高兴。
饮宴之中先奏响《鹿鸣》之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乐曲节奏舒缓,合唱的歌声婉转动听,在场的人都沉浸在音乐中,李延宁的手指也忍不住跟着音乐的节拍微微叩击着。
一曲结束,知府和学政各说了几句勉励大家的话。学政和知府又点了些人问些问题。
李延宁自然是第一个被点名的人,学政问了他策问中的一些治理水患问题。李延宁在文章中虽然已经写明,但到底篇幅所限,现在学政问起,自然知无不言。
学政和知府听后都点头表示是很新颖的观点,值得去实践证明,并鼓励李延宁要继续勤勉学习,期待他三年后的乡试。
学政点了顾淮谨问话,顾淮谨的诗给学政和各位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政又现场让顾淮谨赋诗一首。
李延宁听得直冒冷汗,还好学政没有点他作诗。顾淮谨的诗才过硬,很快就应学政要求作诗一首,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短短时间内能作出一首绝句,还获得了学政和知府的赞美,李延宁也很佩服。
他不擅长写诗,也没有好老师指导他如何写诗。他向顾淮谨请教过,顾淮谨教了他如何运用韵律和格律,如何有感而发作诗。
顾淮谨是天赋型选手,能出口成诗的那种,可他没有那么灵敏的诗才,便只能用以前写作文的方式,总结出了许多意象、韵脚等资料库。
作诗的时候根据主题从资料库中选用意象和韵脚,再根据主题修改,所以他写诗的速度极慢,做出来的诗才显得工整有余却灵气不足。
既是文人聚会,自然少不了作诗,有了顾淮谨打头阵,其他人也想在学政和知府面前刷刷脸,纷纷起来作诗。
鹿鸣宴上有不少秀才不赞同郑秀才的话,并反驳了他。
越有人反驳,郑秀才越来劲儿,他只喜好作诗,文章写得辞藻华丽,可大多时候花团锦簇之下没有几句重点,这次也是挂在了榜尾,偏偏还自认为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起来。
他甚至在心里暗骂学政和众考官不懂欣赏,竟然给李延宁这样的农家子院案首,东临府的文风必将衰败!
郑秀才道:“依我看顾淮谨的诗才更有灵气,意境深远。”
“院试是每个考题的文章都要看,又不是只看诗,李延宁的诗只不过没有他另外三份文章那么出类拔萃罢了,你们敢说他没有才华?担不起第一名?真是可笑。”
说话的是何秀才,他在榜上第十名,自从读了李延宁的策问和经义后,便很认可李延宁的文章,一直想与他谈论关于治理水患的措施。
何秀才又道:“治理水患,李延宁可是详实地列举出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敢问在场几个人写的比他更清楚?”
这几日关于院试前五的文章在私下被人说了又说,评了又评,现在榜上有名的秀才都聚在一起,自然更加针尖对麦芒。
气氛一时有些凝重,连一边被人围着结交的顾淮谨都不由得看向那边,他虽是没听清楚那边在说什么,但似乎有提到李延宁?
顾淮谨正想过去探一探究竟,李延宁正从门口进来。他和胡鹏程便过来先跟李延宁打招呼:“你终于来了。”
胡鹏程:“怎么这么晚才到?出什么事儿了吗?”自从上次骡车受惊一事后,胡鹏程都有些恐惧骡车了。
顾淮谨和胡鹏程的声音不大,但众人还是齐刷刷地看向门口的那人,他们的目光皆带着惊艳,那竟是位如此清新俊逸的少年,之后眼神中都带着探究,这么年轻且相貌不凡的少年是谁?
李延宁见大家都停下来看他,便跟大家作揖道:“各位仁兄们好,在下李延宁。”
李延宁打完招呼后,众人这才知道这位唇红齿白的少年就是李延宁,又见他个子高挑,身形挺拔,气质出尘。长得清俊好看,脸上虽还有几分稚气未脱,但眼神清亮坚定,再过几年该是如何的出类拔萃呢?
到底是谁在传他貌丑不愿见人?他不愿意出来才是照顾各位长相一般之人的颜面。
要不是场合不对,在场还有一些老秀才都想替自家女儿、侄女问问李延宁是否婚配了。顾家不敢想,李延宁据说是个农家子,多好的人选。
李延宁完全不知道他才十六岁,已经被人盯上了。
胡鹏程参加过几个诗会、文会,便将自己认识的秀才介绍给李延宁。
“原来是院案首,久仰大名,不想原来如此俊秀儒雅。”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秀才道。
一个三十多岁的秀才接口道:“何止是年轻,简直是天才,都是一次性考过还是第一名,我等好生佩服啊!”
何秀才总算见到李延宁,迫不及待地表达了他的敬佩之情。对于何秀才感兴趣的治理水患一事,李延宁自然非常乐意与他讨论。
而对于其他的恭维,李延宁作揖谦和礼让,将话题转移至各位的籍贯上。
秀越县这次来参加院试的有三十六人,中了五个,七分之一的概率,而且其中三个还能名列前茅,是相当惹眼的成绩了。
有些偏一些的县才中一两个。大家又夸秀越县文风鼎盛。
郑秀才却不屑地朝李延宁翻了个白眼。
大家正聊着,学政和知府领着一些考官到了。秀才们纷纷朝大人们作揖行礼。
知府和学政上座,考官依次序入座。秀才们先行谢恩礼,谒见知府、学政以及主考官们后按排名入座。
年纪最小,脸最嫩的李延宁在第一个,当即引起学政和知府的注意。接着他们又看到李延宁身边差不多年纪的顾淮谨、胡鹏程等人。
学政对众人笑道:“看看我们东临府的学子们,各个青年才俊,何愁文风不盛?我华朝不兴?”
知府也高兴,教化百姓也是他的功绩之一,他感谢了一番学政的好眼光,为我朝选拔出这么多人才,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当即宣布鹿鸣宴开始。
两个大佬都高兴,在场的所有人自然也跟着高兴。
饮宴之中先奏响《鹿鸣》之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乐曲节奏舒缓,合唱的歌声婉转动听,在场的人都沉浸在音乐中,李延宁的手指也忍不住跟着音乐的节拍微微叩击着。
一曲结束,知府和学政各说了几句勉励大家的话。学政和知府又点了些人问些问题。
李延宁自然是第一个被点名的人,学政问了他策问中的一些治理水患问题。李延宁在文章中虽然已经写明,但到底篇幅所限,现在学政问起,自然知无不言。
学政和知府听后都点头表示是很新颖的观点,值得去实践证明,并鼓励李延宁要继续勤勉学习,期待他三年后的乡试。
学政点了顾淮谨问话,顾淮谨的诗给学政和各位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政又现场让顾淮谨赋诗一首。
李延宁听得直冒冷汗,还好学政没有点他作诗。顾淮谨的诗才过硬,很快就应学政要求作诗一首,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短短时间内能作出一首绝句,还获得了学政和知府的赞美,李延宁也很佩服。
他不擅长写诗,也没有好老师指导他如何写诗。他向顾淮谨请教过,顾淮谨教了他如何运用韵律和格律,如何有感而发作诗。
顾淮谨是天赋型选手,能出口成诗的那种,可他没有那么灵敏的诗才,便只能用以前写作文的方式,总结出了许多意象、韵脚等资料库。
作诗的时候根据主题从资料库中选用意象和韵脚,再根据主题修改,所以他写诗的速度极慢,做出来的诗才显得工整有余却灵气不足。
既是文人聚会,自然少不了作诗,有了顾淮谨打头阵,其他人也想在学政和知府面前刷刷脸,纷纷起来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