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新小说
    进入五月份,京城的天气变得炎热。
    大家开始穿上了短袖,女孩子也将漂亮裙子穿了起来,中戏校园里荷尔蒙的气味都更浓了一些。
    既然答应了编辑曲河月底给他寄稿子,刘周也在思考下部小说写什么好。
    思索良久,弯弯的一部在一九年播放的都市奇幻爱情剧浮现在刘周的脑海。
    正是让许广汉大火的《想见你》。
    如果说《一闪一闪亮星星》这部电视剧是小爆的话,那《想见你》就是大爆!
    许广汉凭借这部电视剧立马成为顶流。
    但他是弯弯人,他背后的弯弯经纪公司可能也不太懂内地流量的玩法,不知道怎么去包装宣传,所以没有让许广汉坐稳顶流的位置。
    但是尽管如此,许广汉凭借剧播仍然在内地非常的红,可想而知这部电视在当时有多火。
    刘周选择这部剧改编成小说看中它有点虐以外,也是因为它还带有一点奇幻元素。
    在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主人公,通过一盘磁带穿梭时空,寻找彼此的爱情故事。
    这和一闪一闪亮星星差不多,同样是穿梭时空。
    不过要在这个年代将之改编成小说,需要做比较大的改变。
    毕竟现在九八年都还没到呢。
    时间线改变,那很多细节就需要跟着改变。
    刘周这次想着借用这部电视剧里的一些设定和情节,写一个八九十年代的爱情故事。
    选定之后,刘周也开始动笔写大纲。
    小说的地点就放在刘周的老家羊城,这个城市可比弯弯的湾南市发达多了,就算是八九十年代也是如此。
    而且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羊城可是内地流行音乐的中心,像毛宁还有杨玉莹等一批大火的歌手几乎都是羊城的音乐歌手培养出来的。
    这次创作需要涉及到八十年代的一些事物,刘周需要去查找更多的资料,所以大纲写起来也不是很快。
    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刘周才把大纲写好,同时也将一些资料准备好。
    在这一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刘周也开始动笔。
    准备充分写起来就更快,一个下午的时间,刘周就写了将近一万字。
    当刘周放下笔,伸懒腰的时候,突然有人过来说楼下有人找。
    刘周有些奇怪谁会来找自己,但还是往楼下走去。
    一来到楼下,刘周就看见那个前段时间有点期待见面的人。
    “贾师兄,没想到是你。”
    来人正是贾樟可,自从上次在东来顺相遇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
    刘周刚开始还有些期待,到现在他都已经对投资《小武》不抱希望了。
    没想到在自己不抱希望的时候,贾樟可却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不得不让刘周感到惊喜。
    对于刘周热情的问候,贾樟可略有点尴尬地说道:
    “我可算不上师兄,都不是一个学校的,过来找你没打扰你吧。”
    “中戏北影一家亲,你也是文学系的,当然算是师兄,今天是周末,我也没什么事,没什么打扰不打扰的。”
    “既然你有空的话,我请你吃个饭吧?”
    “没问题。”
    两人来到中戏校门口的一家小餐馆,本来贾樟可想去大点的餐馆的,不过刘周觉得没必要,小餐馆的菜也同样很好吃。
    饭菜很快上齐,这时贾樟可也不再闲聊,直接说出自己这次来的目的:
    “刘周,你上次说的投资的事情还算数吗?”
    “当然,等了这么久我还以为贾师兄你拉到投资了呢,当时还有点遗憾。”
    ”多谢刘周师弟你的看重,我先干一个。“
    说完贾樟可将一杯啤酒一饮而下。
    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段时间,贾樟可实在是心里苦。
    当初带着荣誉从香江归来的时候,学校重视,学生热议,一时之间让贾樟可有点飘飘然。
    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一时的,在自己想要拍电影长片的时候,却从学校得不到一点支持。
    再去外面寻求投资的时候,发现自己获得的短片奖在人家眼里就是个屁,啥也不是。
    这几个月,贾樟可几人到处在找投资,但是却一无所获,反而是遭到了一众白眼。
    可能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于立伟在香江不负众望,成功在香江电影发展局那里申请到了五万块钱的资金。
    但是就这点钱根本不够。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于立伟想起在东来顺遇到的那个年轻人,提议过来问问。      贾樟可对刘周也还有印象,但当时他也不是很相信刘周会投钱。
    但是此时大家都想尽了办法,死马当活马医,贾樟可就硬着头皮过来中戏。
    让他没想到的是,刘周对于投资居然这么痛快,而且这么重视自己。
    刘周这话犹如一冽甘泉,立马滋润了贾樟可那被打击得干枯的心田。
    “贾师兄慢点喝,我说过我不是开玩笑的。”
    刘周大概也知道贾樟可为什么这么激动,人成功的第一步总是千难万难的。
    “刘周师弟你是不知道,唉,算了,那些糟心的事情就不说了,总之非常感谢师弟你。”
    “那贾师兄你们筹集了多少资金,还缺多少钱?”
