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差生黄小明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
    京城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天津方言,嘛玩意儿都有!倍儿哏儿,让你听了就想笑,这就是天津人的语言魅力。
    天津,也被誉为“哏都”。
    “哎呀,这事儿嘛玩意儿啊,真叫一个乱!”
    “今儿个天气可真哏儿,跟说相声似的,一会儿一变。”
    “霍元甲,你嘛时候.”
    就算你听不懂,也能感知到方言带来的相声味。
    而天津的戏剧张力并不仅藏在这些白话中,街头也非常显眼,尤其是建筑。
    譬如五大道区域,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的上百幢建筑。
    其中不乏庆王府等知名场所,保留百年前的历史风貌的同时,也让现代化气息完美融入。
    在天津地界上的学校,同样历史悠久,建筑风格极具时代气息。
    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耀华中学.
    故而,天津理所当然的成为众多导演心中,炙手可热的取景地。
    11月7日,晴。
    《中国合伙人》剧组在导演陈可辛的召集下,于天津会和。
    这部戏总成本8000万。
    拍摄班底,导演陈可辛,王佳卫御用摄影指导杜可锋,三位主演:陆远、黄小明、佟大围。
    中影占投资的30%,陈可辛工作室持股20%,远方传媒占股20%,剩余部分由星美、寰亚等多个香江企业持有。
    陆远片酬1600万入股,拿后期分红,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既然选择出演,说明看好这部戏,如果拿分红的信心都没有,还指望观众钱进影院?
    当天中午,陆远带着助理赶到剧组入驻的酒店。
    楼下有剧组安排的工作人员接待,一番了解,得知陈可辛正和摄影指导等人在片场看景。
    在酒店放好行李,休息片刻,陆远打算过去瞅瞅。
    戴上口罩,喊上郑芊,两人出门,前脚刚踏进电梯,听见黄小明在后头喊。
    “师弟,师弟,等等我。”
    郑芊眼疾手快,摁住开关,电梯门被调戏了一下,黄小明带着助理走进来。
    “师兄,什么时候到的,我还以为你和导演在一块呢。”
    “我比你早到一会儿,本来是准备去看的,可突然有电话进来。”黄小明晃了晃手机。
    陆远注意到他的表情,想起近期的趣事,脑袋微侧,揶揄道:“师兄,生日快乐,艳福不浅呐。”
    “你可别打趣我了。”黄小明郁闷的直摇头:“什么艳福不浅,这福谁想要赶紧拿去,我脑袋都大了一整圈。”
    陆远闻言,不由莞尔。
    黄小明为何如此,因为前任李非儿和现任杨影在微博上针锋相向。
    月初,杨影计划给黄小明举办生日派对。
    好死不死,香江记者知道这件事,某次采访时,逮着李非儿问:“你是不是黄小明跟杨影之间的那个小三?”
    李非儿和黄小明拍摄《鹿鼎记》时因戏生情,明明是她先来的,因此严肃地回应:“杨影才是小三!”
    自此,前任与现任的矛盾被挑明,俩人在微博上,引经据典,你来我往。
    杨影首先引用禅语写道:“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一句“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直白的讽刺李非儿已是昨日黄,自不量力。
    李非儿自然不是善茬,在微博中用诗句写下。
    “我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所以我长存敬畏之心,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天理昭昭,敬畏攸攸之口。未敢抱有太多侥幸。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既回击了杨影的话语,又表明委屈,一句“人在做,天在看”道尽一切。
    双方粉丝不甘寂寞,在支持自己偶像的同时,也不忘去“敌对阵营”大放狠话,矛盾愈加升级。
    直至现在,还经常在微博上掀起骂战。
    黄小明夹在中间,基于种种考虑,一声不吭,出门有记者追着采访,回家有杨影,冷眼相对,给看不给用,滋味可想而知。
    “叮咚!”
