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城的夜幕低垂,笼罩着成千上万家惶惶不安的灯火……
    南燕仅靠三千勇士突发奇袭,便破了祁阳宫直取庐阳城,赶走了西楚孝钦帝,半宿就让西楚立国近百年的历史翻了页。
    城里的百姓皆不知往后南燕朝廷会对他们这些“西楚遗民”作何安置……“忐忑”是庐阳百姓们今夜的心情。
    今夜是南燕入主西楚故都庐阳的第二个夜晚。
    庐阳皇宫里头灯火通明,巡防不息,灯火最为明亮的宣和殿里,一张御用的笺纸之上,慕容煜的安民檄文刚刚写了个草稿开头:“孤尝闻……”
    老太监高公公在一旁为慕容煜研墨,轻声说道:“陛下,这些日子鞍马劳顿,今晚已经夜深,还是请早些歇息吧。”
    慕容煜答道:“诶,此刻怎可贪图安眠。想我南燕三代,太祖于千难万险中艰苦立国,内有文人不归心,北有强秦、南有蛮夷对我国土虎视眈眈,太祖可有一日安眠?”
    “高祖和孤历经两代收复民心、统一南方诸国,高祖为了南燕江山也是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如今,社稷交到孤手里,孤曾与西楚先帝共御强秦,终于除去盘踞我南燕头顶的猛虎、坐卧西楚塌下的豺狼。攘秦后,我南燕与西楚两国交好,共修边境商道,通商互市,实现国富民强。岂知,西楚先皇永晏帝英年早逝,昏聩孝钦帝继位,为了享乐,横征暴敛对百姓敲骨吸髓,导致流民纷纷涌入我南燕境内,近年又塞我商路断我国资,孤不得已挥师北上,解放西楚。”
    “可是,即便孤师出有名,西楚遗民们难免还是会认定,我南燕侵占西楚国土,心中视我南燕为敌……我南燕百姓则会误以为,孤穷兵黩武、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老高,此时正是民心不稳之际啊。若没有合适的安民政策,则新拓疆土不安、旧国故土难稳。老高,你说,孤此刻怎能高枕无忧啊?”
    高公公低眉俯首:“陛下说得是!老奴受教了。社稷为重,但也请陛下保重龙体。”
    ……
    “启禀陛下,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于殿外求见。”门外侍卫通传道。
    慕容煜道:“来得正好。宣!”
    “拜见父皇!”慕容氏三位皇子齐齐行礼。
    慕容煜笑呵呵地看着三个仪表堂堂的儿子,心里瞬间松快了不少,暗自思忖着,“老大慕容岳忠君孝父、老二慕容峤文韬武略、老三慕容峋骁勇善战,每一个都是孤的好孩子,南燕的好儿郎!内外之事若有不决,除了文武百官,孤还有这三个儿子可以与之共同商讨。”
    慕容煜连声道:“平身平身,不必多礼。此时不是朝堂之上,为父与你们乃是父子,并非君臣,无需行此大礼。”
    “恭喜父皇兵不血刃攻占庐阳都城后,今日又得四郡二十七州!”大皇子慕容岳率先朗声说道。
    紧接着,三皇子慕容峋亦启奏道:“禀告父皇,蒋超老将军英勇盖世、治军有道,与其麾下三将兵分四路,所过之处,西楚守将无不闻风丧胆大多归降。我军闯关夺隘如同探囊取物,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且,我军将士们皆严守军令,各地驻军均于野外扎营,不打扰城中百姓半分。”
    慕容煜抚着胡须,笑道:“甚好!甚好!待班师回朝,孤必大赏三军!”
    随即,忽又蹙眉重复了慕容峋方才言语中的一句话,问道:“‘南燕守将无不闻风丧胆,大多归降’,那也就是说,仍有不降之人?不知恒峰和巍屹两位皇儿打算如何处置不愿归降的西楚旧臣呢?”
