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攸攸听了文氏父子的谈话,也是暗叹,没想到这谭卓小公子竟然是个学霸,想起当年萧牧的话,果然未来可期!
    青云书院甲乙丙丁四个年组中,丁组通常为十二岁以下的学子。丙组则是十三至十四岁,谭卓、邱嘉元都在丙组。乙组十五至十六岁,文之宣,萧渐逸与谢恒等人都在这组。
    甲组的年龄范围就大多了,凡十七岁及以上者,都在甲组,甚至还有三四十岁考了多年未中的老同学。林若澜、段宵、孙凌羽等人都在甲组,也是今年秋闱的备考人选。
    文之宣走后,文重当即判了试卷,给小李逵定了年组,他所答的两套试卷均正确无误,唯有书法一项不足。即便如此,文重亦是对他赞许有加,虽年仅十岁,也还是让他进了丙组。
    明日休沐,后日便正式入学。
    而剩下三人的考卷,显然文斐与文重二人都已看过,但却并未多言,考卷尚且留在院长的书案上,文斐便带着四人回了府,想来,这场考试也不重要了吧。
    书院后方的学子寝舍,谭卓正半靠在榻上看书,邱嘉元推门进来,谭卓一愣,刚要质问他怎么还未下学就回来了,待见到后面进来的人,却是一惊,连忙起身下床见礼道:
    “谭卓见过纪先生!”
    来人正是纪渊纪凌云,负责他们这一年组的授业先生,邱嘉元的舅舅。
    纪渊看上去比院长文重稍年长些,中等身材,瘦削而笔挺,两鬓有些微银丝,蓄了胡须,却并不显老态,反倒是自有一番文人风骨,儒雅中平添几分威严。
    纪渊显然早已知晓昨日之事,确认过谭卓伤势无碍后,便直奔主题:
    “再有三个多月,便是三年一度的秋闱乡试,咱们书院已在征集应试者报名,谭怀安,你有何想法?”
    谭卓闻言颇为激动,点头道:
    “怀安自是想去一试,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我亦有此意,眼下你年纪虽小,但课业成绩在丙组之中也算佼佼,大可前去一试,即便未考中,也算一番经验,看清不足,对日后巩固学业亦有裨益。”
    纪渊的鼓励,让谭卓越发有了信心,邱嘉元在一旁也兴奋道:
    “太好了!阿卓,这次你要是中了,便是咱们书院里年龄最小的举人了!”
    纪渊瞪了他一眼,道:
    “考中了,也莫要骄纵,要谨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青云书院自建院以来,也不是没有过此等先例。”
    谭卓恭谨道:
    “是,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邱嘉元却道:
    “我知道,舅舅说得可是文大公子文之宇?当年也是十三岁中举,刚及弱冠之年便中了状元。”
    谭卓也补充道:
    “还有更早的,当朝宰相程毅程思谦!十二岁便中举,只是后来却不知何故屡试不中,直至而立之年,方才一举夺魁,自此便仕途一路青云直上。”
    纪渊微微颔首,陷入回忆之中,神色怅然道:
    “说起这状元郎,咱们书院也算屡见不鲜,但多年前文家还曾有一位年仅十九岁的文武状元,却是绝无仅有,当年,此人可谓惊才绝艳,世间无双。奈何造化弄人,如今早已销声匿迹,不为世人所见。”
    谭卓道:
    “先生说的可是文斐文松年?”
    “正是,文松年乃太傅文承道之孙,老院长之幼弟,当年我在书院求学,曾与他有过几面之缘。
    不过,你小小年纪,又是如何知晓?”
    谭卓略显羞涩道:
    “学生仰慕青云书院已久,故此对其历来过往颇有兴趣,遂略知一二。”
    随即又好奇道:
    “只是不知如此天纵奇才之人,因何而放弃大好前程,隐匿人间?”
    “是啊是啊,为何如此?”