    电梯门开,一行人走出。
    黄小明叹了口气,轻轻撞了下陆远的肩膀,羡慕道:“还是你家施施好,安安静静,不折腾。”
    “得了吧!”陆远摇摇头,大吐苦水:“我家那位姑奶奶也好不到哪里去,乖巧的时候,确实让人稀罕,趴在怀里哼哼唧唧,随我捯饬。
    脾气上来后,好家伙,跟头驴没区别,死犟死犟的,但凡碰她一下,当场就炸,不知道的还以为怎么滴她了,这辈子算是折她手里咯。”
    黄小明斜了他一眼,很受伤,没好气道:“大哥,说这话时,能不能把嘴角压一压,稍微考虑下我现在的心情。”
    “好的,我下次一定注意。”陆远一本正经。
    “我不想有下次,一次我都受不了!”黄小明还挺委屈。
    “我容易么我,感情这种事谁又能说的清,都过去多久了,还揪着不放。”
    他既是在说李非儿,也是在对杨影翻旧账感到不满。
    “这话你和她俩说去呀,在我们面前念叨有什么用。”
    陆远才不惯着他,这师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感情上一塌糊涂。
    “你”黄小明被噎得难受。
    郑芊憋不住,与黄小明的助理对视一眼,捂着嘴,笑得肩膀直抽抽。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
    大门前已经被清场,零零散散的站着几个人,陈可辛和杜可锋肩并肩,伸着手,一边比划,一边交流。
    陈可辛随手一划:“拍摄时让他们从这两边进,成东青抱着被褥土里土气的跟着人流走。”
    杜可锋站在摄影机的预设地,托着下巴:“换上自行车怎么样,多安排点群演,给成东青营造出被裹挟而前的感觉,让他土鳖的形象更立体点。”
    “唔,你说的有道理。”
    陈可辛嘱咐道:“超理,记一下,待会通知席手辰,这场戏的群演得会骑自行车,再让道具多准备些自行车,要符合那个年代的款式,凤凰牌、永久牌、飞鸽牌都来点,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别全是一个牌子。”
    席手辰是这部戏的选角导演。
    “好的。”导演助理张超理掏出手机记录。
    张超理2005年出道,参演陈可辛导演的古装电影《投名状》,凭借狗子一角崭露头角。
    上一部戏还是在《西游降魔篇》中客串天残脚。
    因为最近没接到什么戏,被陈可辛拉来当助理,赚点生活费。
    他正写着,发现陆远和黄小明悄无声息的走到身后。
    “两位老师来啦。”他忙打招呼,同时向陈可辛提醒:“导演,陆老师和黄老师来了。”
    “导演。”
    “陈导。”
    陈可辛在转身的同时,脸上绽放出温和的笑容。
    “冬青和晓俊来啦。”
    陆远笑着和他握手。
    陈可辛个子不高,一米六,戴着眼镜,留着艺术家的发型。
    最前面一小撮刘海,也不知是故意染白,还是年纪的原因,整体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
    据他爹陈铜民所述,母亲生他时难产,生得很辛苦。为纪念母亲的辛苦,也希望他可以辛苦,于是取名陈可辛。
    从刚才对自行车型号的叮嘱上,很容易瞧出陈可辛的特点,格外在意细节。
    其实从对方的口音上也能领略一二。
    字正腔圆,甚至有些矫枉过正,发翘舌音时,舌头卷得夸张。
    要论香江导演的普通话水平,陆远认为,陈可辛绝对能排进前三。
    陈可辛抱着胳膊,微微仰起脑袋,围着陆远转几圈,啧啧道:“胖了!”????陆远说:“按照导演的要求,增重14斤,不多不少。”
    “好好好。”陈可辛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随后,又转向黄小明,见他瘦了许多,气势变得凌厉,拽拽的,咄咄逼人,赞道:“晓俊也不错,都挺好,这部戏稳了!”
    黄小明露出招牌式的微笑。
    一笑就破功,正式开拍后得让他少笑点陈可辛盯着黄小明打量数秒,才挪开视线。
    在2003年的cepa政策出台后,大批香江导演北上进入大陆拍片,包括杜琪锋、林超闲、王京、徐克等人。
    他是其中之一,也是这帮人中,第一个把整个工作室搬迁到京城的。
    身为香江导演,《中国合伙人》是他首次执导的主演全是内地人的影片。
    大家都不熟悉,他担心黄小明有情绪。
    没错,就是黄小明。
    陈可辛脑海里不由浮现出第一次拿着剧本找到对方的情形。
    彼时,他希望黄小明出演孟晓俊一角。
    可谁知黄小明看完剧本后,对成冬青一角情有独钟,提出请求,想试一试。
    陈可辛毫不犹豫,当场拒绝。
    《中国合伙人》这部戏对他而言,意义非凡,换句话说,他现在输不起。
    2007《投名状》上映,全国电影票房第三位,他成为继张一某之后,中国第二位票房破2亿的导演。
    李联杰也凭借片中略带反派性质的演绎,加冕金像奖影帝。
    一时间赞美声如潮水般涌来,所有人都夸他是香江最会讲故事的导演。
    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大家都说武侠没落,市场不佳,他偏想试一试,哪怕对武侠不甚了解。
    谁让大家都夸他有才呢。
    2011年,成本1.2亿的《武侠》上映。
    票房惨淡,比预期少了足足五成,血亏。
    晴天霹雳!
