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正衣冠,对着朱棣缓缓言道。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场哪个人不知道这句话下一句是什么?
    胡广几乎要跳起来拉住胡俨的袖子,让他不要在皇帝面前胡言乱语了。
    可偏偏,胡广不敢,他只能看着胡俨继续说道。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当这句话从胡俨的口中说出来时,整个内阁值房里的气氛,都变得凝重如铁。
    朱棣身边,朱高炽更是用眼神劝告胡俨赶紧认错,但胡俨就像没看见一样。
    胡俨的脸上带着仿佛殉道者的虔诚,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慌张。
    朱高炽一咬牙,起身跪倒在地说道:“父皇,胡俨胡言乱语,还请父皇不要治罪于他。”
    朱棣恍若未闻,只是冷哼一声。
    随即站起身来,朝着胡俨走去,站在其人面前。
    “胡俨。”
    朱棣的目光阴沉似水,仿佛要把眼前满身书卷气的儒者生吞活剥一样。
    胡俨则是丝毫不惧怕,直视着皇帝,神色坦荡,甚至带着一股无惧无畏的淡定。
    “微臣不过是复述了一遍圣人言语,如何就成了胡言乱语?”
    听了这话,胡广、杨士奇、解缙等人,纷纷为胡俨捏了把汗。
    按照这嘴硬程度,是想当第二个方孝孺啊!
    “好啊.好一句圣人言语,哈哈哈!哈哈哈!”
    听着朱棣的仰天大笑,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等待着接下来朱棣会作何反应。
    是直接走流程让甲士拉下去?还是干脆亲自动手?
    这种仰天大笑后翻脸杀人的常规流程,在过去的数月内,面对不肯投降或违逆朱棣意志的建文旧臣们,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
    建文旧臣们,不是没有骨头硬的。
    面对朱棣,练子宁不肯投降,痛斥朱棣谋朝篡位、大逆不道,朱棣被气到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免得再聒噪.随后朱棣才说欲效周公辅成王,练子宁闻言,忍着剧痛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
    这四个字,直接给朱棣整破防了,仰天大笑后奋然命杀练子宁,随后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一百五十一人,戍边的亲属三百七十一人。
    面对跟练子宁同样的问题,方孝孺的骨头也够硬。
    还是那句欲效周公辅成王,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有了练子宁的铺垫,这次朱棣没破防,忍住了,回答说自焚而死然后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赖长君;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干脆说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此时朱棣的怒气值已经满格,强耐着爆发,让方孝孺起草诏书,方孝孺不肯起草,两人争吵起来,最后方孝孺嘴硬了一句“诛我十族又如何?”。
    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朱棣,也是这般仰天大笑。
    面对皇帝那含义不言自明的笑声,而胡俨的脸上依旧毫无惧色,他就这样静静地望着朱棣。
    但出乎内阁众人的意料,朱棣并没有马上动手。
    朱棣深深地看了胡俨一眼后问道:“那依你所言,何谓天命,又何谓大人,何谓圣人之言呢?”
    听到朱棣的提问,胡俨回答道:“依微臣所见,所谓天命便是上天的意志,陨石坠落、大地震颤、赤地千里.皆是上天给予君王的警示,意义便在于让君王警醒,反思自己的德行,不要成为被上天厌弃的无道昏君。”
    “所谓大人,则是地位尊崇德高望重之人。”
    “所谓圣人之言,自然是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言语。”
    听完胡俨的回答,朱棣轻蔑一笑:“那依你的意思来看,朕算不算‘大人’呢?”
    此刻,为了心中的道统,胡俨已经豁出去了。
    胡俨点头应道:“是,陛下是九五之尊,天子也,当然是大人非但是大人,而且是最大的大人。”
    “那按照你的理论,朕可不可‘畏’呢?”
    朱棣盯着胡俨问道。
    “当然可畏。”
    胡俨毫不犹豫的回答,并且抬起头来迎向朱棣的目光。
    “哈哈哈哈哈”
    朱棣大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斥着讽刺,同样也充满杀机。
    “那伱胡俨到底是更畏朕这个大人,还是更畏圣人之言,亦或是天命?”