    圆头圆脑的邱嘉元也凑过来,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纪先生,等他解惑。
    纪渊一个指头弹在他脑门上,喝道:
    “你这精神但凡能用在课业上,也不至于连个秀才都考不过!”
    邱嘉元捂着脑门不敢吭声,谭卓也收了先前的好奇之心,恭谨垂首。
    “管好自己,莫要妄议他人是非!”
    “是,学生谨遵教诲!”
    “知道了,舅舅~”
    纪渊起身,作势要离开。
    “先生,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见纪先生转身看向自己,谭卓顿了顿,方才继续道:
    “怀安受伤一事,还望先生不要说与怀安的家人知晓。”
    纪渊闻言一愣,随即点头,算是答允,看向谭卓的目光中不乏赞许之色,临行前又嘱咐了一句:
    “距离秋闱还有三月,不可懈怠!”
    ……
    纪渊离开寝舍,直奔院长室,一进门,便瞧见院长文重正拿着一纸试卷面带笑意,啧啧赞叹。
    “何事令院长大人如此开怀?”
    文重抬眼一瞧来人是纪渊,连忙笑着向他招手,不无炫耀地道:
    “老纪啊,你快来瞧瞧,这诗如何?”
    说着将手中卷纸递过去,纪渊好奇地接过,见是一份考卷,上书小诗一首:
    桥边野草花,
    巷口夕阳斜。
    旧时堂前燕,
    飞入百姓家。
    字迹工整,却丝毫不显刻板拘泥,运笔有力而又不失秀逸灵动。
    纪渊先是赞叹:
    “好字!好字啊!
    印象中,并未见过哪位学子有此书法,定非书院学子所写,敢问院长,可是新收的学生?不知是哪家子弟?”
    文重讳莫如深地朝他一笑,道:
    “你再说说这诗如何?”
    纪渊又将这首诗默念了两遍,摇头笑道:
    “好一个“旧时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此诗看似浅显,细品之下,又引人深思,确属难得佳作!”
    此时门外又进来两人,好奇道:
    “院长,纪兄,什么佳作?竟让二位如此喜上眉梢?”
    “哈哈,来来来,你们也瞧瞧……”
    ……
    后续下课的先生们纷纷前来围观,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这份考卷便已在书院各位先生之间相互传阅了不下三轮。
    而临下学的最后一堂课上,不知是谁将那首无题小诗抄录下来,在各年组的学子当中传了个遍,到下学时,整个书院都在传诵。
    下学钟声已响过,课室里仍有学子们谈论着八卦,热火朝天,迟迟不肯散去。
    “这诗当真是一个小姑娘所作?”
    “院长大人亲口所言,岂会有假?”
    “我看这诗不过尔尔,并无甚出奇。”
    “你懂什么!院长和纪先生都赞赏有加呢!咱们这书院里有几个能得如此赞誉的?”
    “不知这作者是何许人也?”
    “你们可知,当年轰动一时的状元郎文斐文松年?”
    “这我知道,他是老院长的亲弟弟,想当年,天纵奇才,乃我平生最为仰慕之人!”
    “是啊,若有生之年能得见此人,一睹风采,此生无憾!”
    “老院长的弟弟?那如今岂非白发苍苍?”
    “非也非也,他与老院长相差二十余岁,算起来比院长还年轻几岁呢!”
    “可这和那作诗的小姑娘又有何相关?”
    “莫非是他女儿?”
    “不能吧,传闻他并未成家,又怎会有女儿?”
    “他成没成家我不知,但听闻,作这首诗的小姑娘,是这文斐文松年的亲传女弟子,二人情同父女!”
    “原来如此,果然名师出高徒啊!”
    “如此说来,这师徒二人岂非已回了金陵?还来过咱们书院?”
    “不知可有机缘得见……”
    “那他为何不成家?”
    “这谁晓得!”
    “听闻,他是为情所伤……”

章节目录


悠梦笔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渚山朽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渚山朽木并收藏悠梦笔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