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也不怪他们,毕竟在这个没有所谓的科学存在的时代,他们这些人就像是夏虫不可语冰之中的夏虫一样。
    朱雄英的这个软钉子一回怼,老道士当即就被怼得哑口无言。
    身后的朱元璋也是一样,默默无语。
    这位老天师,还真从来没有人怎么不给他面子的时候。
    因为这人本事大,年岁又摆在那里,人们通常都是恭恭敬敬的。
    可谁想,这家的这个小孙子,竟然会这样的不给面子。
    “长孙殿下,你误会老道了,老道的意思是沧海桑田变化之事,少则万年,长则上亿年,在今日看来,那就是已成定局之事,为何能与此时此刻的大明国运有关联?”
    这才是老道士疑惑的事情。
    作为道家兴盛的大唐,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已经将整个道门推到了巅峰鼎盛时期。
    一个传说中的推背图,更是将这两人直接推上了神坛。
    相传《推背图》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
    而书名之所以叫做推背图,也是根据第60象(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命名。
    全书内容是两位预言大师对唐朝及其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
    更有传说说,推背图上有对现代情况的推测。
    它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以中国易经的象数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六十个图谶颂将中国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作了宿命性的表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着,大大超越西方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诸世纪》。
    此书一方面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
    另一方面它阐述了由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政的天道政治观;
    最终它构建了一个中国和世界历史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而命定式发展的理论体系,向后人诏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万教归一的大同世界。
    可以说,这本书预言了从唐木运开始乃至清水运世程近两千年,即将发生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
    这是道家的壮举,同样的,他也很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可以为道家再创下丰功伟绩。
    这也是为什么在陛下这里听说国运与江河湖泊,山海高原有关,他急匆匆想要探究一个真相的原因。
    或许说,他的内心里,是希望朱雄英这个长孙殿下可以说服自己的,因为这样,那就代表着他们道门中的风水玄学并不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自己被说服,因为要是这一切都有所依据的话,那就代表着他们道门信仰的那些神灵并不存在。
    信仰的崩塌,作为道门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老道士来说,那是不可忍受的。
    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问朱雄英。
    “这真不是我在危言耸听,小冰期那是很危险的,不仅仅只是气温下降这么简单,真正困难的是因为小冰期的影响,农作物减产的问题。”
    “老天师,这并不是什么小事,真的遇到小冰期,就算是我们大明,也不会在此等重灾之下生存下来的。”
    小冰期,并不是嘴上说的那样简单,作为现代人,朱雄英还真的没有想过,千年之前,北方大地竟然与江南地区的气候一致。
    同样的,没有身临其境,朱雄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中原王朝会将重犯发派岭南是一种惩罚。
    岭南地区,其实就是现在南方的五岭之南地区,也就是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以及海南全境。
    在现在人看来,这几个地方最多也就是气候温热,是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比较分明,季风发达。
    可是千年之前,这里的气候可不是这样,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岭南乃是“湿热毒虫”丛生的气候,这种气候,当时的古人们还真的不是谁都可以抵抗得了的。
    这种刑罚,可以追溯到秦朝,《史记》曾记载,秦始皇即为的第三十三年,将一批违反秦国律法的人“遣戍“至“桂林、象郡、南海“,以做惩罚,同时也是略去南越一带的一种策略,即以罪犯充作兵卒。
    此后,两汉至隋朝,一直保持着流放岭南的做法。至唐代时,犯人流放岭南以及还原贬谪至岭南的规模增大,甚至流放岭南成为当时流放之刑的主要方式。
    与唐代黔中、剑南、陇西等流放之地相比较,流放岭南地区的人,主要是犯重罪或者重罪免死减流的官员。
    岭南地区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远离整个大唐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文化水平更是普通“穷荒“,可谓是不毛之地。
    唐朝时期,流放之地主要是岭南的桂、柳、雷、环等州郡,皆是他们认为的“夷獠杂居”的荒野之地。
    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者而言,这些地方用于流放重罪之人再合适不过。
    对于明朝也是一样,当时的大明是如何的风光,历史上,那可是一个不逊于汉唐的盛世。
    可最终的结果呢,最后还不是亡于这个被人忽视的小冰期时期了?
    可这些人并不知道,没有发生的事情,朱雄英也不可能在这位老天师面前说这种预言这类的话语。
    朱雄英微微苦笑,朱元璋瞬间也想到了孙儿之前所说的大明衰败因素之一——气候问题。
    看来,当时孙儿说的那个气候问题应该就是指小冰期了。
    “这个小冰期,究竟是什么?”
    朱元璋现在就像是一个重症患者,前不久刚从医生那里得到自己不久于世的结局之后,好不容易在表面的身体状态下忽略了病情,可今天却又回想起了自己的病情一样。
    “其实这个小冰期,顾名思义,就是一段时间得气温下降。”
    “那,这有什么预兆吗?”
