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新的命运
    最终的结果是,乌桓人的逃亡变成了徒劳之举,黄巾先行的骑兵小队轻装疾行,很快就追上了逃亡的乌桓群体,面对黄巾冰冷的刀锋威慑,绝望的乌桓人不得不接受了被俘虏的命运。
    直到后方的轻装步卒也急行军赶了过来之后,各个地方被追上的乌桓部族才慢慢被集中起来。
    东汉时期,辽东辽西偏于苦寒,这里生存的汉民其实很少,更多的便是乌桓这样的游牧民族。
    黄巾的军团进入之后,便发现数不清大小不一的乌桓部族,这些部族少则数千甚至数百人,多的可以达到上万人,正是这样零零散散的乌桓部族,最终组成了乌桓突骑这样的军事力量。
    只不过如今乌桓的主力战力已经被黄巾彻底瓦解,至少辽西的乌桓人,已经很难获得武力保障了。
    战争是在十数日之前打赢的,而现在黄巾只不过是来拿取自己的胜利果实。
    辽西的整个乌桓族群足足有十几万的人口,虽然黄巾的行动十分迅速,但是也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就把全部人口都控制起来。
    汉人来了的消息让每个乌桓部族都心惊胆战,他们不得不离开定居点开始迁徙,这也是刻入在游牧居民血脉中的行为模式,每当面临不可阻挡的强敌之时,他们都会往更加安全的地方转移。
    这些族群有的往更北的塞外跑去,虽然冬日的北原难以忍受,但没有哪个部族敢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汉人决定。
    而更多的族群,则都是去往了辽东,虽然此前一战丘力居一部骑兵全军覆没,但是苏仆延却还保留着完整的战力,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乌桓族群投奔过去。
    以至于最终黄巾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也只控制住了七八万的人口,其余的乌桓部族几乎全都逃了出去。
    但是控制住了人口只是开始,如何对这些人口形成长久的治理,这才是问题所在,如今的黄巾就正在为这个问题而困扰。
    一个多月的时间,黄巾暂时掌控住了辽西的局面,便也不必要再维持庞大的军队数量,最后只保留着五千余兵力掌控大局。
    也就是在他们将将稳定住辽西的局面时,军营大帐之中,许辰王当陆平等黄巾高层,便就辽西的治理问题开始会议。
    “辽西以乌桓人口占多数,我军就算暂时能形成统治,但也很难稳定,除非我军能在这里长期驻有大军,否则我们一走,苏仆延便可趁虚而入重新掌控局面,毕竟他们都是乌桓人,而我们是汉人!”
    会议开始之时,陆平很精准的判断了眼下的情况,黄巾要治理这块地方,并不容易。
    许辰和王当都是点头起来,十分认可他的判断。
    大规模驻军是不可能的,那样只会牵扯黄巾的精力,辽西反而成了黄巾的负累,那这地盘还不如不取。
    王当也有些头疼:“难不成咱们还要学大汉朝廷,让他们的大王和首领自治,只要名义上的臣服,可这样也不成啊,乌桓在大汉手下不也是降而复叛,判了又降?”
    许辰看了王当一眼,有些满意的点点头,这个糙汉子如今也能思考这些问题,自己的教育成效越来越好了。
    他笑道:“还记得本座的那句话吗,每与汉反,事乃可成尔,要安定辽西,由他们族群自治断然不可,必要我黄巾直管。”
    王当道:“可这要怎么管,他们乌桓人能安心接受咱汉人的治理?”