    慕容岳道:“回禀父皇,四郡二十七州各地不肯归降的南燕旧臣,儿臣已经下令收押于各军营中牢帐。儿臣以为,文臣武将不降,不比一般百姓作乱,就怕他们仗着往日声望,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扰西楚万千遗民之心,故,儿臣认为万不可将他们随便收押于普通牢狱。”
    “现今,西楚昏君仓皇出逃,原先关押于西楚诏狱中的旧日罪臣并未被带走,加上昨日新收押的庐阳城中不愿归降的臣工,目前,上林诏狱、若卢诏狱、司空诏狱以及廷尉诏狱皆已满。所以,儿臣特向父皇请示,是否可改庐阳城郊法通寺为昭法寺,收押各地押解来庐阳的不降州官守将。”
    “嗯。”慕容煜沉吟片刻,问道:“成岭、巍屹两位皇儿,你们怎么看?”
    慕容峋抢先答道:“启禀父皇,儿臣附议,大皇兄所言极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此事自古有之。对于不肯降服,不为我南燕所用的西楚旧臣,唯有建重牢之狱收押,严加看管,至死方休。”
    慕容峤抱拳启奏:“启禀父皇,皇兄皇弟之言虽然不无道理,但,儿臣不以为然!”
    “哦,你倒是说说?为何不以为然?”慕容煜问。
    慕容峤继续分析道:“父皇容禀,想我南燕自太祖爷爷开国以来,素以仁政治理天下使万民归心。父皇更是奉行‘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兴礼乐’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我南燕三代帝王,六十余载,对内,从无秋荼密网、严刑峻制、繁刑重赋,以仁心仁德终得十五郡、八十二州、良民一百三十三万户。”
    “现如今,赶走西楚昏庸孝钦帝,既纳庐阳等四郡二十七州为我南燕国土,则这四郡二十七州的百姓,包括这些不降之臣则都是我南燕国民,何不对所有民众一视同仁,推行仁政。对其不愿降服的旧臣以劝导为主,不杀戮、不拘禁。”
    “如若他们冥顽不灵劝导无果呢?又该如何处之?”身边的大皇子慕容岳抢白道。
    慕容峤:“赐以良田三亩,耕牛一头,资以路费,放归原籍。”
    “二皇兄”,三皇子慕容峋侧首问道,“把不降之臣放归原籍,虽然遵循了‘仁政’,但,倘若其在民间鼓动叛乱,二哥今日之举岂不是放虎归山?”
    慕容峤道:“三弟多虑了,自古百姓起义推翻朝廷的,无不是因为苛政导致百姓吃不饱饭、流离失所。若人人得以安居乐业,又岂会因为一人之言,而抛却太平日子不过,跟着他造反?”
    “何况,不愿归降的西楚旧臣,利益既不能动其心,他定是忠义之士。忠义之士多以天下为公、民生为先。他们若能见到在父皇的治理之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西楚时期能强上十倍百倍,又怎会宁愿拼个生灵涂炭也要揭竿而起呢?”
    “父皇”,慕容峤向慕容煜施礼道,“强权铁腕虽可安邦一时,民心所向才是胜之所往,才可定国一世。”
    慕容煜微笑道:“依你所言,该如何劝服那些不肯归降的臣工啊?”
    “回禀父皇,西楚皇帝出逃时,岂止没能带走一干祁阳宫里的旧臣,就连国子监一干学生们也都尚滞留在庐阳境内。”慕容峤继续说道,“今日儿臣巡防廷尉诏狱,见到一人。若父皇得其一人归顺,可使国子监众学子全体归附,使天下文士皆归心。”
    慕容煜双目炯炯,问道:“哦?那人是谁?谁有这本事?为父所知,这世上除了铁骨铮铮的诤臣勇将之外,最难收复的便是那些个‘二两脾气、三根反骨、油盐不进’的读书人。”
    “回禀父皇,此人乃是,西楚太安八年三元榜首、三朝重臣、太子太傅兼国子监国子祭酒,章——载——道!”慕容峤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说出了章太傅的名字。
    慕容煜欣喜若狂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好!此乃天助我也!没料到知虚先生竟然尚在庐阳,甚至身陷廷尉诏狱,料其对西楚昏君心有怨怼……收服有望!谁愿前往说服?”