    朱棣再度发难道,语气已经变得冰冷。
    胡俨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却始终保持镇定。
    胡俨知道,自己惹怒了皇帝,言辞之间稍有不慎,恐怕不仅是自己的命,而是全家全族连命都会跟着丢掉,虽然他为了道统之争他并不惧怕,但这不代表他是会轻易丢弃自己和周围人性命的人。
    胡俨跟练子宁、方孝孺还不太一样。
    练子宁、方孝孺是忠于建文帝,而胡俨则是忠于圣人之学。
    所以胡俨可以接受换个皇帝,只要这个皇帝继续用圣人之学治天下就好,但绝不接受圣人之学也被动摇、篡改。
    “天命、大人、圣人之言,三者都是可畏的威严,不能混为一谈,没有更畏惧哪个。”
    胡俨决绝地回答道:“天命的威严,乃是源自于‘天命是万事万物均需遵循的规律’,所以天命的威严跟大人、圣人之言对于人生的威严不是一回事。”
    “而大人与圣人之言则属于现世,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力,圣人之言的威严在于道德。”
    “这三者都是需要畏惧的,但正所谓苍天在上,小人不知道天命的威严所在,因而他不惧畏.而小人连天命都不畏惧,那么轻慢德高的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但是,陛下是大人,不是小人。”
    胡俨诚恳说道:“陛下对上顺天应命,靖平国难;对下仁爱百姓、宽宏大量;对中的衮衮大人们,也定能明察秋毫,公平处置。”
    朱棣根本不吃这一套,见刚才“三者哪个更令其畏惧”的语言陷阱,胡俨没有踏进去,朱棣干脆挑明问道。
    “既然你说天变足畏,祖宗足法,人言足恤,那就是说改革变法这一套行不通喽?”
    说罢,朱棣死死地盯着胡俨。
    这一次,朱棣是真起杀心了!
    要么改革变法行,要么改革变法不行,没有中间和稀泥的选项。
    其实历朝历代变法,无非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统治者本人的权力是否足以推行变法。
    第二个,统治者本人是否能从变法中获益,因此有意愿有决心推行变法。
    这两个条件,朱棣无疑是都符合的。
    朱棣是大一统王朝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其本人的能力与心性自不必多提,杀伐果断、无惧无畏。
    而朱棣今天之所以表现出来的这般坚决,这么想要改革变法。
    说到底,跟姜星火的讲课是密不可分的。
    朱棣一节节课听下来,早已充分了解什么才叫真正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说的夸张点、不尊重前辈点,真说“三不足畏”王安石也就图一乐,理论加实践双重证明,还得靠姜星火。
    你说天变足畏,那你不妨来看看扭秤实验,了解了解什么叫日心说,马上让你“天人感应”的宇宙观瞬间破碎。
    你说祖宗足法,那你不妨来看看太祖高皇帝设立制度留下来的一堆带窟窿的烂摊子,藩王制度、宝钞制度、小吏制度.哪个不是姜星火给“祖宗成法”补上的窟窿?哪个不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更好的实效?
    你说人言足恤,摊役入亩收拢江南人心,如今江南百姓丝毫不再留恋建文帝,连儿歌都自发地改成了歌颂新皇帝的善政,怎么解释?
    要是非得较真,说老百姓不算人,士绅阶层才算人那你把脖子伸过来,我跟你说个悄悄话。
    所以,既然姜星火给朱棣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用以改革变法,又确实能增强大明国力,加强皇权的力量,削弱士绅阶层,朱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毕竟,如果不用姜星火这套东西改革变法,而是继续循规蹈矩。
    朱棣想要成就“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盖世功业,恐怕多花费的力气,可就不止一点半点了。
    变法图强,没有变法,怎么图强?
    说来话长,其实也不过是朱棣晃神刹那。
    “回禀陛下。”
    对面的胡俨已经整理好思绪回答道。
    “微臣不是反对整肃大人们的考成法,也不是反对摊役入亩、税制改革,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微臣并非腐儒。”
    “至于大明国债、宗藩体系这些事,跟更重要的事情比起来,更是无足轻重。”
    胡俨转而严肃道:“微臣反对的,是所谓的扩充钦天监规模,监测天文现象;恢复荀子儒家五圣地位,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树立民族国家概念。”
    “——因为,这会动摇天命!”
    “动摇天命,就是在动摇儒家道统;动摇儒家道统,就是在陛下的根基!”
    胡俨直视朱棣,慷慨激昂道。
    “陛下不妨想想,若是天下百姓都变成不再畏惧天命的小人,谁又会畏惧宗法和权威?谁又会畏惧圣人和道德?”

章节目录


主句姜星火朱棣完整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姜星火朱棣无错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星火朱棣无错版并收藏主句姜星火朱棣完整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