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虽然心中郁闷,好好的人才搜寻卷轴竟然搜出一个一岁的幼童,哪怕郭淮之后再厉害现在也对自己无用啊。
心中一边咒骂狗系统坑人,一边看向另一个蓝色奖励青苗法法例,曹宇记得这是后世北宋时期王安石提出的。
其目的是改革之前的常平制度缺陷,希望抑制兼并之家盘剥农民,同时也期望通过该制度施行为政府“开源”,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终达到“强兵”与“富民”。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常平制度,常平制度是一种古代的财政和农业政策,旨在通过政府的粮食储备来平抑市场的粮价,维护社会稳定。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源自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李悝在魏国实行的平籴法,以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平准法。具体做法是政府在丰收之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价过低伤害农民利益;在歉收之年则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防止农民因粮价上涨而流亡。这一制度在历史上被证明是有效的,它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还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常平制度实施起来有很多问题,首先,常平仓的数量较少,一般只设立于州县的治所所在地,所能覆盖到的区域人口较为有限。其次,由于“积贫”的现实困境和地方政府财政较为紧张,因此时常缺少籴米的本钱。最后,还存在着钱粮被偷偷使用并移用的情况,致使常平仓缺少钱粮。并且常平仓籴粜程序较为繁琐,执行中还常出现了诸如官商勾结、出粜价格不合理等现象。
青苗法则是在此基础上,用常平、广惠仓作为本钱,以官府的名义向百姓发放贷款,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
可以说青苗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施行起来却变成了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曹宇总结了一下后世青苗法的施行方案得出的结果是,想要施行青苗法官府必须具有强大的名誉保障,且施行过程中必须加以严格的审查核实制度,否则已如今这种贪腐情况,青苗法一旦实施完全就是剥削百姓苛政。
必须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朝廷并配上从下至上完善的督察审核机制才能达到法案的目的。说白了又是个日后才能使用的物品。
曹宇不禁暗骂道:这狗系统,两个蓝色物品全都是以后数年才能使用的东西,自己幸幸苦苦的歼灭了那么多鲜卑人就给了自己这两个东西,曹宇这时候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感觉。
转眼之间十日过去了,望着记忆中那巍峨的城墙,曹宇又一次来到了大汉的都城洛阳。与之前两次来到洛阳不同,此时的曹宇可谓是意气风发,红光满面。
草原的战报几日之前就先一步抵达了洛阳,当刘宏收到战报的那一刻可谓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在这之前大汉不是没有与草原上的鲜卑交过手,上一次交手大汉一方可谓是损失惨重,国威尽丧。
如今仅仅过去二十年,大汉就对鲜卑取得了史诗般的胜利,这让刘宏不禁把自己和先祖汉武帝刘彻对此,同样的草原劲敌,同样的反败为胜,同样的攻破王庭。
此时在刘宏心中,自己的武功已经和先祖汉武不相上下了,而曹宇则是刘宏自己的冠军侯。刘宏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大赏曹宇,不仅是因为曹宇取得的旷世功劳,还因为刘宏心中清楚,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可自己迟迟未立太子。
按理说大皇子刘辩是毫无疑问的太子人选,但是刘宏害怕何夫人与大将军何进趁刘辩年轻把持了大汉的朝政。如若刘辩本人是一个性格强势,有自己想法的皇子,刘宏也不介意给刘辩一个机会,但是刘辩偏偏是如此的软弱,以至于刘宏已经能想到,刘辩登基后外戚把持朝政的场景了。
因此刘宏想要立二皇子刘协为太子,不过由于之前黄巾之乱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封了何进为大将军,导致现在刘宏有一些畏手畏脚,何进凭借着自己大将军的身份,这些年笼络了不少大臣,而刘协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宫女并没有什么大的背景,导致了朝廷上根本没有多少力量支持刘协。
因此刘宏才迟迟不肯立储君,他知道一旦他提出立刘协为太子,一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曹宇的出现让刘宏看到了解决当前困境的曙光。以曹宇阉人之后的身份,无论其功劳再大官职再高,也融入不了朝廷上的那些世家大族。曹宇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他这个皇帝,如果曹宇日后能够支持刘协与何进在朝堂上分庭抗礼,刘协成为继承人的概率将变得无限大。
想清楚一切的刘宏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曹宇的到来了,他要亲自问一问曹宇的态度,如果曹宇能让他满意,他不介意让曹宇成为大汉下一个霍光。
这日曹宇经过数日的赶路,终于来到了洛阳城下,刚准备进程的曹宇就被等候多时的小黄门的拦住了去路:“镇北将军,陛下让将军到洛阳后,即刻入宫,陛下有要事相商。”
曹宇眉头一皱,刘宏竟然要找自己,还说有要事相商,他刘宏整天只知道玩乐享受,现在说有要事找自己商量,能是什么事情,不会是让我把晋封镇北将军的买官钱给补上吧?