    那是陈可辛北上的第七年。
    陈可辛自己也是《武侠》的投资方之一,遭遇重大经济损失。
    利益损失事小,期间还闹出天价草帽事件,口碑完了就真完了。
    所以这次的《中国合伙人》,他告诉自己两个字,求稳。
    无论是为了挽回岌岌可危的口碑,还是考虑到自己在这部影片中所占20%的投资。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因此哪怕黄小明多次表示,自己与成东青的性格很类似,轴、倔强,对事情执着,越说他不行就越要把他做好。
    他也权当没听见。
    如果没有陆远,他或许会给对方一个尝试的机会。
    但既然有陆远加盟,那么,男一号不做第二人选,也只能是他,内地影视圈谁来都不行,除非他不当这个导演。
    在他看来,陆远的表演天赋远高于黄小明。
    黄小明能表达的,陆远也能表达,黄小明不能表达出来的,陆远同样可以。
    卷面分100,黄小明能考100,是提前做过类似的卷子,相对熟悉,但100分不是陆远的极限。
    真实的陈可辛,与公众面前的温文尔雅印象并不相符,善于算计,大部分导演出来只讲艺术,讲虚的,他比较务实,就是要票房,就是要钱。
    很显然,论票房号召力,黄小明与陆远不在一个层次。
    对于任何具备判断力的人来说,选择谁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答案不言而喻。
    他最初已经想好,如果黄小明有小情绪,即使对方有点关系,也得换掉,好在对方很识趣。
    几人站在二宫大门前,陆远问:“陈导,咱们这部戏的片名确定好了吗?”
    “怎么,你有想法。”陈可辛念道:“目前暂定中国合伙人、咆哮20年、咆哮年代、梦想时代.挑一个。”
    陆远摇摇头,他只是问问,一部电影临近开机,片名都没确定,可见导演和编剧的纠结。
    “中影集团副总裁张强在微博发起片名投票,打算让网友帮咱们选。”陈可辛说着便笑出声。
    “徐晓平还在微博评论区发牢骚来着,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批评,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还挑王石的错,哈哈。”
    “这事还没过去呢?”陆远也跟着笑。
    “一时半会估计好不了。”
    黄小明在一旁听了会儿,忽然问:“导演,之前听你说过,剧本交给万科的王总看过?”
    “对啊。”陈可辛点头,道:“把剧本给王石看,是因为我没得选,我和其他企业家都不认识,而且王石会和我讲实话。”
    说到这里,他又笑了下:“其实拿到徐晓平的剧本后,我最开始打算全盘推翻。”
    俩人认真倾听。
    “你们看过《公民凯恩》么?”陈可辛问。
    黄小明思考数秒,正想摇头。
    却见陆远张嘴说道:“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 25岁时影坛的处女作,一位报业大亨的发迹史。”
    为角色成东青做准备时,他查阅了不少资料,包括不限于俞敏鸿的传记,冯仑的《野蛮生长》.各类影片等。
    《公民凯恩》便是其中一部,主人公的发迹史,伴随着灰色,操纵舆论,操纵政治,不择手段的打击竞争者。
    黄小明眼中顿时露出诧异的神色。
    第一次见到剧本时,他并不清楚陈可辛心中的男一号有了人选。
    只觉得冬青很适合自己,想争取。
    得知是陆远后,自然没了心思,但并不意味着他没其他想法。
    孟晓骏这个角色并不讨喜,自私、自大、强势。
    但陈可辛在孟晓骏身上投射了最大的个人感情,某些经历在他本人身上真正发生过,有他本人的影子。
    所以可以说,孟晓骏是整部戏里完成度最高的角色,也很能抢戏。
    业务能力上赢师弟一次,几乎是他的执念。
    可《公民凯恩》他怎么没听过?
    黄小明一时间感到挫败,他自认准备充足,如今看来显然不够。
    陈可辛脸上笑意更甚,对自己的选择,愈发满意。
    “类似这种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折射出大时代的激荡,任何一个导演都会感到兴奋,我最初的想法,是将《合伙人》的剧情往那个方向走,毕竟在中国激荡三十年的沉浮中,这类人比比皆是。”
    “像企业家冯仑的书《野蛮生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担心两人不清楚,问:“这本书你们听说过么?”
    “翻过几页。”陆远再次点头。
    黄小明抿了抿嘴唇,莫名有种感觉,好似回到学生时代,他也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
    “很好,我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拍摄了。”陈可辛一拍手,继续刚才的话题。
    “冯仑在本书里坦言自己从商这些年贿赂过官员、拿过回扣,和黑社会打交道亦是平常事,我们都清楚,这些做法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实际上是一种生存之道,不被道德审判。”
    “可这些台面下的东西却不能被原生态地搬上银幕。故事惊心动魄,但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怎么拍?谁敢拍?”
    陈可辛表情无奈,双手一摊:“我反正不敢。”
    “后来我又去找张朝杨、丁垒、马芸等人的传记,发现里面讲的全是并购,没有那些本应该存在的东西,显得格外和谐。很多商业行为一般人看不懂,就算能看懂,也没意思。”
    “所以,最后还是向新东方靠拢,不然新梦想这三个字,我都不想剩下。”
    陆远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这大概就是剧组即将开机,可片名却还没讨论出结果的症结所在。
    “噫,师兄,你那是什么眼神?”陆远挑眉,觉得对方有些奇怪。
    黄小明收回目光。
    哎,惆怅!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华娱之风起200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树下有只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树下有只猫并收藏华娱之风起200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