    许辰沉吟道:“事当然不容易做,但也要做,治理其法与黄巾此前本质相同而已,黄巾要做的是打击牧民老爷解救奴隶,并且宣扬我自然教的理念,用新的叙事代替族群叙事。”
    陆平闻言,此时若有所悟,他忽的想起自己怀里新版的自然教教材了。
    新版教材,自然经的明世篇有了变化,加入了关于微观世界的研究,而除此之外,学员的课业内容也加入了历史内容。
    只有知晓历史,才能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才能知道今天的社会为什么会是这样,也能以历史为鉴,分辨对错。
    而在自然教教材的历史叙述中,在族群上则是淡化华夷的区别,而是用更加广泛的概念,把整个东方文明有关的族群完全囊括其中,这便是大华夏史。
    “教主是说求同化异?”陆平很快领会到许辰的意思,他也意识到为什么历史教材会用新的叙事了。
    许辰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没错,我们要领导乌桓人去打倒他们的贵族和老爷,要让广大的乌桓奴隶都能堂堂正正做人,要分配他们田地或者牛羊,要让他们知道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同伴。”
    经过这么一说,不仅仅是陆平醒悟过来,就连王当也是恍然大悟。
    即便是他们,在面对乌桓人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用固有的族群认知去思考问题,而忘了黄巾一直以来都是怎么做的。
    如今经过许辰这么一提起,他们才一下清醒。 “当然,最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清算乌桓的罪行,我们要厘清乌桓人其中哪些人应该对这些罪行负责,而且我们的审判应该是基于教法的处置,而不是报复和仇杀。”
    几人一番讨论,很快便确定了方向性的问题,只不过具体落实肯定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相比较之下,大汉的羁縻统治虽然不稳定,但确实省事,只不过黄巾注定不能学习大汉的做法。
    族群之间的隔阂并不是那么容易消弭,两个族群之间的恩怨更是难以厘清,但不论是基于黄巾要对辽西进行长久治理的需求,还是基于自然教的理念,他们都必须这么做。
    只不过黄巾不能把太多精力放在这里,许辰和王当都可能留在这里,黄巾需要在这里安置一位能力足够的人。
    许辰的眼睛也就看向了陆平:“此辽西之事,本座意以你统揽,你可有信心做好?”
    陆平闻言一愣,随后也就沉吟起来,他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属下需要至少三千兵力在手,另要三百名黄巾作为辽西的屯长什长,以及此次缴获的全部战马,只要有了这些,属下有信心可保辽西安定。”
    听到这样的要求,许辰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有些欣慰。
    能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陆平知道坐镇辽西最重要的是什么。
    而陆平说完之后,也是有些担心自己要的东西太多,随后也就解释起来:“有了这些之后,往后辽西便是我军骑兵来源之地,而有了骑兵之后,属下也就不必为辽东苏仆延而掣肘。”
    许辰点了点头,便是一口答应下来。
    在这里投入三千常备兵力虽然很多,但毕竟可以靠整个辽西养着,这样看的话陆平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
    大规模驻军不现实,三千来兵力还算合适。
    辽西是天然的马场,更适合大规模培养骑兵,陆平手里又有军队,又可以征召辽西改造之后的乌桓勇士,要为黄巾养一只骑兵来并不会太难。
    总而言之,黄巾在辽西的方针便是改造部族,稳定辽西,打造骑兵,东拒苏仆延。
    王当此时也大致厘清了思路,不过连他也明白要做好这样的事情并不容易,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只怕很难掌控局面。
    不过看着陆平年轻自信的脸庞,他还是点了点头:“你小子是个有能力的,本帅倒是能够放心,记得要给本帅把骑兵养好,不然将来不经打,本帅可要找伱讨要说法。”
    陆平哈哈一笑:“王帅放心,属下一定不负重托。”
    许辰则是最后嘱咐一句:“本座相信你的能力,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切事情的基础,一定是我们对乌桓部族的改造和解放,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其他的事情就都是空谈。”
    陆平顿时神色一肃,然后点头应是。
    很快会议就敲定了大体的计划,至于更具体的东西,则需要陆平回头做出相应的报告来,经过许辰批阅和斧正之后,再做落实。
    要安定辽西,这其实比经略渔阳和右北平要复杂的多,这也注定这不会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对此不管是陆平还是许辰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那么,明天通告乌桓诸部观刑,就从审理战犯丘力居开始吧!”
    许辰最后说完这句话,便结束了这次的会议,而这也决定了丘力居,以及辽西全部乌桓部族人的命运。
    不管是曾经的乌桓贵族老爷,还是曾经的乌桓奴隶,他们的命运都将因为黄巾的到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而这些乌桓人,现在完全没有准备好要接受命运的巨变,但随着这一天黄巾把丘力居这个曾经的乌桓大王押解到荒原之上,大势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运转,他们想不接受都不行。
    荒原之上大风呼啸,这里熙熙攘攘挤着附近的许多乌桓人。
    他们都被黄巾所俘虏,然后接受黄巾的安置,合并成了数个大部族,而距离黄巾军营较近的部族百姓,都被黄巾组织到了荒原上。
    他们将在这里见证乌桓的王者接受黄巾教主的审判。

章节目录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我不做教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不做教主并收藏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最新章节