    “按着仅有的情况分析,其实是有预兆的,按照现在的速度推测,将会于洪武三十年前后出现一个气候异常期,这个时候,长达四百年的中世纪温暖期气候周期结束,小冰期时代来临。”
    “气候其实就和王朝更替一样,都是有其周期性的,一个王朝刚开始肯定是处于一个百废俱兴、休养生息的阶段,经过几个皇帝或者数十载的积累之下,王朝会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直至来到本朝的顶峰。
    接着,在停滞不前的经济影响下,为了让王朝可以更好的发展,王朝迫不得已地只能是选择向外扩张,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条件。
    可一场场战役打下来,最终只能是将前面数十年的积累直接给挥霍一空,王朝直接开始走入衰败。
    在一代不如一代之下,要是没有一位惊才艳艳的领军者的话,这个王朝最终只能是沦落到改朝换代的阶段。
    气候周期也是一样,温暖期结束之后,接下来自然是全球性的气温下降,而对于农业经济的我们,气候的变化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粮食产量。”
    说到粮食产量,朱雄英目光复杂地看向爷爷。
    这位老爷子,朱雄英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历史上,土豆的传入是在大明灭亡之后。
    可以说,上天直接给大明这个王朝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大明刚亡,这高产的土豆竟然就来了,甚至还让谋夺了大明江山的女真人在小冰期时期,彻底地站稳了脚跟。
    哎,接下来自己还是稍微催促一下爷爷向外贸易植株特产这一政策吧,既然女真人可以在二百年之后寻找到土豆,那现在,朱雄英还真不相信,土豆并没有被驯化。
    只不过是没有发现罢了,这就像西红柿、辣椒的出现一样,一开始只是作为观赏的盆栽出现,要不是在种种阴差阳错之下,估计再过个几百年,也不会有人清楚这些东西是否可以食用。
    这就和神农尝百草一样,要是自己能够提前二百多年就发现土豆这种作物,把大明肯定会成为华夏大地这块土地上最强盛的朝代,并可以再让大明延续近百年的王朝统治。
    “而且,这小冰期是越来越严重的,直至二百多年。”
    两百多年,这不就是大明王朝的国寿吗?
    朱元璋对于这个时间实在是太过敏感。
    “天师,要是我们不重视的话,大明很有可能就会直接灭亡于这个小冰期之中。”
    不是很有可能,而是确定,大明确实是因为小冰期而灭亡的。
    明代末叶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
    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他也是个倒霉蛋。
    当时的明朝,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冤狱频发、忠良惨遭迫害;社会矛盾突出,民变不断激起;同时,东北地区的后金政权迅速崛起,局势严峻。
    也就是说,朱由检从自己哥哥手中接过的大明江山乃系一个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末世王朝,
    可朱由检却没有因此堕落,而是矜矜业业,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大明从风雨飘摇重新焕发生机。
    自他继位登基后,便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
    可他的努力实在是太过微薄,并未能改变朝中党争愈演愈烈的状态,官员贪腐越来越盛的风气。
    但是却解决了阉党之患。
    也算是一个有本事的帝王了,这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遭遇到了这么一个天意。
    崇祯元年,北方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旱,崇祯八年七月,河南蝗。十年六月,山东、河南蝗。十一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
    十四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
    刚渡过大旱,瘟疫又紧接着跟上脚步,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十七年,直到清朝入关后的顺治元年,蔓延多年的瘟疫戛然而止,华北地区这才开始风调雨顺。
    可以说,崇祯皇帝完全可以用一句“我真是太难了”来自我吐槽。
    “粮食减产只是一个重要原因,天灾大祸也算是一个,可最大的影响,其实还是人心。”
    “试想一下,要是真到了大灾大难,粮食减产的时代,那什么人会第一时间受到影响?”
    “自然是平民百姓!”
    “对,就是普通百姓,对于富人、士族阶级来说,大灾大难只会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不会动摇他们的家族根基。
    可普通百姓却是不行,本来一年的劳作就只能刚好够一家几口人的嚼用,遇到大灾大难,本就难熬,这要是再遇上连绵不绝的灾年,那十室九空,易子而食等等惨绝人寰的场面绝对会在各个地方上演。
    等到这些百姓实在是受不了之后,最终,他们只能是走上起义造反的这一唯一生路了。”
    这番话,朱元璋很是熟悉,他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起义反抗的道路吗?
    朝廷要是遇到灾年,百姓们肯定不会首先就想到造反这条路。
    要是朝廷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百姓们的苦难,那有选择的百姓们肯定会选择与朝廷一起度过困难。
    可明末最大的问题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连绵不绝的灾年面前,底层人民的挣扎与上层富人们的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就紧绷的关系,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火星子,那就会直接成为滔天的烈火,不仅吞噬了敌对的阶级,最终也将整个王朝给赔付了进去。
    而那些卖国求荣的阶级们,最终也没有达成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的愿望。
    女真人的入关,直接将整个汉人踩在了脚底,让他们成为了奴隶,就算是那些对女真人有功的汉人们也是一样。

章节目录


大明:我成了皇长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云叶飘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叶飘飞并收藏大明:我成了皇长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