    “我们在香江那边申请到了五万,然后我们短片获奖的奖金有五万,但是奖金分出去了两万,最后我们一些人凑了近两万块钱,总共筹集了十万。
    我这部电影拍完大概要二十万,所以还缺了十万,刘周师弟你这边能投资多少钱?”
    刚开始贾樟可的心气还是很高的,希望能够拉来五十万来拍电影。
    但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然后就一直精减预算,最后减到二十万到极限了。
    这其中的大头就是贾樟可准备将拍电影使用的35毫米胶片换成16毫米的。
    现在这个年代拍电影用的都是胶片,可是胶片跟胶片那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16毫米的胶片就是最差的那种,拍摄出来的画面放到大屏幕上面会变得模糊,粗糙,与主流电影拍摄使用的35毫米的胶片差距很大。
    这么说吧,16毫米的胶片一般是用来拍摄新闻,或者是在教学当中使用,因为它便宜轻便。
    而胶片这东西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贾樟可除非脑子有洞才会选择16毫米的胶片。
    “剩下的十万我可以都投了1
    “真的?”
    “当然1
    “这可太好了,师弟,你可是帮了我大忙1贾樟可的声音都不自觉地大了几分。
    刘周能理解贾樟可为啥这么激动,这年头想拉到电影投资的难度,比噩梦级别的副本还要难打,现在副本通关了,没有像真正的游戏迷那样激动地仰天长啸都算是克制的。
    “贾师兄,二十万的投资真的够吧?”
    刘周上了近一年的导演课,知道贾樟可将一部电影长片的预算做的这么极限,肯定做出很多牺牲。
    此时拍一部电影主要的费用就是胶片的费用和演员片酬以及拍摄期间的人吃马嚼。
    贾樟可一伙人都是为爱发电,片酬和吃住方面肯定是能省则省的,唯一能砍掉的就是胶片的费用。
    而选择16毫米的胶片无疑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第六代导演前期的作品画面粗糙模糊的根本原因。
    不过刘周也没想着多投点钱让他用更好的胶片,一来他没这么多钱,二来在外部环境最艰难的情况下,贾樟可和他的团队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力。
    《小武》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在国外获奖,画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贾樟可的才华。
    “够,当然够。”
    贾樟可可不敢说不够,万一把刘周吓跑了那可就鸡飞蛋打了。
    “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开拍呢?”
    “你这边资金到位的话,下个月就可以开拍,团队都是现成的,地点也确定好在我的汾阳老家,现在也就香江那边还有一些手续,不过于立伟已经在处理了。”
    “贾师兄,我这边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你能不能答应。”
    “什么请求你说。”
    “就是你能不能把拍摄的时间放在七月份,我也想去剧组现场观摩一下。”
    贾樟可以为刘周是不放心资金的使用问题,他对此也理解,毕竟说起来他们俩才是第二次见面,根本算不上熟悉。
    人家不放心把这么一大笔资金交给自己也很正常。
    “没问题,正好我们也可以准备地更充分一些。”
    “如此的话,还剩最后一个问题,贾师兄,我们在商言商,虽然你们拥有拍摄团队,你们团队和我出的资金也一样,但如果这部电影产生收益的话,那收益我也要百分之五十。”
    “可以,这个事情我可以做主答应你。”
    对于这样的收益分配方案,贾樟可虽然知道对自己这边是有点亏的,但是对这部电影能不能盈利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把电影拍出来,其他的一切往后靠。
    如果最后这电影真挣钱了,那也是刘周活该挣这个钱,所以贾樟可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刘周的条件。
    “那我没什么问题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签合同?”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华娱之从1996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樟树下一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樟树下一书生并收藏华娱之从1996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