    “儿臣愿往!”慕容峤主动请缨。
    慕容岳连忙阻止道:“不可!父皇,此举万万不可!启禀父皇,天下文人皆以章载道马首是瞻,若其万一不肯归降,世间学子岂不一一效仿?依儿臣所见,不如现在就除去他。把杀死他的罪责推到西楚昏君孝钦帝的头上,就说,我们南燕义军破城之时,知虚先生已被孝钦帝秘密诛杀于廷尉诏狱。如此,既可除去隐患,又可让西楚彻底丧失文士之心,以防其卷土重来图谋复国。”
    慕容煜听完长子慕容岳的意见,面露犹豫之色。
    “父皇!”慕容峤跪下道,“自太祖爷爷开国,历经三代推行汉化,父皇也继承先祖遗志继往开来,要让民族大一统天下归心。推行汉化,若得章载道辅佐将是事半功倍、如虎添翼。请父皇许儿臣三月时间,定说服章太傅归顺我朝!”说罢,深深顿首。
    慕容煜对次子慕容峤说道:“孤乃爱才之人……好,那就许你三个月时间,若三月之后章载道仍旧不降,另作他论。”
    “谢父皇!”慕容峤并不起身,继续说道,“儿臣还有一言,父皇容禀。”
    慕容煜:“何事?但说无妨。”
    慕容峤:“方才听闻父皇说道‘待班师回朝犒赏三军’,父皇这是打算回我南燕临安都城,并无迁都庐阳之意?”
    慕容煜看了慕容峤一眼,抬手摊掌示意他继续。
    二皇子慕容峤又道:“依儿臣愚见,父皇不如迁都庐阳,我朝虽然定都临安六十余载,但其东临海湾,常年会有海贼出没,孙循为首的一干海贼屡犯我沿海百姓,抢夺财物。但其船只来去无踪、神出鬼没,我南燕沿海驻军抗击多年,尚不能将其擒获。”
    “况且,临安东面的海湾乃江海回流之地,海水倒灌,钱塘江水常年泛着咸苦。海水倒灌肆虐之时,更是猛于贼寇,其势犹如怒涛卷霜雪,吞没良田,让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失所。全凭父皇年年开仓赈灾,才得保一方没有饿殍遍地。”
    “父皇,莫如就趁今朝,迁都庐阳,让文武百官、鲜卑贵族们携其家眷,让我南燕名人逸士迁入新都,使两国文化、民俗交融,实现大一统。”
    “迁临安部分人口入庐阳后,再将沿海遭海贼骚扰、饱尝海水倒灌之苦的农民迁往内陆,远离海口。沿海驻军则继续驻扎,将留下的渔民纳入军户,使其免赋税、吃军饷,并定期进行操练。让他们闲时渔樵读书,战时与军队共同抗贼。同时,沿海众人,一边继续严防死守钱塘门至清波门的海塘,一边围垦滩涂填海造地。”
    慕容煜疑惑道:“围垦滩涂填海造地?”
    “对,围垦滩涂!移山造海,将滩涂移石填土开垦成陆地,将入海口推得远远的,一劳永逸解决困扰我南燕三代人的治水问题!”慕容峤朗声说道,“一旦围垦成功,则可让龙王俯首、潮神称臣!临安主城内再也听不到海潮轰鸣!”
    “……”慕容煜背过身,面对屏风眯着眼,抚须沉吟片刻,忽又转身对三个皇子斩钉截铁地宣布道:“即日,迁都庐阳!”
    “父皇!”三皇子慕容峋也跪下启奏道,“儿臣也有要事禀报!”
    慕容煜:“巍屹吾儿,但说无妨。”
    慕容峋:“儿臣愿领三千轻骑,连夜追击西楚昏君,以绝我南燕后患!”
    “准奏!”慕容煜又道,“此次奔袭,首图驱逐,追杀次之。若过汉江之后还未能将其擒获,切不可贪功恋战追入老君山!老君山前,无论战果如何,必返!”
    慕容峋:“儿臣遵旨!”说罢,领了兵符,自行找太尉点兵去了。
    南燕的三位皇子退出宣和殿时,已是三更时分。年逾五旬的慕容煜依然神采奕奕、毫无睡意。
    先前几番落笔皆未成文的《安民檄文》,他已有了下文。
    ……
    写完檄文,已过丑时。慕容煜笑呵呵地看着高公公问道:“老高,你可知孤在想什么?”
    高公公俯首道:“陛下既然让老奴猜,那么老奴就斗胆揣测一回圣意……老奴觉得,陛下此刻想的应是‘立储’一事吧……”
    慕容煜哈哈大笑道:“知我者老高也!生子当如慕容成岭啊!”
    宣和殿里回荡着南燕皇帝慕容煜的笑声……

章节目录


殿下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白渊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渊月并收藏殿下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