想到这种情况的曹宇黑着个脸跟随小黄门进入了洛阳皇城之中。在一位内侍的带领下,曹宇见到了正在书房等候曹宇的刘宏。
心中一边咒骂狗系统坑人,一边看向另一个蓝色奖励青苗法法例,曹宇记得这是后世北宋时期王安石提出的。
其目的是改革之前的常平制度缺陷,希望抑制兼并之家盘剥农民,同时也期望通过该制度施行为政府“开源”,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终达到“强兵”与“富民”。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常平制度,常平制度是一种古代的财政和农业政策,旨在通过政府的粮食储备来平抑市场的粮价,维护社会稳定。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源自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李悝在魏国实行的平籴法,以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平准法。具体做法是政府在丰收之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价过低伤害农民利益;在歉收之年则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防止农民因粮价上涨而流亡。这一制度在历史上被证明是有效的,它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还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常平制度实施起来有很多问题,首先,常平仓的数量较少,一般只设立于州县的治所所在地,所能覆盖到的区域人口较为有限。其次,由于“积贫”的现实困境和地方政府财政较为紧张,因此时常缺少籴米的本钱。最后,还存在着钱粮被偷偷使用并移用的情况,致使常平仓缺少钱粮。并且常平仓籴粜程序较为繁琐,执行中还常出现了诸如官商勾结、出粜价格不合理等现象。
青苗法则是在此基础上,用常平、广惠仓作为本钱,以官府的名义向百姓发放贷款,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
可以说青苗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施行起来却变成了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曹宇总结了一下后世青苗法的施行方案得出的结果是,想要施行青苗法官府必须具有强大的名誉保障,且施行过程中必须加以严格的审查核实制度,否则已如今这种贪腐情况,青苗法一旦实施完全就是剥削百姓苛政。
必须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朝廷并配上从下至上完善的督察审核机制才能达到法案的目的。说白了又是个日后才能使用的物品。
曹宇不禁暗骂道:这狗系统,两个蓝色物品全都是以后数年才能使用的东西,自己幸幸苦苦的歼灭了那么多鲜卑人就给了自己这两个东西,曹宇这时候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感觉。
转眼之间十日过去了,望着记忆中那巍峨的城墙,曹宇又一次来到了大汉的都城洛阳。与之前两次来到洛阳不同,此时的曹宇可谓是意气风发,红光满面。
草原的战报几日之前就先一步抵达了洛阳,当刘宏收到战报的那一刻可谓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在这之前大汉不是没有与草原上的鲜卑交过手,上一次交手大汉一方可谓是损失惨重,国威尽丧。
如今仅仅过去二十年,大汉就对鲜卑取得了史诗般的胜利,这让刘宏不禁把自己和先祖汉武帝刘彻对此,同样的草原劲敌,同样的反败为胜,同样的攻破王庭。
此时在刘宏心中,自己的武功已经和先祖汉武不相上下了,而曹宇则是刘宏自己的冠军侯。刘宏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大赏曹宇,不仅是因为曹宇取得的旷世功劳,还因为刘宏心中清楚,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可自己迟迟未立太子。
按理说大皇子刘辩是毫无疑问的太子人选,但是刘宏害怕何夫人与大将军何进趁刘辩年轻把持了大汉的朝政。如若刘辩本人是一个性格强势,有自己想法的皇子,刘宏也不介意给刘辩一个机会,但是刘辩偏偏是如此的软弱,以至于刘宏已经能想到,刘辩登基后外戚把持朝政的场景了。
因此刘宏想要立二皇子刘协为太子,不过由于之前黄巾之乱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封了何进为大将军,导致现在刘宏有一些畏手畏脚,何进凭借着自己大将军的身份,这些年笼络了不少大臣,而刘协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宫女并没有什么大的背景,导致了朝廷上根本没有多少力量支持刘协。
因此刘宏才迟迟不肯立储君,他知道一旦他提出立刘协为太子,一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曹宇的出现让刘宏看到了解决当前困境的曙光。以曹宇阉人之后的身份,无论其功劳再大官职再高,也融入不了朝廷上的那些世家大族。曹宇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他这个皇帝,如果曹宇日后能够支持刘协与何进在朝堂上分庭抗礼,刘协成为继承人的概率将变得无限大。
想清楚一切的刘宏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曹宇的到来了,他要亲自问一问曹宇的态度,如果曹宇能让他满意,他不介意让曹宇成为大汉下一个霍光。
这日曹宇经过数日的赶路,终于来到了洛阳城下,刚准备进程的曹宇就被等候多时的小黄门的拦住了去路:“镇北将军,陛下让将军到洛阳后,即刻入宫,陛下有要事相商。”
曹宇眉头一皱,刘宏竟然要找自己,还说有要事相商,他刘宏整天只知道玩乐享受,现在说有要事找自己商量,能是什么事情,不会是让我把晋封镇北将军的买官钱给补上吧?
想到这种情况的曹宇黑着个脸跟随小黄门进入了洛阳皇城之中。在一位内侍的带领下,曹宇见到了正在书房等候曹宇的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